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倉節吃什麼

2021-05-10 18:33:43 字數 5023 閱讀 6877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填倉節有句諺語:「天倉,天倉,小米乾飯雜麵湯。」就是講的填倉節的習俗

在填倉節這天,人們一般會吃乾飯、喝麵湯。

不同的地區吃的東西也不一樣,在華北地區人們會喝五穀熬的湯,在其他地區有的人則喝魚湯,有的地方會吃餃子,以慶祝這一美好節日!

拓展資料:

填倉節的來歷:

在宋代元老的著作東京夢華錄中有關於填倉節的記載,講述每年的正月二十五的時候,家人們會煮羊肉之類的,招待客人並且對於這個節日進行祭祀。還有一個傳說是在西漢時期,曾有一個倉官,為了救自己的女兒,遭人陷害死亡了。

另一種傳說是,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國北方遇到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可是,皇家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照樣徵收皇糧,弄得民間怨聲載道。

看守李家糧倉的倉官,目睹這一慘景;於心不忍,便毅然開啟皇倉,救濟災民。他知道,這樣做是觸犯了王法,皇帝絕不會饒恕他。於是,他讓百姓把糧食運走了以後,就一把火把皇倉燒了,連同自己也活活燒死。

倉官**的這一天正好是農曆正月二十五日,後人為了紀念這名倉官,每年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圓圓的囤形的糧倉,有的還鑲上花邊、吉慶字樣,並在囤中撒以五穀,象徵五穀豐登,來表達人們填滿倉谷救倉官的深情厚意,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時過境遷,填倉佳話也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提醒人們從這天起清倉掃囤,晾晒種子,整修農具,準備春耕。

2樓:推書人湘雪

在全國各地的風俗,具體來說也不盡相同,甚至差別很大。填倉節這天,有的地方,只是象徵性地往糧倉裡填加糧食;有的地方,則在填倉節這一天,吃春餅、煎餅和餃子,並把這些食物投入到糧倉中,名曰填倉、添倉;有的地方用黍米麵做團填倉,還有用糕填倉的。

有的地方,在填倉節這天,還要用各種飯菜在門口路邊祭奠祖先,俗稱送祖先;有的地方,晚間還要向倉官畫像焚香、點燈,以此來紀念倉官,祈求來年豐收富足。

有的地方填倉節,要做「雨燈燈」,燈燈有小碗大小,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個,象徵著一年十二個月,燈盞的邊緣要捏豁口,來區別具體的月份,如一月捏一個豁口,二月捏兩個豁口,其餘以此類推。

燈盞蒸熟後,揭開鍋蓋,要先看燈盞裡積的汽水多少,據此推斷該燈盞對應的那個月當年的旱澇情況,作為當年安排種植的依據。

還有的地方過填倉節,家家戶戶都按人口數,家庭成員的屬相,用面捏成相應的本命燈,然後再捏上兩條狗,一隻雞、一條魚,以及盤子、倉官老爺、酒盅、酒壺、銀錢、元寶、馱炭的毛驢等。

夜晚將這些面燈注油點燃,本命燈放在家中炕上,雞放在院內,狗放在門口,魚浮在水缸內,驢放在畜圈內,倉官老爺掛在天窗,其餘均留在家裡。

3樓:惲海冬

填倉節有吃麵湯、乾飯的習俗。每年正月二十五日,我國北方民間都要過填倉節。在華北農村.還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填倉填倉、小米乾飯雜麵湯。

」這一天要吃香噴噴的小米飯,細絲滑韌的雜麵湯,慶賀節日。

填倉節是民間祀祭倉神祈望來年五穀豐收的古老節日。相傳在很多年以前,連年大旱,地裡顆粒無收,可是朝廷不管百姓死活,照樣催稅收租,惡霸地主乘機橫行,老百姓民不聊生。這時有個給皇家看糧倉的倉官,看到父老鄉親的悲慘情景,毅然開倉放糧救濟一方百姓。

人們取得救命的糧食,非常感謝這個倉官。皇上知道後要派人來拿他問罪,他放火燒了空糧倉,自己也投入火中而死,這一天正是正月廿五,從此,後人為紀念這個糧倉官吏,每逢這一天人們就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畫(壘)個糧囤狀樣,以示補倉,並對倉官的懷念,意喻填滿糧倉,故這天稱為「填倉節」。

4樓:暗裡著迷

米飯,雜麵湯。

添倉,是指農家往倉房囤子裡增添糧食。是當年要在原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增加收成,多多增產,這就寄託了人們對於來年糧食豐收的良好願望。添倉節,在各地的過節方法也不盡相同。

