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紀年法

2021-05-02 02:51:23 字數 5144 閱讀 2429

1樓:廉恆敖琬

我國古代是用天干地支來紀年的,現代社會已很少使用。一來現今社會已經離不開國際化,沿用老的歷法已經不現實;二來天干地支在民間多用於算命測字,帶用濃重的迷信色彩,實在與科技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但一個優秀的民族是不會拋棄她的歷史和文化的。

歷史事件、詩詞、字畫等中,又出現大量天干地支紀年法,對他的瞭解、熟悉還是很有必要的。以下,讓我們稍微瞭解一下:

天干地支之由來

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

天干地支相當於樹幹和樹葉。它們是一個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體。中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

「天」和「幹」互聯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聯叫做「地支」,合起來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個字,

總稱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個字,

總稱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原始意義,有這樣有趣的說法: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又有認為,甲者鎧甲也,把萬物衝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伸長。乙者軋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然著見而明。

(丁)壯也,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紀也,萬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又有認為,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為一陽萌的開始。

(醜)紐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著將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髮已經過半。

(巳)起也,萬物盛長而起,陰氣消盡,純陽無陰。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陽起充盛,陰起開始萌生。

(未)味也,果實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體都已長成。

(酉)老也,猶也,萬物到這時都猶縮收斂。

(戌)滅也,草木凋零,生氣滅絕。

(亥)劾也,陰氣劾殺萬物,到此已達極點。

2樓:言之午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

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過去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幾個朝代。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週。一週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迴圈下去。例如2023年是農曆己巳年,2023年是農曆庚午年……到2023年又是農曆己巳年。

我們在日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紀年這種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曆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農曆干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紀。如果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

例如,求2023年干支;1991÷60=33餘11,年干支序號數=11-3=8。查干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2023年干支:

1983÷60=33餘3,干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干支紀月法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

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紀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為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60日為一週。一週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迴圈下去。例如農曆己巳年(2023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其餘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了子時的干支,便可推知其餘。

補充典故:

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帝乃將十干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然後乃能治之。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來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為天干地支之由來。

3樓:匿名使用者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如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週。一週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迴圈下去。例如2023年是農曆己巳年,2023年是農曆庚午年……到2023年又是農曆己巳年。

我們在日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紀年這種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曆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農曆干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紀。如果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

例如,求2023年干支;1991÷60=33餘11,年干支序號數=11-3=8。查干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2023年干支:

1983÷60=33餘3,干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天干地支是怎麼排列的,天干地支排序方法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 子醜寅某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從天干第一個地支第一個開始結合開始,天干和地支依次結合,便是甲子已醜 午酉甲戌已亥,六十年一迴圈 天干地支排序方法 天干排序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被稱為 十天干 簡稱 天干 其中甲 丙 戊 庚 壬為陽幹,乙 丁 己 辛 癸...

天干地支的排列組合,在天干地支裡如果按天干10個和地支12個各去一個不重複排列組合會得到120個組合,但為什麼一個甲子是60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被稱為 十天干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叫作 十二地支 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六十甲子.六十甲子順序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已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古代計時法的具體時間對應天干地支

干支計時法是以地支為主。從每天的23點開始為子時,而後依次是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等。每個計時單位的名稱是 時辰 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迴圈一次正是二十四小時。天干的作用在於擴充套件計數規模以及統一干 支兩個系統。干支不僅可用於計時,還可用來計年 月 日。其中年和日傳說中是從軒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