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瑞士兩次世界大戰都是中立國

2021-05-30 21:02:33 字數 5238 閱讀 5505

1樓:匿名使用者

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永久中立國」瑞士?原因就是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2023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籤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

2樓:秦漢刀客

瑞士是個做精密儀器的,思維縝密,專做俏貨巧活,這在世界上無人能比,僅次於猶太了。不像我們同胞,只會開飯店,洗碗

3樓:匿名使用者

瑞士全民皆兵,易守難攻,金融業發達,遍佈全球,生活富足,全民均富,社會矛盾少,國家團結、意志力強。

4樓:濮淑蘭閩婷

瑞士雖然是永久中立國,但它能夠躲過兩次世界大戰顯然不是靠中立這個幌子。應該首先它的國防體系是十分成功的,瑞土自從在2023年維也納會議上被確認為永久中立國之後的180多年間,儘管一直處於和平環境之中,不僅沒有停止備戰,而且非常重視國防建設,建成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地下掩蔽系統,可供全部長住人口使用。有人比喻瑞士像塊滿是洞孔的乾酪,公路旁偽裝的居民小屋實際是軍事基地的大門,從裡面可以開出坦克和裝有導彈發射架的軍用卡車,地下掩蔽工程裡建有各種生活必須的基本設施,儲存著可供生活10天以上的所需物資。

新世紀之初,瑞士國防部取消了保持了100多年的「自行車部隊」,使瑞士軍隊成為一支更為現代化、正規化的部隊。

「二戰」期間,希特勒軍隊攻陷法國後,在瑞土東部邊境部署了50個師團,制定了「冷杉行動」準備吞併瑞士。但最終讓希特勒放棄入侵計劃的卻不是瑞士的中立政策。瑞土雖然對外奉行永久中立,對內卻「全民皆兵、武裝中立」。

2023年7月的某天,幾小時之內,瑞士的男人們穿上了軍裝,在一個當時只有400萬人口的國家裡竟動員了50萬人的大軍,他們準備在阿爾卑斯山脈的隱蔽陣地內長期固守,危急關頭將不惜炸燬與德國和義大利相聯的至關重要的哥大隧道和辛普朗隧道。納粹德國的情報機構向希特勒彙報說,這個國家不僅在地下有許多民防工事,地上還有許多偽裝成山丘的飛機坦克洞庫,加上全民武裝,如果德軍入侵的話,那麼將遭受重大損失!但無論怎樣計算,要拿下這個面積僅有4.2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德**隊至少要付出100萬精銳兵力的代價,實在是得不償失。

希特勒在權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後,最終放棄了入侵瑞士的計劃。而歐洲其他小國沒有這樣的軍事實力,所以它們的中立常常被蔑視。

以上正面一點的原因,下面的就不那麼光彩了。

德國不入侵瑞士的主要原因是瑞士本身既不出產原料,除了少量乳酪外也無剩餘食品可供出口,一個破壞無遺的瑞士將是負擔而非收穫,這就是「瑞士人以善戰換取安全」的神話源頭。使瑞士免遭入侵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早在30年代中期,納粹**(尤以戈林為甚)便通過瑞士的銀行來藏匿他們侵吞的財產,入侵瑞士只能使這些偷來的錢暴露在多疑的納粹審計**鼻子底下,此外德國還通過與瑞士的**換取了許多寶貴的外匯。這在戰時是很有價值的。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士為何都能保持中立國的身份?

5樓:百度使用者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士為何都能保持中立國的身份?首先瑞士的中立不僅單單是國際上的中立,並且是武裝中立。瑞士士兵大都以「僱傭」形式活躍在歐洲各大國家之間,比如有名的法國瑞士宮廷衛隊,羅馬教廷的瑞士衛隊,在戰鬥中都表現出勇敢的勇氣與忠實護衛贏得歐洲高度讚美。

進攻瑞士不但會面對這樣頑強的戰士,而且瑞士國土的地形地貌位於歐洲阿爾卑斯山最高海拔地區享有「歐洲屋簷」美譽。進攻部隊會遭遇山脈天險的阻攔,在加上高海拔高氣壓帶來的問題,若是在冬季其嚴寒與高海拔的氣候堪比二戰蘇聯冬季戰場更加惡劣。

二戰德國曾估算過進攻瑞士的代價,至少會付出100萬左右的兵力。德軍閃電戰發揮不出水平,坦克只能沿著高山邊緣地帶行進,空軍無法在高海拔雪山周圍正常作業,而且自身墜機危險性反而更加大。

