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艾葉的傳說,詳細點兒,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

2021-03-29 09:36:53 字數 4672 閱讀 8065

1樓:點點在心

傳說:流傳在遼寧省岫巖一帶。相傳世上的惡人觸怒了山神和土地,說世上的人好的少壞的多,玉帝下令讓雷、閃二神把人間的房屋燒光,人全劈死。

太白金星不同意,到人間調查,卻發現好人不少。為了避免好人受害,讓每家門前掛艾蒿和臭蒲,約定掛艾蒿者可避雷火。後來無論好壞人年年五月初五都掛艾蒿。

擴充套件資料插艾葉習俗原因:

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藥。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溼,蚊蟲滋生,疫病增多。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扎**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實,真正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

2樓:陸馨蘭喬林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但是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要把艾插在門上,這是

為什麼呢?

請看我查來的資料吧。每逢端午家家都要插艾,民諺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這是因為端午正值仲夏,正是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把艾蒿、菖蒲懸在戶上,利用其揮發的芳香氣味潔淨空氣,驅趕蚊蠅,驅瘟除邪,以達到防病目的。艾蒿有較強的驅毒作用,所以每逢端午節,我媽媽都要到菜場裡去買一把艾葉掛在門口。

3樓:蘋果母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在家門口掛上艾葉。關於掛艾葉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據說在唐朝末年,有一個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名叫黃巢,官兵聽到這個名字都會害怕。

有一次,黃巢率領軍隊打到河南鄧州城。為了能夠更好地瞭解地形,他喬裝扮成老百姓去察看地形。這時,迎面走來了一個農村婦女手拉著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懷裡卻抱著一個五六歲的大男孩,隨著逃難的人群西行。

黃巢很納悶,便上前去詢問,那村婦說:「縣衙今天挨門傳令,說黃巢馬上要血洗鄧州,大家快逃命吧!」

黃巢又問:「那你為什麼拉著小的,卻抱著大的?」村婦答道:

「大的這個孩子,父母都已經被亂軍殺死,如今只剩下這根獨苗了。小的這個是我的親生兒子,萬一黃巢追來,我寧肯丟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鄰家的這根獨苗。」

黃巢聽了,為村婦的大義所感動,他對村婦說:「我黃巢專和官府作對,決不傷害無辜百姓!」說著,他拔出佩劍一揮,砍倒路邊兩株艾草,交給村婦說:

「大嫂,你快快回城傳話,讓窮人門上都插上艾葉,有這個記號,保管不會受到傷害。」這個訊息很快傳遍了全城,當晚窮人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

第二天正好是五月初五,農民起義軍攻下了鄧州、殺了縣官,而老百姓沒有受到一點傷害。

從此,端午節插艾葉可避免災禍就一起流傳到今天。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村莊裡住著許多人家,由於生產資料的多少,土地擁有的不同,生活條件各有差異。其中有一戶人家姓張,家中老小三口日子過得倒也不錯,五月初四那天,夫妻倆吵了陣子嘴後,男客外出到桑樹地上剪桑條去了。妻子一邊到豬棚頭餵豬,一邊還在生丈夫的悶氣,心想這口氣一定要出。

這個時候天上有一位神仙,一時空閒無事,覺得無聊,便下得凡間來了解一下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神仙騰雲駕霧來到張家村的上空,便化裝成一個求乞的老叫化子,撥下雲頭正好落在張大嫂的家門口。左手臂上掛著一隻籃子,籃子裡放著一隻空碗,右手拿著一根柺杖,赤著一雙腳,跨進張家的院子。

這時候,一隻黃狗張牙舞爪狂叫起來,屋子裡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孩聽得狗叫就跑出屋內,看見了一個老乞丐走進來,嚇得哭了起來,邊哭邊跑到豬棚頭喊叫著:「姆媽,外面來了一個叫化子!」正在餵豬的張大嫂走出豬棚一看,見是一個白鬍須老叫化子,立即板起面孔,把同丈夫吵架的一肚子怨氣發洩出來:

「你這個老叫化子,討飯也要看看時間,現在又不是吃飯的時候,**有東西來給你?去!去!

去!」說著又回到豬棚頭去了。

老乞丐看看張大嫂不給飯,也不給米。便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說:「請大嫂行行好,我一個老頭子,走了許多路,昨晚夜飯沒有吃,今天早上早飯還是沒有吃,肚皮快要餓癟了,就把你餵豬的,或者說是你喂狗的,隨便給我一點就行了。

」那個婦女「哼」了一聲,白了一眼說:「看你想得出來,我餵豬,豬大起來好賣銅錢,我喂狗,它好看門護院,給你吃,我不如倒在陰溝裡。」叫化子沒有辦法,但想想再試探一下,於是把籃子裡放著那隻空碗拿出來說:

「既然你這樣對待我,我也不強求了,那你給我一碗冷水喝喝總可以吧!」

「你這老頭真是這麼討厭。」張大嫂邊說邊把撈豬食的一把鐵絲抄鬥丟擲門外,然後對叫化子說:「水缸就在牆角旁邊,有本事就去舀水喝,沒本事就趕緊走遠點。」

老神仙一看水勺原來是用幾根鐵絲做的,怎麼能舀水喝呢?隨手用柺杖把鐵絲抄鬥撥在一邊,在泥地上寫下「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盡」十個大字,一轉身化作一縷青煙不見了。那小孩親眼看見叫化子騰雲上天空去了,急忙叫娘出來。

