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曲《高山流水》賞析,古箏名曲《高山流水》欣賞心得

2021-05-22 18:11:24 字數 6042 閱讀 1912

1樓:姬覓晴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寬廣音域內不斷跳躍和變換音區,虛微的移指換音與實音相間,旋律時隱時現。猶見高山之巔,雲霧繚繞,飄忽無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潑的節奏,猶如「淙淙錚錚,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鬆根之細流。」息心靜聽,愉悅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複,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韻揚揚悠悠,儼若行雲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宕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著連續的「猛滾、慢拂」作流水聲,並在其上方又奏出一個遞升遞降的音調,兩者巧妙的結合,真似「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

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矣。」

第七段:在高音區連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後升,音勢大減,恰如「輕舟已過,勢就倘佯,時而餘波激石,時而旋洑微漚。」

第八段:變化再現了前面如歌的旋律,並加入了新**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聲,**充滿著熱情。段末流水之聲復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頌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發,富於激情。段末再次出現第四段中的種子材料,最後結束在宮音上。

八、九兩段屬古琴曲結構中的「復起」部分。

尾聲情越的泛音,使人們沉浸於「洋洋乎,誠古調之希聲者乎」之思緒中。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景點

一、高山流水亭

泰山經石峪有一座高山流水亭,傳說是伯牙撫琴的地方。此地風景恰切得詮釋了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大神韻。概因此附會於伯牙與鍾子期知音的故事。

二、古琴臺

古琴臺,又名俞伯牙臺,位於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麓,月湖東畔,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

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臺以紀念。

古琴臺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麗,幽靜宜人,文化內涵豐富,是武漢的著名**文化古蹟,也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文物其一。

2樓:匿名使用者

音符自琴絃飛瀉,在青山綠水間流淌,穿過一條條溼漉漉的林蔭小徑,採了花草的芳香,攜了叮咚的清泉,經過兩千多年的跋涉,款款來到我的身邊,以一個歉歉君子的誘人微笑禮送給我無比清雅的涼意,就在這個高溫的夏天。

我輕移著蓮步,用盡一個古代女子的優雅,道一個風情萬種的萬福虔誠謝過,舉手投足之間,無不透露出一個良家女子的操行德守。

一襲白練將青山闢為兩半,帶著驕傲的表情轟轟烈烈地向一池春水飛奔而去,雨霧便有如那一簾簾的幽夢,清晨的陽光斜斜地穿透夢中的雨,七彩的光環露出了嬌俏的笑臉,潭裡的浪花便也動情地跳躍起來,

那琴,就是架在這池春水的邊上。那人,端坐琴前,身著一襲長衫白衣,挽一個高高的髮髻,髻後的長髮與琴聲隨風而飄,一張輪廓分明的臉,迷離的眼神,沉醉,琴上的弦,正被他那雙有力而纖長的手,撥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

山裡一名叫子期的鐘姓樵夫,聞琴便丟下背蔞和柴刀,立耳靜聽。方鼓琴而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稍時而志在流水。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天人合一,物我兩忘。

彈者聞言大驚,念及師傅成連帶吾去蓬萊師學萬子春之「移情術」未遂,卻見東海波濤洶湧,岸邊山林杳深,群鳥悲啼,吾便學得「移情」而歸,自此便無一人能洞悉吾曲之景蘊,吾正孤獨苦悶,感慨知音難覓,莫道山林竟遇知音?!

曲罷,起身,施禮與子期,「吾乃楚國郢都人,晉大夫俞瑞,字伯牙是也」!子期亦施禮以答:「一介草根鍾家子期」。幾語寒喧,伯牙復琴

琴聲又起:雨落山澗,山洪暴發,岩土崩塌..

樵夫輒窮其趣,把曲中意象無不說得窮極通透。伯牙子期興致致互談琴律,兩相愛慕,及致暮色十分。伯牙應子期邀去林中寒舍餐宿,殺雞飲血結為兄弟。

伯牙次日破曉惜別子期使楚,相約翌年中秋再會。

一年時光瞬息,伯牙守約而至。孰料,病魔早於伯牙來臨,子期已身埋黃土。新墳前,伯牙淚沾衣襟,無以言表,遂取出琴來,席地而拂。

琴聲在山林中飄蕩:

虛微,飄渺,若隱若現,猶見高山之巔雲霧繚繞,飄忽無定。嗚呼,斯人遠去,昔日知音面目模糊,魂靈飄渺,丟下已無力撥彈的我!

