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的封建社會到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女性的心理歷程是如

2021-04-17 17:04:00 字數 4832 閱讀 4123

1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時代:

中國商朝的婦女地位是很高的,中國婦女地位的下降是隨著周朝或者儒教的出現而形成的。夏朝在開國時還是母系氏族社會,其居住方式有兩個特點:一是遊牧性,二是從妻居。

商代社會的婚姻是由多個父和多個母共娶,這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會。按照周禮的規定,男性貴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個。

這個習俗在禮制上流傳到後代。周朝時期,已婚婦女地位卑下,婚姻關係能否維繫取決於丈夫的好惡。丈夫願意維繫,她是丈夫的附庸;丈夫不願維繫,就要被丈夫掃地出門。

秦漢時代: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貫徹法家思想,講求國家利益至上,禮法道德傳統相對受到忽視。秦代家庭立法中,婦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擁有平齊地位,如婦女可殺死通姦丈夫,丈夫毆妻與妻毆夫同等處罰,等等。反映在婦女再嫁的問題上,也就非常地寬容。

西漢武帝之後,儒學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官方的正統思想。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禮法標準也就愈益發揮出自己的影響力,逐漸地成為社會主流的道德規範和行為規範。兩漢時的儒者和官僚發揮了先秦典籍中關於男尊女卑思想的表述,對婦女再嫁問題給出了道德上進一步否定的評價。

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時代,由於連年戰亂,人口銳減。為了生息繁衍,統治者對婚姻的要件給予了寬鬆的規定對於婦女再婚的問題,同樣沿襲了漢代法律的寬鬆規定。《三國志》記載吳主孫權就曾納喪偶婦女徐夫人為妃。

隋唐時期:

隋唐時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由於北方異族文化和中原文化在這之前幾百年間的交融,北方民族重視婦女地位、婚姻自由結合的傳統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因此,在隋代和唐朝初年,社會**和官方立法對婦女再婚的問題顯得非常寬容。

具有北方民族血統的唐代皇室,在一言一行為天下垂範的情況下,自身對婦女的再婚曾經毫不在意。

宋元時代:

由於程朱理學極力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蔑視婦女的權益,甚至提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明清時代:

明清時代對於婦女的生活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壓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殘酷程度。

明清時代,封建的宗族勢力有了進一步的增長,大量的鄉規族約充斥著**婦女、剝奪婦女再婚權利的條款。在當時,國家制定法,尤其是民事規範,實施的效果是要打很大折扣的。在廣大的鄉村,宗族習慣法、地方習慣法實際上起著主要的調整功能。

擴充套件資料:

1、女性地位低是自然法則的體現

首先我們要明白,社會地位取決於對社會的貢獻,而從來不是以性別來劃分的。

原始社會生產力極端低下,食物主要來自採集和狩獵。由於男女體質的差別,社會分工很自然地成為女耕男獵。

由於狩獵工具不行,女性的農業採整合為主要食物**。同時,紡織、釀造、家務這些勞動,也一概來自女性的勞動。女性對社會的貢獻遠遠大於男性,其地位自然就高於男性。

這種由生產力決定的男女分工而帶來的社會地位的不同,是母系社會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隨著工具的改進,尤其鐵器的出現,不僅狩獵效率大大提高,農業生產也需要人力犁耙,男性同時又成為農業勞動的主力。這個時候,女性就退居到社會生產的第二線,專事紡織和家務了。

女性對社會貢獻能力的退化,導致母系社會解體而轉化為父系社會。這個過程,實在是自然之力,並非人為所致。

父系社會得以長期維持的主要原因,在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長期沒有向女性傾斜。只要男性在社會貢獻上佔據優勢,這個群體的地位就會繼續佔據優勢。所以古代社會女性群體性地位低,是符合自然法則的結果。

