20世紀五六十年代,促使日本經濟騰飛的客觀原因是什麼

2021-05-30 05:42:37 字數 4528 閱讀 8958

1樓:手機使用者

日本位於東亞,是一個狹長的島國,石油、煤炭等自然資源極為貧乏,**等自然災害又相對較多的國家。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不僅給亞洲國家和民族帶來巨大創傷,「帝國主義戰爭同樣也給日本國家和民族釀成深重的災難。」二戰使日本戰前積累的財富喪失殆盡,戰後經濟陷入崩潰的邊緣。

國家財產的損失情況,「據戰後復興院調查,因空襲而遭到破壞的城市有119座,燒燬房屋240萬戶,受災人數為880萬人,直接財產損失達643.9億日元。」日本戰後的工業產量僅為戰前2023年的20%,通貨膨脹嚴重,糧食奇缺,生產幾乎陷入停頓,戰敗的陰影籠罩在大多數國民心中。

但是,就在這遍體鱗傷,滿目瘡痍的一片廢墟之上,日本抓住世界經濟重心向太平洋轉移的機遇,在「冷戰」的背景下,結合日本國情,掀起工業化的高潮,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蹟。「2023年日本經濟恢復到了戰前水平(指1934--2023年平均水平)。」在此基礎上,「到2023年實現了全面恢復。

」商品出口額有了較大增長,國際收支也實現了平衡。經濟的超高速增長,使日本經濟規模急劇擴大,國民生產總值先後超過了印度和加拿大。到「2023年,國民生產總值為88億美元,居美國、西德、英國、法國之後,佔第五位。

此後便過關斬將,連下三城:2023年超過法國,2023年超過英國,2023年超過西德(日本為1419億美元,西德為1322億美元),躍升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強國。」戰後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的誘因,是由多方面構成的,既有主觀的,又有客觀的。

從客觀上分析,主要是當時國際、國內都出現了有利於日本經濟發展的環境。首先,戰後初期的民主改革是經濟振興的基本前提。這次改革的目的是「鼓勵日本人民培養起爭取個人自由,尊重日本人權,特別是宗教、集會、言論和出版自由的願望。

並鼓勵日本人民建立的代議制的團體。」民主改革涉及到修改憲法、農地改革、解散財閥和進行勞動改革等,對日本現代化程序關係重大。其次,戰後日本利用國際原料、燃料**低,特別是「在2023年石油危機爆發前,利用國際上廉價的石油能源來發展經濟。

」加之當時工業品**偏高,對於資源貧乏的日本極為有利。第三,美國經濟上的扶持和本**費的銳減。美國出於「冷戰」全球戰略需要,在經濟上大力扶植日本。

隨著美蘇對峙以及新中國的建立,美國就把日本納入它遠東戰略計劃之中,使日本成為美國稱霸亞洲的基地和反蘇的堡壘。據統計,「2023年至2023年6月底,美國對日本的各項援助和貸款累計金額達30億美元。」在美國的「保護」之下,日本沒有沉重的軍費負擔,「日本軍費開支在2023年佔國民生產總值的98.

9%,2023年降為0.88%,是資本主義強國中最低的。」軍費開支的驟減使日本經濟發展有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第四,美國的軍事定貨,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朝鮮戰爭爆發後,日本立即變成美軍的兵站和軍需的**基地,大批量的各種軍事定貨,使處於蕭條狀態的日本經濟運轉起來,猶如一顆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使徘徊不前的日本經濟走出低谷。據統計,「自戰爭爆發至2023年7月簽定停戰協定止,『特需』累計達24億美元,到2023年則達36億美元。

」在隨後的60年代日本又大發戰爭財,「因越南戰爭得到40億美元的軍事定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是戰後日本歷史的轉折點。

第五,第三次技術革命的興起和發展對日本經濟的飛躍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力。到「60年代末日本淘汰了30%的傳統工業,新技術、新產業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從主觀上看,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誘因與日本**制定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採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經濟政策是分不開的。

一、強化凱恩斯理論,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戰後日本**推行凱恩斯理論,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加強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引導和控制,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1、加強資本主義經濟的計劃性。

戰後初期日本**制定許多經濟計劃,如「1948-2023年兩次制定了『經濟復興五年計劃試行方案』;2023年又編制『自立經濟的三年計劃。』」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戰後中期又在「2023年底鳩山內閣制定《經濟自立五年計劃》(1956-1960);2023年12月,岸信介內閣制定《新長期經濟計劃》(1958-2023年);2023年池田內閣時期制定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等等。

通過這些計劃,避免了資本競爭中的一些盲目因素,使日本經濟有了連續性發展的基礎。2、發展國有企業,到2023年,國營企業佔日本全國固定資產總額的15.5%。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彌補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某些缺陷,促使了日本經濟的高度繁榮。

二、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增加資本總量。1、大力發展教育,重視培養人才。日本在2023年進行教育改革,改行九年義務教育。

「2023年九年義務教育完全普及,就學率達99%;2023年初中畢業升入高中的比率達69.6%;2023年高中畢業升入大學的比率達23.6%。

」**又加大對教育的投資「2023年教育經費為1599億日元,2023年增至40244億日元,在當年預算中佔20%。」高度重視教育的結果,為經濟的現代化提供了充分數量的優秀工人及科技人才,成為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人才資源。2、引進大量國外先進技術。

