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指哪些人

2021-06-04 13:05:50 字數 5510 閱讀 8040

1樓:紫月幽絮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高氏為漢族,文德皇后同母兄。

【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

【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人,為隋唐時期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李世民徵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杜如晦為其籌謀劃策,運籌帷幄,深為時人所敬服。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鉅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

【房玄齡】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齊州臨淄人,房彥謙之子。唐朝初年名相。

【高士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儉,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縣人,唐初宰相,北齊清河王高嶽之孫,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禮郎,因受斛斯政牽連,被貶為朱鳶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為司法書佐。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歸唐,被任命為雍州治中,後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升任侍中,封義興郡公。

貞觀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後奉命編撰《氏族志》,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貞觀十二年(638年),改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尚書右僕射。

貞觀十九年(645年),高士廉任太子太傅,輔佐皇太子監國。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追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文獻,陪葬昭陵,後又追贈太尉。

【尉遲敬德】

鄂國忠武公尉遲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朔州平魯下木角人。唐朝名將,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生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

尉遲恭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廢朝三日,詔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臨吊,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曰忠武,陪葬昭陵。

【李靖】

衛國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祐,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去世後諡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

【蕭禹】

隋煬帝時,蕭禹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後受薛舉進攻,奮力抵禦。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

後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段志玄】

段志玄(598年-642年),名雄,字志玄,以字行,齊州鄒平人,唐朝名將。

段志玄早年與父親客居太原,後從高祖起兵,隸屬李世民部下,隨其平定王世充,累升至秦王府右二護軍。玄武門之變時,段志玄拒絕太子李建成的引誘,扶助李世民登上帝位,升任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

貞觀年間,段志玄擔任西海道行軍總管,征討吐谷渾,後升任右衛大將軍,改封褒國公,並世襲金州刺史。貞觀十六年(642年),段志玄病逝,追贈揚州都督,諡號忠壯。

【劉弘基】

劉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陽(今陝西涇陽)人,唐初名將,隋朝河州刺史劉升之子。

劉弘基早年以父蔭為右勳侍,為避從徵高句麗,故意私宰耕牛,**入獄。後投奔太原,追隨李淵父子,與李世民友善。李淵起兵時,劉弘基斬殺宋老生,擊破衛文升,圍攻長安,以功授右驍衛大將軍。

後隨李世民征戰,討伐薛舉,大敗宋金剛,平定劉黑闥,進封任國公。

貞觀年間,劉弘基拜衛尉卿,改封夔國公,世襲朗州刺史,並以輔國大將軍致仕,後曾隨軍遠征高句麗。永徽元年(650年),劉弘基去世,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都督,諡曰襄。

【屈突通】

蔣國忠公屈突通(557-628),長安人,隋唐時期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長卿之子。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大業年間曾平定楊玄感叛亂,數次鎮壓農民起義。

隋煬帝南巡江都,委其鎮守長安。高祖起兵入關,屈突通堅守潼關,兵敗被俘,後降唐,任兵部尚書,封蔣國公。後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第一,拜陝東大行臺右僕射,鎮守洛陽,後回朝拜為工部尚書。

玄武門之變後,復為檢校行臺僕射,鎮守洛陽。貞觀元年(627年),改封洛州都督,進左光祿大夫。不久病故,贈尚書左僕射,諡曰忠。

永徽年間,重贈司空。

【殷開山】

殷嶠(?-622年),字開山,雍州鄠縣人,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父殷僧首為隋朝祕書丞,隋末為大谷長。

李淵自太原兵起,召補大將軍掾,從攻西河為渭北道元帥長史,與劉弘基屯兵故城,破京兆內史衛文升之兵,賜爵陳郡公,遷丞相府掾,從秦王李世民率八總管兵討薛舉戰敗,士卒死者十五六,被除名為民,後又從平薛舉子薛仁杲,恢復爵位。武德六年(622年)在討伐劉黑闥的路上,殷開山病死,李世民臨喪痛哭,贈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諡曰節。貞觀四年(630年),配饗唐高祖廟庭。

【柴紹】

譙國襄公柴紹(588—638),字嗣昌,漢族,晉州臨汾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娶唐高祖女平陽昭公主為妻。柴紹幼以任俠聞。補隋為太子千牛備身,淵起兵,紹兼領馬軍總管,率先登陷陣。

高祖武德初,從李世民征戰,以功封霍國公。太宗貞觀初,轉左衛大將軍,出為華州刺史,滅東突厥後加鎮軍大將軍,改封譙國公,去世後追贈為荊州都督,諡號為襄。

【長孫順德】

邳國襄公長孫順德,河南洛陽人,長孫皇后的族叔,祖父長孫澄,北周秦州刺史,父親長孫愷,在隋朝時任開府。長孫順德在隋朝時任右勳衛,為逃避高句麗戰役,前往太原,投靠李淵、李世民,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高祖起兵晉陽,拜統軍,平霍邑、破臨汾,又在桃林生擒隋主將屈突通,平定陝縣,屢建戰功。

