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恩海姆以什麼心理學的理論為依據,認為感知力是從整體到區域性

2021-05-24 17:11:43 字數 4680 閱讀 4067

1樓:匿名使用者

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也叫完形心理學,主張研究直接經驗(即意識)和行為,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認為整體不等於並且大於部分之和,主張以整體的動力結構觀來研究心理現象。

阿恩海姆與貢布里希在視覺心理學上的異同,能否幾句話說清楚? 10

2樓:匿名使用者

阿恩海抄姆認為知覺是藝術思維的基礎。並由此提出了「張力」說,認為力的結構是藝術表現的基礎,而「同形」是藝術的本質。

貢布里希在論述對稱與對稱破缺,秩序與混沌,裝飾與素樸等對立性質對於藝術的關係時,特別強調兩極之間的張力。

什麼是阿恩海姆的視覺思維理論 5

3樓:匿名使用者

阿恩海姆(魯道夫·阿恩海姆) (1904—2007)美籍德國心理學家、藝術理論家。早年獲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023年移居美國,後加入美國國籍,曾任美國美學協會主席。

主要著作有《藝術與視知覺》(1954)、《視覺思維》(1969)、《走向藝術心理學》(1972)等。阿恩海姆的美學思想是以完形心理學為基礎的。他在《藝術與視知覺》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完形心理美學」。

他將完形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尤其是「知覺場」概念和「同形論」引入審美心理研究領域,認為知覺過程實際上是大腦皮層生理力場按照韋特默組織原理(鄰近性、相似性、封閉性、方向性),將視覺刺激力轉化為一個有組織的整體即生理力樣式的過程。人們從藝術形式中知覺到的張力式樣,絕非等同於物件的實在結構,而是物件的刺激力與大腦皮層生理力的對立統一。由此斷言藝術作品是以主體的知覺行為為基礎的。

他反對用「聯想」和「移情」來解釋藝術形式的表現性,提出藝術形式之所以能表現一定的情緒因素,取決於知覺式樣本身以及大腦視覺區域對這些式樣的反應。

據此,阿恩海姆對藝術作品的「表現」作出新的解釋:傳統觀點認為藝術作品表現了超出其中所含個別具體事物表象的某些東西是對的,但這「表現」既包括了由「理性從藝術形式中間接地推斷出來的東西」,又不包括「不表現內在精神活動的表象和行為」,所以太籠統,也太狹窄。表現不在於象徵。

而象徵的意義應當通過構圖形式特徵直接傳達於視覺。所以,「表現性就在於結構之中」,所有的藝術都是象徵的。他強調接受者在藝術欣賞過程中的主動性,認為作品的物理樣式並沒有被觀賞者的神經系統原原本本地複製出來,而是在他的神經系統中喚起一種與它的力結構相同的力的樣式。

所以欣賞者總是處於一種激動的參與狀態,而這種參與狀態,才是真正的藝術經驗。

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學美學;視覺動力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學美學一般被把握為一種「視知覺形式完形理論」,把視知覺完形形式的生成歸於視知覺的完形傾向之下。 實際上,在阿恩海姆文字中有一個「完形」形式的生成機制在起作用,也就是任何視知覺形式的達成,都是在其自主作用下進行的;那麼所有創造出來的形式,也都呈現為動力式樣。 同時,在視知覺形式動力作用下,意義、表現等在形式創造中所必須具備的東西也都得以產生。

因此,阿恩海姆美學思想更多地將格式塔發展為形式的形成和建構的動力機制,從而使我們對之有了一種全新的理解。 格式塔心理學美學被認為是現代兩個影響最大的心理學美學流派之一。 雖然在阿恩海姆以前,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已經開始把格式塔心理學的許多基本原理運用於藝術研究,但使格式塔心理學美學大放異彩的卻是阿恩海姆,他被公認為是格式塔心理學美學的主要代表人物。

