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為何要點燈,正月十五點燈有何意義

2021-03-20 03:11:12 字數 5167 閱讀 5544

1樓:匿名使用者

清同治版《即墨縣誌》在「上元」風俗篇中有「蒸麵做燈,注油點之,視其燼花以佔五谷豐歉,曰燈花卜」的說法。青島民間自古以來就有「送燈」的習俗。

正月十五這一天人們要用豆麵或玉米麵做成各種動物造型及各種寓意不同的燈,並在上邊捏一燈碗,然後上鍋蒸熟後,插上用棉絮纏裹的蘆葦做成的燈芯,用食油倒入燈碗點燃。在本市民俗前輩鮑運昌、李國增編著的《青島民俗》一書中就記載說:「萊西一帶的習俗是做豆麵燈,嶗山、即墨等地還興做蘿蔔燈。

豆麵燈分斗燈、龍鳳燈、十二屬相燈和各種動、植物燈等。蘿蔔燈是用青蘿蔔雕成,雕出燈碗,貼上棉芯,用食油點燃。」

過去,正月十五的晚上天一黑,人們就把燈點燃,每種燈都要送到一定的位置上。比如斗燈放於祖墳墳頂,龍鳳燈、蓮花等主要用於寺廟,魚燈用水瓢託著放在水缸內,狗燈放在大門口,豬燈放在豬圈牆頭,牛燈、馬燈放在牛棚、馬棚,雞燈則由人端著照牆角、旮旯,免得毒蟲、蠍子傷人。在民間,送燈的習俗主要是祭祖、消病除災、祈求人丁興旺、幸福平安。

2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鄉下人都要過正月十五後才工作

正月十五點燈有何意義

3樓:白色相簿

元宵節源於佛教正月十

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4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

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建立《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襄樊人歷來在元宵節有放孔明燈的習俗。

一般在正月十五這天,民間都會有猜燈謎活動。「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

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節日特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最初稱為"湯圓",後因多在元宵佳節食用,所以也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常見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圓形,餡料豐富多樣,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等,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象徵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 為什麼點燈

5樓:x哈露露

墳前燈越多,表示這家人丁興旺。點燈(即點蠟燭)之前要燒紙,放煙花,所以正月十五的晚上,基本上也是一場民間的焰火晚會。還有種傳說,說是這天晚上看燈,可以治眼病,讓眼睛更明亮。

在元宵節時,家家都做面燈,而燈形如碗盞,俗稱燈碗。用玉米麵做成的叫金燈,用白麵做成的叫銀燈,用蕎麥麵做成的叫鐵燈,做成型後上鍋蒸熟後,插上用棉絮纏裹的蘆葦做成的燈芯,面燈碗裡倒滿燈油,面燈就算做成了。然後依次把這些面燈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

皁王板上,送到倉庫、牛馬圈、井臺、碾磨房等處,送到大門旁、大路口。最後,要把面燈送到墓地,放在已故親人的每個墳頭上。送燈時,以誰先點燃為吉利。

往墳地送燈的人,點燈時必須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別人的火柴點燈,認為祖先看不見光明。點燈時要邊點邊點說:"正月十五來送燈,送金燈、送銀燈、送鐵燈,有兒墳前一片明,無兒墳前黑洞洞。

有心來偷燈,偷個大鐵燈,背也背不動,天冷地滑鬧個抑歪蹬,大布衫燒個大窟窿。"元宵節晚上,因為家家送燈,所以路口、野外墳地一片通明。

正月十五點油燈是什麼意思

6樓:我是方曉東

1、正月十五點燈油燈是一種傳統習俗,辟邪、喜慶,代表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點燈,亮**光,有希望、光明的寓意。

3、正月十五點燈籠的由來:

「火化揚州」的神話故事。

古揚州城,人情淡薄,世風日下,天上神君命「火心娘娘」下凡,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將揚州城付之一炬。

火心娘娘下凡,化作一個鄉下老太太,在揚州遇見一個特別善良的老人,為火心娘娘搭順路車,將口袋裡的乾糧給火心娘娘吃。可是正月十五晚上要火化揚州城,火心娘娘把老人叫到她的跟前,說:「你回家後,在你家大門口掛上一盞大紅燈籠」。