李淵稱帝,拜為左驍衛大將軍,封薛國公。

武德九年(626年),在玄武門之變中與秦叔寶等征討李建成餘黨。太宗即位,封食邑一千二百戶,又特賜宮女。貞觀年間,因居官貪婪,被免官,後病死。

贈荊州都督,諡曰襄。貞觀十三年(639年)追封為邳國公。永徽五年(654年)重贈開府儀同三司。

【張亮】

張亮(?-646年),鄭州滎陽人(今河南鄭州),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亮早年以務農為業,後投靠瓦崗,隸屬於徐世績部下,隨徐世績降唐。在房玄齡的推薦下,擔任秦王府車騎將軍。在洛陽招募私黨時,被告發下獄,拒不招供,因而有功,後封長平郡公,授懷州總管。

貞觀年間,張亮歷任御史大夫、光祿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長史、工部尚書、洛州都督,封鄖國公,因善於行政而頗得信任;後揭發侯君集謀反,改任刑部尚書;曾擔任滄海道行軍大總管,隨軍遠征高句麗。

張亮寵信術士,由此逐漸萌生異志,並收有養子五百人。貞觀二十年(646年),張亮被告謀反,斬於西市。

【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將。

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早期不學無術,而以勇武自稱。

後入秦王府隨李世民征戰,立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後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唐統一後,侯君集官位越來越高,開始學習,參與選拔人才等。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

家人被遷至嶺南。

【張公瑾】

張公謹(594年-632年),字弘慎,漢族,魏州繁水人,唐朝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公謹原為王世充屬下洧州長史,與刺史崔樞一同降唐,任鄒州別駕、右武候長史。後在徐世績等人的推薦下成為秦王府幕僚,並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

貞觀三年(629年),張公謹擔任行軍副總管,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次年,東突厥平定,張公謹進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

貞觀六年(632年),張公謹病逝,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襄,後改封郯國公。

【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人。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末天下大亂,程咬金先後入瓦崗軍、投王世充、降唐。隨太宗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預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代襲。

麟德二年去世,追贈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昭陵。諡曰襄。其事蹟常見於各種文學作品。

【虞世南】

永興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人。南北朝至隋唐時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劉政會】

劉政會(?-635年),滑州胙城(今河南省延津縣胙城鄉)人,北齊中書侍郎劉環雋之孫,唐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大業年間為太原鷹揚府司馬,後率兵投靠李淵麾下,被派至太原告發王威、高君雅謀反。

武德初年,留守太原,經營後方。劉武周進攻太原時被俘,忠心不屈,後獲救。歷任刑部尚書,光祿卿、洪州都督等職,封邢國公。

貞觀九年(635年),劉政會病故,追贈民部尚書,諡號襄,追改渝國公。

【唐儉】

唐儉(公元579年—公元656年),字茂約。漢族,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祖父唐邕為北齊大臣,其父唐鑑與唐高祖李淵為世交。參與李淵太原起兵。武德元年(618年),升為中書侍郎。

唐初之時,唐儉與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劉武周俘獲,獄中從元君實口中得知獨孤懷恩要造反。時獨孤懷恩駐守蒲州,唐儉遣人揭發獨孤懷恩謀反。李世民擊破劉武周後,唐儉拜禮部尚書,授天策府長史,封莒國公,被特賜免死罪一次。

貞觀初年,一面派唐儉為使說降突厥,一面派李靖進軍。李靖奇襲突厥,生擒頡利可汗,唐儉於亂軍之中逃生,後授民部尚書(參見唐與突厥的戰爭)。因怠於政事貶官。

高宗永徽初年,致仕於家,加特進。顯慶元年(656年)病故,年七十八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都督,諡曰襄,陪葬昭陵。

【李勣】

英國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漢族,曹州離狐人,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勳卓著。

李勣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顯慶二年(657年)奉旨與許敬宗、蘇敬、孔志約、于志寧等編《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

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歲,唐高宗輟朝七日,贈李勣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

【秦叔寶】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

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李密,又轉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最後與程咬金等加入李唐。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眾之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於貞觀十二年病死。

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貞觀十七年入凌煙閣。

凌煙閣是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都是哪些人?

西漢麒麟閣 漢宣帝 東漢雲臺閣 漢明帝 唐代凌煙閣 唐太宗 宋代昭勳閣 宋理宗 清代紫光閣 清高宗 麒麟閣 雲臺閣 凌煙閣 昭勳閣 紫光閣 唐朝那個凌煙閣現在還有嗎?在什麼位置?沒有了。唐朝末期地方軍閥朱溫攻入長安,擄走唐昭宗,一把火燒了唐朝的都城長安城,凌煙閣也隨著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肯定在長安...

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的這句話的意思

西遊記第十回,涇河龍王為了和術士袁天罡打賭,私自改了降雨的時辰,被天庭降罪要在剮龍臺上處斬,處斬的人是唐太宗手下的名臣魏徵,涇河龍王為免一死就去求唐太宗,唐太宗第二天在上朝的時候就故意留魏徵下棋不讓他脫身,沒想到魏徵竟然離魂而去,一刀殺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的魂魄有怨氣,晚上經常騷擾唐太宗不讓他入睡,...

3結合材料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與漢武帝在處理民族關係方

唐太宗與漢武帝抄處理民族關係不同 襲是 唐太宗以安撫收bai服民心和好為主 他是du打zhi了還要安撫,改變 貴中dao華,輕夷狄 的觀點,把打敗的少數民族安排在京做官,所以受到擁戴,被尊稱為天可汗。漢武帝以戰爭征服為主 猛烈反擊,打到匈奴大傷元氣,不會為他所用 以上兩圖反映的是漢武帝時期什麼重大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