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丈有多高,具體點,一丈有多高?

2021-07-07 07:12:27 字數 4789 閱讀 1274

1樓:匿名使用者

[zhàng]

一丈約3.33米。

丈,zhàng,從又持十。十尺也。

丈是杖的本字,像手拿著一根棍狀的東西。後用作量詞,作十尺。夫部曰。

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

故曰丈夫。然則伸臂一尋。周之丈也。

故從又持十。

〈量〉小篆字形。從又(手)持「十」。十,十尺。本義:長度單位,十尺。同本義 [unit of length(=3.3 meters)]

丈,十尺也。——《說文》

度五尺為墨,倍墨謂之丈。——《小爾雅》

遂成丈匹。——《後漢書·列女傳》

(1)ㄓㄤˋ

(2)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丈=十尺=一百寸(一寸=0.033米,一尺=0.333米,一丈=3.33米):萬~高樓。

商代,一丈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丈合今231cm ;

秦時,一丈約231cm ;

漢時,一丈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丈合今242cm ;

南朝,一丈約258cm ;

北魏,一丈合今309cm ;

隋代,一丈合今296cm ;

唐代,一丈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丈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丈合今311cm。

(3)測量長度和麵積:~量。

(4)對老年男子的尊稱:~人(a.古代對老人的尊稱;b.岳父。「人」均讀輕聲)。老~。

2樓:小青超愛超跑

呂布身高一丈,一丈是多少米你們知道嗎?快來了解一下吧

3樓:小景的螢火蟲

一丈有3.33米,相當於十尺。

4樓:眾妙之星

十尺一丈,一尺33.3cm,一丈為3.33m,一層樓高。

5樓:清宇中踞

一般的都說的事3.3米。

如果你要問的是史書上說的誰誰身高丈二之類的,那應該是2.31米。

各個時期都不太一樣。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裁尺,明代34.1cm,清代35cm

6樓:

一層樓高,一丈有3.3米,而一層樓也就那個樣子。

7樓:克敵

有道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古代人身高一丈是有多高?

8樓:張廷玉

不知道古人的「寸」和今天的「寸」不一樣嗎?...古人隨便一個身高一丈二,難道是三米多,實際只有今天的1.8米高,,差不多隻能

換算到今天的「尺、寸」的一半,你量量三寸以下是**啊.

,《史記·禹本紀》說,大禹定自身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夏尺實際只有今日市尺的4寸8分,大禹只有4尺8寸,僅1.60米高。有關專家根據各種古籍,推算出歷代一尺的長度:

戰國一尺為22.5釐米;漢朝為23.1釐米;三國24釐米;晉24.5釐米;南北朝24.2—29.6釐米;隋29.6釐米;唐30釐米;宋31.2釐米;明、清32釐米。

9樓:蝴蝶多愉快

一丈為二步,每步合

五尺,明代每尺合今0.32米

10樓:桂鵾

一555888888

一丈有多高?

11樓:匿名使用者

[zhàng]

一丈約3.33米。

丈,zhàng,從又持十。十尺也。

丈是杖的本字,像手拿著一根棍狀的東西。後用作量詞,作十尺。夫部曰。

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

故曰丈夫。然則伸臂一尋。周之丈也。

故從又持十。

〈量〉小篆字形。從又(手)持「十」。十,十尺。本義:長度單位,十尺。同本義 [unit of length(=3.3 meters)]

丈,十尺也。——《說文》

度五尺為墨,倍墨謂之丈。——《小爾雅》

遂成丈匹。——《後漢書·列女傳》

(1)ㄓㄤˋ

(2)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丈=十尺=一百寸(一寸=0.033米,一尺=0.333米,一丈=3.33米):萬~高樓。

商代,一丈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丈合今231cm ;

秦時,一丈約231cm ;

漢時,一丈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丈合今242cm ;

南朝,一丈約258cm ;

北魏,一丈合今309cm ;

隋代,一丈合今296cm ;

唐代,一丈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丈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丈合今311cm。

(3)測量長度和麵積:~量。

(4)對老年男子的尊稱:~人(a.古代對老人的尊稱;b.岳父。「人」均讀輕聲)。老~。

一丈是多高

12樓:情感e**

一丈是十尺!

三尺是一米

所以一丈大概三米三

13樓:幹瑪

古人稱成年男子為「丈夫」,該詞**於用15.6~17.5cm為一尺的時代。我們取中值16.5cm尺為說,168cm高的人就是一丈零二寸,即成年男子正常的都在一丈上下.

古代的一丈有多高啊?

14樓:湖心藍戀

一里約為現在的500米左右。

一丈為十尺。

現在一米等於100cm,古代不同時期,一尺長短不同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資料2:古代「尺」有多長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釐米。

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釐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釐米算,他的身高在1.

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釐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釐(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釐),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於此。

還有「忽」與「微」連用的,也喻指極細微,如《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15樓:匿名使用者

一丈為十尺。

現在一米等於100cm,古代不同時期,一尺長短不同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16樓:不知怎麼愛你

不知道古人的「寸」和今天的「寸」不一樣嗎?...古人隨便一個身高一丈二,難道是三米多,實際只有今天的1.8米高,,差不多隻能

換算到今天的「尺、寸」的一半,你量量三寸以下是**啊.

,《史記·禹本紀》說,大禹定自身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夏尺實際只有今日市尺的4寸8分,大禹只有4尺8寸,僅1.60米高。有關專家根據各種古籍,推算出歷代一尺的長度:

戰國一尺為22.5釐米;漢朝為23.1釐米;三國24釐米;晉24.5釐米;南北朝24.2—29.6釐米;隋29.6釐米;唐30釐米;宋31.2釐米;明、清32釐米。

一丈紅什麼意思,本宮賜你一丈紅什麼意思

草本植物 蜀葵 高可達2米至3米,莖直立挺拔,叢生,不分枝,全體被星狀毛和剛毛。葉片近圓心形或長圓形,長6釐米至18釐米,寬5釐米至20釐米,基生葉片較大,葉片粗糙,兩面均被星狀毛,葉柄長5釐米至15釐米。花單生或近 簇生於葉腋,有時成總狀花序排列,花徑6釐米至12釐米,花色豔麗,有粉紅 紅 紫 墨...

一丈青」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扈三娘被稱為「一丈青

一丈青 扈三娘,是四大名著 水滸傳 裡面的人物,是個水滸裡面三大女將之一,在水滸裡排行第五十九。扈三娘在宋江三打祝家莊時,被宋江賞識,認作義妹,後經宋江介紹和 矮腳虎 王英結為夫婦。扈三娘和王英是梁山的情報收集負責人。一丈青 扈三娘,長得比較漂亮,嫵媚。水滸 原文對她的描述是 天然美貌海棠花 玉雪肌...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

意思 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人世間紛繁複雜多如牛毛的事便開始一件件發生。很多不平之事發生在周圍,心裡充滿了憤怒,於是不斷對它們進行抨擊,但不平事太多,多得把胸中那把與不平之事相抗爭的 刀 都漸漸地磨損了。此詩以 磨損的刀 比喻胸中受到壓抑的正義感,表現詩人心中的複雜情緒和俠義 剛烈的個性。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