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嫡庶有何區別

2021-05-05 03:20:22 字數 2760 閱讀 8754

1樓:匿名使用者

嫡庶制度是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內容。中國古代實行一夫多妻制度,但各個妻子之間的地位不平等,這種差別就是嫡庶之分。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嫡庶的差別在唐宋以前比較重要,經元明清而逐代減弱。

中國一夫多妻最初只流行於貴族階層,平民多為一夫一妻,稱「匹夫匹婦」。

正常情況下一夫多妻的家庭裡面,一個男子只能有一位正妻,稱為嫡妻,(宋代之前只有賈充等數人因特殊情況得到皇帝許可而有地位相等的左右夫人)。正妻與丈夫地位平等,在服制,車制等禮儀制度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比如皇后的褘衣和皇帝的十二章衣,其裨、紐、約、佩、綬等配件便是完全相同的。在宋元之前多數朝代,無特殊許可而有兩位正妻的行為,會被處以一年以上徒刑和相應的杖刑處分,並被強制離婚,但後世漸趨寬鬆,明清時期有不少男性都有平妻。

男子娶妻子,一般需要娶背景相當的女子,娶親之時,通過婚書寫明雙方家庭門第、嫡庶、年齡等資料。於某些朝代例如唐代,如果弄虛作假,娶到不相稱的女子,無論女方地位高於還是低於男方,這段婚姻通常都會被強制解除,且追究作假一方的法律責任。

娶妻的儀式非常隆重,周代周天子娶妻前後歷時一年多,諸侯則超過半年。後世娶妻儀式雖然簡化,但仍包括聘書、禮書、迎書等三樣檔案(三書),經過納采、問名、納吉(又稱過文定)、納徵、請期(又稱乞日)和親迎(或迎親)六個步驟(六禮)。有時男子還須親自射雁以供奠雁儀式之用,有些朝代男子需準備詩歌做催妝詩之用。

正妻不能降為妾,通常只在犯七出的情況下才能被休棄,而有些朝代還規定,即使犯七出,但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任何一條的,也不能休出(三不去):第一,經歷或主持了公公或者婆婆的喪禮;第二,娶時男方地位不高,後來富貴的,也即是所謂的不去「糟糠之妻」;第三,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則無家可歸。

除正妻以外的其他配偶就是庶妻,但通常稱作姬妾,按地位從高到低有媵(正妻的同族陪嫁女子)、妾的區別,另外亦會有一些沒有經過正式婚姻儀式的女性,多為婢女或妓女等賤民女子,近似現代的**,有時也被稱為妾,或稱侍妾。

媵在周代盛行,周代貴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稱為媵,後世鮮見。

妾一般是男子娶地位低於自己的女子,不經過三書六禮,而以較簡單的儀式納為配偶,稱為納妾,經過正式儀式所納的妾又稱為側室。妾可以買賣,但妻子不行。宋元以前,妾不能為妻,否則男方可能被處以一年半的徒刑。

宋元起有男子在正妻去世或休棄之後把妾立為正妻,需要經過一重儀式,稱為扶正。明清時代,嫡庶區分不再森嚴,把妾扶正的情況更普遍,也有男子買賣妻子的情況出現。

婢女則是男子納地位卑賤的女子,比如家裡的婢女或者買來的歌妓,這些女子因為身份原因,屬於賤民階級,不能做士人之妾,只能做婢女或寵姬,近似**。妾和婢女之間有區別,地位不能互換,以婢為妾也是犯律,只有在婢女生子以後,才可以立為妾。婢女一類的妾常被買賣或轉贈他人。

比如蘇軾就曾把兩個已懷孕的非正式妾送人,但其正式妾侍王朝雲在繼室王閏之死後,於家中地位卻等同正室,只是沒有正妻的名份。

妾所生和婢女所生子女即是庶生子女。

日本和朝鮮半島古代同樣奉行一夫多妻制,亦有嫡庶制度。在古代日本,通常只有上層社會的人才會多妻,正妻以外的稱為側室,妾在日語中指非正式結婚而與有婦之夫同居的女性,即漢語的**。

朝鮮半島方面,李氏朝鮮時代嫡庶差別極為嚴格,不同階級的男女不能結為夫妻,階級較低的男性若娶階級較高的女性為妻,是犯了誘拐之罪,該段婚姻亦無效。階級較低的女性若要與階級較高的男性結合,一般只能作妾而不能作妻,正妻死後亦不能扶正,只有極少數例外。文定王后兄長尹元衡之妾鄭蘭貞於正室金氏死後,文定王后准許她升為正妻,封一品貞敬夫人。