這個時候張大嫂一看地上的字勿識得,連忙去叫村裡識字的先生來,先生一看嚇了一跳:「這怎麼回事呢?」張大嫂把乞丐討飯的事說了一遍。

原來老乞丐是位神仙,大家都埋怨張大嫂不應該得罪老乞丐,使老神仙誤解為人心都是像她這麼壞,要來處罰全村人,真是急死人。人們議論紛紛,埋怨張大嫂這樣小氣。

第二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大家正忙著過節,有的裹粽子,有的買蒼朮,有的殺黃魚準備過節。而那受到張大嫂羞辱的老神仙,拿了一個裝有瘟疫病菌罐頭,來到張家村前的一條小河邊,降下雲頭看見一個婦女同了兩個孩子從村裡跑到河邊,只見她自己和那小一點的孩子脫掉鞋子,捲起褲子,卻蹲下去背起那個大孩子,叫小孩子與她一起踱水過河。河水又冷又深,小孩急得哭喊起來,看來這個小孩不是凍死就是淹死。

老神仙看得可憐,就上前去救回那婦女,然後問道:「你這個人講不講道理?哪有背那個大孩子而不抱那個小孩子。

」那婦人說:「昨天我們村上來了個討飯叫化子,給那張大嫂得罪了,要知道那叫化子是個仙家,說要我們全村人死盡,我們只有逃生去呀!」「那你呢?

也不符合情理,背起大孩放掉小孩。」神仙說。婦女哭了起來,說:

「大孩子是我家大哥的根,大哥和大嫂都已去世,小的是自己的孩子,小的沒了還可以生,當然要保大丟小,這是做人的根本。」神仙一聽這位婦女的話講得很有道理,村裡確實還有這樣的好人,就對那婦女說:「我給你一樣東西,你馬上回去把它插在門檻上,我與那老乞丐認識,我叫他放你一馬。

」說著,就在桑樹地裡拔了一大把艾草給了那婦女,並接著說:「即使那仙人放出了瘟疫病菌,那艾草的氣味可以殺死瘟疫病菌的。」那婦女接過艾草,連忙同兩個孩子跪到在地上瞌頭謝恩,然後回到村裡,立刻把艾草能殺死瘟疫病毒的事告訴全村的人。

全村的人馬上到地上去採集艾草,同樣掛在門檻上。

再說那神仙送走了婦女後,來到一塊高地上,順著風向放出了一大批罐頭裡的瘟蟲病毒,那瘟疫病菌來到家門口的時候,遇到艾草的氣味紛紛倒的倒死的死,只有少數瘟蟲病毒甦醒後飛到豬棚頭,因為豬棚頭沒有插艾草,那些病菌就躲藏在豬、牛、羊、雞、鴨等的絨毛裡,才有不少病菌逃生,所以今天的牲畜、禽類的瘟疫比人類要多得多。

也就是從那時起,端午節門檻上插艾草避瘟祛毒,成了一種民間的習俗。

4樓:匿名使用者

流傳在遼寧省岫巖一帶。相傳世上的惡人觸怒了山神和土地,說世上的人好的少壞的多,玉帝下令讓雷、閃二神把人間的房屋燒光,人全劈死。太白金星不同意,到人間調查,卻發現好人不少。

為了避免好人受害,讓每家門前掛艾蒿和臭蒲,約定掛艾蒿者可避雷火。後來無論好壞人年年五月初五都掛艾蒿。

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

5樓:碧贔

端午節時值初夏,天氣開始炎熱,又多雨潮溼,細菌繁殖快,容易患多種疾病。我國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葉的習俗。因為艾葉具有芳香氣味,可驅逐蚊蠅,清潔空氣,消除病毒,保持居室衛生,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

因此古時也有人稱端午是衛生節。正如《荊夢歲時記》所載:「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青氣。

」端午節是中國人最熟悉的節日之一,卻也是中國人最陌生的傳統節日之一。說熟悉,因為在中國,幾乎沒人不知道五月初五端陽節。說陌生,因為在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端午節究竟應該怎樣過。

端午節,這個漸漸被我們淡忘的日子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過去的人們究竟如何度過這特殊的一天?端午佳節又至,在品粽懷古之餘,不妨也體味一下粽香背後端午節更本真的味道,或可在那粽香深處尋到一些不該被忘卻的文化記憶。

6樓:雀宜年禮詠

艾葉即艾草。由來如下: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避邪卻鬼。」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

植物簡介: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

h.lév.

&vaniot),別名:蕭茅、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

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葯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

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晒乾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佈於亞洲及歐洲地區。

7樓:就不**

這個傳說有很多種,南有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是毒日,這天插艾蒿祈求將家裡不吉祥和疾病掃出去,祈求家庭和睦健康的意思。

還有一種是,打仗的時候,一個小女孩救了一位將軍,將軍說要攻城,你家門口掛上艾蒿就知道是你了,我不殺你。小女孩為了所有人都能安全,便把每家大門都插了艾蒿,不讓士兵殺百姓。

我就聽過這兩種。也許還有其他的或者更正版的故事。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葉

民諺說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 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 艾葉 榴花 蒜頭 龍船花,制娛樂形或虎形,稱為艾人 艾虎 製成花環 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艾,又名家艾 艾蒿。它的莖 葉都含有揮發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

端午節的時候插艾的寓意,端午節 ,插艾是什麼意思?

民諺說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 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 艾葉 榴花 蒜頭 龍船花,制娛樂形或虎形,稱為艾人 艾虎 製成花環 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艾,又名家艾 艾蒿。它的莖 葉都含有揮發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詳細點,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紀念屈原,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