有的地方,添倉節這天,象徵性地往糧倉裡新增糧食,有的地方則在添倉節這一天吃春餅、煎餅和餃子,並把這些食物投入到糧倉,名曰填倉、添倉。

有的地方添倉節,做「雨燈燈」,燈燈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個,小碗大小,每個燈頂端捏一個燈盞,燈盞邊緣捏一個小豁口,每個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個月。燈盞蒸熟後,揭開鍋先看哪些月的燈盞裡積的汽水最多,則證明那個月雨澇。

再根據種裝甲在哪個月需雨水最多來推斷這一年收什麼,作為本年安排種植的依據。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匹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

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5樓:

吃乾飯和喝麵湯

在山西晉中,孝義汾陽一帶,傳統上到正月二十五,家家戶戶囤裡要添糧,缸裡要添水,並用糕麵包餡做成素糕,壘成好幾層,再用糕面做燈瓜瓜,到晚上點燃祭祀,院中燈盞四布、香火繚繞,十分壯觀。在此處「燈」和「登」諧音,「糕」和「高」諧音,寓意五穀豐登,糧倉升高。如今,添倉節的祭祀活動已不再有了,但仍保留了吃糕的習俗,不過吃素糕變為吃油炸糕。

填倉節是屬於一種祈福性的節日,一般都是務農的民族會比較重視這個節日。不過現在這個民族也是逐漸的在消失,因為這個節日並不是很多人都過的節日,現在的科學知識發展越來越廣,很多人對於祈福並不是特別的在意了。

在古代,填倉節是一個隆重的節日.每當節日到來,民間親朋往來,佳餚盛餐,醉飽方歸。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就有這樣記載:

「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饗竟日.客至苦留,必盡而去,名曰填倉。」每年正月二十五日,我國北方民間都要過填倉節。

在華北農村.還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填倉填倉、小米乾飯雜麵湯。」這一天要吃香噴噴的小米飯,細絲滑韌的雜麵湯,慶賀節日。

可見北方人民生活的儉樸。

立春以後北方還有填倉節。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必竟而去,名曰填倉。

」關於此節又一傳說,相傳在很早以前,中國北方遇到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顆粒未收。可是封建帝王不顧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樣,橫徵暴斂,弄得怨聲載道,餓殍遍野。卻說有個看守糧倉的官吏,目睹這一慘景,於心不忍,便將糧倉開啟,救濟了百姓。

他知道這觸犯了王法,皇帝絕不會饒恕他,於是他讓百姓把糧食運走後,就放把大火把倉庫燒了,自己也活活燒死。這件事發生在正月二十五日。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好心的官吏,重補被燒壞的「天倉」,於是相沿成俗,這一天便成為「天倉節」,後來成為填倉節。

6樓:

填倉節吃乾飯、喝麵湯的習俗,香噴噴的小米飯,滑溜溜的雜麵湯

北京郊區農村有這樣一句諺語;「填倉填倉、小米乾飯雜麵湯。」

慶賀節日。

拓展資料:

填倉節是農曆正月二十五,是傳統民俗節日。

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載道: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畢竟而去,名曰填倉。

「填倉」意即填滿穀倉之意。相傳北方曾連續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可是,皇帝不顧人民死活,照樣強徵皇糧,以致連年饑荒,餓殍遍野。

尤其是在年關,窮人走投無路。給皇帝看糧的倉官不忍看到老百姓們餓死,毅然開啟了皇糧倉,救濟災民,並在正月二十五這天放火燒倉**。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倉官,每年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圓圓的囤形的糧倉,有的還鑲上花邊、吉慶字樣.

並在囤中撒以五穀,象徵著五穀豐登,來表達人們填滿倉谷,救倉官的深情厚意。現在這些習俗已經消失了,但填倉佳話卻世世代代流傳了下來.

提醒人們從這天起清倉掃囤,晾晒種子,整修農具,準備春耕。農曆正月二十五日填倉節。這一天,糧商米販,致祭倉神。

農民用草木灰灑圓圈於地,內放各種作物種籽,用瓦蓋瓦上,祈求風調雨順,五穀滿倉。

填倉節分為小填倉、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為正月二十日,大填倉為正月二十五日。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五日一併過填倉節。

關於填倉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這一天要吃飽吃足,這樣一年都不會捱餓,會很順心,實際是以酒食飽腹為填倉。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引明朝陸啟巨集《北京歲華記》說:「二十五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盡飽而去。

謂之填倉。」

第二種說法是在這一天要糴米積薪,收貯煤炭,把這叫做「填倉」。清朝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中說:「京師之民不事耕鑿,素少蓋藏,日用之需,恆出市易。

