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詩的最後六句運用了哪種表這方式 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2021-05-21 21:22:59 字數 4942 閱讀 3033

1樓:匿名使用者

本詩可作賞析如下:

全詩分四層,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境氣氛。「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生「人倍忙」的五月。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可是沒有人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

第二層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小孫兒提著水壺,他們是去給地裡幹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後先忙家務,而後做飯;小孫子跟著奶奶、媽媽送飯時一起到地裡。

她們是要在飯後和男人們一道幹下去的。這一家在田地裡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

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幹,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這裡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種違揹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之語,「願」字的用法與此處「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層八句,鏡頭轉向一個貧婦人,她被捐稅弄到無法生存,現時只能以拾麥穗為生,這是比全家忙於收麥者更低一個層次的人。她左手抱著一個孩子,臂彎裡掛著一個破竹筐,右手在那裡撿人家落下的麥穗,這樣做十分累,收穫卻很少。但她沒有辦法,當時正是收麥的時候,還有麥穗可撿,換作別的時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討了。

而她們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種、有麥可收的人家,只是後來讓捐稅弄得走投無路,把家產,土地都折變了,致使今天落到了這個地步。讀者可以想象:現在忙於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樣,無地可種,只能以拾麥穗為生。

第四層六句,寫詩人面對豐收下出現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這段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詩的最後發表議論,這是白居易許多諷諭詩的共同路數。

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為作者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只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其實更應該感到自疚自愧。賦稅是皇帝管的,作者無法公開反對,他只能用這種結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

作品的題目叫《觀刈麥》,而畫面上實際出現的,除了刈麥者之外,卻還有一個拾麥者,而且作者的關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後者身上。他們二者目前的貧富苦樂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著緊密的聯絡。今日淒涼可憐的拾麥穗者是昨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而今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明日又有可能淪落成淒涼可憐的拾麥者。

只要有繁重的捐稅在,勞動人民就永遠擺脫不了破產的命運。作者在這裡對當時害民的賦稅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進而把詩人自己擺進去,覺得他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問心有愧。

白居易的這首詩真實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呼喊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全詩在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誇張地、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場景。作者選取了舉家忙碌和淒涼拾穗這兩個鏡頭,使之構成強烈對比。

前者雖然苦累,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至於後者,則完全是斷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觀刈麥》詩的最後六句運用了寫實表達方式,揭露了賦稅繁重和社會不公的現象,表達了詩人對貧苦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自己沒有「功德」卻過著富足生活的愧疚。

3樓:匿名使用者

描寫了農民辛勤耕作的場景,揭露了當時田稅制度給農民帶來的極大負擔,表現了作者對農民的深切同情這首詩在寫了農民在酷熱的夏天的勞碌與痛苦之後,詩人同樣也聯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沒有「功德」,又「不事農桑」,可是卻拿「三百石」俸祿,到年終還「有餘糧」,因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在那個時代能夠主動去和農民對比,十分難得。這樣一種對比,真是新穎精警,難能可貴,發人深省,因而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

觀刈麥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角落行人

1、表現手法:對比和反襯:拿作者自己與收割麥子的農民做比較同時反襯出農民的辛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2、詩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景物描寫: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場面描寫: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語言描寫: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心理描寫: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3、詩中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詩中運用對比,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表達了對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此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造**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裡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

隨後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燻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

一個貧婦人懷裡抱著孩子,手裡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她要來拾麥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飢。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

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後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

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觀刈麥》體會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匿名使用者

《觀刈麥》通過描寫農民辛勤耕作的場景,揭露了當時田稅制度給農民帶來的極大負擔,表現了作者對農民的深切同情。

6樓:匿名使用者

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及讚美,

通過對勞動人民艱苦勞動的描寫,也

對當時的黑暗社會進行了揭露和抨擊。

觀刈麥中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

7樓:u女郎

《觀刈麥》這首詩中對農民的辛勤勞動和苦難生活都作了形象的描繪,並把自己放進去和他們作對比,主要運用了對比的藝術手法。

觀 刈 麥

白居易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弊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宴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早期諷諭詩中的佳作之一。全詩二十六句,通過詩人**割麥過程,表現出農民勞動的艱辛、生活的困苦現狀,從而揭示了造成這種苦難的原因—— 苛捐雜稅的繁重。在詩歌中,詩人不但把抨擊矛頭直接指向橫徵暴斂、蒐括民財、兼併土地使農民破產的封建剝削制度,而且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藝術上,這首詩歌讓讀者感受詩人白居易高超的藝術表達能力,同時,也感受到一定的審美技巧對詩歌意蘊表達的作用。現就本詩在藝術審美上擇其要而簡述之。

