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為什麼是「你飯吃了嗎」

2021-04-29 02:39:38 字數 4071 閱讀 9355

1樓:河南清明雨

這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因為窮怕了,老怕你沒飯吃,關心你。現在已不這樣了。

2樓:x血影

樓上說的對,現在打招呼都是hello啊

為什麼中國人見面總說「你吃了嗎」

3樓:匿名使用者

「吃了嗎?」是中國人相互見面打招呼的一種最常用的語言。為什麼用這句話來打招呼?

過去,在較長的時期內,中國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生活十分艱難,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體。那時,人們經常想的是能不能頓頓有飯吃,人們之間互相最關心的也是能否吃上飯的問題。因此,人們在互相見面時最常詢問的就是:

吃過飯沒有。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吃了嗎?」競成了見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語。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不斷髮展,這種習慣正逐漸被一些世界通用的禮貌用語所取代。

4樓:準婆婆

過去的人都是餓肚子啊,能吃飽多幸福呀!

所以才有「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吃飯了嗎?可能是最淳樸的問候。

5樓:

可能是以前人生活不好 ,經常吃不飽飯 ,所以見面要問問

6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因為中國人愛關心人,擔心你沒有吃飯,怕你餓肚子,所以才說「你吃了嗎」,體現了我們中國人禮儀之邦的關愛情懷。

7樓:匿名使用者

被省略的後半句是:沒吃一起。確定一下如果吃了,大家聊一下天也不擔心影響別人吃飯

8樓:易逝古人心

不見得吧,那得是剛過飯點才問,其他時間幾乎沒有問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 過去,在較長的時期內,中國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生活十分艱難,很多人食不果腹

,衣不遮體。那時,人們經常想的是能不能頓頓有飯吃,人們之間互相最關心的也是能否吃上飯的問題。因此,人們在互相見面時最常詢問的就是:

吃過飯沒有。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吃了嗎?」競成了見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語。

10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北京 而且還得是老北京才這麼說 你還見過中國有其他地方這麼跟人打招呼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國古代吃不上飯,吃飯是一天中的頭等大事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吃貨朋友千千萬,總有一個會點讚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的一種禮節,寒暄問好,中國受孔子儒家文化的影響。。。比較含蓄

14樓:c你過來呀

不見面也可以說你吃了嗎?

15樓:匿名使用者

問候語,跟你好一個性質。

1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是一箇中國人的禮貌用語

17樓:沐英唯禎

這只是人們之間見面所擁有的一句問候語,處於一種禮儀性的。不一定你已吃了或者你沒吃他才說這個話。

18樓:漏點窩

在古代的時候,百姓因為家裡窮,有時候會吃不上飯,所以在當時人們的心中能吃飽飯是一種幸福的表現,表明家裡有餘糧,衣食無憂,見面說「你吃了嗎」是一種祝福。

19樓:匿名使用者

「吃了嗎」原意:以北京地區為代表的問候語,經常用於用餐的時間相互問候,相當於「嗨」;是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的常用語!最早見於明代,據葡萄牙人克路氏記載,他當時去過中國的南部福建、廣東一帶。

據記載:「他們互相問候的話,通常說『食飯否?』意思是吃過沒有,因為他們認為現世的一切好處都取決於吃飯」從這段話中可以得出這種習俗至少在明代就存在了,可謂源遠流長。

一般回答:吃了。若回答「吃了」,則有可能被熱情的北京人民回一句「吃了再吃點」。

沒吃。若回答「沒吃」,一般情況下可能被熱情的北京回一句「我這吃來吧,剛得了。」但此話切不可當真,因為此話是客套話,不具實際意義。

在極少數情況下(比如電影)才會出現「沒吃,沒吃回家吃去吧!」。所以在沒吃的情況下一般說:

「沒呢,這就去。」

希望此回答能幫助到您!