其次,瑞士中立國際聲譽非常廣闊。一戰時期瑞士小分隊常常位於交戰雙方的死亡區搶救運送各國傷員,交戰國雙方是嚴格禁止向瑞士醫療隊射擊的。瑞士同樣也作為世界銀行,儲存有世界各國的個人資產與國有資產。

任何國家進攻瑞士無異於在國際上與外交上孤立自己。因此,瑞士得以保留中立。任何主動攻擊瑞士國家,在國際上與外交上會被孤立;戰術上也會陷入被動山地防禦消耗戰,利大於弊,得不償失,兩頭都不討好!

為什麼瑞士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國家可以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

6樓:匿名使用者

不受侵害原因就是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2023年的

維也納會議上籤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這裡開始的,早在2023年瑞士永遠聯邦建立開始,瑞士在歐洲歷史上就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似乎從來沒有過軍事征服其他地區的行為。但是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併瑞士。

至於維也納會議,是歐洲列強為了重新劃分拿破崙戰敗之後混亂的歐洲版圖,對瑞士中立國的身份的確立只是一個不很起眼的小協定。雖然維也納會議是通過壓制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張在歐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統而遭到了歷史學家的譴責,但是在一戰之前,這次會議達成的協議為歐洲維持了將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二戰時期瑞士的中立國問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瑞士在二戰時期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區。事實上,瑞士在二戰中並不是完全中立的,雖然有資料說瑞士曾組織軍隊反抗德國,但是更多資料顯示瑞士在二戰期間其實是「助紂為虐」,不止在經濟上對德國進行幫助,對猶太民族難民的間接**更是為後人所不齒。

7樓:匿名使用者

支援秋雨梧桐葉落得說法

8樓:匿名使用者

說白了人家就是不想挑事!

為什麼瑞士可以避免兩次世界大戰?

9樓:匿名使用者

一、瑞士國境雖大多數位於高聳的阿爾卑斯山脈上,但是由於身處歐陸心臟地帶,且為歐洲陸、空交通轉運點的關鍵性位置,使其成為周邊地緣政治強國覬覦的物件。有感於自身綜合國力的不足,為求在周邊大國的激烈鬥爭中存活,瑞士自2023年起採取中立的政策以求自保。

二、中立政策的成功關鍵,在於周邊國家對中立國中立政策的尊重,所以雖然瑞士於歐洲「三十年戰爭」中得以遠離戰火,卻仍然未能避免在拿破崙戰爭中,中立政策不受尊重而遭受侵略與佔領。

三、瑞士於兩次世界大戰時維持中立政策,其成功的關鍵:一方面實施全民皆兵的強勢武裝中立政策,提升自身的防衛能力以嚇阻可能的侵略;另一方面成立紅十字會加強對國際的貢獻,才能贏得國際社會對其中立的需要與尊重。

四、瑞士採取獨特的「共識民主政體」,其立國的三大支柱:對內的「直接民主」、「聯邦主義」,對外的「永久中立」,即為適應瑞士特殊政治地理環境的產物,不僅使人民產生對國家的高度認同,奠定了國家安定與富足的基礎,更從而對國際社會產生實質的貢獻,確保了國家的安全。

五、隨著科技的發達,全球社會區域整合的趨勢逐漸形成,瑞士為因應此形勢,已有放棄傳統中立政策之趨勢,目前正透過立法方式,希望能加入歐盟,顯見中立政策在現代社會的價值已遭受挑戰。

不受侵害原因就是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2023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籤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這裡開始的,早在2023年瑞士永遠聯邦建立開始,瑞士在歐洲歷史上就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似乎從來沒有過軍事征服其他地區的行為。但是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併瑞士。

至於維也納會議,是歐洲列強為了重新劃分拿破崙戰敗之後混亂的歐洲版圖,對瑞士中立國的身份的確立只是一個不很起眼的小協定。雖然維也納會議是通過壓制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張在歐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統而遭到了歷史學家的譴責,但是在一戰之前,這次會議達成的協議為歐洲維持了將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二戰時期瑞士的中立國問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瑞士在二戰時期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區。事實上,瑞士在二戰中並不是完全中立的,雖然有資料說瑞士曾組織軍隊反抗德國,但是更多資料顯示瑞士在二戰期間其實是「助紂為虐」,不止在經濟上對德國進行幫助,對猶太民族難民的間接**更是為後人所不齒。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瑞士奉行著中立政策,所以沒有被捲入戰火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瑞士不但繼續奉行著重力政策,並且金融業已經非常發達,成為了世界銀行,所以也避免了戰火。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瑞士他奉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戰略方案,而且他和這些老牌資本注意都有財務上的往來,誰都不想自己找麻煩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瑞士是一個終身中立的國家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立,瑞士是全球的銀行,誰動它,是不想要錢了!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保持中立的是哪個國家?

