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樂而伯樂不常有作者表面說伯樂與千里馬之間關係,實際

2021-04-27 20:31:06 字數 1152 閱讀 6125

1樓:莫布

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憤慨。

2樓:徐潔萱

表達了作者對統來治者不自

能識別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對統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現象進行了抨擊。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

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段話的出處是?

3樓:可愛的康康哥

出自《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馬說」這個標題為後人所加。

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全詩(節選)如下: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祇辱 一作:只辱)

譯文如下: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馬說》一文開頭,作者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之間的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從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copy關係出發,說明千里馬才能的被埋沒是不可避免的。文章一開篇就奇峰突起,用「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點出論證的前提。這句話還包含著一個反題,即「無伯樂,則無千里馬」,實際上指明瞭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係。

但這裡的「伯樂」是一個普遍概念,指的是特別善於相馬的人。因此下面接著就提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一論斷,突出了這「常有」和「不常有」之間的尖銳矛盾,說明千里馬的被埋沒簡直具有必然性。然後趁勢而下,說到千里馬的命運上來,用「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描繪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具體情形,引人深思。

這一段,從全篇來看,目的是提出問題;它之所以要強調知馬者惟伯樂這個意思,則是為下文揭露「食(sì)馬者」的「不知馬」。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是哪篇文言文?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來千里馬是有很自 多的,bai但認得千里馬的人卻du很少。更深層的zhi意思是,dao 能人異士治國良臣很多,但有眼力能夠賞識他們的人卻很少。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

千里馬遇伯樂的關係,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

1伯樂識得千里馬,可伯樂又因千里馬而出名。2物質決定意識沒有千里馬 再好的伯樂也沒用,你眼力再好,可是沒有可用的人才,這還不是一切等於無,沒有千里馬伯樂只能下崗了,所以是千里馬成就了伯樂,讓他有了安身立命的的根本 3我覺得可以以社會的需要為前提,千里馬與伯樂,社會更需要誰,即誰為整個社會作出的貢獻更...

馬說中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指什麼,《馬說》 伯樂 千里馬 食馬者 各比喻什麼?

伯樂指能發現賞識重用人才的人 千里馬是指有才幹的人 食馬者是指愚妄淺薄 不識人才的統治者 1人才2選拔任用人才的人 知能善任人才的人。3世俗對待人才的人。1 千里馬伯樂 相馬者 2 食馬者 飼養馬的人 千里馬指有才能的人,伯樂指能發現並重用人才的人,食馬者指愚昧無知不能識別人才,還摧殘人才的人 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