無論從中國,還是國外來看,可以說阿恩海姆對視知覺形式的研究,已經成了美學和藝術理論的重要資源。

試述弗洛伊德的文藝心理學理論

4樓:泡泡豬和轉轉豬

《文藝心理學》

導論一、名詞解釋:

1.文藝心理

學——文藝心理學是「心理文藝學」或「心理學美學」,是文藝學或美學的一個分支,這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文藝創作,文藝作品和文藝接受中的問題。

2.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是研究人類普遍心理的學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實驗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3.心理活動——即把審美主體的心理當做一種人類活動,一種人類的精神活動。它是動態的,不是靜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單一的,是相互聯絡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審美體驗——是人的一種生命體驗。作為一種心理活動,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進入心醉神迷、物我兩忘的境界,這種心理活動又是以經驗作為基礎的,它是對經驗帶有感**彩的回味、反芻和體現。

5.審美心理機制——藝術創作過程和藝術接受過程中,語言、視覺、情感、記憶的各自功能和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另外還是審美主體心理活動的社會實踐性。

二、問答題:

1、文藝心理學同文藝學其他分支相比,有什麼優勢?

答:文藝心理學既不同於文藝社會學,也不同於文藝哲學,它有自己獨特的研究物件,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點從審美客體轉向審美主體,它在一定程度上拋棄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採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繹的方法,而是經驗的實記的和歸納的方法。與文藝哲學相比,對文藝現象作微觀的把握很準確,與文藝社會學比,顧及了文藝活動的全部豐富性和複雜性,充分重視了藝術家的個性。

2、文藝的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什麼?

答:文藝心理學研究物件是審美主體在一切審美體驗中的心理活動,是文藝創作和文藝接受活動中的審美心理機制。這樣,藝術家的心理特性,藝術創作的動力,藝術創作的心理流程,藝術傷口的心理蘊含,藝術接受的心理規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藝心理學的主要課題。

3、文藝心理學同普通心理學是什麼關係?

答:普通心理學和文藝心理學關係最為密切,它在文藝心理學研究中佔有特殊地位,文藝心理學研究離開普通心理學是很難完成的。同時,它們又是兩門學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物件。

普通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人類普遍的心理,文藝心理學研究物件是人類的特殊心理——審美心理。後者比前者更為複雜和微妙,它有自己鮮明的特徵和獨特的內容。從研究方法看,普遍心理學更帶有自然科學性質,它的研究更多采用實驗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而文藝心理學面對情感色彩強烈和複雜微妙的審美心理,更多采用體驗和內省的方法,要達到定量和定性難度是很大的。

第一章 文藝心理學的理論背景和研究途徑

一、名詞解釋:

1.審美閥原則——運用於意識水平的原則。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夠使立體產生快樂或者痛苦之前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和持續時間。

2.喚醒理論——貝里尼在60年代提出,又稱「規範與審美愉悅的關係理論」。人的審美愉悅是由兩種喚醒而得到的:一是「漸進性」的喚醒,它使情感達到適當程度,其過程是緊張情緒的適度遞增;二是「亢奮性」喚醒:

情感超過可意的程度而劇烈上升,然後在喚醒下退時獲得一種解除的愉快。

3.潛意識——是人類精神活動最深層和最原始的部分,在這個層面中充滿著不容於社會的各種本能和慾望,它們時刻想衝出前意識和意識層面表現出來。然而,意識的抑制作用強迫它們留在潛意識深處。因此,潛意識就是人的內心生活的能量的蓄積庫,是一種被壓抑的東西。

4.俄狄浦斯情結(05年十月已考)——是弗洛伊德的著名論點。即人從兒童時期就有了性的意識,男孩的戀母弒父的情意綜,就是俄狄浦情結。

5.人格結構——弗洛伊德的精神結構的理論,認為人格的構成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所謂本我,它是原始的,生來就有的潛意識部分,遵循順應本能衝動的愉快原則。自我代表著理智,以現實的原則控制本我的活動。

超我是倫理化的自我,帶有理想的特徵。

6.集體無意識——指的是那種由於某種潛在體驗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類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貯存。

