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現實還是會有所差距,《三國演義》裡有哪些情節不符合歷史

2021-05-21 00:51:10 字數 5569 閱讀 2622

1樓:羅莉泡泡

《三國演義》出了名的七真三假。大方面統攝周全,小方面出入頗多,一時說之不盡。

事件上:

三英戰呂布純屬虛構。

草船借箭的事兒倒是有,孫權的。

借東風純屬虛構。

絕大多數著名單挑均是虛構。除關羽萬軍斬顏良外,基本一切陣斬均是虛構。

割須棄袍虛構,雖然奪船避箭有類似事蹟。

五關六將、七進七出等均為虛構。

等等等等。

數字上:

原著寫袁曹官渡之戰是七十萬對七萬,實際上袁紹動兵大概十萬。

赤壁之戰曹操八十三萬也是胡扯,二十萬還比較像。

夷陵之戰劉備動七十五萬大軍也是瞎編,實際取個零頭差不多了。

諸葛亮南征孟獲動大軍五十萬、六出祁山三十四萬——實際上蜀漢末年人口也才38萬戶94萬,諸葛亮北伐沒一次超過十萬。

諸如此類。

人物形象上:

魯迅說了,貌劉備之長厚而近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就是說,劉備歷史上是有梟雄之稱,有劉邦之風,曹操何等眼光,怎麼會把個庸人讚美成」天下英雄,使君與操「?**裡卻把他描繪成個愛哭鬼。赤壁、漢中、入川等多次戰役,都把劉備的指揮功績抹沒了。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賢相,所謂:

」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看看這是何等動人的評價?**裡基本沒體現。

而且諸葛亮用兵,其實是嚴整有序、善於正兵,但奇變不足的人。但**裡卻把他描述成個半妖道型,罷了罷了。

這裡補一句。因為陳壽來了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結果現在頗流行」諸葛亮不會打仗「的說法。這是又一種誤讀了。看看當時人的說法:

關於諸葛亮的軍政天才和百姓威望:

及其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如此即以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簡單說,屢次出兵打仗,國人可以不擔心,而且死後數十年,歌思以紀念。

關於諸葛亮的行軍和辦事風格:

亮之行軍,安靜而堅重;安靜則易動,堅重則可以進退。亮法令明,賞罰信,士卒用命,赴險而不顧,此所以能鬥也。曰:

亮率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營壘、井、圊溷、籓籬、障塞皆應繩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勞費而徒為飾好,何也?袁子曰:

蜀人輕脫,亮故堅用之。曰:何以知其然也?

袁子曰:亮治實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遠,非求近速者也。曰:

亮好治官府、次舍、橋樑、道路,此非急務,何也?袁子曰:小國賢才少,故欲其尊嚴也。

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夫本立故末治,有餘力而後及小事,此所以勸其功也。曰:

子之論諸葛亮,則有證也。以亮之才而少其功,何也?袁子曰:

亮,持本者也,其於應變,則非所長也,故不敢用其短。曰:然則吾子美之,何也?

袁子曰:此固賢者之遠矣,安可以備體責也。夫能知所短而不用,此賢者之大也;知所短則知所長矣。

夫前識與言而不中,亮之所不用也,此吾之所謂可也。

吳國的大鴻臚張儼曾經這麼比較諸葛亮和司馬懿: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馬,不亦優乎!

簡單說,天下十三州,諸葛亮蜀國只有一州,只及魏國九分之一。結果他還能打到佔十倍之地的司馬懿」無擒敵之意「,」使孔明自來自去「。就不多說了吧。

陳壽也承認,諸葛亮所以不成功,是眾寡不侔、對手又是人傑,加上將略非其所長,所以不成。這意思是:

我人手又比你少得多,將略又不是我的長處,你又是人中豪傑,所以我每次來以少打多,都搞不定你——不覺得這個」你是人中豪傑「其實挺諷刺的麼……

其他形象:

曹仁本身是魏國第一猛將。《魏略》說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焉,張遼其次。但**裡基本沒怎麼體現。

