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鴉片戰爭前中國和西方世界的對比

2021-05-05 21:36:13 字數 3322 閱讀 7128

1樓:匿名使用者

清廷閉關政策

中國自古因自身歷史條件自居**上國,視其它國家為未開化之國,未對傳統的範圍外的國家民族有足夠的瞭解。明末清初以來,愈來愈多歐洲人東來中國發展**,但清朝自康熙以來一直收緊外貿政策,僅允准番商「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不重視對外**,採取閉關政策。

2023年,清廷關閉江、浙、閩三海關,只留廣州一口通商。2023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廷進一步限制外人來華**,批准兩廣總督提出的《防範外夷規條》,嚴限制外人來華**外。更規定**、米糧、硝磺、鐵鍋、廢鐵和各種鐵器不準出口。

蠶絲、綢緞也有出口數量規定。202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洪任輝(james flint)率領英國船北上天津,通過直隸總督向乾隆皇帝遞交訴狀,告廣州海關刁難勒索外商,希望清朝開放多個通商口岸。乾隆皇帝閱後大怒,認為英國人越級上訪,有辱大清朝廷尊嚴。

下令將洪任輝驅逐。

2023年,恢復公行,專辦對外**,對外商嚴加限制,不準外商與**直接接觸,指定須由公行與外商聯絡,使公行成為外商與中國官府聯絡的中介。這種保守的閉關鎖國政策埋下了中英兩國衝突的遠因。

兩國**逆差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造成出超(即是中國售出的貨品比進口的貨品多),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由於不能建立有效的銷售渠道而根本無法進入中國市場,乾隆皇帝甚至認為中國什麼都不缺乏,沒必要與英國進行**,這使中英**為英國帶來龐大的**逆差(入超)。

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作**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同時由於海關官僚的腐敗,使得除稅率之外還產生大量不可預估的費用,英國對此大為不滿。

戰爭前的雙方軍隊

戰爭前中國名義上有22萬八旗以及66萬綠營軍隊。清朝上一次主要用兵是2023年結束的鎮壓手持原始**的川楚白蓮教起義,又已經35年不作戰,軍隊戰鬥力嚴重衰退。

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英軍參加的上一次重要戰爭是2023年截止的抗擊法國的拿破崙戰爭,英軍獲勝。

鴉片戰爭前中國和西方世界的對比

2樓:虞楊氏鄧辰

你好樓主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鴉片戰爭前的國際形勢——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迅速崛起

從17世紀開始,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到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工業資本主義生產的存在和發展,需要不斷開闢新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如何實現這一需要?

————加緊對外擴張

資本主義發展對於市場、原料的要求同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存在著不能克服的矛盾,這也是鴉片戰爭爆發的深刻原因。

2、鴉片戰爭前的國內形勢——清王朝的腐朽沒落

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處於晚清,也即封建社會的末期,歷朝歷代在其末期無不隱藏著嚴重的統治危機。

從經濟落後、政治腐敗、外交上閉關鎖國三方面總結,可見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呈現出封建末世的衰敗特徵。

總結後提問:中英兩國遠隔重洋,一個在亞洲東部,一個在歐洲西部,相隔如此遙遠,為何會在19世紀中期爆發戰爭呢?

國別中國

英國時間

19世紀上半期

19世紀上半期

社會形態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經濟基礎

自己自足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

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軍事力量

裝備陳舊、紀律敗壞

船堅炮利,戰鬥力強

對外政策

閉關自守

殖民擴張

中英**

出超入超

綜合實力

日趨衰落

世界強國

從表中可以看出,到19世紀上半期,歐亞大陸兩端的中英兩國興衰局勢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鴉片戰爭前中國日趨衰落的國力構成了英國侵略中國的可能性,而英國為了滿足自身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擴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場,這就又決定了英國要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必然性。

