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又有哪些

2021-07-05 22:26:42 字數 5515 閱讀 7657

1樓:業餘歷史迷

其實除了紀念屈原的說法之外,還有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的。本是楚國人的伍子胥後來因父兄被害轉而效忠吳國,此後他也是盡心盡力地為吳國君主夫差出謀劃策。誰知後來夫差聽信他人讒言,賜伍子胥寶劍讓其自刎。

他曾在臨死前對鄰居說在他死後將其眼睛掛在城門處,讓其親眼看吳國如何被越軍所滅。夫差聽聞此事之後大為震怒,於是便將伍子胥的屍首扔進了江裡。

除了這兩個傳說,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其實還有不少,但是學術界對此都持懷疑態度。

2樓:木子硬筆

木子硬筆書法。您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為什麼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公元前278年秦國侵略了楚國,屈原悲憤抱石投江……

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跳江而死的,為了紀念他,然後大家往河裡扔食物,但是又怕魚吃掉食物,所以就形成了粽子。

4樓:1個小朋友

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伍子胥被陷害投江含冤而亡。端午節家家戶戶還會吃粽子紀念屈原。

5樓:愛你多一點點

其實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五月初五至頭汨羅江死去,屈原死後,當地老百姓馬上划船撈救,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端午節才慢慢的有了劃龍船,吃粽子等。

6樓:健康是第一財富

端午節的來歷,我只知道它與一段歷史有很大關係。也就是說是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這一天為端午節。春秋戰國時期,多戰爭,屈原的一腔報國情懷沒有得到施展,挽救不了國家的滅亡,五月五日這天,自投湖南汩羅江而死。

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愛國情感,於是就用米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不讓魚吃他的屍體。每年都是這一天,人們紛紛來紀念他。所以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

一直延續到現在,有兩千多年了。

7樓:劉特

端午節的來意應該是由屈原而來,因為為了紀念屈原而有 的端午節。也有的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也還說為了紀念曹娥。這種說法斑駁不已,在我看來應該是紀念的屈原,因為語文課本上都出現過了,而另外兩個沒有出現,所以我認為是屈原。

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8樓:困難解決局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9樓:面朝大海路途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端午節的來歷,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佩香囊帶五彩繩的習俗! 端午節人們佩香囊和戴五彩繩,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五彩繩則是用各種色彩的繩子編成手鍊!

10樓:

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 都有哪些

11樓:清溪看世界

一、紀念屈原

1、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

2、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

為了寄託哀思,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二、紀念孝女曹娥

傳說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三、紀念伍子胥

春秋時期的伍子胥因遭陷害,被吳王夫差賜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節的注意事項:

1、端午吃粽子也應有所節制,腸胃病患者、糖尿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2、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為毒性很強的砒霜。

3、端午前後,我國南方很多地區都已步入梅雨季節,生活中應注意除溼。

4、端午前後的天氣條件有利於蚊蠅、害蟲的活動和繁殖,出行需小心。

12樓:江湖佩奇談社會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說法,它都是人們對於古人的一種追悼以及懷念,而如今端午節已經成為了我國一個不可割捨的節日。很多人可能忘了自己的生日,但絕對不會忘記端午節這一天。而在這一天我們也有很多的習俗,例如說吃粽子,賽龍舟。

13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多啊!

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重午節、端陽節。這個節日大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它與春節、中秋節並稱中華三大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各地說法不一。影響最大的一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戰國時代楚國人,出生在湖北秭歸縣三閭樂平裡。

由於他學識淵博,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便做了楚懷王的左徒。他主張對內「舉賢授能」、對外「聯齊抗秦」,最後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然而,他的這一政治主張卻遭到楚國一班奸臣的反對,受到排擠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帶,流落在洞庭湖畔。

不久,又聽到楚國都城被秦**隊攻破的訊息,他難忍亡國之痛,於是在農曆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救他,競相划船尋覓並向水中拋粽子。現一說法一直佔據主導地位。

還有的認為過端午是為了驅邪避毒。《楚荊歲時記》說:「五月五日,士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

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風俗通》中說:「五月五日以彩係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至今東北農村還保留著端午節清晨到野外採摘艾蒿掛在門旁和在兒童的臂上系五彩線的習俗。

現代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即古代吳越人(一個龍圖騰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

還有的認為端午節源於夏至,即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范曄的《後漢書》就持此說。

你可以去這個**看一下,都是關於端午節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想想吧。?。,??…

端午節的來歷和傳說?

15樓:困難解決局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16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

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

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

17樓:困難解決局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18樓:對乙醯氨基酚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bai史籍du資料中有許多不同zhi

的說法,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三dao

種。一是內說端午節插艾草、容

懸菖蒲都是為了夏日驅病防病,與古俗視五月為「惡月」、視五月五日為「惡日」相應,所以端午節是起源於古代「惡月」、「惡日」說。

二是紀念孝女曹娥。傳說東漢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孝女曹娥,她父親在江上劃龍船迎潮神時被淹死,數日不見屍體,當時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七天七夜仍不見屍體,於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尋找父親,後來抱出父屍。

人們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為她建了一座廟,稱為曹娥廟。傳說這一天為了紀念曹娥,人們紛紛來水上賽龍舟。但端午節是不是為了紀念曹娥還有待考證。

第三種說法,也是在民間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看法,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

紀念屈原說何以深入人心?王來華表示,這是因為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品格感人至深。因此,紀念屈原說就佔據了主流。

在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舉行一系列活動,如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等。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 的意思和 初 相同,稱 端五 也就如稱 初五 端五的 五 字又與 午 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 午 月。又因午時為 陽辰...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的來歷100字

秦國率兵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屈原得知訊息後,寫下絕筆作之作 懷沙 自投殉國。後世緬懷愛國詩人屈原,為不讓水裡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於是紛紛把糯米拋入江中。逐漸變成在端午節這一天把這些食材包成粽子食用,以此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的由來。賽龍舟最初是在獨木舟上雕刻龍的造型,在水上滑行。史書...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龍舟節 重五節 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 祈福辟邪 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 處在全年最 中正 之位,正如 易經 乾卦 第五爻 飛龍在天 端午是 飛龍在天 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