當時有「從母法」,即子女繼承母親的社會階層,只有王族或宗室子女例外。非王族或宗室的庶出子女要把父親、父親正室和嫡出兄弟姊妹視為主人侍奉,若母親為賤民出身,於家中地位更等同奴婢。國王的嫡子稱大君,庶子稱君;嫡女稱公主,庶女稱翁主。

宗室嫡女稱郡主,庶女稱縣主。

2樓:

古代多數時期是很看重名分的。

正所謂嫡庶尊卑有別,一般正室為嫡,側室為庶,正室的子女是嫡子,妾室的子女是庶出。可以這樣理解,娶妻時要三書六禮,明媒正娶,人品家庭各方面都要考慮,納妾則簡單許多,很多大戶人家會納青樓女子或丫鬟為妾。這裡從妻妾之間的地位,可以看出來。

所以正室的子女受到的教育一般比較好,而且可能先天的因素,素質會好一些。古代先是子以母貴,然後才母以子貴。就是說母親的地位高,孩子自然受重視,等到孩子長大,母親人老珠黃了,也有兒子作為依靠。

而且王公貴胄的爵位世襲也多襲長子或嫡子,很多時候長子就是嫡子,也就是嫡長子。

3樓:匿名使用者

在秦漢以前,嫡長子擁有繼承權,其他兒子會在父親等級的基礎上降一級,比如父親是天子嫡長子也是天子,但其他兒子就會是諸侯,但秦漢之後這項制度逐漸消亡了

4樓:你會成功

按傳統嫡長子有繼承權,庶出地位比嫡系要低。嫡是正妻和與她生的子女,庶是小老婆和與她生的子女。中國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正妻孃家大多是有實力的,孃家人不好惹。

而小老婆雖然年輕漂亮但往往孃家沒有社會地位庶出的靠山也不硬。

5樓:武君建

嫡長子繼承父輩的皇位爵位和大多數資產

而庶子只能被分封成低階爵位和少量的資產

6樓:吳華越秀

中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但妻與妾之間的地位不平等,這種差別就是嫡庶之分。

嫡: 嫡,正妻為嫡,正妻所生的兒子謂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在古代通常是嫡出子嗣(即嫡子)繼位,因古代有立嫡,立長的規矩。

庶出:庶,旁支也,妾所生的兒子謂庶子、庶出。嫡為大宗,庶為小宗。庶出子嗣一般不慮繼位,但有立賢之說,所可立為太子或世子。

7樓:一定要學習啊

嫡長子有權繼承家族的一切,庶子是沒有資格的

古代嫡庶有何區別,古代有嫡庶之分,差別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

你想想看,古代娶的正妻一般是門當戶對的,而其他妻子,孃家勢力不強,妾侍有可能都是窮苦人家。雖然生出來的孩子是一個爹,但是孃家親戚勢力也不能忽略啊。你是丞相嫡長子,孃家可能是王公貴族或者是手握兵權的大將軍家裡。而妾侍生的庶子,就僅僅是丞相兒子而已。出門拿的出門面的還是嫡長子,巴結的也是他,人脈最廣的是...

古代嫡庶區別有多大,現實比電視劇還要殘酷嗎

只能說區別肯定很大,在現實中肯定比電視劇殘酷很多。不管怎麼說,電視劇還是把很多的事情美化了的。在古代,成親講究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回來的妻子都是門當戶對的。那明媒正娶娶回來的是妻子,都是八臺大轎娶回來的,妾都是沒有這個待遇的,那既然娶的方式就能看出來區別,那肯定在下一代的對待肯定也是有區別...

嫡公主和長公主的區別,在古代公主和嬪妃誰的地位和權力更大?

嫡公主的意思是皇后所生,長公主的意思是皇帝的第一個女兒。長公主可能是庶出 妃子所生 也可能是嫡出 皇后所生 如果皇帝的第一個女兒是皇后所生,那麼她又是長公主,又是嫡公主,地位就很尊貴了。古代一個皇帝有很多女兒,那這中歲數最大的是長公主,皇后的女兒是嫡公主,長公主可能是庶出的。嫡公主地位最高,但嫡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