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24 22:06:14 字數 5527 閱讀 6013

1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

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

讀了這兩句詩,人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訊息?

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2樓:景林細雨

第二聯運用誇張的修辭,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王昌齡的思念之情,也對王昌齡的被貶感同深受,也對自己的不被重用而感到壯志未酬。

3樓:為你飛揚

修辭:誇張。

思想感情:表達對友人被貶遠方的同情與關切之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阿沾

表達了作者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他被貶深表同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

原文: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

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

創作背景:此詩一說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一說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懷化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首句用比興手法,寫景兼點時令,渲染淒涼哀愁的氣氛。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點明愁的由來。「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5樓:恭培勝召畫

本詩中,詩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急切愁思寄託在明月之上,抒發了自己對朋友的關切之情,又顯示出了自己樂觀瀟灑的性格特徵。

6樓:碩晚竹闞辰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表達了:

「我」與友人南北異途的無限愁緒和深長思念,以及別後無邊旅途中的漫長寂寞。

7樓:黛妮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表達了作者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他被貶深表同情。

2、附原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隨風 一作:隨君)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創作背景】

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

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

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訊息?

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裡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麼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託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裡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3、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8樓:風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友人被貶的同情之心.

原文:楊華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翻譯:樹上楊花落盡,杜鵑鳥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那裡地方偏遠,還要經過五溪。讓我把對你的憂愁與思念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祝你學習進步

9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與對老友的思念,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10樓:精銳

王昌齡和李白都是唐時著名的詩人,兩人是很要好的朋友。李白寫這首詩的緣由,從詩題可以直接知道:李白聽到好朋友王昌齡被貶謫(左遷)到荒遠的龍標去的訊息,遙對著朋友所在的方向,寫下這首詩寄給他。

一二句寫景敘事。在揚花落盡、子規悲啼的暮春時節,忽然聽到好友遠貶龍標的訊息,這於作者無異晴天霹靂。在這時節,作者眼前飄舞的只是零落的揚花,耳邊聽到的只是子規的悲啼。

「揚花」,含飄零之感,喚起讀者對王昌齡流落遠方的擔憂;「子規」,有離別之恨,觸發宦遊異鄉的人們的心頭的悽情;「五溪」,本已是極偏遠的地區;而「龍標」,卻還在更荒僻的遠方……這種種的愁情離緒疊加在作者心頭,更加以悲景襯托離情,表現出作者對好友旅途艱辛、貶所荒遠的深切同情。

三四句借景抒情。「我」要將自己的這一片憂愁之心託寄給明月,讓它陪伴著好友一直跟隨到夜郎西。在這裡,作者大膽想象,直接袒露自己聽到朋友遠謫後的內心情感。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對好友身遭貶謫的同情,是對好友長途跋涉的擔憂;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並不孤單的一種情懷……所有這些,真切地傳達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貶後的心靈震撼以及由此而引發出來的強烈的主觀感情。

全詩就事寫景,借景抒情,特別是運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關照和安慰之情,從而使這首詩成為友情詩中的名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1樓:鍾離秋英剛歌

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

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

讀了這兩句詩,人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訊息?

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2樓:參參瑪莉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

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

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訊息?

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裡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麼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羈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託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裡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聞王昌齡左遷遙有此寄的意思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思

1 應該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聽說王昌齡被貶謫到龍標這個地方所以做這首詩送給他。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 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原文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3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練習題

1,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此句融情人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表達作者對友人的同情之情。2,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明月有了人性,能將 愁心 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練習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 標遙有此寄 編輯本段...

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表達對遠方朋友思念的詩句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 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千古名句的詩句是 聞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