回家之後,老人就將此事告訴了他的媳婦,他媳婦可是個十里八鄉有名的明白人,於是又將掛燈的事告訴了她的孃家人,一傳十,十傳百,到了天黑以後幾乎家家都掛上了大紅燈籠。

火心娘娘因此而無法火燒揚州城,揚州城躲過一劫。

從此,每年的正月十五,揚州城人們就有了掛大紅燈籠的習慣。後來此習慣延伸到整個中華民族,正月十五掛燈籠成了辟邪喜慶的象徵。在自家門前點油燈,就是正月十五點燈掛燈籠的習俗傳承至今。

7樓:匿名使用者

正月十五點燈籠的由來:

「火化揚州」的神話故事。

古揚州城,人情淡薄,世風日下,天上神君命「火心娘娘」下凡,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將揚州城付之一炬。

火心娘娘下凡,化作一個鄉下老太太,在揚州遇見一個特別善良的老人,為火心娘娘搭順路車,將口袋裡的乾糧給火心娘娘吃。可是正月十五晚上要火化揚州城,火心娘娘把老人叫到她的跟前,說:「你回家後,在你家大門口掛上一盞大紅燈籠」。

回家之後,老人就將此事告訴了他的媳婦,他媳婦可是個十里八鄉有名的明白人,於是又將掛燈的事告訴了她的孃家人,一傳十,十傳百,到了天黑以後幾乎家家都掛上了大紅燈籠。

火心娘娘因此而無法火燒揚州城,揚州城躲過一劫。

從此,每年的正月十五,揚州城人們就有了掛大紅燈籠的習慣。後來此習慣延伸到整個中華民族,正月十五掛燈籠成了辟邪喜慶的象徵。在自家門前點油燈,就是正月十五點燈掛燈籠的習俗傳承至今。

8樓:匿名使用者

這還得從「火化揚州」的神話故事說起,當然這個故事毫不例外的是小時候聽大人們講的。

古揚州城,人情淡薄,世風日下,幾乎沒有了「真善美」的痕跡。天庭元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思量著如何教化人類學好,無論怎麼,必須先從懲罰揚州城的城民開始。

於是,天庭元首急命「火心娘娘」下凡,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將揚州城付之一炬,給燒了算了。

到了一年的正月十五,火心娘娘下凡後,化作一個鄉下老太太,走在去揚州城的路上,去執行天庭元首賦予她的神聖使命。不料路上遇到了一位趕著馬車也回揚州的老人,火心娘娘便想測試一下是不是這裡的人們確實缺乏誠善之心。便擋住老人去路,聲稱自己走不動了,能否搭一下順路車,老人欣然答應,就毫不猶豫地讓火心娘娘上了車。

不走多遠,火心娘娘又說自己好幾天沒吃飯,特別餓,能否將老人口袋裡的乾糧給她吃一點,老人又是毫不猶豫地給了她一些乾糧吃。就這樣馬車到了揚州城。

火心娘娘思量到,今晚就是火化揚州城的期限,假如說將這麼樣的好心之人付之一炬,實屬不應該。於是就將已經走遠的老人叫到她的跟前,說道:「今天你回家後,在天黑之前,在你家大門口掛上一盞大紅燈籠,一定要掛上!

且記!」。

回家之後,天還未黑,就將此事告訴了他的媳婦,他媳婦可是個十里八鄉有名的明白人。覺得這是有點蹊蹺,肯定裡面有文章,於是又將掛燈之事告訴了她的孃家人,一傳十,十傳百,到了天黑以後幾乎家家都掛上了大紅燈籠。

火心娘娘到了晚上,親臨揚州城上空,執行火化揚州城的使命。一看不好,怎麼家家都掛上了大紅燈籠呢?這如何是好?

