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少數民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及由來 最少)

2021-05-27 14:18:43 字數 5215 閱讀 2425

1樓:小李讀歷史

1、彝族

雲南的彝族主要分佈在橫斷山脈南部、哀牢山脈、烏蒙山脈和金沙江、紅河、南盤江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愛武是彝族文化的幾個鮮明特點。

而彝族的十月太陽曆,可與聞名於世的瑪雅文明相媲美。火把節和跳公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

2、白族

白族,主要住在於雲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及漢族的年節外,白族還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護神一「本主」,各地還有迎神賽會等等,難怪人們把白族文化稱為一部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書」。

3、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聚居於滇南紅河兩岸的哀牢山區,是雲南高原上典型的梯田稻作農耕民族。哈尼族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民族,他們依山就勢,創造了令世界稱奇的梯田文化。每當農曆二月的祭龍,哈尼族稱為昂瑪突,哈尼族都要舉行盛大的街心酒宴。

4、壯族

雲南的壯族其中80%聚居於雲南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壯族女子善紡織,編織的壯錦以色彩絢麗和圖案精美聞名。壯族服飾,很能表現壯民族的審美特性。

每年農曆三月三日舉行歌會,來自方圓數十里內的青年男女湧向歌街,相互對歌,尋覓配偶。

5、傣族

傣族,是古代來自福建、廣東、廣西一帶百越族群的後裔。雲南南部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傣族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

貝葉經,堪稱傣民族的百科全書,而潑水節、孔雀舞、竹樓、統裙,則向世人張揚著這個民族浪漫的情調。

2樓:匿名使用者

裕固族裕固族聚居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肅南縣,其餘居住在酒泉黃泥堡鄉。裕固族自稱「堯乎爾」、「兩拉玉固爾」。裕固族起源於唐代遊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

明初,陸續遷至祁連山一帶,逐漸形成了裕固族。

裕固族的節日習俗反映著本民族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裕固族的幼兒剃髮儀式別具特色,按照傳統,裕固人家的小孩長到3歲時才第一次剃髮,屆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剪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節日習俗。

彝族彝族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彝族自稱繁多,因地而異,有「諾蘇」、「密撒」、「羅羅」、「撒尼」、「阿細」等。建國後,以「彝」作為統一的民族名稱。

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

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曆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彝族根據彝歷選定年節。

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

瑤族瑤族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瑤族人自稱「勉」、「金門」、「布努」、「拉珈」、「炳多優」等,因經濟生活、居住地區和服飾的不同,又有30多種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

瑤族除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30多個,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盤王節、仁王節、趕鳥節。農曆十月十六日的盤王節,是瑤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它是瑤族人民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慶。

保安族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2023年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北甘肅省積石山縣一帶。

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

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2023年,貴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正式統一用「布依」作為本民族的名稱。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曆「六月六」。

3樓:今天拖更

1、蒙 古 族 主要分佈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肅省,雲南省。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儘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誌。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和白節(也稱白月)。

2、回 族 主要分佈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河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河北省,山東省,安徽省,遼寧省,北京市,黑龍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陝西省。

清真寺是回族舉行日常五時拜、主麻聚禮和節日中會禮的地方。回族每年主要過三個重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節日均以伊斯蘭教歷計算。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禁食一切形象醜惡的飛禽走獸,無論牛、羊、駱駝及雞禽,均需經阿訇或做禮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後屠宰,否則不能食用。

日常生活中,回族不抽菸、不飲酒,但特別喜歡飲茶和用茶待客。

3、藏 族 主要分佈**自治區,四川省,青海省,甘肅省,雲南省。

藏族非常講究禮儀,日常生活中見到長者、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於地面。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貌。

藏族人朝覲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謁長者,都要磕頭。藏族節日繁多,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有節日。藏曆元月,是節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這個月裡,幾乎天天都在過節。

藏族節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現。

4樓:匿名使用者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

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5樓:帖子

直接找 節日風俗網 裡面詳細的介紹啦 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節日

6樓:下一次來臨

我知道,可是我不想回答,因為你提的問題太低階了。

7樓:匿名使用者

ok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少點)30字 3個

8樓:匿名使用者

1、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2、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

3、鄂倫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我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哪些?

9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很多,並且具有豐富多樣性,同時各具特點。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餘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下面是其中部分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一、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

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教。

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四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分佈在中國南方的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

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粽粑。

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二、土家族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貴州、重慶。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有自己的語言。大多數人通漢語,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

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

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重陽節打粑粑。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尤其崇拜祖先,以祖先為正神,眾神之首,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

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

土家族是少有的過兩個大年的民族,即趕在漢族過大年的前一天多過一個大年,俗稱「趕年」。張家界土家族人有這樣的俗語:「三十六,跌跟頭」;「人滿三十六,喜的喜, 愁的愁」。

因為土家人認為,36歲死人的比例最高,出禍事的機率最大,故民間凡事總要回避「36」。

三、高山族

高山族是臺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2023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臺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 的美譽。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

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四、納西族

原遊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

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靈主宰。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五、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 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為布朗族。

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

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六、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還有「蒙撒」、「蒙撒禪」、「對撒」、「漢撒」等自稱。解放後統稱為阿昌族。

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

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求,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求500字

在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居住著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民族 藏族。當你進藏族旅遊時,你不得不瞭解藏族的一些風俗禮節。藏族人熱情好客,有人前去拜訪時,他們必定出門迎接,另外,當你向他們打招呼時,名字後一定要加一個 啦 字,表示尊稱,這時一定會有藏族人向你獻哈達,你必要雙手迎接,哈達,是一種絲制的東...

新疆的少數民族有哪些風俗習慣是什麼

新疆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 葡萄 果樹,打掃得十分潔淨。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 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

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政策是什麼

黨和國家關於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基本政策是 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自由。政策是儘量支援,像藏刀也是尊重民俗可以攜帶的 黨和國家關於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基本政策是什麼?黨和國家關於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基本政策是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