夏侯惇歷史上是個偏文治型將領。被綁過票,尊敬讀書人,務農出色,但**裡描述成了個好鬥的莽夫。

張郃歷史上被評價」長於巧變「,**裡描述成個了無腦血氣之勇的傢伙。

周瑜歷史上性情恢廓、風度翩然,**裡把他描寫成了個心胸狹窄之人。

魯肅歷史上端方溫厚,**裡把他笨蛋化了。

張昭歷史上地位約等於諸葛亮之於蜀漢、荀彧之於早期曹家,而且剛正不阿,**裡把他奸臣化了。

荀攸歷史上是曹家真謀主,**裡光環被郭嘉奪了許多。

蔣幹是江左一帶風流人物,而且雅量非常,**裡他就是個丑角。

曹真、曹休都是不錯的將領,戰績斐然,**裡都是親貴+廢物。

大體上,《三國演義》妖魔化了諸葛亮、庸碌化了劉備、給關張編了許多段子,為趙雲加了許多傳奇,把曹家諸將挨個臉譜化了一遍。

但《演義》最狡猾也最妙的地方,是許多對歷史細節的衍生。比如:

《江表傳》,蔣幹來說周瑜,被周瑜含蓄拒絕,蔣幹也就微笑著不失風度回去了。**裡乘機來了出群英會。

《英雄記》,界橋之戰,公孫瓚和袁紹打得風雲變色,**裡摘了這段,演化為趙雲初次登場。

《三國志》裡馬超被許褚瞪住,不敢冒險去捉曹操。**裡乘勢衍生出許褚裸衣戰馬超。

《三國志》裡只說趙雲保護阿斗得脫、張飛親自斷後。**裡描繪出七進七出、喝斷長阪這些傳奇。

諸如此類,都是因文生事的妙筆。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不符合歷史的還是很多的,比如沒有桃園結義,沒有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沒有溫酒斬華雄華雄應該是孫堅殺的。

3樓:千千兄弟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 不符合歷史的地方很多 很難細說 如 草船借箭 官渡之戰 火燒連營雙方投入的兵力等 你可以看一下易中天的《品三國》 那裡都做了詳解

4樓:匿名使用者

最簡單一個。曹操被描述為一個小人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主要事件是與真實歷史不符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不符史之處

桃園三結義:《三國志》上沒有關於劉備,關

6樓:助君【介錯

歷史:孫堅斬華雄來 演義:關羽斬自華雄

歷史:孫策面傷拒絕**而死 演義:中埋伏亂石打死歷史:魯肅單獨過江去荊州與關羽商議歸還領土問題演義:老關單刀赴會見老魯

歷史:空城計是赤壁之前夕趙雲在新野與曹操對峙時候使用演義:嫁接給了諸葛對峙司馬

歷史:關羽只千里走單騎沒有5關殺6將,趙雲曾率軍殿後大戰長板坡但劉阿斗當時早隨先過去的部隊而轉移到安全地帶

歷史:猛獲是被諸葛5擒5縱而不是演義的7次,姜維九犯中原和諸葛六出祁山兩大系列軍事行動從次數(諸葛的六和維哥的九是否準確)到每次具體打到**、勝負情況如何、軍隊規模等資訊在歷史上無詳細說明

7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是因為司馬懿出的名 事實上他就是一個普通的丞相 哪有那麼多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哥們 三國演義是個**如果你要完全的瞭解歷史就是看看百家講壇裡面易中天品三國 裡面叫了很多演義與正史不符合的地方

演義就是演義 歷史就是歷史 是沒辦法比較的

9樓:川中大將

《九州春秋》中說是諸葛亮來找劉備,而不是劉備來找諸葛亮!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靠,二樓的太離譜了,趙雲是女的都說出來了

11樓:手機使用者

三國演義不實之處還不止樓上的這幾位說的...

還有很多...

最好是你自己去看書然後對照歷史...

那就一目瞭然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太多了,**很多都是虛構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三顧茅廬也與史實不符

14樓:豪情一聲吼

因為mc的創始du人是notch

所以,反

zhimc=反notch

所以,反notch=反mojang

所以,反mojang=反微dao軟

所以,反微軟=反比爾蓋版茨權

所以,反比爾蓋茨=反電腦和手機

所以,反電腦和手機=反計算機

因為,計算機可以讓人類進步

所以,反計算機=***進步

因為,人類得益於人類進步

所以,***進步=***

所以,反mc=***

綜上所訴,反mc不是人乾的事

歷史上的三國演義和**三國演義裡面的內容有那些不一樣?

