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寫作的背景

2021-05-16 23:36:02 字數 5165 閱讀 4838

1樓:匿名使用者

再從這首詞的背景來看,更有助於我們探析。此詞約作於元豐四年(1081),45歲的蘇軾,正謫居黃州。是年四月章質夫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

章作了一詞來,當時十分被看好,也送了好友東坡,此詞曰:「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

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全是春色宜人景緻。

章雖是東坡先生好友,但沒有東坡那份心情,因為此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貶官黃州,純是另一種心境,所以在作詞之後與章質夫信雲:「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如果純是一首和詞,為什麼告「不以示人」呢?何況這是一首藝術上更超原詞的一首呢?

詩以言志。借景託物是常用手法,讀詩看詞不能僅看表面,而要看其心志,這一點常為人所疏忽,王國維在評該詞時亦說「「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如此大家也只看一面,而沒有看到更深一層,更何況一般人呢?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讀書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讀作者的心思,各有所見,亦不可強求一致。讀後作後記如下:

點點楊花離人淚,

無情有思誰人會?

似花非花數百年,

曉來雨過無言愧。

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的背景

2樓:詛咒鹹

這是一首詠物詞。張炎《詞源》雲:"詩難於詠物,詞為尤難。

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內差遠,則晦而不容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

"蘇軾這首《水龍吟》,不僅在詠物方面"壓倒今古"(張炎《詞源》),而且"和韻而似原唱"(王國維《人間詞話》),其詞心詞境不惟迥出時人,直使後人難能為繼,因而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此詞約作於元豐四年(1081),蘇軾45歲,正謫居黃州。蘇軾與章質夫 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其好友章質夫曾寫《水龍吟》一首,內容是詠楊花的。

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備、筆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因而受到當時文人的推崇讚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夫的《水龍吟》,並和了這首《水龍吟 .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寄給章質夫,信雲:

"……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特意告訴他不要給別人看。

章質夫慧眼識珠,讚賞不已,也顧不得蘇東坡的特意相告,趕快送給他人欣賞,才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

蘇軾《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的背景及題目解析

3樓:

背景: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其好友章質夫曾寫《水龍吟》一首,內容是詠楊花的。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備、筆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因而受到當時文人的推崇讚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夫的《水龍吟》,並和了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寄給章質夫,還特意告訴他不要給別人看。

章質夫慧眼識珠,讚賞不已,也顧不得蘇東坡的特意相告,趕快送給他人欣賞,才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

題目譯:和章質夫的關於楊花的詞。

【譯文】

楊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沒有人憐惜,任由它飄墜。離開了樹枝,飄蕩在路旁,看起來是無情物,細想卻盪漾著情思。它被愁思縈繞,傷了百折柔腸,困頓朦朧的嬌眼,剛要睜開又想閒。

正像那思婦夢中行萬里,本想尋夫去處,卻又被黃鶯啼聲驚喚起。

我不怨楊花落盡,只怨那西園,落花難重綴。早晨一陣風雨,楊花蹤跡何處尋?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滿園春色分三成,兩成變塵土,一成隨流水。細細看,不是楊花,點點全是分離人的淚。

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其好友章質夫曾寫《水龍吟》一首,內容是詠楊花的。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備、筆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因而受到當時文人的推崇讚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夫的《水龍吟》,並和了這首《水龍吟 .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寄給章質夫,還特意告訴他不要給別人看。章質夫慧眼識珠,讚賞不已,也顧不得蘇東坡的特意相告,趕快送給他人欣賞,才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

這首詞的上闋主要寫楊花的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開頭一韻,非同反響,道出了楊花的性質和際遇。「似花還似非花」:

楊花即柳絮。看著柳絮像花又畢竟不是花。藝術手法上顯得很「抽象」,但仔細品味琢磨,這「抽象」超出了具體形象,一語道出了柳絮的性質。

這一句與歐陽修的「環滁皆山也」可謂異曲同工。一般來講,藝術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蘇東坡卻「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獨運,以「抽象」寫出了非同反響的藝術效果。

因此,在藝術描寫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也無人惜從教墜」,則言其際遇之苦,沒有人憐惜這像花又畢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墜落,隨風而去。「無人惜」是詩人言其飄零無著、不被人愛憐的際遇,也正說明了唯獨詩人惜之。

一個「惜」字,實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表達了作者咋樣的思想感情,詳解。。。。。

4樓:平凡人

這個的話,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結合當時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經歷去更好的理解他寫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夠做到身臨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會發現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可以的話麻煩採納一下答案,謝謝

5樓:匿名使用者

何不去東坡吧至問呢?

6樓:匿名使用者

那不是蘇軾寫的嗎。。。

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寫作的背景是什麼?