50年代日本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的數量:「1950-2023年度為446件,1955-2023年度為577件,1960-2023年度為2039件。」可見日本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之快。

到2023年,日本系統的、大規模的引進3.1萬項世界先進技術,其中一半來自美國。引進主要以購買技術專利和圖紙的方式進行,再結合本國特點改造提高,結果使日本工業在短時期內集中了其他國家長期以來開發的成就,而且節省了鉅額資金。

「據統計1945-2023年,日本只付出60億美元就得到了國外耗費1800億美元才研製出來的技術。」當時日本人有個口號:「一號機引進,二號機國產,三號機出口。

」3、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積極因素和獨特的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日本傳統文化中的集體主義、重教育、重和諧、守紀律和節儉、勤勞的優秀傳統,有利於職工增強對企業的榮譽感,有利職工形成與企業同舟共濟的忠誠心理,對日本經濟的高度發展有積極意義。企業管理體制實現人員專家化、方法科學化、技術自動化、機構高效化,這些獨特的管理體制對於提高勞動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積極推行高投資政策,擴大投資規模。戰後日本迅速掀起投資熱潮,「按照經濟企劃廳的估計,2023年日本企業裝置投資額,將比上一年增長7.8%,然而實際上卻增長了57.

6%。」1955-2023年的15年中,日本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了115倍以上。「日本**投資額佔**支出的比率,2023年為35%,2023年為47%,2023年又上升為52%。

據2023年統計,日本**投資佔國民生產總值的5.6%,相當美國的1.4倍,高於英、法、聯邦德國、意四國同年投資的總和。

」固定資本的投資的重點是對電力、鋼鐵、機械等基礎工業和電子、化學、汽車等新興工業。進行大規模投資,不僅使日本迅速建立起了以鋼鐵為中心的工業體系和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而且大大加快了各部門固定資本的更新,提高了企業技術裝置和現代化水準。

四、大力發展對外**。日本利用所處太平洋上優良港口的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對外**迅速增長,給日本帶來了鉅額利潤,日本「60年代後半期,輸出的增長率超過生產的增長率。**黑字2023年為25億美元,2023年達到40億美元。

」日本將這些鉅額利潤一部分再投資到生產領域,繼續促進日本經濟增長。同時外匯儲備迅速增多,據統計「2023年末為20.05億美元(居世界第十位),2023年末增長至183.

65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這些鉅額的外匯儲備,增強了日本的經濟實力。

五、自民黨長期的執政,使社會經濟發展相對穩定。2023年11月15日,日本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併組成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由於自民黨在議會中佔據決大多數席位,所以「2023年體制的實質就在於,他實際是保守的自由民主黨**執政的體制。

從此,日本開始了由自由民主黨長期執掌政權的歷史。」從50-60年代的執政實踐看,歷屆**對內對外政策是一脈相承的。在經濟方面,自由民主黨**廣泛的干預經濟生活,制定計劃,致力於新產業的培育與開發,加大資金投入,採取了促進資金積累的特別措施。

在政治和社會方面,**制定了和頒發了一系列以實現穩定為目標的法令,加強對人民的控制;自由民主黨的對外政策,各屆**都竭力追隨美國。

綜上所述,日本**和人民在二戰的廢墟上,僅僅用了二三十年,就將一個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籠罩在核恐懼的國家建設成了一個現代化工業強國。就其發展的誘因,既有二戰後國際環境的客觀原因,也有日本本國的主觀原因,而且這兩種原因是共同起作用的。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樓:

美國的幫助,中國的不要求索賠,還有國家的自主改革有效地機制!

3樓:卡卡清風

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不向他們索要戰爭賠償。

4樓:笑林小子我最酷

美國的幫助 和日本人民的自力更生

還有就是日本會利用戰爭

朝鮮戰爭 讓日本經濟復活

越南戰爭 讓日本經濟飛騰

什麼叫歷史?

5樓:小笑聊情感

歷史有三層含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提出了什麼理論

羅斯托提出經濟成長階段論,又稱作 羅斯托模型 羅斯托起飛模型,是經濟發展的歷史模型。在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中,第三階段即起飛階段與生產方式的急劇變革聯絡在一起,意味著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開始,在所有階段中是最關鍵的階段,是經濟擺脫不發達狀態的分水嶺,羅斯托對這一階段的分析也最透徹,因此羅斯托的理論也...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江西的土地佔有關係是農民地主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江西的土地佔有關係是母女地主,那時候還是地主佔有的土地,還沒有解放,所以不屬於農民的 而這世紀30年代,江西的土地佔有關係是農民還是地主?20世紀30年代就是1923年,1923年或者說第起左右肯定是地主年代 嗯,試試世界二三十年代江西的圖。地佔有關係是農民地主那個年代可不有地。...

分析20世紀六七十年代東盟成立的時代背景

東盟成立的歷史背景與發展的主要原因 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 東盟 成立於1967年8月8日,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區域性組織,其成員國有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 菲律賓 新加坡 泰國和汶萊六個國家。東盟組織成立以來在政治和經濟等方面均已取得顯著成績,在東南亞的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國際威望日益提高。本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