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仙草學名叫什麼

2021-05-11 18:50:17 字數 6280 閱讀 3609

1樓:清溪看世界

潮汕人的仙bai草學名叫三du葉青,又名金線吊葫zhi蘆。

紅花仙草,是潮汕人dao家驅邪內避晦和觀賞的容兩種常用植物。紅花即石榴花,這不僅指花是紅色的,整株石榴樹或它的嫩枝帶葉,都稱為「紅花」,仙草學名為三葉青。紅花和仙草常常搭配在一起使用,基本上都是相隨出現的。

三葉青是蔓生藤本植物,高達3m。莖直立,粗壯,小枝被柔毛。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

8-7cm,寬1-3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鈍圓,全緣,上面近**,下面有淺棕色毛。花為蝶形,顏色為黃色或白色,花期和果期在6-10月。

擴充套件資料三葉青的價值及應用:

1、三葉青黃酮中含有山奈酚、懈皮素、花青素、蒲公英萜酮等元素。

2、黃酮類物質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其在三葉青的中含量豐富。

3、三葉青中的多糖類物質含量豐富,多糖類物質也是生物組成的中藥物質。

4、三葉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病毒具有較強活性。

5、三葉青是我國特有的民間珍稀藥用植物,三葉青全草可入藥,性涼、無毒。

2樓:匿名使用者

紅花仙草,是潮汕兩大瑞草。紅花即石榴花,仙草學名為菝草,又名小槐花、三回葉青答。

三葉青,正名:三葉崖爬藤(學名: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又名金線吊葫蘆、蛇附子、石老鼠,屬鼠李目,葡萄科草質藤本。

全草均可入藥,以地下塊根和果實的藥用效果最好。三葉青每年5月份開花至秋季末結果,花期較長,果實為綠豆般大小,色澤鮮紅豔麗,味甘、性涼,具有滋補功效,屬極品。

參考資料:http://baike.

3樓:匿名使用者

仙草學名為菝草,又名小槐花、三葉青

廣東有什麼民俗?

4樓:匿名使用者

廣東具有歷史悠久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廣府文化,茂名文化(如年例),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四大塊。及茂名一帶的年例是廣東地區一個最獨特的傳統節日,茂名、化州、高州、電白縣、信宜及吳川一帶的農村每年都會舉辦年例。

善堂是中國民間慈善的典範;廣東粵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譽滿全國,放眼現實便可知,潮粵菜為現今中國最大的菜系!而廣東的粵劇、潮劇則屬於中國的十大地方劇種;廣東**,潮州**雅韻飄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獷豪邁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開平碉樓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圍屋被認為是中國漢人南遷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築,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緻。

據不完全統計,1995-2023年,廣東財政對文化事業投入60.41億元(不含基建部分),佔全國文化產業總產出的13.58%,居全國首位。

8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建成一批投資規模大、裝置先進的現代化文化設施,在全國引人矚目。全省現有文化事業機構2,427個(不含電影事業,下同),文化隊伍22,570人 ,初步形成藝術創作演出、群眾文化、公共圖書館、電影發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場等骨幹網路;形成以國家辦文化為主導、社會辦文化為基礎的廣東文化新格局。

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均為全國一流樂團之列,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為國際知名舞團。已建或在建的標誌性文化設施有省博物館新館、星海**廳、深圳**廳、東莞大劇院等;山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躍居全國先列,在全國社會文化最高獎——「群星獎」評選中,廣東省連續兩年獲得總成績和金獎數全國第一。全國乃至亞洲首個水下考古基地設在廣東。

1997、2000、2023年均有專案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廣東音像城2023年銷售額達到16億元,佔全國批發量的70%。連續五年對外文化交流進出文化團體的總批次和總人數均為全國之首。

但人均博物館,圖書館數量依靠低。

粵劇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系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

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23年5月20日公佈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粵劇流行於廣東、廣西、臺灣和港澳。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柬埔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廣東華僑聚居的地區,都有粵劇的演出。粵劇是溶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

潮劇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白字戲,主要流行於潮汕方言區,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個已有四百三十多年曆史的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它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吸收了弋陽、崑曲、皮黃、梆子戲的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州**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潮劇的語言並非一開始就使用潮州方言。