7樓:手機使用者

再從這首詞的背景來看,更有助於我們探析。此詞約作於元豐四年(1081),45歲的蘇軾,正謫居黃州。是年四月章質夫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

章作了一詞來,當時十分被看好,也送了好友東坡,此詞曰:「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

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全是春色宜人景緻。

章雖是東坡先生好友,但沒有東坡那份心情,因為此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貶官黃州,純是另一種心境,所以在作詞之後與章質夫信雲:「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如果純是一首和詞,為什麼告「不以示人」呢?何況這是一首藝術上更超原詞的一首呢?

詩以言志。借景託物是常用手法,讀詩看詞不能僅看表面,而要看其心志,這一點常為人所疏忽,王國維在評該詞時亦說「「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如此大家也只看一面,而沒有看到更深一層,更何況一般人呢?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讀書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讀作者的心思,各有所見,亦不可強求一致。讀後作後記如下:

點點楊花離人淚,

無情有思誰人會?

似花非花數百年,

曉來雨過無言愧。

蘇軾的《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的賞析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內容是什麼?

8樓:第二明寒

水龍吟⑴·次韻章質夫楊花詞⑵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⑶。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⑷。縈損柔腸⑸,困酣嬌眼⑹,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⑺。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⑻。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⑼。春色三分⑽,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1]

蘇軾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9樓:匿名使用者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2]註釋   ①次韻:依照別人的原韻和詩或詞。

章質夫:名栥(jié),字質夫,福建蒲城人,歷仕哲宗、徽宗兩朝,為蘇軾好友,其詠楊花詞《水龍吟》是傳誦一時的名作。

②「思量」兩句:指楊花看似無情,實際卻自有其愁思。 思:意思,思緒。

③「困酣」二句:用美女睏倦時眼睛欲開還閉之態來形容楊花的忽飄忽墜、時起時落。嬌眼:形容柳葉。柳葉初生時,如人睡眼初展,故稱柳眼。[3]

10樓:匿名使用者

本詞為借柳絮比喻人抒情的詠物之作,作者和章質夫的楊花詞而作。本詞意象朦朧,明詠楊花,暗喻思婦。離形取神,筆致輕靈飛動,抒情幽怨纏綿。

本詞當時一出,超出當時章質夫已經名聲大作的原作。

11樓:匿名使用者

水龍吟 【賞析】蘇軾之詞以豪放為風格,然而蘇詞也有不少細膩婉約之作,本詞便是一篇極為情致細膩的惜花詞章。本篇構思巧妙,刻畫細緻,詠物與擬人渾成一體。上片惜楊花之飄墜,下片抒發哀悼楊花委塵之悲恨,表現了思婦極其纏綿悱惻的情思,達到物與神的境界,詞中自出新意,風神綿邈,情韻俱佳,為詠物妙作。

全詞用擬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過楊花隨風飄轉的情景,刻畫出一位夢繞魂牽、幽怨綿綿的思婦形象。構思新穎,想象豐富。起筆便不同凡響,用語精妙。

「『似花還似非花』兩句,詠楊花確切,不得詠他花」。「拋家傍路」三句轉入擬人手法:「無情有思」引出下面幾句的內容。

「縈損柔腸」三句寫「思」的狀態,描寫楊花輕盈臃仲似美人之眼欲睜又閉,想象奇妙無比,神采飛動。「夢隨風萬里」三句寫「思」的內容,是萬里尋夫。剛停而又被鶯呼起。

寫盡楊花輕盈飄動而無定所的神韻。下片則愈出愈奇。先以落紅隱襯楊花,說「不恨」只是由筆傳情,實則「有恨」。

「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所看到的是「一池萍碎」。詞人認為這碎萍便是楊花化成,悖理而有情,更能顯出對楊花的一往情深。接下去再深描一筆,點出楊花的歸宿。

那些漫天飛舞的楊花都在**去了呢?這就是有二成變成了塵土,一成變成綠萍。楊花已盡,春色已盡。

煞拍再畫龍點睛,「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以情收束全詞,乾淨利落而餘味無窮。此詞遺 取神,空靈婉轉、

章質夫的水龍吟賞析章質夫的水龍吟賞析

賞析 似花還似非花 蘇軾開篇即顯非凡。這一句既是詠物,又是言情。楊花雖然名為花,與百花一樣開於春季,又隨春去,但又沒有花的形態和芳香,很難讓人把它當成一種花來看待。所以蘇軾說它是花又不是花,這樣的著筆點不但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楊花的特性,還飽含著詞人對楊花的判斷,因而具有了一定的人情味。後一句 也無人惜...

蘇軾的水龍吟蘇軾的《水龍吟》及賞析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妖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註釋1 這首詞大約是宋神宗元佑四年 公元1081...

水龍吟上片描繪了一副怎樣的畫面,水龍吟上片描繪了怎樣的詩人形象

如果是 辛棄疾的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的話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 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遙遠天際,天水交融氣象闊大,筆力遒勁。楚 天 的 楚 地,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裡戰國時曾屬楚國。水隨天去 的 水 指浩浩蕩蕩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