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天文學家有哪些 他們各有什麼突出的貢獻

2021-05-22 09:43:12 字數 5526 閱讀 7920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

2樓:嵇傲袁珏

甘德,戰國時齊國人,先秦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大約生活於公元前4世紀中葉,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編制者和木衛二的最早發現者。

編制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劉歆

秦漢不詳

他既是一個偉大的天文學家,又是一個對中國古代典籍分類整理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學者,在政治上也有著不平凡的經歷

劉歆,字子駿,西漢末年人。他是一個對天文學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偉大的天文學家。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

落下閎秦漢

不詳民間天文學家

落下閎,字長公,西漢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公元前2世紀--前1世紀之際的民間天文學家。

編制「太初曆」張衡

東漢(78~139)

東漢科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

劉洪(公元129--210年),東漢天文學家。他曾任過多官職,一度政績顯著,但主要成就在天文曆法上。他的「乾象曆」確立了很多曆法概念及經典的歷算方法,是中國古代曆法體系最終形成的標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虞喜(公元281--356年),字仲,會稽餘姚(今浙江餘

姚)人,東晉天文學家,宣夜說的繼承和發展者。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曆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曆》,開闢了曆法史的新紀元.

郭守敬(1231━2023年),字若思,元代順德邢臺(今屬河北省)人,著名的天文學家、水利科學家和數學家。郭守敬從師劉秉忠。中統年間,張文謙推薦他習學水利。

元世祖召見他,授都水監,令他興復西夏瀕河、五州諸渠。因此,他修治了許多河渠。又受命修治曆法,乃和王恂、許衡等人共同編制了比過去準確的《授時歷》,推算極為精研。

《授時歷》編成後,郭守敬被拜為太史令,後又升遷昭文館大學士。這部《授時歷》,在中國施行達360年,是中國曆法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郭守敬還注重天文學實踐,長於製造儀器,創造和改進了簡儀、仰儀、高表、候報儀、景符和窺幾等十餘件觀測天象的儀器,同時又在全國各地設立二十七個觀測站,進行規模巨大的測量工作,重新觀測了二十八宿及其他一些恆星的位置,測定了黃赤交角,達到極高的精確度。

延年間卒,終年85歲。

3樓:蒿瑤閩樂語

張衡(78-139)東漢科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召縣石橋鎮)人。少遊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通五經」,「貫六藝」,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兩次為太史令。

精通天文、歷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的候風地動儀。在天文學理論方面,張衡是「渾天派」的主要代表。關於天地之起源,他認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後,輕者上升為天,重者凝聚為地,陰陽相蕩,產生萬物。

他還第一次正確地解釋了月蝕形成的原因,認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蝕是由於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的。他依據當時的天文學知識,肯定了宇宙的物質性和無限性。張衡把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和哲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其著作收集在清嚴可均所編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天文學家有哪些?他們各有什麼突出的貢獻?

4樓:赫連茜茜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巍豐碑。

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國人,戰國中期天文學家、占星家。石申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是他與甘德所測定並精密記錄下的黃道附近恆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是世界上最古的恆星表。

郭守敬(1231-1316),中國元代的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家。字若思,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人。元十三年(公元2023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臨安,在統一前夕,命令制訂新曆法,由張文謙等主持成立新的治歷機構太史局。

太史局由王恂負責,郭守敬輔助。在學術上則王恂主推算,郭主制儀和觀測。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稱太史院,郭守敬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臺。經過四年努力,終於在至元十七年編出新曆,經忽必烈定名為《授時歷》。

5樓:燃面無蔥花

甘德,戰國時齊國人,先秦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大約生活於公元前4世紀中葉,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編制者和木衛二的最早發現者。 甘德勤於對天空中的恆星作長期細緻的觀測,他和石申等人都建立了各不相同的全天恆星區劃命名系統。其方法是依法給出某星官的名稱與星數,再指出該星官與另一星官的相對集團,從而對全天恆星的分佈位置等予以定性的描述。

三國時陳卓總結甘德石申和巫咸三家的星點陣圖表,得到我國古代經典的283星官1464星的星官系統,其中屬甘氏星官者146座(包括28星宿在內)。由此可見甘德在全天恆星區劃命名方面的工作對後世產生的巨大影響。有跡象表明,甘德還曾對若乾恆星的位置進行過定量的測量,可惜其成果後來大多散佚了。

