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之後,中國的封建統治者為什麼卻固步自封,限制乃至放

2021-05-23 07:48:36 字數 5976 閱讀 5223

1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下西洋是送錢出去,是為了展示大國形象,骨子裡還是一幅泱泱大國的傲氣。好不容易出去了,卻沒有帶回任何利益,只花錢,不賺錢,這樣的活動註定是要失敗的。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2樓:元氣小小肉丸

1、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2、廣泛的傳播了中華文明;

3、把中國同亞非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4、古代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開放的態度,和平友好的原則,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2023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202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即明代所謂「西洋」)。

擴充套件資料

明初鄭和下西洋背景: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積極遣使到亞非各地,促進中外交流。

1、外交背景

明初的外交有意沿襲元代的規模,但在邦交理念上有所不同。明太祖積極、主動發展與藩國的邦交關係,對周邊國家採「不侵佔」的態度,並在《皇明祖訓》中開列了十五個「不徵之國」,試圖構建一個以中國為主導,有等級秩序的、和諧的理想世界秩序。

2、經濟背景

明代初期,由於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勵精圖治,農業經濟恢復了。在手工業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礦冶、紡織、陶瓷、造紙、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科技條件

造船業的發達,羅盤的使用,航海經驗的積累,大批航海水手的養成,航海知識的增加(明太祖於2023年編制的《大明混一圖》就是例項),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條件。

3樓:威秀英酒香

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明初鄭和出使西洋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是中國擁抱外部世界的象徵;鄭和以多元宗教文化為先導,打通東南亞海上絲綢之路的實踐,將中國的航海事業銘刻在世界航海史的里程碑上。

嘗試建立和平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

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人大航海,推動大批中國人以空前的規模走向海洋,是為了以中國人傳統的政治道德理念,嘗試建立和平與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

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

鄭和下西洋,固然有其**上的貢獻,因為當時明代的陶瓷、絲綢、錢幣等,多為東南亞各地人民所喜愛及需要;而產自南洋各地的香料、染料等,也為國內所需要,這種各取所需的現實,使鄭和的遠航彰顯了**的重要性。但專家們認為,鄭和遠航影響之持久深遠的,還是在文化交流方面。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海洋科技系教授瓊斯把鄭和下西洋傳播東方文化的旅程稱為傳播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稱其比穿越中亞的絲綢之路影響更為深遠。

王桂巖則認為,一方面,就中華文化的西傳而言,鄭和所到之處,往往立石紀功,宣揚中國文化;另一方面,西洋**教大量傳入中國,同時使西洋的數學、理化、天文等學術教材也隨之傳入,使西洋現代化的科技學術啟蒙了當時的高階**及知識分子,這也是鄭和出使對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貢獻

4樓:鍾離廷謙卓緞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有好往來。

5樓:匿名使用者

國內外紀念鄭和下西洋的活動正在。鄭和下西洋,充滿了進取性、開拓性與大無畏的精神,對於一貫重視陸路、輕視海權的中國歷史與傳統而言,其意義更加難能可貴。並且,鄭和下西洋始終堅守和平、平等、自律原則,不以大欺小,不恃強凌弱,這與後來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唯利是圖、掠奪性、殘暴性相比有天壤之別。

因此,鄭和下西洋充分體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王道外交」的特徵,即親仁善鄰、以德行仁、以大事小、協和萬邦、悅近來遠。

「純粹王道」的侷限和不足

但與此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鄭和下西洋所體現出來的「純粹王道」也有不足和侷限:

首先,行動缺乏明確而切實的戰略目標選擇與實際利益考量。鄭和下西洋以宣揚明朝的和平友好理想為主要使命,重義輕利,厚往薄來,對有效維護國家現實利益功效有限。明朝純粹王道外交的特點是憑藉雄厚國力,大力從事不計成本與不惜代價的睦鄰外交活動,積極致力於建立與維護以綱常倫理為核心的「**禮治體系」。

鄭和下西洋(1405~2023年)明顯缺乏現實利益考慮,因為當時對明朝的主要現實威脅並非來自海上,而是來自北面的北元與西面的帖木兒帝國。鄭和下西洋純粹王道的理想色彩濃厚,重義輕利、不計得失。而與之相對照,漢朝張騫通西域則完全從國家的現實安全利益與戰略需要出發,義利兼顧、德力兼備,目標明確、量力而行。

其次,明朝派鄭和七下西洋,耗資巨大,有勞民傷財之嫌。鄭和下西洋花費多,收益少;送出去多,拿回來少,並未給明朝帶來足夠實際利益,反而造成巨大物資浪費,導致後來國庫空虛。鄭和下西洋厚往薄來與四處饋贈,也反映了明成祖的帝王虛榮心態與好大喜功個性。

