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各個成長階段的名稱是什麼,古代一個人各個成長階段的名稱是什麼?

2021-05-21 18:09:05 字數 5816 閱讀 4469

1樓:百度使用者

以下是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謂: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如《後漢書•桓鬱傳》:「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 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趙岐注:「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 齠齔:兒童換齒。《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 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陶潛《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6.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 總角:指**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 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 束髮: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11. 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 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13. 而立: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14. 不惑: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

15. 知命: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五十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 耳順: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

17.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 耋:七十至八十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 耄: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

十、九十曰耄。」

20. 期頤:一百歲。《禮記•曲禮上》:

「百年曰期,頤。」孫稀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

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後因稱百歲為「期頤」。

2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指剛到換齒的年齡,約

七、八歲左右。

志學之年---十五歲(男)。

及笄之年---十五歲(女)。

二八年華---十六歲。

花信之年---二十四歲。

春秋鼎盛---壯年時期。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之年---五十歲。

耳順之年---六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

懸車之年---退休之年。

從心之年---七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3樓:張敦揚小男神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

4.齠齔(tiáochèn):兒童換齒。《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

6.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總角:指**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及笄:女子十五歲。

10.束髮: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11.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

15.知命: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五十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耳順: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

17.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

十、九十曰耄。」

20.期頤:一百歲。《禮記・曲禮上》:

「百年曰期頤。」孫稀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

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後因稱百歲為「期頤」。

稱呼指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應酬之中,所採用的彼此之間的稱謂語。

在人際交往中,選擇正確、適當的稱呼,反映著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敬的程度,甚至還體現著雙方關係發展所達到的程度和社會風尚,因此對它不能隨便亂用。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總角是**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4樓:亨時達奢侈名錶售後

襁褓:指不滿週歲的孩童

孩提時代:指2至3歲的孩童

黃口小兒: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髫年:女子七歲

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之年:女子十五歲。女子年滿十五時,用簪子將頭髮束起,代表到了出嫁的年齡

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韶年:男子七歲

舞勺之年:男子十三至十五歲舞象之年:男子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之年:男子二十歲。這一天父親長輩要為其舉行及冠之禮,表示成年。

而立之年:男子三十歲

不惑之年:男子四十歲知命之年:男子五十歲花甲或耳順之年:男子六十歲古稀之年:老人七十歲

杖朝之年:意思是年紀過了八十歲便可以撐著柺杖上朝

耄耋(mào dié):八十至九十歲

米壽:老人八十八歲

鮐(tai)背之年:男子九十歲。因為這時老人身上會長斑,就像鮐魚背

白壽:即一百去掉一,老人九十九歲

期頤:老人一百歲,指的是期待頤養天年的意思,說明老人年邁,需要子孫贍養

茶壽:老人108歲。茶上面的「艹」字頭為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點一個八,二十加八十加八,就是108

5樓:苦心居士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古文並加以承傳。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巍=柚贛啄輟t謖飫錚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人的一生分幾個階段?各階段有什麼特徵

7樓:王珂

人生分八個階段。

埃裡克森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髮展造成障礙。

1,嬰兒期(0~2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

2,兒童期(2~4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這時候父母與子女的衝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

3,學齡初期(4~7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

當兒童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他們就有了"目的"的品質。埃裡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

4,學齡期(7~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埃裡克森說:

"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

5,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佔的情感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

6,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衝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於冒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的風險。

7,成年期(25~50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當一個人順利地度過了自我同一性時期,以後的歲月中將過上幸福充實的生活,他將生兒育女,關心後代的繁殖和養育。

在這一時期,人們不僅要生育孩子,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這是一個人對下一代的關心和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人們將獲得關心和創造力的品質。

8,成熟期(50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由於衰老過程,老人的體力、心車和健康每況愈下,對此他們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所以被稱為自我調整對絕望感的心理衝突。

老年人對死亡的態度直接影響下一代兒童時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階段和第1階段首尾相聯,構成一個迴圈或生命的週期。

古代警察的名稱是什麼,古代的衣服的名稱是什麼

1 古代的警察名稱叫捕快。2 捕快 捕役,捕拿盜匪之官役也 而 快內手,動手擒賊之容官役也 因二者性質相近,故合稱為捕快。捕快的稱呼起源於哪朝無法考證,但是至少在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前期就擁有了類似職能的人,這是最初捕快的雛形,他們負責緝捕罪犯 傳喚被告和證人 調查罪證。3 捕快的雛形 根據我國的史...

為什麼古代人的牙齒反而更健康,古代人的牙齒為什麼那麼白

古代人受生活條件限制,平時很少吃肉,所以身體一般不會成酸性,酸能腐蝕骨頭,另外在作息方面,一般日落就睡,雞叫就起床,少了熬夜,不會傷腎,腎主骨,牙齒也是骨頭,大概應該是這些原因吧,希望能幫上你。古代人的牙齒為什麼那麼白 因為你看的 古代人 是影視劇演員,不是真的。在公元前3000年,我國就已有了保護...

古代年齡稱謂有哪些,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不滿週歲 襁褓 2 3歲 孩提 女孩7歲 髫年 男孩8歲 齠年 幼年泛稱 總角 10歲以下 黃口 13 15歲 舞勺之年 15 20歲 舞象之年 12歲 女 金釵之年 13歲 女 豆蔻年華,15歲 女 及笄之年 16歲 女 破瓜年華 碧玉年華 20歲 女 桃李年華 24歲 女 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