落下閎(公元前140-前87年)中國西漢時期天文學家,以歷算和天文學的傑出成就著稱於世,為我國最早的歷算學家,編制《太初曆》。太初曆》共施行189年,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部優良曆法,其採用的歲首和科學的置閏法,我國的陰曆一直沿用至今。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南陽)人,是東漢著名的天文學家。他最主要的成就是著《靈憲》,制渾天儀,造地動儀,在曆法方面也有研究。此外,他還是一位機械技術大師,才情高遠的大文學家和畫家,對後世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他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罕見的全面發展的天才。

祖沖之(429年-500年),字文遠,南北朝時期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天文曆法方面的成就,大都包含在他所編制的《大明曆》及為《大明曆》所寫的《駁議》中。 。

《大明曆》的主要成就如下: 區分了迴歸年和恆星年,首次把歲差引進曆法,測得歲差為45年11月差一度(今測約為70.7年差一度)。

歲差的引入是中國曆法史上的重大進步。定一個迴歸年365.24281481日(今測為365.

24219878日),直到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公元2023年)楊忠輔制統天曆以前,它一直是最精確的資料。 採用391年置144閏的新閏周,比以往曆法採用的19年置7閏的閏周更加精密。

張遂(僧一行,公元673  727年),唐朝魏州昌樂(今河南濮陽市南樂縣)人。張遂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好學,博覽群書。青年時代到長安拜師求學,研究天文和數學,很有成就,成為著名的學者。

張遂修訂的《大衍曆》是一部具有創新精神的歷法,它繼承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優點和長處,對不足之處和缺點作了修正,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最突出的表現在它比較正確地掌握了太陽在黃道上運動的速度與變化規律。張遂在天文學上的成就,不僅在國內聞名,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響。

他修訂的《大衍曆》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歷法。日本曾派留學生吉備真備來中國學習天文學,回國時帶走了《大衍曆經》一卷,《大衍曆主成》十二卷。於是《大衍曆》便在日本廣泛流傳起來,其影響甚大。

此外,張遂的天文學觀點,有的比世界著名天文學家早一千多年。稱張遂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天文學家,是絲毫也不過分的。

郭守敬,字若思,金正大八年(公元一二三一年)出生於河北省邢臺縣,是元代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也是十三世紀世界上傑出的科學家。他的一生主要是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在科學活動中,他精心觀察客觀事物的特點,從中掌據它們的發展規律;他能很好地發現和總結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從具體實踐中得到運用和提高;他善於從別人的經驗教訓中吸取有用的東西,取長補短,使自已的科學研究事業逐漸趨於完善。但是,他從不滿足前人的現成經驗,敢於大膽探索,富有創新精神。

由於他孜孜不倦、刻苦鑽研、勤奮實幹,所以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郭守敬編著天文書籍一百多卷,創制儀器儀表十七八種;邢州治水初露鋒芒;大都(北京)治水,使元后歷代國都興建於此;西夏(今甘肅、寧夏一帶)治水,黃河探源,為民造福深遠,為之立祠於河渠之上。他是傑出的天文學家,也是卓越貢獻的水利專家,既是成績優異的數學專家,又是具有獨特精神的儀器製造專家。

他這幾個方面的成就,在當時科壇居世界首位,領先世界水平

三、五百年。2023年,郭守敬已經七十二歲,成宗釋出命令:「凡七十二歲的**都去職返里,唯獨郭守敬以純德實學,為世師法繼續留任」。

2023年,郭守敬因病去世享年86歲,李約瑟和中國人民都稱讚他是最偉大的天文學家。為了紀念這位中國有名、世界有名、天上也有名的偉大科學家。2023年,我國郵電部發行了繪有郭守敬半身像與簡儀兩枚紀念郵票。

2023年國際天文學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隆重紀念郭守敬誕辰七百五十週年,國際天文學會,將美國在月球上發現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山」。2023年,經國際小行星研究會批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把他在2023年發現的編號為201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郭守敬星」。

沈括,字存中,生於北宋宋仁宗天聖九年(公元2023年),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沈括晚年在夢溪園認真總結自己一生的經歷和科學活動,寫出了聞名中外的科學鉅著《夢溪筆談》和《忘懷錄》等。宋哲宗紹聖二年(公元2023年)逝世。

