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除點明時令外還有什麼作用

2021-05-23 21:32:07 字數 5836 閱讀 8700

1樓:一線口語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既點明瞭寫此詩的時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離恨傷感)的氣氛.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有什麼意象

2樓:匿名使用者

描繪意象:

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

哀傷愁惻的氣氛

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出自唐代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隨風 一作:隨君)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創作背景

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

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

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訊息?

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裡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麼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託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裡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3樓:康康楹

楊花、子規

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4樓:氾濫的回憶

原文《聞王昌齡①左遷②龍標③遙

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④落儘子規⑤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⑥。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註釋①、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 ②.

、左遷:貶謫,降職。古尊右卑左,左遷即貶官。

③、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 ④、楊花:柳絮。 ⑤、子規:

即杜鵑鳥,啼聲哀婉悽切。 ⑥、五溪:唐人所說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於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⑦、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

這裡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境,與黔陽鄰近)。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樹上楊花落盡, 杜鵑在不停地啼叫, 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 一路上要經過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寫作背景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

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

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

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讀了這兩句詩,人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聲聲子規鳥兒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涼,更何況又傳來遠方老友的不幸遭貶的訊息,又怎讓人不為友人擔心、憂愁?

5樓:再把我批判一番

首先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五溪,不是說王聖手經過了五條河才能到偏遠的龍標地區,而是五溪本來是一個偏遠的地區,而龍標比這個偏遠的地區還要偏遠。葛劍雄在論及中國之觀念時,

「中國」的概念不斷擴大和變化。即使在王朝統治的範圍內部,「中國」概念也不是清晰明確的,西漢時今天的湖南、江西已經設定郡縣,但是還不是「中國」,到了明朝,湖南江西已經是「中國」而云貴卻還不是「中國」。

此湖南某(些地區)在西漢不被當成「中國」之現象,可以隨手之事例參證之:

金明館叢編初編《魏書司馬睿傳江東民族條釋證及推論》引《後漢書南蠻傳》:武陵、長沙、廬江郡夷,槃瓠之後也,雜處「五溪」之內。

若陶侃之「本鄱陽人也,徙家廬江之尋陽」,則被疑為溪人,則不以中國視之之例也,如溫嶠輕侃「溪狗」則如斯矣。

則知晚至東晉,五溪之地,尚未被目為「中國」亦事實矣。

間以李白楊花落儘子規啼之詩副證此事:聞道龍標過五溪,言龍標之遠,尤在五溪之外,則知五溪已屬遠地矣,方可襯龍標之遠,在李唐時則龍標仍未成為開發成熟之邊遠地域,宜矣李詩之以「過五溪」、「夜郎西」並稱。可知此時龍標雖遠甚於五溪,尤派遣王聖手任尉官,但是卻被稱為夜郎之西,一些地方被設定郡縣,卻仍因文明教化之成見不被以「中國」視之,則又一例也。

6樓:夏天的白妹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7樓:匿名使用者

友人被貶,表達對友人的祝福。

8樓:無與倫比

到底是隨風,,還是隨君?

9樓:匿名使用者

楊花凋零,杜鵑不住的啼叫。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本詩中,李白為什麼要以明月入詩

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11樓:匿名使用者

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次句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楊花、子規,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望採納,謝謝

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這句詩

12樓:蘑菇西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代: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13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借景抒情的寫出詩人與好友分離的悲傷之情。

14樓: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既點明瞭寫此詩的時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離恨傷感)的氣氛.

15樓:無奈流年痕跡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

三、四兩句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楊花落,子規啼,以哀景襯哀情,借景抒情,渲染了淒涼蕭瑟的氛圍,烘托人物悲傷憤懣的情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點明的時令是__,

16樓:e拍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點明的時令是楊花落儘子規啼。

出自唐代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原文: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概作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的內容,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李白在這裡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楊花落儘子歸啼描寫了什麼季節楊花落儘子規啼描寫的是什麼時節

楊花 柳絮 又有子規啼,所以是春季,確切的說是暮春時節 1 描寫了春末初夏這個季節。2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原文如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3 註釋 王昌齡 唐代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 貶謫,降職。古尊右卑左,左遷即貶官。龍...

楊花落儘子規啼,李白寫景為什麼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楊花 是表明時間,且又是一種給人飄零之意。子規 即杜鵑。杜鵑的叫聲是極為淒涼的,可以渲染氣氛。楊花落儘子規啼,為什麼選 楊花 子規 來寫?談理解 楊花 離別之意,子規 杜娟鳥,蜀帝魂魄所化。杜娟鳥叫聲淒涼。兩物道出了離別的淒涼,羈仇別恨的惆悵。楊花 是表明時間,且又是一種給人飄零之意。子規 即杜鵑。...

1,楊花落儘子規啼這句詩運用了什麼表

樹上的柳絮落盡,杜鵑在不停的啼叫。採用了融情入景手法,點出了暮春的特定時節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為下文抒寫悲慨之情作了鋪墊,抒發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一種感嘆,表示對王昌齡的同情。楊花落儘子規啼,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 叫著 不如歸去 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 離別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