為什麼近代全球範圍女性地位突然提高,生產力方面的原因就是幾乎所有的勞動工具都不再以男女體質差異為藩籬。男性可以操作電腦,女性也可以。甚至很多工種,女工還佔優勢。

女性對社會貢獻的增長,首先帶來的是經濟地位的提高,從而使男女平權具備了前提條件。

從這個意義上講,男女社會地位的分化,首先是自然法則的具體體現。殘酷的事實是,即便再有男女平權的呼籲與鬥爭,如果男女在生產力上存在明顯差異,那也是徒勞。

2、同一階層由兩性構建

既然生產力決定社會地位,那麼即便在母系社會男性地位低下的大前提下,也會有部分掌握較高生產力的男性進入上層社會,享有較高社會地位。

同樣,在長期的男性主導的父系社會裡,也會有一批女性的勞動能力包括腦力勞動能力,表現出高於常人的優勢,她們也會獲得相應的社會地位。

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是什麼?

2樓:落魄的水手

一、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根本原因――經濟內部結構的穩定與堅固:

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私有制,它不僅包括地主土地所有,也包括自耕農土地所有,但前者在封建經濟結構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西歐不同,中國的土地早在戰國時,便可以自由買賣,尤其是到了清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以經濟手段為主的地權轉移變得更加頻繁。如嘉慶十九年(2023年)直隸三十幾個州縣連年荒歉,民間土地多賤價**,「本處富戶及外來商賈,多利其價賤,廣為收賣」。

這種土地自由買賣的發展,賦予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極大的活力,再生能力強,並不斷強化著地主經濟,使封建社會得以長期延續。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生產結構是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的結合,男耕女織,吃的和穿的主要靠自己生產。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使得商品經濟如同落在貧瘠土地上的一粒種子,難以茁壯成長。

鑑於封建地租剝削的保險性和可觀性,工商者們往往「以末致財,用本守之」,將資金大量用於購房買地,尤其是到清代。如清代時,「蘇徽大賈,招販魚鹽,多置田宅,以長子孫」,揚州大鹽商,既「腰纏萬貫」也「坐擁一縣之田」,「安然衣食租稅」。再者,當時參與流通的商品主要是農產品,手工業產品比重很小,且很大一部分是為滿足封建貴族地主的奢侈消費的,城市中商業的繁盛,也主要表現在奢侈行業與服務性行業的發展上。

這些無疑影響了商品生產的發展和商業自身的發展,阻礙了商業資本向產業資本的轉化。加之地主階級及其封建國家對農民殘酷的地租、賦稅剝削和壓迫,造成了農民的極端貧困與落後,使他們喪失積累財富和擴大生產的可能。

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生命力的頑強,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工商業者們的「以末致財,以本守之」和廣大農民的極端貧困,使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內部結構日益穩定與堅固,而這種穩定與堅固,又阻礙了中國工商業的發展,從根本上造成了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晚且發展緩慢,從而使中國的封建社會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因此,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內部結構的穩定與堅固,是導致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根本原因。

二、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歷代封建統治者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

「重農抑商」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一項基本國策。早在戰國時,李悝、商鞅等人就提出了重農抑商的經濟思想,到了西漢,統治者接受了這種思想,並付之實施。此後兩千多年,它便成為歷代封建王朝固定的國策。

漢文帝就曾說過「夫農,天下之本也」。雍正皇帝又說「凡士工商賈,皆賴食於農,故農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

歷代封建王朝都採取一系列重農抑商的措施,固民于田,以保證農業生產的發展與封建國家最基本的財政收入。秦國商鞅變法中獎勵耕織的規定、唐朝的「庸」納絹代役都是保護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措施。歷代封建統治者對工商業的限制,也有多種手段。

從戰國到明朝,官營手工業一直佔據主導地位,抑制了私營手工業的發展;再者,歷代封建統治者還推行工商重稅、經濟專賣政策,也抑制了工商業的發展。因此,歷代封建統治者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也是造成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三、歷代封建王朝對**主義**集權制的加強,也造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