20樓:那個女孩的書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百姓能否填飽肚子更是檢驗皇帝的硬性指標。不論古代,就拿近代來講,我們的饑荒有很多很多,飢餓的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沒有徹底離去。所以,痛苦的記憶讓人們對有沒有吃飯很在乎,一句吃了嗎,盡顯傳統與記憶。

2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風俗啊,每個地方都 有自己的風俗

為什麼中國人打招呼問「你吃過了嗎?」而外國人用「你好」

22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中國人打招呼說「吃了嗎?」,以我看來,這是因為剛建國的時候中國還很落後,人們還常常吃不飽飯,這是人們的要求也就僅僅是吃飽飯而已,飯都吃不飽的話,還談其他的要求是可笑的,因此人們見面說「吃了嗎?」來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因為在這時吃飽飯是第一重要的事。

當然現在見面說「吃了嗎?」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了,就算偶爾聽到這樣說的人也一般都是我們的長輩----我們的生活變好了,就要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了,因此我們現在見面,和外國人一樣,也說「你好」,這個「好」字就代表了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好」。至於外國人見面時為什麼說「你好」,我想我在上面已經給出解釋了。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見笑了。

2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認為「民以食為天」而外國人往往注重這些禮節以標榜自己很紳士

為啥中國人打招呼總說你吃了嗎 哈哈 我若沒吃難道你請我?

24樓:匿名使用者

習慣性的問候,因為一時不知道該怎麼打招呼合適,就憋出這一句:你吃飯了嗎?

25樓:夢想飛揚

以前的時候的人經常餓肚子,吃了嗎就是一種關心的問候。時間久了就成為一種打招呼的方式了

26樓:夏吉吉國王

客套話而已 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 中國俗語有云 人是鐵飯是鋼 一頓不吃餓的慌 可見吃飯的重要性嘍 所以經常問候吃沒吃飯也沒啥 主要是習慣成自然

2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中國人民的習慣,像美國就可以答非所問

28樓:lc臨潮聽海

古時候來的那個時候吃不飽,問候表示一下慢慢成習慣了

29樓:心跳的gan覺

因為 過去,在較長的時期內,中國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生活十分艱難,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體。那時,人們經常想的是能不能頓頓有飯吃,人們之間互相最關心的也是能否吃上飯的問題。因此,人們在互相見面時最常詢問的就是:

吃過飯沒有。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吃了嗎?」競成了見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語。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不斷髮展,這種習慣正逐漸被一些世界通用的禮貌用語所取代。

30樓:725824張

傳統文化麼,寒暄一下,表示友好

31樓:仰望地俯看地

因為沒有什麼話語可以切入啊,所以才說你吃了麼,只是切入話題的一種方式罷了。

32樓:chestnut丿

民以食為天,這漸漸成為一種習慣了。

33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這個太平常的一句話,不用那麼計較了

34樓:戴耀文

因為過去窮,能吃上飯算不錯了!

35樓:驕傲並快樂哇

這也是一種風俗吧,也是中國的一種文化啊,隨和~

36樓:勤奮的春之雨

這是人與人之間見面之後一種禮貌的,問候。比如說hi你好,是一樣的意思。

37樓:景濤聲依舊

就像老外的hello一樣

38樓:異鄉

習慣而以,你不是中國人?

39樓:冷漠花香

都是問候,你不是中國的??

4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國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咯

為什麼中國人打招呼問你吃過了嗎?而外國人用你好

為什麼中國人打招呼說 吃了嗎?以我看來,這是因為剛建國的時候中國還很落後,人們還常常吃不飽飯,這是人們的要求也就僅僅是吃飽飯而已,飯都吃不飽的話,還談其他的要求是可笑的,因此人們見面說 吃了嗎?來表達對他人的關心 因為在這時吃飽飯是第一重要的事。當然現在見面說 吃了嗎?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了,就算偶爾聽...

為什麼中國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為什麼中國人說自己是炎黃子孫

中國人自謂 炎黃子孫 炎 是炎帝,黃 是黃帝。炎帝雖居 炎黃 稱謂之前,實際上卻處於遭冷落和貶抑的地位。有典籍說,炎帝和黃帝是同胞兄弟 但這種傳說比較晚出。在記載上古神話傳說的 山海經 裡,並無此種說法。而炎帝和黃帝各自為不同的神系,則是各典籍之共識。當然,我們也不妨推測 所謂炎 黃兩大神系,可能是...

為什麼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龍的傳人這一說法,比之炎黃後裔,更有廣泛的歷史基礎。有 羲皇故里 之稱的甘肅天水,是伏羲女媧的出生地。位於市區的伏羲廟,元代始建,明代重修,是全國規模最大 儲存最完整的伏羲廟。伏羲塑像通體黃色,身披鱗片似的綠色樹葉,雙手上下握黑色圓形八卦於胸前,卦內含陰陽魚圖。伏羲的眉毛 鬍鬚 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