難道這裡家家戶戶都是誠善人家?假若就這樣草草的一燒了之,豈不冤枉更多的好人。只好就將火化揚州城之事免了,回到天庭寫個檢查,給天庭元首解釋、解釋算了。

由此,揚州城城民著實的躲過了一劫。

從此,每年的正月十五,揚州城城民就有了掛大紅燈籠的習慣。後來此事也渲染了整個中華民族,正月十五掛燈籠成了辟邪喜慶的象徵。在自家門前點油燈,就是正月十五點燈掛燈籠的習慣流傳習俗的形式之一。

正月十五為什麼要在自家門口點油燈?

9樓:匿名使用者

這還得從「火化揚州」的神話故事說起,當然這個故事毫不例外的是小時候聽大人們講的。

古揚州城,人情淡薄,世風日下,幾乎沒有了「真善美」的痕跡。天庭元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思量著如何教化人類學好,無論怎麼,必須先從懲罰揚州城的城民開始。

於是,天庭元首急命「火心娘娘」下凡,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將揚州城付之一炬,給燒了算了。

到了一年的正月十五,火心娘娘下凡後,化作一個鄉下老太太,走在去揚州城的路上,去執行天庭元首賦予她的神聖使命。不料路上遇到了一位趕著馬車也回揚州的老人,火心娘娘便想測試一下是不是這裡的人們確實缺乏誠善之心。便擋住老人去路,聲稱自己走不動了,能否搭一下順路車,老人欣然答應,就毫不猶豫地讓火心娘娘上了車。

不走多遠,火心娘娘又說自己好幾天沒吃飯,特別餓,能否將老人口袋裡的乾糧給她吃一點,老人又是毫不猶豫地給了她一些乾糧吃。就這樣馬車到了揚州城。

火心娘娘思量到,今晚就是火化揚州城的期限,假如說將這麼樣的好心之人付之一炬,實屬不應該。於是就將已經走遠的老人叫到她的跟前,說道:「今天你回家後,在天黑之前,在你家大門口掛上一盞大紅燈籠,一定要掛上!

且記!」。

回家之後,天還未黑,就將此事告訴了他的媳婦,他媳婦可是個十里八鄉有名的明白人。覺得這是有點蹊蹺,肯定裡面有文章,於是又將掛燈之事告訴了她的孃家人,一傳十,十傳百,到了天黑以後幾乎家家都掛上了大紅燈籠。

火心娘娘到了晚上,親臨揚州城上空,執行火化揚州城的使命。一看不好,怎麼家家都掛上了大紅燈籠呢?這如何是好?

難道這裡家家戶戶都是誠善人家?假若就這樣草草的一燒了之,豈不冤枉更多的好人。只好就將火化揚州城之事免了,回到天庭寫個檢查,給天庭元首解釋、解釋算了。

由此,揚州城城民著實的躲過了一劫。

從此,每年的正月十五,揚州城城民就有了掛大紅燈籠的習慣。後來此事也渲染了整個中華民族,正月十五掛燈籠成了辟邪喜慶的象徵。在自家門前點油燈,就是正月十五點燈掛燈籠的習慣流傳習俗的形式之一。

正月十五猜燈謎,來來來,正月十五猜燈謎

2 刑場上的婚禮 死了都要愛 3 閃電之後,彩虹之前 及時雨 不知道 好難哦 來來來,正月十五猜燈謎 100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慶典元宵節,俗稱又叫 燈節 舊習元宵之夜,城裡鄉間,到處張燈結綵,觀花燈,猜燈謎,盛況空前。屆時,不論皇室貴戚,平民百姓,深閨淑女,均可破常規,順習俗。制燈玩...

短文正月十五秧歌會答案,正月十五秧歌會閱讀答案

本文的小作者生動有趣地描寫 了家鄉的正月十五的秧歌會上的人的精神風貌。場面描寫專,屬有開始,有結束,有區域性,有全域性,有場內,有場外,有場外,有具體,摹畫生動,感情濃郁,詳略得當。文章的語言生動 明快 凝練 傳神,極富有力,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相互呼應,簡潔 親切 自然。正月十五秧歌會閱讀答案 5 本...

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農曆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1 農曆正月十五日 被稱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 小正月 元夕或燈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 夜 為 宵 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2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