一、對比手法的運用

何立主編的《寫作詞典》中說過對比手法就是「把兩種性質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情境,不同性格的人物安排在一起,顯露出他們彼此之間的差異,或在同一個物身上設計外在的表象與內在的本質不同,這是寫作中重要的基本表達方式」。這種藝術手法,不但使所要描繪的藝術形象更為鮮明、突出,而且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表現作者的情感思想,體現出詩人的審美觀念。白居易在《觀刈麥》中,也成功地運用了對比手法。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割麥人和拾麥人對比

通過割麥人和拾麥人生活處境不同,突出的「刈麥」者,並照應著詩題。詩中寫割麥人家還「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而刈麥人家卻是「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也就是說,割麥人家裡還能有婦女小孩送來稀飯,而拾麥人家卻只能靠拾了別人的遺穗,拿回去碾米充飢。這樣,通過割麥人與拾麥人對比,不僅更突出了這一部分農戶的悲慘遭遇,而且揭示了農民貧困的又一社會根源,從而揭示了統治階級不顧人民生活而殘酷剝削的本質,也暗示了詩人對人民處境的同情之心。

從審美藝術來說,對比手法的運用,有助於審美空間的形成,這樣,不但使詩歌境界更加開闊,提高了詩歌的審美意境,而且使詩歌所蘊含的意蘊更為深厚有力,詩人批判精神也表現得更為強烈、深刻。

其次,詩人與農民對比

《觀刈麥》是一首敘事詩,是詩人所「觀」。可以說,在詩中運用了第一人稱的和三人稱敘事視角,這樣視角的變化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客觀性。在詩歌中,我(也許就是「詩人」)是一個觀者的角色,是直接進入詩中的。

視角的這樣的設定,不但有助於詩人進入作品客觀敘述事件,而且有助於直接表明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在詩歌中,詩人把一個小「我」與不幸的廣大農民作對比,個體與群體作比較,形成極大的空間,更易於突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詩人在對比中,不但客觀地再現出人民生活的不幸,而且也更好地藉助「自省」來表達詩人的情感。

比如,詩中寫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宴有餘糧。

」「我」想到自己一無「功德」,二「不事農桑」,卻年俸「三百石」,而農民一年到頭「少閒月」,卻食不裹腹,因而深感「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的慚愧。通過比較,這不僅表現出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狀況,而且在對勞動人民深表同情的同時,也在自我反省,表現出當時社會的不合理性。這樣,不僅更加強了詩歌的思想性和批判性,而且更發人深省,從而引發讀者的思考,提高讀者的認識。

《觀刈麥》主題思想,《觀刈麥》表達的思想感情??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賦稅壓迫下的農民們的艱難生活,他們辛苦忙碌的種田,但仍然沒有保障,今天的割麥人很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拾麥者,這強烈的諷諭盡在其中。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

共有六句,一句有字的古詩有哪些,共有六句,一句有12個字的古詩有哪些?

柳宗元 漁翁 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韻譯 傍晚,漁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曉,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煙銷雲散旭日初昇,不見他的人影。聽得欸乃一聲櫓響,忽見山青水綠。回身一看,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岩頂上,只有無心白...

綠色環保小詩歌六句話,描寫「環保」的六句詩歌或者古詩詞有哪些?

給未來一片綠色 留下一片永恆的綠溝 留下一個更美的地球 留下一首綠色和平的歌!給世界留下一個更美的未來,留下一首愛護地球的歌!綠色環保小詩歌 bai 鳥在四處追尋du 落巢的森zhi林。這些民間的歌手,一些亙dao 古不回變的歌謠。答 黑夜裡城市的夢鄉,你不懈的激盪。靈魂不得安定。一聲鳥鳴,彷彿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