他一生著作多達幾十種,但儲存到現在的,除《夢溪筆談》外,僅有綜合性文集《長興集》和醫藥著作《良方》等少數幾部了。《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是沈括一生社會和科學活動的總結,內容極為豐富,包括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醫學、文學、史學、考古、**、藝術等共600餘條。其中200來條屬於科學技術方面,記載了他的許多發明、發現和真知灼見。

沈括還是一個傑出的天文學家。熙寧五年(公元2023年),也就在沈括負責汴河水建設時,沈括還負責領導司天監,在任職期間,他先後罷免了六名不學無術的舊曆官,不計出身,破格推薦精通天文歷算、出身平民的準南人衛樸進入司天監,主持修訂新曆的重要工作。沈括和衛樸治學態度認真,對舊曆官憑藉演算湊數的修歷方法非常不滿,主張從觀測天象入手,以實測結果作為修訂曆法的根據。

為此,沈括首先研究並改革了渾儀、浮漏和影表等舊式的天文觀測儀器。

渾儀是測量天體方位的儀器。經過歷代的發展的演變,到宋朝,渾儀的結構已經變得十分複雜,三重圓環,相互交錯,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此,沈括對渾儀作了比較多的改革。

他一方面取消了作用不大的白道環,把儀器簡化、分工,再借用數學工具把他們之間的關係聯絡起來("省去月道環,其侯月之出入,專以曆法步之");另一方面又提出改變一些環的位置,使它們不擋住觀測視線。沈括的這些改革措施為儀器的發闢了新的途徑。他在晚年又進一步提出了用"十二氣歷"代替原來歷法的主張。

我國原來的歷法都是陰陽合曆,而"十二氣歷"卻是純粹的陽曆。它以十二氣作為一年,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個月,並且按節氣定月份,立春那天算一月一日,驚蟄算二月一日,依此類推。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大小月相間,即使有"兩小相併"的情況,不過一年只有一次。

有"兩小相併"的,一年共有三百六十五天;沒有的,一年共三百六十六天。這樣,每年的天數都很整齊,用不著再設閏月,四季節氣都是固定的日期。至於月亮的圓缺,和寒來署往的季節無關,只要在曆書上註明「朔」、「望」就行了。

沈括所設計的這個曆法是比較科學的,它既符合天體執行的實際,也有利於農業活動的安排。他預見到他的這一主張必定會遭到頑固守舊派的「怪怒攻罵」,極力阻撓,而暫時不能實行,但是,他堅信「異時必有用予之說者」。果然,近八百年後,偉大的農民革命政權——太平天國所頒行的天曆的基本原理和沈括的「十二氣歷」是完全一致的。

現在世界各國採用的公曆,也就是陽曆,其實在分月上還不如沈括的「十二氣歷」合理。

為了紀念沈括的功績,人們將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小行星」。

著名天文學家有那些,著名的天文學家有哪些?

托勒密 地心說的提出者 哥白尼 推翻地心說,提出日心說 天體執行論 一行和尚 測量子午線的先驅 伽利略 使用天文望遠鏡研究星空的先驅 星使 第谷 天文測量者,他的測量資料為開普勒的研究奠定基礎開普勒 行星三定律的提出者 宇宙的和諧 笛卡爾 宇宙渦旋體系的提出者 牛頓 反對宇宙渦旋體系,提出萬有引力定...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軍人都有哪些,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十大軍隊

秦軍 漢軍 北府軍 白袍軍 唐軍 岳家軍 蒙古鐵騎 明朝水師 戚家軍 滿州八旗。1 秦軍 秦軍是春秋 戰國時期秦國以及統一後秦朝的軍隊。秦軍是當時強大的鐵軍,橫掃六國,北擊匈奴,南攻蠻族,一統江山。為中國的統一做出巨大貢獻。秦始皇在十年內掃平六國,一統天下,主要有一支攻無不克 戰無不勝的軍隊,有一批...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古劍有哪些,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武將?!

夏 女艾,季杼,商 紂王 如果他也算的話 周 包括春秋戰國 呂望 姜子牙 他是帥就當他是吧 司馬穰直 司馬法的作者 孫武 伍子胥 范蠡 吳起 白起 李牧 廉頗 樂毅 田單 趙奢 趙括 蒙恬 王翦 秦漢交際 項羽 彭越 英布 樊噲 章邯 夏侯嬰 韓信 智將 西漢 李廣 衛青 霍去病 李陵 班超 周亞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