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詩中最能體現詩人心情的詞語是什麼

2021-06-01 08:22:19 字數 3403 閱讀 6586

1樓:匿名使用者

孤客最先

《秋風引》

唐代: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譯文】

不知從**吹來了秋風,在蕭蕭的風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風吹動著庭園的樹木,樹葉瑟瑟。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無形的秋風卻分明已經盡在庭園。

來到耳邊了,孤獨的旅人最先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詩以「秋風」為題;首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搖曳生姿,而通過這一起勢突兀、下筆飄忽的問句,也顯示了秋風的不知其來、忽然而至的特徵。進一步推尋思索還暗含怨秋的意思,與李白《春思》詩「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句有異曲同工之處。秋風之來,既無影無跡,又無所不在,它從何處來、來到何處,本是無可究詰的。

這裡雖以問語出之,而詩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來就宕開詩筆。

「蕭蕭送雁群」一句寫耳所聞的風來蕭蕭之聲和目所見的隨風而來的雁群。化無形之風為可聞可見的景象,從而把不知何處至的秋風繪聲繪影地寫入詩篇。結合前兩句詩,脫胎於屈原《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和漢武帝《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而可以與這兩句詩合參的有韋應物的《聞雁》詩:「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但韋詩是以我感物,以情會景,先寫「歸思」,後寫「聞雁」。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指出,這樣寫,「其情自深」,如果「倒轉說」,就成了一般人都寫得出的普通作品了。

這首《秋風引》前兩句所寫的秋風始至、鴻雁南來,正是韋詩後兩句的內容,恰恰是把韋詩倒轉過來說的。它是遠處落想,空際運筆,從聞雁思歸之人的對面寫起,就秋風送雁構思造境。至於韋詩前兩句的內容,是留到篇末再寫的。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把筆觸從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樹」,再集中到獨在異鄉、「歸思方悠哉」的「楚客」,由遠而近,步步換景。「朝來」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風至」,又承接次句的「蕭蕭」聲,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發問。它說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卻又附著它物而隨處存在,此刻風動庭樹,木葉蕭蕭,則無形的秋風分明已經近在庭院、來到耳邊了。

"孤客最先聞」詩寫到這裡,寫足了作為詩題的「秋風」,詩中之人還沒有露面,景中之情還沒有點出。"孤客最先聞。」才畫龍點睛,說秋風已為「孤客」所「聞」。

這裡,如果聯絡作者的另一首《始聞秋風》詩,其中「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兩句,倒可以作「聞」的補充說明。當然,作為「孤客」,他不僅會因顏狀改變而為歲月流逝興悲,其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這首詩主要要表達的,其實正是這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但妙在不從正面著筆,始終只就秋風做文章,在篇末雖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寫到他「聞」秋風而止。至於他的旅情歸思是以「最先」兩字來暗示的。如照說,秋風吹到庭樹,每個人都可以同時聽到,不應當有先後之分。

而惟獨孤客「最先」聽到,可以想見,他對時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這就是對「最先聞」的解釋。

這些評語都稱讚這一結句曲折見意,含蓄不盡,為讀者留有可尋味的深度。從全詩看來,卻必須說「不可聞」,才與它的蒼涼慷慨的意境、高亢勁健的風格相融浹。兩個結句,內容相似,一用曲筆,一用直筆,卻各盡其妙。

對照之下,可悟詩法。

這首詩借景抒情,主要表達的其實是這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它說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卻又附著它物隨處存在,風吹樹動,蕭蕭木葉,那無形的秋風分明已經近在庭院、來到耳邊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最能體現詩人心情的詞語是一個孤字。

秋風引體現詩人心情的詞語是什麼

3樓:阿根廷國家隊

《秋風引》此詩表面寫秋風,實際卻是在感嘆自己的際遇,抒發了詩人孤獨、思鄉的思想感情。《秋風引》 [作者] 劉禹錫(唐)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古詩鑑賞(6分)秋風引 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1)、這首詩描繪了一

4樓:**

(1)本詩描

來繪了秋風颯源颯,雁群南飛,隨後又bai落於庭du樹的秋天的特有的景緻,zhi藉以抒發dao詩人的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

(2)、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是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但妙在不從正面著筆,詩人的旅情歸思是以「最先」兩字來暗示的。為什麼惟獨孤客「最先」聽到呢?可以想見。

他對時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為什麼如此敏感呢?這就曲折見意,含蓄不盡。

為讀者留有可尋味的深度。無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6分) 秋風引唐·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5樓:象澈

小題1:雁群、庭樹(2分) 孤獨(羈旅之苦).思鄉(2分)小題2:首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搖曳版生姿,通過這權一飄忽的問句,顯示了秋風的不知其來、忽然而至的特徵。

也暗含怨秋的意思,接下來就宕開詩筆,以「蕭蕭送雁群」一句寫耳所聞的風來蕭蕭之聲和目所見的隨風而來的雁群。就化無形之風為可聞可見的景象,把不知河處至的秋風繪聲繪影地寫入詩篇。(可以有不同的欣賞角度,意對即可)(2分)

小題1:

試題分析:「意象」,即詩歌中詩人用來寄寓某種情感或思想的某一形象事物。仔細閱讀詩歌,瞭解其內容,抓住關鍵性的詞語如「送」「入」來理解詩人以物寫情的方法,分析寓情的「意象」。

小題2:

試題分析:賞析句子,一要指出句子主要說了什麼,二要提出句子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好在**,有時還要抓住關鍵字詞分析句子有什麼深刻的含義,表達了什麼情感。本題兩句都是借物寫情的,首先要說明寫了什麼景物,特點是什麼,然後要分析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要使用評價語,比如「借物抒情」「突出」「形象生動」等。

秋風引(4分)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註解】「引」是古代的一種詩體。

6樓:巴傻

小題來1:(2分)答:

源 秋風剛至或蕭bai索淒涼的特點。(du學生用詩歌中的zhi「蕭蕭」回答dao,也得分)

小題1:(2分)答:表現了孤客對物候變化的敏感,寫出了孤客羈旅漂泊思家念歸的心情。

小題1:首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搖曳生姿,而通過這一起勢突兀、下筆飄忽的問句,也顯示了秋風的不知其來、忽然而至的特徵。「蕭蕭送雁群」一句寫耳所聞的風來蕭蕭之聲和目所見的隨風而來的雁群。

這樣,就化無形之風為可聞可見的景象,從而把不知何處至的秋風繪聲繪影地寫入詩篇。

小題2:秋風吹到庭樹,每個人都可以同時聽到,不應當有先後之分。而惟獨孤客「最先」聽到,可以想見,他對時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寫出了孤客羈旅漂泊思家念歸的心情。

秋風引 ① 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注]:①引:古代的一種詩體。

7樓:小魚皃哠暆

1.秋風初至,蕭索淒涼。

2.「最」字表現了孤客對物候變化的敏感,寫出了孤客羈旅漂泊,思家念歸之心切。(意對即可)

雨中芭蕉是何意思?出自何處,雨中芭蕉,秋風夜雨是什麼意思

感懷時事不計,天意弄人 有憂傷,無奈和悲哀之感對身世的感嘆,內心的淒涼,與環境融為一體,構成一種清冷,蕭瑟的意境。有時還有思親懷遠的寓意,如李商隱 夜雨寄北 中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雨中芭蕉 夜雨秋風 夜闌人靜,思念家親。一剪梅 舟過吳江 蔣 捷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