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請舉例名人的事例加以印證

2021-05-17 10:17:36 字數 3370 閱讀 5119

1樓:wuli都靈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最好的印證就是在陶淵明身上。

陶淵明的故事:不為五斗米折腰。

東晉後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後,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志。可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後來,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並流傳百世的詩文。

在為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2樓:匿名使用者

事例: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的俞飛鴻,從八歲起就參與了電影的拍攝,16歲就參演《**與懦夫》擔任女主角,直到2023年參演《小李飛刀》中的驚鴻仙子楊豔而走紅,遙想當時,驚鴻仙子的出場真可謂是驚鴻一瞥,豔壓全場,本是位仙子,為了愛情,甘願墜落人間,還沒來得及享受愛情甜蜜的楊豔,卻為了愛情灰飛煙滅!

他對李尋歡的愛,是理解和付出,而不是佔有和痴纏,李尋歡對她也是先是欣賞,而後才是喜歡。俞飛鴻的表演恰如其分,不溫不火,既演出了仙子的冷情與驕傲,又演出了仙子的高貴與痴嗔。她高傲自信的表情,微微上揚的嘴角,以及面對對李尋歡才流露出的柔情,表演的恰如其分,讓人很難分辨出究竟是楊豔是俞飛鴻,還是俞飛鴻是楊豔。

接下來的俞飛鴻也是精挑細選了幾部令人深刻的作品。2023年,自導自演的愛情片《愛有來生》再次把俞飛鴻的演藝事業推向了一個新高度。這是一個圍繞著銀杏樹的悽美「人鬼情未了」,生離死別的一對情侶,男主角化身成一縷孤魂,在銀杏樹下無怨無悔的等待已經轉世的情人,人鬼深情款款的對話喚醒了女主角前世的記憶,可是人鬼殊途,始終無法履行前世的約定。

故事不急不緩,娓娓道來,錯過了愛情的彼此,仍會將心裡最柔軟的位置,留給對方,哪怕相隔不同的時空,俞飛鴻把愛情的真諦,詮釋的淋漓盡致!告訴我們愛情不是霸佔和擁有,是我們等待著,我們愛的人,一直幸福,哪怕她的幸福裡沒有我們!

俞飛鴻正如她所扮演的角色般,清醒的,睿智的,不焦躁的生活著,一切過得有條不紊,舒暢自然。歲月給了我們衰老的理由,卻對俞飛鴻是偏愛的,人到中年的俞飛鴻,除了愈發的成熟有味道,歲月似乎沒在她臉上留下任何痕跡。

被觀眾尊稱為人生導師的俞飛鴻,她坦然的接受愛情,她崇尚自由,認真的詮釋著每個角色,由衷的觀眾朋友們對她的喜愛,戲外又淡出熒幕,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重視人權,能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對待男權和女權。活的輕鬆自然,但並不稀鬆拖沓。淡泊名利,寧靜生活。

擴充套件資料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

在這裡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運用了邏輯學中的"雙重否定"來強調他要表達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要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迴曲折」的道理一樣,「淡泊」、「寧靜」不是求清淨,不想有什麼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

「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世一直繼承讚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於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戰國時期的道家著作《文子》中亦有"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並覆,非正平無以制斷。"之句。

另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中還有「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之語。

3樓:匿名使用者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此聯反映的是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認為一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語淺而意蘊深刻,充滿了道家哲理。用現代話來說,就是: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事例:居里夫人(1867—1934),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她一生的偉大貢獻在於和丈夫居里一起從事科學研究,不顧別人的譏諷,在極其簡陋、艱苦的條件下煉出了放射性物質——釙和鐳。

雖然她清楚地知道,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對身體的危害不可估量,但她把這一切看得很淡泊。丈夫去世以後,她強忍悲痛,繼續對鐳和其他多種放射性元素進行研究,並取得豐碩成果,推動了原子核科學的發展。2023年7月4日終因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患惡性白血病逝世。

一個連死都不在乎的人,還在乎名利嗎?

對幹非淡泊為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事例

4樓:匿名使用者

「非淡泊無以明bai志,非寧靜無以du致遠。」出自諸葛亮zhi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dao諸葛瞻的《誡回子書》。

此聯答反映的是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認為一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語淺而意蘊深刻,充滿了道家哲理。用現代話來說,就是: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事例:居里夫人(1867—1934),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她一生的偉大貢獻在於和丈夫居里一起從事科學研究,不顧別人的譏諷,在極其簡陋、艱苦的條件下煉出了放射性物質——釙和鐳。

雖然她清楚地知道,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對身體的危害不可估量,但她把這一切看得很淡泊。丈夫去世以後,她強忍悲痛,繼續對鐳和其他多種放射性元素進行研究,並取得豐碩成果,推動了原子核科學的發展。2023年7月4日終因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患惡性白血病逝世。

一個連死都不在乎的人,還在乎名利嗎?

關於"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名人名言及事例

5樓:心意隨風

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躬耕數載,隱居南陽,懷才於身,靜候明主,雖然天下群雄輩出,但他卻不被紛繁的世事與天下的爭端擾亂心智,為了真正成大業,他平靜地等待,甘於寂寞,甘於暫時的無名,在悠然地吟唱梁父吟的日子裡,水鏡七奇之諸葛,韜光養晦,靜待臥龍飛天的一刻,最終助玄德成就鼎立大業。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什麼意思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處 諸葛亮的 誡子書 原文 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蹈 忄旁 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文...

非澹泊無以明志下一句是什麼,非淡泊無以明志下一句是什麼?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兩句是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誡子書 但這不是諸葛亮的原創.而是出自西漢 淮南子 主術訓 其原句為 故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諸葛亮的 誡子書 中有這樣兩句話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其...

「寧靜以致遠,淡泊而明志」請問什麼意思

君子在從事的學問,人家不知道他們,他們也不生氣,這是 沉潛之學 學習,不是為別人去學,能夠沉下來,諸葛亮 淡泊而明志,寧靜以致遠 講得也是這個道理。鄙視從網上覆制的答案 這是諸葛亮訓誡兒子的話,被刻在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的橫樑上。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親 你好呀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意思是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