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憶舍弟的意思,月夜憶舍弟的意思

2021-04-26 06:43:58 字數 5644 閱讀 2463

1樓:匿名使用者

憶舍弟①

作者:du杜甫

體裁:詩

格律:五zhi言律詩

原文:戍鼓dao②斷人行③,秋邊④版一雁聲。露從今夜白⑤權,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⑥寄書長⑦不避⑧,況乃未休兵。

譯文:戍樓上更鼓咚咚響,道路上行人無影蹤。邊城荒蕪秋風涼,只聽見孤雁哀鳴。

今夜霜露格外白,月還是故鄉的明。兄弟離散各一方,家已殘破,生死訊息何處尋?書信久已不能抵,何況戰火還沒有停息。

註釋:1.舍弟:對他人稱呼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樓上的鼓聲。斷人行:戰爭期間夜裡禁止行人,如後世所謂"戒嚴"。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後,就開始宵禁。

4.秋邊:一作「邊秋」,秋天的邊地。

5.露從今夜白:指白露街的夜晚。

6.有弟皆分散,無家問生死: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訊息。

7.長:一直,老是。

8.避:到。

9.況乃:何況是,未休兵:戰爭還沒有結束。

月夜憶舍弟的意思

2樓: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shù)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舍弟:這裡指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樓上的更鼓。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後,就開始宵禁。

  4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5.露從今夜白:

指在氣節「白露」的一個夜晚。   6.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訊息。   7.長:

一直,老是。   8.達:

到。   9.況乃:

何況是。   10. 未休兵:

戰爭還沒有結束。

作品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最明亮的時候。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

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3樓:孇子蓙の玥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今譯: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 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 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4樓:阿布嗅嗅

戍樓的更鼓響過,禁止通行;邊境的秋天,只聽見孤雁的叫聲。今夜恰逢白露節,明月像故鄉的一樣明亮。有兄弟都已離散,故鄉無家,無從知道親人是死是活。

書信寄出去常常收不到,何況現在還沒有停止戰爭。

5樓:櫻雪月水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最明亮的時候。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6樓:瀧禮哈芷荷

是杜甫的詩嗎?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這首詩從詩人在安史之亂中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想到百姓之苦,體現出了作者的懷家愁和憂國難之情。

你需要的意思是譯文、主旨還是感情?

《月夜憶舍弟》中的:「舍」字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舍「即指「家」,說「舍弟」也就是「家弟「就如同「家父」一樣,所以「舍弟「解釋為「我的親弟弟」而「舍」就解釋為「至親的;自己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想問一下,這個舍的讀音是三聲還是四聲?

杜甫的「月夜憶舍弟」的意思是什麼?

9樓:世紀

「月夜憶舍弟」的意思是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拓展資料:

背景:《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

賞析: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後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全詩託物詠懷,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語言精工,格調沉鬱哀傷,真摯感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全文: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意思:戍樓上響起禁止通行的鼓聲,秋季的邊境傳來孤雁的哀鳴。

今天是白露節更懷念家裡人,還是覺得家鄉的月亮更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訊息。

寄書信詢問也不知送往何處,因為天下依舊戰亂不能太平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後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全詩託物詠懷,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語言精工,格調沉鬱哀傷,真摯感人。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九月,叛軍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

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這首詩就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

月夜憶舍弟杜甫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賞析杜甫共有四個弟弟。公元759年他西來秦州時只有最小的杜佔同行,另外三個弟弟杜穎、杜觀、杜豐分別在河南山東客居。這首詩就是抒發對不在身邊的三個弟弟的思念。

全詩可分兩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內容緊扣「月夜」,表面上寫景,實際上字裡行間流露出「憶舍弟」的感情。「戍鼓斷人行」,真實描繪了面臨戰爭威脅的邊城景象,這一句所烘托出的戰爭氣氛,也是詩人當時為什麼那樣深切懷念諸弟的原因之一。

在章法上,這一句與後面的「有弟皆分散」、「況乃未休兵」相互照應,也使全詩脈絡連貫,條理清楚。

「邊秋一雁聲」從前句的地上寫到天空。邊地、秋日、雁聲都是引起人「倍思親」的原因。「一雁聲」三個字,還讓人想到古人稱兄弟為「雁行」的典故。

這兩句從聽覺方面來寫,後兩句從視覺方面來寫,可謂有聲有色。「露從今夜白」,意思是露從今晚上開始才分外慘白。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詩人眼中,本來夜夜一樣潔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天晚上顯得格外蒼白,本來到處一樣的月亮,也只有故鄉的月亮最明亮。

這兩句詩以「移情」的修辭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注了濃厚的主觀感受成分,借景生情,景隨情變,是詩人深切思念家鄉和親人的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為千古傳頌的名句。

最後四句為第二段,直接抒寫對舍弟們的懷念。「有弟皆分散」,以致老家無人,又因為「無家」,所以想寫封信打聽一下分散各地的弟弟們的「死生」,也是沒有辦法的。「寄書長不達」正承「無家問死生」,「況乃未休兵」又進一步申說:

平時尚且如此,何況又值戰亂不已的時候呢!這四句層層緊逼,一環扣一環,真可以說是一氣呵成。

「月夜憶舍弟」是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月夜憶舍弟意思:在有月亮的晚上思念自己的弟弟。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原文如下: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

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13樓: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shù)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舍弟:這裡指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樓上的更鼓。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後,就開始宵禁。

  4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5.露從今夜白:

指在氣節「白露」的一個夜晚。   6.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訊息。   7.長:

一直,老是。   8.達:

到。   9.況乃:

何況是。   10. 未休兵:

戰爭還沒有結束。

作品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最明亮的時候。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

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月夜憶舍弟》賞析,關於律詩月夜憶舍弟(杜甫)的賞析

月夜憶舍弟 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從詩人在安史之亂中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想到百姓之苦,體現出了作者的懷家愁和憂國難之情 意境賞析 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

月夜憶舍弟拼音

yu y y sh d 月 夜 憶 舍 弟 文學學習的好處?5 當然是提高文學素養了,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許多關於禮的論述,有很多不僅對於個人有益,而且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1 提高素養,提升自身的品位 2 是感知社會的觸角,各個學科都是融會貫通的,學習文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個人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才...

月夜憶舍弟是幾年級的詩,《月夜憶舍弟》這首古詩的原文是什麼?

小學六年級課文 月夜憶舍弟 唐 杜 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註釋 舍弟 弟弟。戍鼓 軍鼓。秋邊 邊寨的秋天。況乃 況且是。月夜憶舍弟 這首古詩的原文是什麼?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