鴉片戰爭中英對比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的關係

3樓:呂屹

清國出於需要,要切斷漢地同滿蒙回藏,自然也包括從東南來的海上國家的聯絡,與外界聯絡,容易導致發生變化,不利於維護統治,而英國則要開啟中國市場,進行**,兩者產生無法解決的矛盾,只能用戰爭解決,而英國認為自己的軍事制度軍事訓練軍事裝備等都優於清國,清國則很弱,所以就發動了戰爭,戰爭過程,2023年6月,英軍派艦隊封鎖清國珠江口,然後又沿清國海岸北上,於7月5日攻佔定海(今中國寧波),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清國京師,旻寧急令清國直隸總督琦善前去議和;又命令兩江總督伊里布查清英軍攻佔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於「絕其**」還是「燒其鴉片」,英軍的宣稱是因為**開戰報復,旻寧後指責林則徐簡直是一派胡言。9月29日,旻寧下旨,革林則徐的職,並命令「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10月25日,林則徐又收到吏部檔案,通知他暫留廣州,等待新任欽差大臣博爾濟吉特·琦善的審問和發落。

2023年5月1日,林則徐又接到聖旨:降為四品卿銜,速赴浙江鎮海聽候諭旨。到鎮海後,林則徐積極參與了當地的海防建設事宜,力圖戴罪立功。

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將軍奕山在廣州率軍與英軍作戰中打了敗仗,向清國皇帝表示英方是願意議和的。6月28日,旻寧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 「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在林則徐2023年《致姚椿王柏心書》講述禁菸原委,徐自亥年赴粵,早知身蹈危。

所以不敢稍避者,當造膝時,訓誨之切,委任之重,皆臣下所垂泣而承者,豈復有所觀望?及 至羊城,以一紙諭夷,宣佈德威,不數日即得其繳煙之。稟中既繕漢文,復加夷字,畫夷押,蓋夷印,慎重如彼,似可謂誠心恭順。

原稟進呈,現存樞。遂於虎門海 口收煙,徐與夷舶連檣相對者再閱。其時犬羊之性,一有不願,第以半段槍加我足矣,何以後來猖獗諸狀獨不施諸當日?

且毀煙之時,遵旨出示,令諸夷**,彼來 觀者,歸而勒成一書,備記其事,是明知此物之當毀,亦彰彰。收繳以後,並未罪其一人,惟諭以寬既往、儆將來,取其切結,以為久遠通市之法。它國皆已遵具, 即國人亦已取具數。

惟義律與積慣賣煙者十餘人屢形反覆,致與舟師接仗,我師迭挫其衄,彼即稟懇轉。是冬明奉上諭,禁其**,且迭荷密旨:「區區稅銀,不足 計較。

」徐曾奏請彼國已具結者仍準通商,奉諭:「究系該國之人,不應允准。」欽。

此辦理禁菸之原委。這裡林則徐說禁止**是皇帝行為,不是他,清國皇帝認為不是因為禁菸而是明白禁止**開戰,那麼當初為什麼要絕其**呢,而又認為他是聽了看了林則徐的奏摺等情況才絕其**,於是認為開釁的責任就在林則徐,至少把責任推給林則徐,挑釁開戰戰敗的責任不能落到他頭上,要有人承擔責任,這樣才能議和,後來林則徐被重新啟用也是有這方面原因的,替清國皇帝背鍋。

鴉片戰爭的故事,鴉片戰爭的故事

林則徐虎門硝煙。英國參議院以一票優勢宣佈對清 宣戰。清帝 道光沒有魄力對英全面開戰 鴉片戰爭的小故事 1 陳連升 1775 1841 土家族,湖北恩施人,近代第一位為國捐軀的少數民族將領。1839年1月,陳連升隨同湖廣總督南下廣州禁菸,時常出海緝拿煙販,並與英軍交火,擊沉敵船一艘。1840年8月,陳...

誰有鴉片戰爭小故事,鴉片戰爭的小故事

1 陳連升 1775 1841 土家族,湖北恩施人,近代第一位為國捐軀的少數民族將領。1839年1月,陳連升隨同湖廣總督南下廣州禁菸,時常出海緝拿煙販,並與英軍交火,擊沉敵船一艘。1840年8月,陳連升率5艘戰船 3000水兵與英軍交戰,再次獲勝。1841年1月,英軍進犯虎門,由於琦善拒絕派出援兵,...

鴉片戰爭為中國帶來了哪些苦難,鴉片戰爭為中國帶來了哪些苦難

1842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賠款2100兩 加重了百姓經濟的負擔 割香港島給英國 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開放廣州 廈門 福州 寧波 上海為通商口岸,英國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稅率,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侵犯了中國關稅 主權 1843年,簽訂了 五口通商章程 虎門條約 英國從中取得了 領事裁判權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