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試題及答案

2021-03-26 22:08:48 字數 5898 閱讀 3082

1樓:牛頓的包子

1、簡述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及其理論**。(p3,9)

三個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是: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簡述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和三大規律。(p40,43)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是: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3、如何理解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p73)

承認真理是客觀的,這是真理問題上的唯物論,就真理的發展過程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和掌握程度來說,真理又是絕對的和相對的,這是真理問題上的辯證法。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觀性,同時又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

真理的絕對性即具有絕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

真理的相對性即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對事物的客觀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總是有侷限的、不完全的。

真理是具體的,是發展的,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辯證統一的。

第一,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相互滲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又是辯證轉化的。

為什麼說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p95)

第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 與歷史唯心主義 的根本標準,體現了歷史觀上兩種根本性對立的立場。第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研究和解決其他社會歷史問題的基礎,是社會生活與社會歷史研究中不可迴避的基本問題。第三,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也是社會實踐 的根本問題。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多樣性。(p235-237)

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的原因

1、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是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的經濟原因

已經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後,各國之間也有較大差別。每個國家都必須根據本國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制定相應發展戰略,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2、各國曆史文化傳統的差異性是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的歷史原因

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是人們進行活動的既定前提和基礎,每個國家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本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取得成功。

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5]

3、時代的不斷髮展是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的現實原因

每個國家應該根據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要求,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保持生機活力、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p2-4)

從狹義上說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是: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即在實踐中不斷髮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簡述意識的起源和本質。(p30)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印象。意識從起源來看是自然姐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從本質來看是物質世界的主觀印象,是客觀內容與主觀形式的統一。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又不是意識本身,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意識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馬克思指出:

「觀念的東西不外是一如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表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並反作用於物質。

試述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辯證關係原理及其意義。(p58)

規律是指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聯絡和必然的趨勢。意識主觀能動性是指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實踐能力和作用。

二者的辯證關係:

a、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們對客觀規律認識愈深刻、全面,主觀能動性愈充分地發揮。如果違背客觀規律,就會受到它的懲罰。

b、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因為客觀規律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要正確地認識必須通過實踐,依靠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利用客觀規律改造世界。c、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

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統一起來。

意義: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辯證關係的原理是我們反對唯心論,形而上學,反對「右」的和「左」的錯誤思想的**,否認客觀規律性,誇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陷入形而上學的泥坑,其表現為「精神萬能論」,在革命和建設中往往會導致超越歷史發展的階段。在政治上會犯冒險盲動的「左」的錯誤。

誇大尊重客觀規律性,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陷入形而上學機械論的錯誤。其表現為「宿命論」,在革命和建設中,往往會導致落後於歷史發展的階段,在政治上開歷史的倒車,犯「右」的錯誤。

b、它對四化建設的指導意義:在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中,必須尊重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同時必須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才能開創新的局面,加速我國四化建設。既要反對不尊重社會主義建設發展規律的唯心主義、精神萬能論,又要反對拜倒在規律面前,否認發揮人民群眾主動性、創造性的機械論,才能搞好四化建設。

4、如何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p130,131)

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範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簡述科學社會主義視野下共產主義社會的主要特徵。(p255)

(一)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 1、生產力高度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實現的必要條件;是共產主義社會本身的一個重要特徵。2、適應高度發展的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將實現社會直接佔有。

(二)社會關係高度和諧,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

(三)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一)閱讀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孔子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材料2: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荀子說: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

禮儀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人為」之意),是性偽之分也。

材料4:孫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類之進化,當分三個時期:

第一由愚昧進文明,為不知而行的時期;第二由文明再進文明,為行而後知的時期;第三自然科學發明後,為知而後行之時期。」「以行而求知,因知而進行。」

結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相關知識請回答下列問題:

(l)簡要評析上述材料給出觀點。

(2 )材料 4 揭示的知行關係是什麼?

( l )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說知識是天生的或不學而知,是唯心主義先驗論;孔子的「學而知之」和「困而學之」以及荀子的觀點,承認人的認識是後天學習所得,是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 2 )孫中山借人類文明說明知識的**和認識的發展,指出這是一個由低階到高階的不斷髮展的過程,人的認識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孫中山的知行學說包含了在實踐中需要理論的指導(以行求知)和在理論指導下的行動(知先行後)這樣的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的意義,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

(二)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生產自動化水平達到了空前規模,20世紀60年代工業機器人的出現,使得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除了「藍領」和「白領」以外,有增添了「鋼領」即機器人。由此,西方一些經濟學家聲稱勞動價值論過時了,現代化的機器和勞動一樣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不如丹尼爾·貝爾說:「在電子計算機時代,技術起著決定作用,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也要改變,過去是勞動創造價值,現在是知識和技術創造價值。