14樓:檸檬的情緣

瑞典、瑞士、西班牙、列支登士敦

烏拉圭、巴拉圭、阿根廷、祕魯、智利、哥倫比亞

15樓:匿名使用者

瑞士。瑞士雖然是永久中立國,但它能夠躲過兩次世界大戰顯然不是靠中立這個幌子。應該首先它的國防體系是十分成功的,瑞土自從在2023年維也納會議上被確認為永久中立國之後的180多年間,儘管一直處於和平環境之中,不僅沒有停止備戰,而且非常重視國防建設,建成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地下掩蔽系統,可供全部長住人口使用。

有人比喻瑞士像塊滿是洞孔的乾酪,公路旁偽裝的居民小屋實際是軍事基地的大門,從裡面可以開出坦克和裝有導彈發射架的軍用卡車,地下掩蔽工程裡建有各種生活必須的基本設施,儲存著可供生活10天以上的所需物資。新世紀之初,瑞士國防部取消了保持了100多年的「自行車部隊」,使瑞士軍隊成為一支更為現代化、正規化的部隊。

「二戰」期間,希特勒軍隊攻陷法國後,在瑞土東部邊境部署了50個師團,制定了「冷杉行動」準備吞併瑞士。但最終讓希特勒放棄入侵計劃的卻不是瑞士的中立政策。瑞土雖然對外奉行永久中立,對內卻「全民皆兵、武裝中立」。

2023年7月的某天,幾小時之內,瑞士的男人們穿上了軍裝,在一個當時只有400萬人口的國家裡竟動員了50萬人的大軍,他們準備在阿爾卑斯山脈的隱蔽陣地內長期固守,危急關頭將不惜炸燬與德國和義大利相聯的至關重要的哥大隧道和辛普朗隧道。納粹德國的情報機構向希特勒彙報說,這個國家不僅在地下有許多民防工事,地上還有許多偽裝成山丘的飛機坦克洞庫,加上全民武裝,如果德軍入侵的話,那麼將遭受重大損失!但無論怎樣計算,要拿下這個面積僅有4.2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德**隊至少要付出100萬精銳兵力的代價,實在是得不償失。

希特勒在權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後,最終放棄了入侵瑞士的計劃。而歐洲其他小國沒有這樣的軍事實力,所以它們的中立常常被蔑視。

以上正面一點的原因,下面的就不那麼光彩了。

德國不入侵瑞士的主要原因是瑞士本身既不出產原料,除了少量乳酪外也無剩餘食品可供出口,一個破壞無遺的瑞士將是負擔而非收穫,這就是「瑞士人以善戰換取安全」的神話源頭。使瑞士免遭入侵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早在30年代中期,納粹**(尤以戈林為甚)便通過瑞士的銀行來藏匿他們侵吞的財產,入侵瑞士只能使這些偷來的錢暴露在多疑的納粹審計**鼻子底下,此外德國還通過與瑞士的**換取了許多寶貴的外匯。這在戰時是很有價值的。

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的後果和影響

2013 鄂州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這個第二戰場是相對於蘇德戰場來說的。2014 孝感 70年前的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 100年前的6月28日,薩拉熱寓事件引爆了 一戰 回顧這兩次世界大戰,我們應該明白 一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掠...

能夠先後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這麼強悍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可以說是其發起者,不過兩次大戰都以失敗告終,那麼德國人很喜歡打戰?難道德國人不打戰就憋得慌?不僅如此,在一戰結束後,短短的20年內,德國又再次挑起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 究竟是何原因?在一戰爆發之前,當時的法國和英國早已是世界殖民帝國,是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而因德國因為第二次工業革...

兩次世界大戰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什麼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 凡爾賽 華盛頓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了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標誌著 凡爾賽 華盛頓體系 的徹底結束 隨著東歐劇變 蘇聯解體,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不復存在。兩次世界大戰對世界格局和關係的影響?權威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戰 影響 民族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