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物質範疇與自然科學物質概念的區別和聯絡

2021-05-14 14:44:45 字數 3127 閱讀 2891

1樓:

聯絡物質是從物質的具體形態中概括和抽象出來的,沒有物質的具體形態,也就沒有物質。物質只能存在於物質的具體形態中,而物質的具體形態是物質的表現。

區別1、哲學上的物質是指各種物質具體形態的共性――客觀實在性。物質具體形態則是哲學物質概念的具體表現,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之外,還具有自己的個別特性。

我們既不能用物質去代替物質的具體形態而看不到物質世界的多樣性,也不能用物質的具體形態去代替物質,看不到世界的物質性。

2、學上的物質是個抽象的概念,不能被創造、改變和消滅,而物質的具體形態則可以被人創造、改變和消滅。物質具有永恆性,不生不滅,只不過是具體形態發生變化而已;世界上的事物又是具體的,依物質的具體形態而言,任何事物又是有生有滅的。

總之可以將二者的關係看作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2樓:

區別:第一,它們的研究物件不同。哲學的物質範疇是對客觀世界一切事物、現象的共同本質的概括,它是最普遍、最廣泛的概念。

恩格斯說:「……物質無非是各種實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哲學物質範疇所標誌的客觀實在性,是對無限多樣的物質具體形態、結構和層次的共同屬性的本質概括,所以,它是絕對的、不變的。

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永遠不會過時。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是對具體物質的具體形態、結構、屬性的認識,並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而日趨深化。自然科學研究物質結構是十九世紀初從化學開始的,當時研究的成果認為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

原子按一定方式結合成分子,再組成物質。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發現了電子、放射線等,從而研究物質結構的理論從化學轉移到了物理學。2023年提出原子有核結構模型:

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圍繞著它做高速運動的電子所組成的。2023年開始建立了原子核結構理論,即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本世紀六十年代又提出了有關強子結構的複合模型理論,提出了基本粒子可分,有其內部結構的假說。

自然科學的這種發展說明,物質結構的層次是無限的,隨著科學的新發現,人們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入。然而,人們對物質的每一個層次的認識都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因而是不斷變化的。

第二,它們解決的問題不同。物質觀是哲學問題,物質結構理論是自然科學問題。哲學問題是要回答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在回答世界的本質問題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根本對立的。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質、本原,物質同精神相比,它只有一個「特性」,即「客觀實在性」。在這個意義上,不能給物質附加任何其它特性,加上一點物質結構的具體特性,就不能堅持徹底的唯物主義,就會陷入形而上學,唯心主義就有機可乘。所以,你想當個辯證唯物主義者,就必須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原則,堅持物質只有一個特性,即「客觀實在性」。

但並不要求唯物主義哲學家都深入地瞭解物質結構理論。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是研究物質的具體結構、形態和屬性的,因此,它所研究的物質的「特性」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不懂這些「特性」就不能當科學家。

但是對物質結構有認識的自然科學家並非就是唯物主義者,當然,他應該是唯物主義者,但在一般世界觀問題上,他也可能是唯心主義者。在歷史上確實有過這樣的事例。所以,這兩件事萬萬不能混淆起來。

聯絡:第一,哲學的物質觀是以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為基礎的。可以說,沒有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提供的科學事實,就不會有科學的哲學物質觀。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都把物質看做是客觀實在的,但是它們不知道或者很少知道物質的內部結構、層次和規律性,因而對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的認識是粗糙的、模糊不清的。當自然科學向我們提供了關於物質內部結構,物質客體中關於分子、原子、電子和其它一系列基本粒子,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的知識時,我們就從混沌模糊的認識中擺脫出來,取得了對物質這一「客觀實在」及其規律的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具體和深刻的認識。所以,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發展,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物質觀的內容。

第二,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為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的研究指出了正確的方向。自然科學關於物質結構的研究物件是紛繁複雜、千變萬化的,但是它們的共同本質都是客觀實在性、可知性的,因此,自然科學家在研究物質結構時,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作指導原則,堅持研究物件的客觀實在性和可知性,克服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對自然科學的影響,避免像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那樣,由於一些有成就的自然科學家陷入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而妨礙了科學的發展,保證自然科學的研究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

3樓:王磊

哲學物質代表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比如物體,思想等等,是抽象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質是指能夠看得見,能夠具體顯現出來的東西。

哲學的物質範疇和自然科學的物質範疇是什麼關係

4樓:最鹹的鹹魚

關係:哲學物質範疇同自然科學的物質範疇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1、區別

哲學的物質範疇揭示的是一切物的共性,即客觀實在性,是普遍的。物質結構理論講的物質是關於某一具體物質形態的組成成分及其結構特點。

哲學的物質觀是以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為基礎的。可以說,沒有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提供的科學事實,就不會有科學的哲學物質觀。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都把物質看作是客觀實在的,但是它們不知道或者很少知道物質的內部結構、層次和規律性,因而對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的認識是粗糙的、模糊不清的。

當自然科學向我們提供了關於物質內部結構,物質客體中關於分子、原子、電子和其它一系列基本粒子,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的知識時,我們就從混沌模糊的認識中擺脫出來,所以,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發展,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物質觀的內容。

2、聯絡

一方面,哲學物質範疇要以物質結構理論為基礎,物質這個普遍性的範疇要以對具體事物結構的認識為前提,沒有對具體事物的認識,沒有對個別物體結構的認識,物質這種一般性的認識也不可能產生。

哲學的物質範疇要不斷地從物質結構理論中吸取營養,才能使自身不斷豐富和發展;另一方面哲學的物質範疇能給物質結構的認識以世界觀和方**的指導。

5樓:只睡不夠

區別在於:

(1)哲學物質範疇是對物質的客觀實在性這一共性的概括,而自然科學的理論是在一定歷史階段人們關於物質的具體形態、屬性、結構的一定層次的認識.兩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2)哲學物質範疇關於物質客觀實在性是不變的.而自然科學理論是可變的,是不斷髮展的.

聯絡在於:指導與基礎的關係.

哲學物質範疇對自然科學關於物質形態結構、屬性的理論的研究具有指導作用,而自然科學理論為哲學物質範疇的概括提供了材料.

6樓:提分一百

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

哲學和自然科學有什麼關係,哲學與科學之間是什麼關係

哲學為人類 第一大學,它主導著人類的思想,從而決定人類進步的方向。很多人都表示看不懂哲學,其實我們經常會無意間接觸到哲學問題。哲學涵蓋的東西很多,但究其原因是在探索世間根本。自然科學是從很客觀的角度去探索這個地球,它會從資料上給出十分明確地答案或結果。人們或許不知道這個過程,但是對結果卻是一目瞭然。...

並非歧視同性戀,只想從自然科學和哲學的角度進行討論

呵呵 你的觀點不錯嘛 支援 無論別人怎麼用異樣的眼光看待我,我從不會改變我對同性戀者的態度,我對他們的支援,必不是說我支援大家都成為同性戀者 因為事實畢竟如你所說,人類需要繼續繁衍下去 但我的堅決的支援給他們一個寬容的社會環境。我不想給你戴上一頂大帽子,但你自己不覺得你的觀點有點類似希特勒的種族論了...

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徵

人文社會科學作為科學的一個部類而具有的個性特徵,即其 價值關聯性 這是總的特徵。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比具有的基本特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人文社會科學部分學科在階級社會中具有某種階級傾向性。2,人文社會科學通常體現出一定的民族性。3,人文社會科學具有時代性。社會學嚴格地說不算是 一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