從明刻本《摘錦潮調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這時的潮劇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場次的唱腔和道白,標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這說明潮劇從南戲演化的過程中,開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後才逐漸減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終完全地方化。

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興梅漢戲」,2023年廣東大埔縣人錢熱儲著《漢劇提綱》,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流行於廣東的梅縣、汕頭和粵東北、粵閩贛邊區各地。實際上它來自皮簧合流後的徽戲,與閩西漢劇同屬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用中州官話演唱的劇種。

清雍正至乾隆間,徽劇傳入廣東後形成。

請問廣東有什麼民俗或傳統節日? 5

5樓:匿名使用者

珠三角地區:民俗有賽龍船、舞獅、舞龍、慶神、包角仔、包粽子...

傳統節日:春節、人日、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初七情人節、七月十四鬼仔節、重陽節、冬至、夏至...一大堆...

總之拜神拜到你煩...

6樓:凝夢冰蘭

賽龍船、舞獅、舞龍、慶神、包角仔、春節、人日、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初七情人節、七月十四鬼仔節、重陽節、冬至、夏至...一大堆...包粽子

7樓:陳型

年27到年30逛花街~~

端午節划龍舟

其他的節日與各地無異~~

8樓:釗婷

東莞某一個鎮的賣身節農曆2月初2

其他地方是沒有的

9樓:荀南無雙

不是我自殺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 春節

11樓:雪晴紫靜

廣東有壯族、回族、土族、他們的歡迎方式是唱歌跳舞

12樓:淚♀在飛

廣雕 廣雕是指廣州的雕刻工藝品,其中的象牙雕,玉雕和木雕享有盛譽、馳名世界。廣州的象牙雕素以精雕細刻著稱,在國際上聲名卓著。解放後,牙雕技藝有了顯著進步。

象牙球現已可雕45層,層層活動,同時還鏤滿了人物、花卉、鳥獸,實在令人驚歎不已。廣州玉雕歷史源遠流長,特別是繼承了宋代巧色玉的傳統,創造了「留色」的特技,顯出了原玉的天然顏色,特別精美。廣州的玉雕多選用翡翠玉,刻成花鳥蟲和各種人物。

解放後,廣州玉雕有了新發展,湧現了不少優秀作品,名藝人輩出。木雕是廣州傳統的民間工藝。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陳家祠就集中了木雕藝術的精華,特別是清代潮州金漆木雕神亭,香爐罩,體現了工藝精巧,玲瓏剔透的獨特風格。

近年來生產的九龍床就是在靠背上雕有九條游龍的床,工藝精湛,令人讚歎。

13樓:匿名使用者

初一十五 各地廟會

廣東的民風民俗

廣東有什麼習俗?

14樓:陽光點的燦爛點

南獅、佛山行通濟、廣州廣府廟會、佛山秋色、潮州大鑼鼓、英歌、燒塔、燒龍、飄色、粵西年例、佛山北帝誕廟會、廣州波羅誕廟會、盤古王民俗文化節、儺舞等。

1、南獅:是起源於廣東南海的傳統民俗文化。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

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必有扒龍舟、敲鑼打鼓,舞獅子助興,自古至今,長盛不衰。特別是得到港澳和海外同鄉的傳承發揚,在改革開放以來,這種富有喜慶色彩的民間活動更加興旺。

2、行通濟:是廣東省佛山市一帶的傳統民俗活動。作為在元宵節期間舉行的遊玩祈福活動。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扶老攜幼,自清晨到夜幕,舉著風車、搖著風鈴、提著生菜浩浩蕩蕩地由北到南走過通濟橋,祈求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真正行通濟是正月十六,行通濟是反映傳統信仰、風俗習慣及祈福儀式的民俗文化活動。

3、廣府廟會:是廣東"一城一特"春節活動之一,是廣東省地方傳統民俗文化,廣州市越秀區在傳統元宵節期間,即農曆正月十五至廿一舉辦的傳統廟會。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並稱中國兩大廟會,廣府廟會開幕式設在元宵節當天,為期七天,是一項廣府文化嘉年華活動。