繼而,淙淙錚錚如幽澗之寒流,清清冷冷如鬆根之細流。回想我們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我心是滿滿的晴柔。一年時光瞬息,伯牙守約而至。

孰料,病魔早於伯牙來臨,子期已身埋黃土。新墳前,伯牙淚沾衣襟,無以言表,遂取出琴來,席地而拂。

琴聲在山林中飄蕩:

你能聽出我曲中志趣,君所思即吾所思,在你面前我竟無法掩藏自己,這等快意之事,竟一如這揚揚悠悠、行雲流水的曲子了!

可人生就是那海上的一葉孤舟,一任在洶湧波濤中沉浮,在蛟龍怒吼中逃生,在狼奔豕突中驚惶失措,而此身正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中奮力前行。

一如這流水,經過山崖巨石的阻擊,冰山暗礁的磨礪,來到了這段平緩的河床,輕輕地徜徉,偶爾激石會賜予幾朵小小的漂亮的浪花,叮叮咚咚的清唱之音越加明麗。可這卻是一種「洋洋乎,誠古調之希聲者乎」的悲詠歎息。

就這樣,伯牙把自己與子期人生遇合的美妙以及人生不遇的缺憾,通過琴聲幽幽地訴說了出來。尾音未畢,卻見伯牙摔琴絕弦,掩淚而去,從此不再撫琴。

取下耳機,弦律離我而去,走出兩千年前的夢境,周圍一片靜寂。而夏天又恢復到它的本來面目,孤獨、苦悶和煩躁,因為知音難覓。

3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的幾位,包括最佳答案:古箏曲《高山流水》跟古琴曲《高山》、《流水》沒有關係,泛音、滾拂,吟猱綽注,都是古琴指法技巧。知音的故事講的是古琴,至於古箏曲《高山流水》的故事,希望有高手能回答。

4樓:青春愛的舞姿

古箏曲的高山水無水,陝西今天很優雅,旋律單調。

5樓:匿名使用者

寧靜。淡雅。高遠。配合山水的背景更能體會其中的意境

古箏名曲《高山流水》欣賞心得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典**十大古箏名曲---高山流水(欣賞)聽高山流水,蕩塵世浮塵.

舉首望孤星,低頭撫古琴,高山流水吟不盡,空谷覓知音。。。一曲高山流水盡,伯牙鼓琴遇知音 !

*高山流水*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與吾心同。

」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樂曲介紹《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祕譜(朱權成書於2023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

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祕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2023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

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祕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譜已增為九段,後琴家多據此譜演奏。另有箏曲《高山流水》,**與琴曲迥異,同樣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現有多種流派譜本。

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東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則是取自於民間《老六板》板頭曲,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常在初次見面時演奏,以示尊敬結交之意。

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曲,風格也完全不同。樂曲賞析《流水》充分運用「泛音、滾、拂、綽、注、上、下」等指法,描繪了流水的各種動態,抒發了志在流水,智者樂水之意。流水:

古琴曲,樂曲充分運用「泛音、滾、拂、綽、注、上、下」等指法,描繪了流水的各種動態。第一段:引子部分。

旋律在寬廣音域內不斷跳躍和變換音區,虛微的移指換音與實音相間,旋律時隱時現。猶見高山之巔,雲霧繚繞,飄忽無定。第

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潑的節奏,猶如「淙淙錚錚,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鬆根之細流。」息心靜聽,愉悅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複,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第

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韻揚揚悠悠,儼若行雲流水。」第六段:

先是跌巖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著連續的「猛滾、慢拂」作流水聲,並在其上方又奏出一個遞升遞降的音調,兩者巧妙的結合,真似「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矣。

」(見清刊本《琴學叢書流水》之後記,2023年)第七段:在高音區連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後升,音勢大減,恰如「輕舟已過,勢就倘佯,時而餘波激石,時而旋洑微漚。」(《琴學叢交流水》後記)第八段:

變化再現了前面如歌的旋律,並加入了新**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聲,**充滿著熱情。段末流水之聲復起,令人回味。

求高山流水(古箏曲)賞析

7樓:鳶自十四寒

浙江箏浙江箏,即武林箏,又稱杭箏,流行於浙江、江蘇一帶。據傳在東晉時箏已傳入建康(南京)了,至唐,則更多見諸於詩詞文字。

傳統的浙江箏只有十五絃,身長1.1米左右,面板、背板為桐木,箏尾稍向下傾斜,調絃定音為五聲音階5 6123 5 612 3 56123;放在桌上坐勢(或立勢)彈奏。演奏時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製成的甲片,現在則有所改變,箏的共鳴箱的長度增至1.65米左右。後嶽山改為s型,弦數增至為21根(音域擴充套件成四個八度,音程由d—d3);弦的質地由絲絃改為鋼絲外纏尼龍絲的粗細不同的系列箏弦。

