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哈克貝利 費恩歷險記》表達了怎樣的社會內容和主題思想

2021-04-11 20:32:03 字數 4758 閱讀 4616

1樓:喜陽陽

從《哈克bai

貝利·費恩歷險記》

du的主題來看zhi,整部**以哈克貝利追尋自由為主dao線,從個人和版社會的衝權突入手,從人物塑造、語言風格等多個層面,充分表現了自由、孤獨、異化及迷 信的主題和社會現實。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社會腐·敗是造成哈克和吉姆困境的真正原因。通過哈克主要社會關係 (其父和湯姆)的表現,我們可以瞭解哈克的社會處境及其嚮往自由的深層原因。「公爵」和「國 王」等無恥之徒的胡作非為,形象地揭露了社會的殘酷和虛偽,人們的自私自利和爾虞我詐, 以及那個時代美國社會扼殺自·由壓制人性的本質。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

2樓:匿名使用者

利用這個假期我讀了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

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為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

他們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兩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貝利為了吉姆的自由,歷盡千辛萬苦。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深地被故事裡的人物哈克的正義感和敢想敢做的精神所吸引,更被富有同情心和犧牲精神的黑人吉姆的人格所打動。使我認識到人一定要有信念,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堅定信念,敢想敢做、不逃避、不退縮,那麼任何困難都會被迎刃而解。通過這本書我還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只有這樣才能和諧,才能共創美好的未來!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

這周,我讀了馬克·吐溫創作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書中講的是哈克貝利·費恩幫助黑奴吉姆逃亡的故事。

文中第十四章後一部分寫了哈克與湯姆討論所羅門王的才智。吉姆因為一個關於所羅門王的事情——兩個婦女搶奪一個孩子,所羅門王把孩子砍成了兩半,一人一半,這件事情覺得所羅門很傻。但我覺得這個事情也許不像他所想的那麼糟糕,所羅門王說不定是想,切開孩子後,婦女中是孩子媽媽的一定會率先邊哭邊叫:

「我可憐的孩子啊!」而不是孩子媽媽的婦女則會愣在那兒,這樣就可以分辨出誰不是孩子的媽媽了,再給她應得的懲罰,給真正孩子媽媽的婦女補償。從這件話中,我覺得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考慮一件事情,會有很多種答案,必定有一種答案會讓人理解支援,如果只是死板地從一個方面思考的話,那很可能就大錯特錯了。

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

同。」從不同角度去**廬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從不同方面去思考一件事情也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生活也一樣,也許你很健康但生活並不富裕,可換個角度想,大自然賦予你鮮活的生命,多彩的世界給予你生機勃勃地活力,你擁有生命與活力,這不也是一種財富嗎?

你是幸運的,你應該這麼想。

這段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給了我很多道理,我會把它銘記在心裡,成為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背景作者介紹

3樓:哆啦a夢是夢想家

一、創作背景

在2023年前後的美國,除了政治生活腐敗,勞資矛盾加深,教會虛偽詭詐,人民不堪其苦之外,最迫切、最嚴重的問題是蓄奴制和種族歧視,它在南部各州既普遍、又猖獗。作者對這一切不合理的現象,表現出戰鬥的態度,對受**的廣大黑人群眾旗幟鮮明地予以熱烈的同情和支援。

馬克吐溫的最初意圖是將故事當做《湯姆歷險記》的續集,並打算把哈克一直寫到成年為止。寫了沒幾頁後,吐溫將作品的題目改為《哈克貝利·費恩的自傳》。繼續寫了幾年,吐溫放棄了這個打算。

隨著故事深入變得困難,吐溫似乎也失去了寫作的興趣,乾脆把手稿擱置在了一邊。

馬克吐溫在哈德遜河旅行後,重新提筆,繼續寫作。作品終於完成,並擁有了一個與上部相併列的題目《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的同志)》。

二、馬克吐溫介紹

馬克吐溫,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美國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著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代表作品有**《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

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賞析

作品把現實主義的真實性和浪漫主義的抒情性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哈克與吉姆的漂流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密西西比河上和沿岸的自然景物在作者筆下也閃爍著奇異壯麗的光華,而沿岸一帶的城鄉生活描寫則翔實真切,具體可感。

這種奇妙的融合尤其體現在哈克的思想鬥爭中,作家既纖毫畢露地呈示了人物意識活動的邏輯軌跡,又不無幽默風趣地調侃嘲弄了宗教謬說給一個孩子造成的荒唐觀念。

作品採用第一人稱敘事方式,從哈克的視角反映生活、刻畫形象,親切生動,引人入勝。再次,作品的語言頗具特色,作家在廣泛採用美國南方方言和黑人俚語的基礎上,經過精妙地提煉加工,形成了一種富於口語化特徵的文學語言、簡潔生動、自然含蓄,是英語文學的範本。

4樓:匿名使用者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是馬克·吐溫一部重要的作品。

一、《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介紹: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是馬克·吐溫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就跟大家見面的哈克貝利·費恩。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

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個勤勞樸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兩個人歷經種種奇遇。

這部**從思想到技巧都有許多創新。**讚揚了男孩哈克貝利的機智和善良,譴責了宗教的虛偽和信徒的愚昧,同時,塑造了一位富有尊嚴的黑奴形象。它是馬克吐溫作品精選中最傑出的一部。

海明威曾評價道:「整個現代美國文學都**於馬克·吐溫的著作《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這是我們最優秀的一部書,此後還沒有哪本書能和它匹敵。」

二、馬克吐溫簡介:

中文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外文名: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別 名:馬克·吐溫

國 籍:美國

出生地: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鄉村

出生日期:2023年11月30日

逝世日期:2023年4月21日

職 業:**家、演說家

主要成就:見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著名作家和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馬克·吐溫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後來他又換了不少職業,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著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

他於2023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歲,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5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介紹:馬克吐溫,(mark twain l835~1910)美國作家。本名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

馬克·吐溫是其筆名。出生於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漢尼拔的一個鄉村貧窮律師家庭,從小出外拜師學徒。當過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軍士兵,還經營過木材業、礦業和出版業,但有效的工作是當記者和寫作幽默文學。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大師。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他的早期創作,如短篇**《竟選州長》(1870)、《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嘲笑美國「民主選舉」的荒謬和「民主天堂」的本質。

中期作品,如長篇**《鍍金時代》(1874,與華納合寫)、代表作長篇**《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1886)及《傻瓜威爾遜》(1893)等,則以深沉、辛辣的筆調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於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實與慘無人道的種族歧視。《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通過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結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僅批判封建家庭結仇械鬥的野蠻,揭露私刑的毫無理性,而且諷刺宗教的虛偽愚昧,譴責蓄奴制的罪惡,並歌頌黑奴的優秀品質,宣傳不分種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權利的進步主張。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審視角度自然而獨特,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著作。

19世紀末,隨著美國進入帝國主義發展階段,馬克·吐溫一些遊記、雜文、政論,如《赤道環行記》(1897)、中篇**《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1900)、《神祕來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義也逐漸減弱,而絕望神祕情緒則有所伸長。

馬克·吐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 樓主如果還想知道的多一些的話 、留下言

工程經濟學簡答題什麼是折舊,折舊費

固定資產折舊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或按國民經濟核算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虛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各類企業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實際計提並計入成本費中的折舊費 不計提折舊的 機關 非企業化管理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