4、佛山秋色是廣東省佛山市的傳統民俗文化。指秋季農業豐收之時,當地民間舉行慶祝豐收遊行,俗稱「秋色賽會」或「秋色提燈會」,亦統稱為「出秋色」。

5、潮州大鑼鼓是廣東潮汕地區傳統**中的一種,是一種由鑼鼓樂與管絃樂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歷代相沿的鼓吹樂類演變而成,是潮汕地區最具群眾性的樂種之一。

15樓:匿名使用者

廣東具有歷史悠久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廣府文化,茂名文化(如年例),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四大塊。及茂名一帶的年例是廣東地區一個最獨特的傳統節日,茂名、化州、高州、電白縣、信宜及吳川一帶的農村每年都會舉辦年例。

善堂是中國民間慈善的典範;廣東粵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譽滿全國,放眼現實便可知,潮粵菜為現今中國最大的菜系!而廣東的粵劇、潮劇則屬於中國的十大地方劇種;廣東**,潮州**雅韻飄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獷豪邁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開平碉樓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圍屋被認為是中國漢人南遷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築,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緻。

據不完全統計,1995-2023年,廣東財政對文化事業投入60.41億元(不含基建部分),佔全國文化產業總產出的13.58%,居全國首位。

8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建成一批投資規模大、裝置先進的現代化文化設施,在全國引人矚目。全省現有文化事業機構2,427個(不含電影事業,下同),文化隊伍22,570人 ,初步形成藝術創作演出、群眾文化、公共圖書館、電影發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場等骨幹網路;形成以國家辦文化為主導、社會辦文化為基礎的廣東文化新格局。

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均為全國一流樂團之列,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為國際知名舞團。已建或在建的標誌性文化設施有省博物館新館、星海**廳、深圳**廳、東莞大劇院等;山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躍居全國先列,在全國社會文化最高獎——「群星獎」評選中,廣東省連續兩年獲得總成績和金獎數全國第一。全國乃至亞洲首個水下考古基地設在廣東。

1997、2000、2023年均有專案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廣東音像城2023年銷售額達到16億元,佔全國批發量的70%。連續五年對外文化交流進出文化團體的總批次和總人數均為全國之首。

但人均博物館,圖書館數量依靠低。

粵劇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系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

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23年5月20日公佈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粵劇流行於廣東、廣西、臺灣和港澳。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柬埔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廣東華僑聚居的地區,都有粵劇的演出。粵劇是溶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

潮劇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白字戲,主要流行於潮汕方言區,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個已有四百三十多年曆史的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它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吸收了弋陽、崑曲、皮黃、梆子戲的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州**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潮劇的語言並非一開始就使用潮州方言。

從明刻本《摘錦潮調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這時的潮劇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場次的唱腔和道白,標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這說明潮劇從南戲演化的過程中,開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後才逐漸減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終完全地方化。

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興梅漢戲」,2023年廣東大埔縣人錢熱儲著《漢劇提綱》,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流行於廣東的梅縣、汕頭和粵東北、粵閩贛邊區各地。實際上它來自皮簧合流後的徽戲,與閩西漢劇同屬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用中州官話演唱的劇種。

清雍正至乾隆間,徽劇傳入廣東後形成。

潮汕人的習俗,潮汕人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與拜神有關的習俗 勞熱 民俗起源於潮州人民對土地的無比崇拜,對土地崇拜導致 土地之神 一說的產生。潮州人則將其稱為土地公或伯公 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鋪 家裡 工廠,都會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莊也可以見到 勞熱 這一民俗活動在潮州傳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出花園 出花園是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習俗,15歲 ...

潮汕人最有名的習俗是什麼,潮汕人的習俗

潮汕習俗 拜神 潮汕人的信仰物件是龐雜的,無論是一塊石頭,抑或是一株老樹 拜神,每天燒香,初一十五上廟拜神,過年過節等全民上面祈禱拜神 過年過節一定要吃大肥鵝 每天必喝茶,每家都有茶具 說話不能說 翻 等跟出海的船有忌諱的詞。暫時就想起來這些!潮汕人的習俗 與拜神有關的習俗 勞熱 民俗起源於潮州人民...

潮汕人過年有什麼習俗,潮汕人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一 貼門 神 春bai聯du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zhi貼門神 對聯。每dao當大年三十版 日 或二十九 權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二 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 最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