15樓:魚叉

無非是後人加入的杜撰吧了。

想要看三國,看陳壽的《三國志》還是比較真實的,建議你看看。

《三國演義》是演義嗎,藝術加工的成分較多。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好似神仙一樣,現實中是不存在這樣的人的,他只是一個智慧的化身。他能天文、地理、占卜、曉未來、知進退。。。。。。

神,就是神一樣的人。

16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要說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內容不一樣吧

不同之處如下:

1.成書時代作者不同:三國志是晉陳壽所著(三國剛完寫的)、三國演義是明羅貫中所著 (三國後一千多年寫的)

2.兩書性質不同:三國志是正史,紀傳體、三國演義是**,屬於章回**

3.兩書編排方式不同:三國志因為是正史,所以是以人物為主要描述,如魏書?武帝紀第

一、魏書?文帝紀第

二、諸葛亮傳、關張趙馬黃傳......等等、三國演義因為是**,共有120回,是用故事的情節編排,並非以人物為主

4.兩書描述主軸不同:三國志因為是正史,所以主要以魏國為主,因為魏取代漢,所以為正統,蜀國和吳國則較不是正統描述、三國演義因為是**,多有作者本身的個人意識在內,**是以蜀國為正統,魏國和吳國描述較屬於陪襯的感覺。

5.情節誇張與事實不一定符合:三國志因為是正史,所以所撰皆為史實、三國演義是**,對於人物的描寫多有偏離史實,多有過份英雄化或醜化某些人物。

6.四庫全書收錄與否:三國志在四庫全書中收錄在史部、三國演義在四庫全書中並無收錄,四庫全書並無收錄**類的作品

簡單點說:

《三國志》是晉代的陳壽所編,其內容簡略,意義深刻,採用「傳記式」即什麼什麼人第幾傳,分為《魏書》、《蜀書》及《吳書》,後由裴松之作注,其內容較貼近於歷史;《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由元末明初羅貫中所寫。此書有多種版本,現流行120回的版本,其內容由於**體裁所需要,距歷史有較大出入,整體也是「只誇劉備,痛罵曹操」。總之,《三國志》是一本史書,整體較可信,而《三國演義》則是一部**,與正史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

三國志更接近現實。三國演義是民間藝人說書的說的。有很嚴重的個人傾向。後來傳的多了才出的書早就被改的七零八落了。

而三國志是史學材料。更接近現實

三國演義裡都有誰,三國演義都有誰

劉備,曹操,董卓,郭嘉,孫權,諸葛亮,趙雲,呂布,司馬昭,司馬懿,關羽,張飛,袁紹,袁術,曹丕,曹植,王允,徐庶,黃蓋,黃忠,劉鬥,魯肅。不記得了。哇 這 任務太多了吧。三國演義都有誰 劉備陣營 諸葛亮 關羽 張飛 趙雲 黃忠 馬超 龐統 法正 馬良 馬謖 簡雍 糜竺 糜芳 魏延 馬岱 姜維 曹操陣...

三國演義裡徐晃是怎麼敗給顏良的,三國演義裡徐晃是怎麼敗給顏良的?

三國演義裡面顏良20回合擊敗徐晃。但是沒有落下馬一說。三國演義 原文如下 操引兵十五萬,分三隊而行。於路又連線劉延告急文書,操先提五萬軍親臨白馬,靠土山紥住。遙望山前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 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

三國演義的故事有哪些,《三國演義》裡的主要故事有哪些?

桃園三結義 孟德獻刀 殺呂伯奢 反董聯盟 溫酒斬華雄 三英戰呂布 鳳儀亭 跨江擊劉表 青州兵 江東小霸王 迎奉天子 袁術稱帝 夏侯惇拔矢啖睛 白門樓 張遼說關羽 斬顏良文丑 官渡之戰 郭嘉遺計定遼東 三顧茅廬 火燒博望坡 火燒新野 趙子龍單騎救主 張翼德喝斷長板橋 借東風 草船借箭 龐統連環計 苦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