再次,受明朝封建制度限制,鄭和下西洋僅限於對外宣揚和平,沒有也不可能帶來海外**與商業的持久發展,更不用說導致明朝的近代化與資本主義發育,因為在「**禮治體系」之下,商品交易和國際**是不受重視和鼓勵的

務實「王道」是中國外交主流

中國古代戰略文化與外交思想可一分為三,即以孟子為代表的純粹王道、以荀子為代表的務實王道、以韓非子為代表的霸道。純粹王道外交的特點是:外交不以追求本國利益為主要目的,而以仁義道德的實現為最大目標,道德並非外交手段,而是外交的目的;務實王道外交的特點是:

外交以維護與追求本國利益為主要目的,在追求本國利益同時兼顧道義原則,反對濫用武力,儘量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霸道外交的特點則是:迷信武力與唯利是圖,只顧本國利益,以爭奪霸權與取得霸主地位為最大目的,仁義道德至多隻是外交工具而已。

中國戰略文化傳統一直存在兩個主流:就王道與霸道而言,王道是主流;就王道本身而言,務實王道又是主流。三者相比較,霸道有弊無利,純粹王道利弊參半甚至弊大於利(如兩宋),而務實王道則利大於弊,其造就了中國古代的三大盛世:

西漢的文景之治與武宣之政、唐朝的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清朝的康雍乾盛世。

因此,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隆重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應採取一分為二的科學態度,既要充分肯定其和平無私精神,也應反思其不計得失、好大喜功與勞民傷財之誤。我們應堅持「去純粹王道之幻想、反霸道強權之行徑、取務實王道之神髓」的歷史取捨原則,認真吸取純粹王道外交的經驗教訓,更多地將義利兼顧、德力俱備的務實王道發揚光大,古為今用,以更好地促進21世紀中國的和平發展與民族復興。

6樓:幽靈狙擊手

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創舉,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既是中國人的光榮,也是全人類的自豪。

——鄭和下西洋,推動我國古代航海事業達到頂峰,成為十

五、十六世紀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時間早、規模大、技術先進、活動範圍廣的洲際航海活動,比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的航行早了87年,比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早了114年。鄭和下西洋時的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風運用和航海氣象**等方面的技術和航海知識,在當時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國古代航海事業的頂峰,也是世界航海業發展的里程碑。

——鄭和下西洋,促進海外**擴大,帶動了中外經濟交流與發展。鄭和下西洋期間,通過多種形式與當地開展雙邊**,平等互利,互通有無,把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漆器、麝香、金屬製品和書籍等運往國外,換回當地的香料、藥材、動植物、珠寶及生產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種貨物。這種**活動,推動了中國和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了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和共同進步。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鄭和下西洋,向海外傳播科學文化、典章制度、文教禮儀、宗教藝術等中華文明,將中國在建築、繪畫、雕刻、服飾、醫學等領域的精湛技術帶入亞非國家,向當地人民傳授鑿井、築路、捕魚技術,推廣農業技術和農作物栽培方法,推行貨幣、曆法、度量衡等。

同時,亞非國家的文明成果也傳入中國。鄭和七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鄭和下西洋,推行親仁善鄰,鞏固和發展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明朝中期的中國,是一個綜合實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強國。但中國人沒有恃強凌弱,鄭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認的和平之旅;28年間,鄭和船隊始終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對外政策,發展與各國的友好關係,在中國與亞非國家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樑,進一步樹立了中國的和平友好形象。

——鄭和下西洋,展示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開放進取、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600年前,面對人類還知之不多的廣闊無垠的海洋,面對險象環生的長途遠航和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鄭和與他的船隊沒有退縮,以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一往無前,百折不撓,繼漢、唐、宋、元各代與世界各國人民陸上交往的不斷擴大,又開闢了中華民族從海上走向世界的新紀元,將中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鄭和下西洋,發揚了中華民族重視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學精神,為振興我國海洋事業提供了重要啟示。中國是一個既有陸域又有海域的國家,中華民族為探索海洋奧妙、發展海洋事業,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鄭和下西洋,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勇於探索海洋、經略海洋的生動寫照,激勵我們不斷增強海洋意識,加倍努力,振興中國的海洋事業。

鄭和下西洋的影響力

7樓:匿名使用者

是世界上空前的主動的和平外交,加強了我國與海外諸國的聯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

8樓:

你看一下現在美國的航母艦隊的影響就知道當時的影響!

只可惜後來的皇帝因為各種原因(內亂……)而停止了大規模航海活動,從而沒有將當時的影響轉化為各種利益~~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貢獻,意義

9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七下西洋,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遠航,促進了我過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和經濟交流.鄭和是我果也是世界上的偉大的航海家.