當此新正節過,倉廩為虛,應復置而實之,故名其曰為填倉。」

實際是提醒人們,居家過日子實屬不易,要時時注意積攢過日子的必需之物,不要過了今天不顧明天,這正是中國人特有的勤儉節約的美德。

第三種說法是在農村,這一天把少許灰撒在場院的地上,畫成糧囤的形狀,在其中放少許穀物,象徵圍倉,叫做「填倉」。這是一種企盼豐收的儀式。這三種說法老百姓更喜歡第一種,因為它更實際。

7樓:我是開發區確山

蒸制食品 介休用糕面捏成元寶、包袱、鍋、雞、狗等各種形狀的燈盞,盛滿食油,到晚上點燃放置室內各處,次日吃油炸或油煎食品,祝人丁興旺,五穀豐登。

拓展資料:

填倉節填倉節,民間有許多填倉活動,皆與飲食習慣緊密相連。特別是山西,晉北地區習慣蒸莜麵窩,取其形如糧囤。用蕎麵作丸,置莜麵窩中空處,是謂填倉。

晉東南地區用黍米麵作團,置於糧倉,晉中地區又是用谷面作團填倉。呂梁地區喜吃糕。文水縣將糧倉內燈薰的牆土取一些謂之填倉。

晉南地區要用稀麵攤極薄餅,中裹以菜餚,卷而食之。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婦,新媳婦要親手將煎餅置放糧倉。全省大部分地區晚間點燈以祀倉神。

凡是與飲食有關的地方均要置燈。俗稱「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滿倉」。

呂梁地區最為典型。按照家庭人口數,各人屬相,用面捏成相應的本命燈。然後再捏上兩條狗、一隻雞、一條魚,以及人口盤子、倉官老爺,酒盅、酒壺、銀錢、元寶、馱炭毛驢等等。

夜晚,再將這些面燈注油點燃。本命燈置家中炕上,狗置大門口,雞放院中,魚浮水缸、驢站畜圈,倉官老爺掛在天窗,其餘均在家中。置放面燈時,口中還要高呼相應的吉利發財語言,如「倉官老爺送糧來」!

「雞娃雞娃多下蛋」等等。

與填倉相類似的風俗叫「填窮坑」,這種風俗主要流行於陝西。在銅川一帶。夏曆正月初五這一天,人們吃早飯時要吃得特別飽,相傳這樣可以填平窮坑,引來富源。

在關中,正月初五隴縣是全縣都吃攪團,說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東西都用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過年也吃攪團,但不是破五,而是臘月三十,如三原縣和武功縣。這和隴縣也一樣。

隴縣是過年期間吃三頓攪團,臘月三十,正月初五,還有正月初七。

彬縣在正月初五這一天也吃攪團,說是「吃窮飯,除窮根」,又說「糊窮坑」、「填窮坑」。用攪團這樣的食物來糊來填倒也適當。彬縣人說,反正不能吃酒肉。

地處渭北高原的淳化縣,這一天也吃攪團,也說是用來填窮坑,並且這一天不能出門串親戚,說是不能讓親戚沾著了窮氣。

元宵節吃什麼,元宵節吃什麼食物啊

元宵阿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 呵呵,我先吃飯,湯圓做夜宵。全家圍在一起包湯圓啊,預示團團圓圓!飯啊 不管是過什麼,每天人都會吃飯的啊 當然吃湯圓啦,當然只要你喜歡其他東西啥都能吃!吃湯圓啊,要美味的哦 元宵節吃什麼?吃湯圓 餃子 生菜。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做湯圓...

下元節吃什麼傳統食品?元宵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 餈粑 客家俗話 十月朝,餈粑粄子碌碌燒。下元節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餈粑等食俗。餈粑是以上等糯谷蒸糯米飯,放進石臼裡,用杵槌舂制而成。餈粑的食用方法很多,佐料也很講究,有炒豆香末 有芝麻香末等。2 麻腐包 閩西客家地區下元節也稱為 完冬節 農村常做米果,餈粑,芋子包之類的食品,謂 做完冬 麻腐包子...

填精補髓的食物,填精補髓吃什麼

蒸熟地黃 取淨生地黃,置木甄 籠屜或其他適當容器內,加熱蒸至內外黑潤為度,取出,晒至八成幹,切厚片,乾燥。蒸熟地黃用於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武警北京市總隊醫院 中醫科綜合 副主任醫師 李淑萍 陽痿吃什麼好 其實就是補腎,可以吃這個養生食品提升精力 鹿肉,狗肉,枸杞子,麻雀,尖果類。肉蓯蓉。添精補腎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