彈奏時戴的甲片由皮套固定改為膠布固定。甲片多用玳瑁製成。演奏特點有「大指搖」、「快四點」、「夾彈」、「提弦」等技法,並借鑑、學習、融匯了琵琶、三絃、揚琴乃至西洋樂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箏中「搖指」的運用是以大指作細密的搖動來演奏,其效果極似弓弦樂器長弓的演奏。嚴格來說,這是在其他流派的傳統箏曲中所沒有的,因為在其他流派所稱的「搖指」或「輪指」實際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較快速的「託」、「劈」,而浙江箏的「搖指』則顯示了它自身的特點而有別於其他流派。我們可以明顯地從《將軍令》和《月兒高》這兩首浙江箏曲中看到,前者以「搖指」模擬了號角聲聲的長嘯;後者則以「搖指」表現了連綿不斷的歌聲。

浙江箏曲和過去流行的一種說唱**「杭州灘簧」有深厚的血緣關係。杭州灘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種基本唱腔,箏作為伴奏樂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點』」演奏手法,從技巧的角度來看,在其他流派的箏樂中也有所採用,但不像浙江箏用得突出,明顯的形成了一種演奏上的特點,並有了專稱。「四點』」手法在浙江箏中的運用經常給人以活潑明快的感覺,在現代創作的一些箏曲中,也常採用這一手法。

浙江箏曲和江南絲竹有著密切的聯絡,曲目有許多是相同的。江南絲竹明朗、細膩、綺麗、幽雅,在浙江箏曲中,像《雲慶》、《四合如意》等比較多的保留了江南絲竹**早期的形態,有清香的泥土氣息,「四點』」手法的運用也不少,它以明朗的音色和輕快的節奏,速寫了一幅幅江南水鄉的民俗畫。

浙江箏曲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些優秀的傳統古曲,樂曲以移植琵琶曲為多。如《月兒高》、《將軍令》、《海青拿天鵝》等等,「凡十三套,無一不能」。這些樂曲所表現的題材範圍比較廣,演奏手法和技巧也比較豐富,像雙手抓箏的技巧,在2023年榮齋所編的《絃索十三套》中,已記錄了雙手抓箏的手法,浙江箏名家王巽之先生和前輩蔣蔭樁先生,在二十年代使用了這一手法; 浙江箏以「絃索十三套曲」和「江南絲竹』、「杭灘」為源,故曲目的板數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體系。

樂曲也由單一的樂思發展到複雜的樂曲結構。在演奏風格上,一般節律都比較明快、流暢秀麗。同時,又由於浙江箏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比較廣,手法比較豐富,因而在風格表現上並未完全單一化。

像《高山流水》一曲,各地流傳很廣,而最早流傳於浙江一帶,是浙江箏人在傳授時的重要曲目。《高山流水》一曲是首繪景寫意的作品,音韻鏗鏘古樸。借景抒情,可以和俞伯牙與鍾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相聯絡。

浙江箏曲《高山流水》和古琴曲《高山流水》在曲調上毫無共同之處,只是同名異曲而已。在其他流派的箏曲中,如河南《南陽板頭曲》有稱之為《高山流水》的;山東的《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有稱《四段曲》、《四段錦》的,亦有稱《高山流水》的。

僅供參考。

誰有《高山流水》的鋼琴曲, 高山流水 是什麼樂曲

梁祝 你可以5聽鋼琴 古箏合奏版的 獅子k王x 電影獅子s王n的主題曲,鋼琴版很好聽 綠野仙蹤 鋼琴曲,很好聽的 夢中2的婚禮 鋼琴曲,很好聽 秋日7的私語 鋼琴曲,也t很好聽 一r個c人s的浪漫 一f起來看流星雨裡的插曲,你可以8聽鋼琴演奏版的 冰菊物語 merry christmas mr。la...

我國古代有哪些類似《高山流水》的名曲

春江花月夜 漢宮秋月 漁樵問答 廣陵散 十面埋伏,等等很多 有胡茄十八拍 漢宮秋月 漁樵問答 廣陵散 十面埋伏,等等很多 給你推薦幾個我認為還不錯的,水姻緣 牧羊曲 夢裡水鄉 雨的印記 這幾首都很好聽 中國古代的十大名曲,除了 高山流水 還有哪些 有先秦的琴師伯牙的 高山流水 魏晉時期嵇康的 廣陵散...

古箏曲《戰颱風》的賞析,古箏《戰颱風》曲子中 掃搖部分 如何搖好?

戰颱風 曲調氣勢磅礴,形象鮮明,快速段落緊張激烈,慢速段落優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碼頭工人大無畏的精神和壓倒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由5個段落組成。第一段 1 33小節 樂曲一開始就表現出繁忙的碼頭景象。第二段,颱風襲擊 散板部分 颱風陣陣襲來,威脅著碼頭上貨物的安全。第三段 34 156小節 這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