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明初鄭和出使西洋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是中國擁抱外部世界的象徵;鄭和以多元宗教文化為先導,打通東南亞海上絲綢之路的實踐,將中國的航海事業銘刻在世界航海史的里程碑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鄭一鈞在主題為《人類歷史轉軌時期偉大的和平實踐》報告中提出,2023年,鄭和首次下西洋,揭開了世界性大航海活動的序幕.鄭一鈞說,由於世界性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東西方交通為之大變,促進了世界各國之間的往來,逐漸打破了全球東西方之間、各大洲不同地區之間相對封閉隔絕的狀態.

這對人類社會與國際關係,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導致人類社會日益具有世界性,從此進入一個帶根本性的歷史轉軌時期.在這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發生於東方的鄭和航海壯舉,讓大批中國人走出國門,走向海洋,在人類文明交匯的大舞臺上,以偉大的和平實踐,譜寫了十五世紀初人類文明史上的壯麗篇章.臺灣中華鄭和學會理事王桂巖與鄭一鈞觀點相近.

王桂巖說,鄭和率領兩百餘艘船隻、兩萬七千餘人員的龐大艦隊出使遠航,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首航,是了不起的偉大成就,同時也將海上交通推上高峰,震驚了西洋的航海冒險家,激起了他們東來的慾望,進而使世人認識了海洋,開闢了海上航道,增進了世界經濟繁榮及文化交流.

嘗試建立和平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

專家們認為,與同時代的西方大航海不同,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人大航海,推動大批中國人以空前的規模走向海洋,是為了以中國人傳統的政治道德理念,嘗試建立和平與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鄭一鈞說,中國傳統的政治哲學,是以「仁」、「恕」為核心的價值理念.鄭和使團在海外努力傳播中華文教,與古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大同理想,追求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和諧發展,是一脈相承的.

這種「大同」與「和諧」的理想,也是各國人民嚮往「世界大同」理想的一種表現,反映了海外各國人民嚮往美好幸福生活的願望.印度尼西亞三寶壟市儒學會會長林義彪從自己家鄉人民對鄭和的崇拜來表述鄭和下西洋和平之旅的意義.林義彪認為,鄭和下西洋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創舉,是中外關係的豐碑.

鄭和航海圖也被以後的西方航海家所利用.他說,鄭和下西洋,向各國推廣中國的農業和手工業的先進技術,傳播了文化文明,促進了各國經濟的發展.

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

鄭和下西洋,固然有其**上的貢獻,因為當時明代的陶瓷、絲綢、錢幣等,多為東南亞各地人民所喜愛及需要;而產自南洋各地的香料、染料等,也為國內所需要,這種各取所需的現實,使鄭和的遠航彰顯了**的重要性.但專家們認為,鄭和遠航影響之持久深遠的,還是在文化交流方面.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海洋科技系教授瓊斯把鄭和下西洋傳播東方文化的旅程稱為傳播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稱其比穿越中亞的絲綢之路影響更為深遠.

王桂巖則認為,一方面,就中華文化的西傳而言,鄭和所到之處,往往立石紀功,宣揚中國文化;另一方面,西洋**教大量傳入中國,同時使西洋的數學、理化、天文等學術教材也隨之傳入,使西洋現代化的科技學術啟蒙了當時的高階**及知識分子,這也是鄭和出使對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貢獻

封建統治者允許,甚至扶持佛教,道教的傳播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很簡單,因為佛教是正的,是對的,所以他經久不衰,能跨越時空,而某些教是xie的,是錯的,所以很短的時間就消滅了。佛教主張忍受眼前一切,認為因果輪迴。今天他打了你,明天他就下地獄,你就不用報復,很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需要。因為符合封建統治者的要求 歷史原因 本來就沒幾個選擇。佛教能長期得到封建統治者的扶持...

鄭和下西洋對中國的影響和意義,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創舉,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既是中國人的光榮,也是全人類的自豪。鄭和下西洋,推動我國古代航海事業達到頂峰,成為十 五 十六世紀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時間早 規模大 技術先進 活動範圍廣的洲際航海活動,比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的航行早了87年,比達 伽...

鄭和下西洋對中國旅遊文化的貢獻鄭和下西洋的旅行活動及對中國旅遊文化的貢獻

鄭和奉明廷之命率領船隊七下西洋。鄭和從南京下關寶船廠出發,沿江 浙 閩 粵海岸南下復西行,最遠到達非洲東岸肯亞的蒙巴薩,訪問了亞非沿岸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七下西洋,傳播了友誼的種子,促進了經濟 發展,增加了國與國之間的友好交流。中國當時已進入封建社會後期,正處於明初 永樂盛世 紡織業 瓷器業 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