**主義**集權制是我國封建社會一項根本的政治制度。它創立於秦,鞏固於西漢,完備於隋唐,強化於宋明清三代。歷代封建統治者加強**主義**集權制的方法主要有調整統治機構,頒佈法律,實行科舉制,推行文化**等。

對統治機構的調整,可謂是絞盡腦汁:對**機構的調整如秦實行三公九卿制,隋唐起用三省六部制,明又廢丞相,清設軍機處;對地方機構的調整如秦廢分封、推行郡縣制,元朝實行行省制度。但無論如何變換花樣,這些做法的直接目的總是一致的:

分散****和地方**的權力,加強皇權;削弱地方勢力,加強**集權,從而達到鞏固封建統治之功效。從秦到清,封建法律從殘酷趨向寬鬆,但其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宗旨是不變的。歷代封建王朝對**主義**集權制的加強,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從而導致了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

四、歷代封建王朝對儒家思想的推崇,也造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

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春秋時代的孔子,從春秋到秦朝,並未受到統治者的重視。西漢武帝時,經過董仲舒的發揮,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到了宋代,經過朱熹的完善,更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護身符。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三綱」「五常」的道德規範,其直接目的是教忠教孝,而實質上是把中國弄成一個製造順民的大工廠,保證封建統治秩序的長治久安和天下太平。

因此,歷代封建統治著都十分推崇儒家思想,強迫百姓信奉,用信奉儒家思想的知識分子做大官。在儒家思想的統治下,從農民到地主,從庶民到官僚,從男人到女人,從幼者到長者,無不循規蹈矩,盡忠盡孝,各階級各階層的人大都成為封建統治者的順民。中國的儒家思想,由於統治者的大力推崇,始終未曾受到大的衝擊。

總之,造成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封建經濟結構的穩定與堅固,又有封建統治者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主義**集權制和儒家思想。其中,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內部結構的穩定與堅固是導致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根本原因,而其餘三個因素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封建社會比作一顆大樹,封建經濟就是她賴以生存的土壤,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主義**集權制和儒家思想則是她生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肥料。

3樓:恏乄亖

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小農經濟的長期存在,這主要是因為:

①小農經濟下形成了精耕細作的技術體系,無法解放生產力。

②小農經濟阻礙了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

③小農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且佔據主導地位。

④小農經濟關係到封建政權的安危 。

拓展資料:小農經濟亦稱「個體農民經濟」。以家庭為單位、生產資料個體所有製為基礎,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滿足自身消費為主的小規模農業經濟。

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經營,有的以租入土地經營,亦有兩者兼之。主要特點是: (1) 在小塊土地上使用落後的手工工具進行分散經營;(2) 生產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弱;(3) 經濟地位不穩定,在私有制佔統治地位的社會易於走向貧富兩極分化。

中國封建社會,封建的含義,什麼是封建社會的定義

封建 一詞既是外來詞又不是外來詞 說它是外來詞,是因為在現代中國史學著作中,作為與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並列的 社會形態 或 社會制度 使用時,它是由外來詞feudali 封建主義 封建制度 翻譯而來。說它不是外來詞,是因為當它僅僅用來表示我國古代特別是秦朝以前 封土...

關於中國有沒有封建社會的問題,中國封建社會階級問題

中國人拍不出中國古代的電影,像歐美大片那麼真實的的歷史電影中國是永遠拍不出的。一是導演絕對沒文化,二是沒有有文化內涵的有錢人願給錢投資,三是導演絕對會拍出沒腦子的戲的,四是沒統籌安排全域性的經驗,五是沒技術,六是沒錢賺,七是沒真話,八是沒有能把文言文說得好的演員,九是不讓歷史學家參言,十是國家政治環...

大化改新使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誌。這一改革在政治

d試題分析 來本題考查了學生的識自 化改新 政治 主要內dao容,可確定題意要求回答大化改新政治方面的內容。所以答案d正確。答案a b c三項屬於經濟方面的知識,可排除。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是什麼?主要內容 1 在政治上,建立 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2 在經濟上,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