」約翰·奈斯位元在《大趨勢:改變我們的生活的十個新方向》中指出:「在資訊經濟社會,價值的增長不是通過勞動,而是通過知識來實現的。

」閱讀上述材料,結合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價值和使用價值相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中的觀點是否正確並闡明理由。

(1)上述觀點混淆了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區別,現代化的機器由於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創造了更多的使用價值,但並沒有創造更多的價值,當然,率先採用現代化機器的資本家可以獲得超額剩餘價值。

(2)上述觀點也混淆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別,現代化機器只是不變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只轉移自身的價值,不會創造新價值。工人的勞動和剩餘勞動是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

(3)使用自動化機器的企業之所以能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一是因為這些企業工人的勞動是複雜勞動,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剩餘價值;二是因為它們可以獲得超額剩餘價值。

材料分析題

1.分析下列關於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的不同觀點:

[材料l]孟軻說:「民為貴,社櫻次之,君為輕。」荀子認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摘自《孟子》)

[材料2]梁啟超說:「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舍英雄幾無歷史」。胡適說:英雄人物「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摘自《飲冰室合集》)

[材料3]黑格爾認為,歷史不是個人隨意創造的,而是決定於某種「客觀精神」。偉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人」,拿破崙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騎著馬,馳騁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歷史是偉大人物和王朝的歷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歷史」。

(摘自黑格爾:《歷史哲學》)

請回答:

(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侷限性。

(2)分別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點。

(1)材料1具有重民、貴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肯定、重視人民群眾作用的思想傾向。其侷限性是:這些思想以維護和改善剝削階級的統治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剝削階級一邊;它是就君民關係講人民群眾的作用的,十分狹隘,沒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還表現了害怕人民群眾的心理。

(2)材料2是主觀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的典型觀點,材料3是客觀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的典型觀點。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本質是否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

2.用歷史發展規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人們必須認識到,人類進步能夠改變的只有其速度,而不會出現任何發展順序的顛倒或躍過任何重要的階段。(摘自孔德:《實證哲學》)

[材料2]一個國家應該而且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

(摘自馬克思:《資本論》)

[材料3]每一種真正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既然一件事實只有當它被人想起時才是一件歷史的事實,……問什麼是歷史的事實和什麼是非歷史的事實這個問題就毫無意義了。一件非歷史的事實是一件沒有被思想過的事實,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誰也沒有遇見過一件不存在的事實。

(摘自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和實踐》)

(1)材料l和材料2中所表現的共同思想傾向都認為人類歷史有其客觀的規律,這種規律是可以為人們和歷史學家認識的。人類歷史是不斷進步和前進的歷史,歷史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可能的。它們的不同點在於,說前一段話的孔德是一位實證主義者,也是一位帶有嚴重的形而上學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歷史發展有其客觀的規律,人類進步是可能的,但他把這種進步過程,把歷史發展的過程看作是嚴格按照固定的順序進行的,而看不到人作為歷史主體所應有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們不僅可以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而且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發揮能動作用,社會形態及其更替是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統一。

(2)材料3的基本思想傾向是通過否定歷史事實的客觀性而否定歷史有其客觀規律,所以歷史學作為一門科學是不可能的。在克羅齊看來,歷史都是當代人按照當代人的興趣和目的而編纂的歷史,是一種主觀的東西。這是他與前二者的主要分歧所在。

(3)在馬克思的這段著名的話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對於歷史發展的唯物的辯證的觀點。一方面,馬克思認為歷史的規律是客觀的,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有其固有的秩序和節奏,人們即使認識到這些規律,也不能改變它,不能逾越和取消社會發展的固有的階段。另一方面,人在歷史規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他們可以縮短和減少分娩的痛苦。

人們不能改變客觀規律,但可以改變規律起作用的條件,從而利用規律為自己的目的服務。這表現了馬克思對於歷史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自覺活動能動性的唯物辯證的理解。

求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要包括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基本組成部分。概括地說,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 恩格斯創立的,為後繼者所發展的,以反對資本主義 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觀點和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

急求3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題目答案。論述題。具體題目如

重點 1.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2.質變和量變的辯證關係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3.真理與謬誤 4.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5.價值規律的作用 6.經濟全球化 7.壟斷 8.社會主義基本特徵 9.共產主義基本特徵 題庫 一 單項選擇題 1 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狹義上說是 c a 無產階級爭取自身...

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個科目該如何自學

我一月份剛考了 就是看起來很頭疼 你靜下心慢慢去理清知識點就好了內 其實吧 資本主義那點東西容挺簡單 真噠 然後 考前把你做的題再看一遍 選擇做到有印象 輔導書中出現次數多的就是重點 可能出大題 我看書的時候都是做筆記的 因為實在很枯燥 做筆記就是強迫自己看書 嗯嗯 加油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