7.原型——指的是集體無意識中一種先天傾向,是心理經驗的一種先在決定因素,它使個體以其原本祖先當時面臨的類似情境所表現的方式去行動。如英雄、大地母親、智慧老人、魔鬼等都是原型。

8.自卑——阿德勒認為,自卑是人人都有的一種情緒,起源於童年期的弱小和無助,但只有附加的器質性缺陷和社會性的挫傷才會形成一種複雜的情結。

9.映象階段——拉康提出的著名理論。即人初涉世界是非主體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與物之間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大約6--18個月)就進入映象階段,人就達到一次主體性躍遷的轉換點。

即嬰兒在鏡子中看到自己,也就是看到映象活動與自己身體活動之間的關係時,他為自己的發現感到高興,並拼命向鏡子靠近,以便看得更清楚些。這種識別的行動正是「我」的初次出現,也就是所謂的「初次同化」(嬰兒和鏡子的合一)。

10.同形性——格式塔心理學的兩條重要原則之一。即認為在知覺活動中,在作為物件的物理現象與作為認知主體的人的大腦生理現象之間存在著某種同形關係。

11.表現性——表現性就是藝術品中的「格式塔質」,它是在作品各組成部分的聯絡中呈現出的總體性質。或者說是由可見的藝術品表現出來的不可見的意蘊。

12.知覺概念——阿恩海姆提出的一個新的名詞,即人們感知外物時,大腦皮層就開始了對該物的結構特徵的提煉過程,而不是將這個物體的形狀原原本本地印進腦海中。

13.簡化原則——阿恩海姆提出的著名觀點,即對於繪畫之類的造型藝術來說,所謂簡化就是要抓住表現的結構特徵,用最精粹的形式將其呈現出來。

14.需要層次——在馬斯洛看來,人的需要可分為7個層次,猶如一座金字塔。它們由低階到高階分別為心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識需要、審美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被看作是人的最高需要。

15.自我實現-——所謂自我實現,是指人的自我發揮和自我完善的一種慾望,也就是一種使自己的潛能得以實現的傾向。

16.高峰體驗——馬期洛自我實現論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在進入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狀態時可能感受到的一種歡樂至極的體驗。

17.決定論原則——人的心理和意識是屬於個人的,是有個體性的,同時又是受社會生活所制約的在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看來,心理決定於生活方式,並且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而變化,它總是積澱著社會文化歷史的蘊含。

18.意識和活動同一原則——由社會文化歷史學派提出,認為活動是人對周圍現實的能動關係的最重要的形式;認為人的活動有外部的,實踐的活動,也有內部的心理活動,而且二者是統一的。

論述西方心理學的各個理論流派,心理學的各個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

西方心理學流派很多,嚴格來說,可以分行為主義 人本主義 精神分析 認知心理學。行為主義的主要主張是觀察外顯行為,而不用去關注想法,行為就代表內心 人本主義套用中國的話就是 人之初 性本善 認為人本性是好的,要以人為本 精神分析就跟人本主義剛好相反,奉行 人之初,性本惡 認為人的所有行為都是那些被壓抑...

自我心理學的埃裡克森理論,心理學中的「社會自我」是什麼意思

埃裡克森,猶太人,祖籍丹麥,生於德國,1933年定居美國。師承於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埃裡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但他不主張把一切活動和人格發展的動力都歸結為 性 的方面,而強調社會文化背景的作用,認為人格發展受文化背景的影響和制約。埃裡克森把發展看作是一個經過一系列階段的過程,每一階段都有其...

如何把心理學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習心理學的心得

最好你能說出那一理論或者某一社會現象社會心理學的理論有很多,學習心理學的心得 1.心理學幫助我們適應現實,感覺幸福 通常情況下,生命不給我們思考的時間,已經將現實的條條框框強加於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我們不可避免碰到諸如 不公平 與 潛規則 繼續活在憤怒與旁人施壓的生活中,還是敞開心靈接受現實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