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憶舍弟這首詩的首聯寫詩人的所見所聞

2021-05-24 21:22:02 字數 3948 閱讀 8344

1樓:匿名使用者

《月夜憶舍弟》

杜甫戌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參考譯文:

戍樓響過更鼓後,路上便沒了行人的蹤影,秋天的邊境,傳來一陣陣孤雁悲傷的鳴叫聲。今夜恰逢白露,望月懷鄉,覺得還是故鄉的明月更亮。雖有兄弟,但都失散,如今家已殘破,他們的訊息更是無處可尋。

親人們四處漂泊,平時寄的信尚且常常無法送達,更何況現在戰事頻繁。

此詩首聯不提「月夜」,而是先勾勒出一幅邊塞秋景圖。「斷人行」既是詩人看到的景象,又點出了「月夜」的背景,充分說明戰亂不斷;鼓聲雁聲,是詩人聽到的聲音。他從所見所聞中,描繪出邊塞荒涼的景象,時刻讓人感受到一種壓抑的氣氛。

月夜憶舍弟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樓:黛妮

一、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詩體現了對人們的同情和關懷,對朋友的關心,對戰爭的控訴。

詩作於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於戰亂中,顛沛流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託縈懷家國之情。

二、附原文如下: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三、賞析:

此詩是一首五言律詩,也是一首思鄉之作。

首聯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斷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戰事頻繁:「秋邊一雁聲」從視覺、聽覺的角度寫邊塞淒涼景象,為「月夜」渲染一種壓抑氣氛。

頷聯交代時令,點明主旨。

「露從今夜白」交代時令,即「白露節」,表明天氣漸涼,地面水氣凝結,使人頓生淒涼之感。「月是故鄉明」融入詩人主觀想象,點明主旨,突出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這兩句採用「移情」手法,本來一樣潔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蒼白;本來一樣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鄉最為明亮,這完全是詩人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注的主觀想象,是詩人思念家鄉和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頸聯承上啟下,自然過渡。

詩人由望月懷鄉自然引出對弟弟的思念,綿綿愁思中夾雜著對生離死別的焦慮和不安。承上啟下,過渡自然。

尾聯流露不滿,深化主題。

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內心的憂慮和惆悵之情,同時含蓄地表現出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深化主題。

綜觀全詩,詩人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湧,對親人深情字中結,字裡行間暗含對現實的不滿,對百姓的同情,將常見的懷鄉思親題材寫得悽楚動人,沉鬱頓挫,而且此詩對仗工整,景中有情,耐人尋味,因此成為五言律詩中的典範之作。

3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戍樓上更鼓咚咚響,道路上行人無影蹤。邊城荒蕪秋風涼,只聽見孤雁哀鳴。

今夜的霜露格外白,月亮卻還是故鄉的明亮。兄弟離散各一方,家已殘破,生死的訊息何處尋?書信久已不能抵達,何況戰火還沒有停息。

表達了,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常常感慨萬端。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強烈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同時也反映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全詩悽楚哀感,沉鬱頓挫。

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想念自己的兄弟,不想捨棄自己兄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什麼意思

5樓:欣欣自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意思是: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詩如下: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6樓:匿名使用者

釋義: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詩如下: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話文釋義: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悽楚哀感,沉鬱頓挫。

7樓:永夜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意思為「今晚正是白露時節,清輝灑滿大地,不知不覺之中心裡生起了些許寒意,這就自然想起了遠方的弟兄,望月思鄉,故鄉的月亮應該比他鄉更圓更明吧。」

8樓:夫素花不婷

月夜憶舍弟

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簡析】在思鄉人的眼裡,故鄉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們因離亂也久已沒有得到他們的音訊,連寫封信去都沒辦法,懷念之情層層遞進。

9樓:萬字先生

意思是: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此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10樓:情感分析

《路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什麼意思?可以在樂是因為月亮特別的圓,所以說會有一種思鄉的感情。

11樓:happy墨筱

這裡的月亮把露水都照亮了,單還是故鄉的月亮最明

12樓:天下第一才子印

【譯文】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原文】《月夜憶舍弟》【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

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13樓:匿名使用者

從今夜起就進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14樓:匿名使用者

白露節到了,露水從今夜即將變白,仰望天空,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15樓:文文芭莎

2分鐘讀懂《月夜憶舍弟》

16樓:匿名使用者

邊秋一雁聲.糾正一下

17樓:養德亢鴻才

"露從今夜白

"既寫景,也點明時令.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但作者所寫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其深刻的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對故鄉的感懷.

正因為激發了人們內心深處的共鳴,才使得這句詩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

18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你大爺!!!!!!!!!!!!!!!!!!!!!!!!!

月夜憶舍弟是幾年級的詩,《月夜憶舍弟》這首古詩的原文是什麼?

小學六年級課文 月夜憶舍弟 唐 杜 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註釋 舍弟 弟弟。戍鼓 軍鼓。秋邊 邊寨的秋天。況乃 況且是。月夜憶舍弟 這首古詩的原文是什麼?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

《月夜憶舍弟》杜甫1,這首詩是怎樣表達對舍弟的思念之

月夜憶舍弟 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從詩人在安史之亂中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想到百姓之苦,體現出了作者的懷家愁和憂國難之情。杜甫的 月夜憶舍弟 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對人們的同情和關懷,懷鄉思親之情,對戰爭的控訴。月夜憶舍弟 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杜甫 712 770 字子...

月夜憶舍弟的意思,月夜憶舍弟的意思

憶舍弟 作者 du杜甫 體裁 詩 格律 五zhi言律詩 原文 戍鼓dao 斷人行 秋邊 版一雁聲。露從今夜白 權,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 不避 況乃未休兵。譯文 戍樓上更鼓咚咚響,道路上行人無影蹤。邊城荒蕪秋風涼,只聽見孤雁哀鳴。今夜霜露格外白,月還是故鄉的明。兄弟離散各一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