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講的是什麼

2021-07-26 23:52:00 字數 6006 閱讀 3845

1樓:槑槑槑槑

一、《易經》名字簡釋: 易的釋義:基本有四種,1、上日下月為易,2、如蜥蜴變化為易;3、化繁就簡為易;4、金烏,大日,生命。

經的釋義,也為三個:1、通「徑」字,路徑;2、經典;3、方法。 綜合起來,易經的作用就是指導人們深入觀察自然界的各種現象,認識天地、陰陽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科學奧祕,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之際遇,在比較好的環境中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易經涉及到科學、數學、邏輯學、哲學、修行學、占卜學等。因此,它成為道家、儒家、陰陽術數的經典,三教在各自領域內對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應用。 二、《易經》的產生和發展變化:

歷史傳說中,有伏羲畫八卦、周文王作周易(所以《易經》又被稱為《周易》)、孔子修易之說,神話傳說中又有連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傳易等說法。因其年代久遠,道、儒、術三家理解有不同,至今關於易如何產生及發展說法不一。從繼承較好的道家及術數派來看,基本有天書神授之意。

綜合來說,易經是遠古眾多聖人(或神人)根據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發展變化規律經過很長的年代創作並不斷修改而成的。其中,經上古聖人(或連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時期集大成,作成《連山古易》。聖人盤古之後世,因時又作《歸象易》。

又經過很長年代,聖人觀察大自然(天道、社會的發展)變化,重修易經,作成《歸藏易》傳於伏羲。歸藏易偏重於個人修行及人類發展的問題。到周文王時,自然及社會環境又發生變化,文王對易經進行了演繹發展,而名周易(周義為周朝,圓周,週轉迴歸)。

到孔子時,其所增修易偏重於義理(哲學)。 2023年 ,湖北天星觀出土戰國楚墓竹簡,傳說中的《歸藏》出土,但是還未整理出來 《連山》不傳。 [編輯本段]易經來歷 《易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用來占筮的書,一般稱為《周易》。

在《左傳》中已有《周易》的記載,如《左傳·襄公九年》:「姜曰:『亡,是於《周易》曰:

「隨,元亨利貞……」。』《左傳·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

」說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了。目前,對《周易》成書的時代,學術界尚有爭論,但成於西周前期之說為大多數所接受。 至於《周易》的「周」字,歷來說法頗多,如,有人認為:

周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也有人認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認為《周易》的「周」字是朝代的名稱。

而《周易》的「易」字解釋則更為紛繁。 一說:「易之為字,從日從月,陰**矣。

」「易者,日月也。」「晶月為易,剛柔相當。」 一說:

「易 ,飛鳥形象也。」 一說:「易,即蜴。

蜥蜴因環境而改變自身顏色,日之易,取其變化之義。」 清代陳則震著《周易淺述》,將「易」的定義歸之為二: 曰:

交易,陰陽寒暑,上下四方之對待是也; 曰:變易,春夏秋冬,迴圈往來是也。 無論何種解釋,說《周易》是講陰陽兩種勢力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剛柔相推,變在其中」,則是不會錯的。

到了西漢,儒家學派將《周易》與《詩》、《書》、《禮》、《樂》、《春秋》等奉為經典,稱為「六經」。於是《周易》又被稱為《易經》。《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

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家、中醫、文字、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易經》是一種人工編碼系統。它由陰陽通碼卦符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個不同水平的系統層次,同時配以卦辭和爻辭進行文字說明,有著嚴密、完美的內碼數理結構,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層次最強、結構最嚴密的符號系統,也是最早運用系統論的典型。

《易經》系統的開放性和相容性為後世系統論應用樹立了典範。 《易經》編碼遵循嚴密的相似論、相應論、相關論、相對論規律,運用簡單卦符系統對宇宙萬物發展演化規律進行摹擬,找到了事物間的抽相關聯,比之研究具象關聯的現代科學可謂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其中的奧妙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 《易經》編碼的陰陽學說及其極變規律、先後天八卦思想對道家影響深遠,是道家學說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為「三玄之一」。

《易經》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等思想的重要**,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 《易經》陰陽學說是中醫陰陽學說的基礎。《易經》的實時定位思想、與時偕行等思想對中醫有著至為重要的影響,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原則皆源於此。

同時對子午流注、八綱辯證、風寒暑溼燥火六邪等學說的形成都有重要影響。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受《易經》的影響很大。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運用八卦取象的觀念,明確了中醫用藥原則。

張仲景《傷寒論》把陰陽學說和太極含三為一發展為六經學說,創立了六經辯證的原則,奠定了臨床醫學的基礎。 《易經》對軍事理論有直接影響。宋代王應麟在《通鑑答問》中稱:

「蓋易之為書,兵法盡備。」《易經》64卦,適合戰爭機動戰略的選擇,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吳起、諸葛亮等,都根據《易經》原理排兵佈陣。歷史上戚繼光抗倭,在創立陣法時也是參考《易經》原理。

《易經》對武術發展也有很大啟發。《易經》中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的辭,說「君子應整治兵器,以防不測」,對習武健身、防身觀念的形成有直接影響。八卦掌、太極拳等,都來自《易經》理論。

2樓:手機使用者

《易經》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據說是由伏羲的言論加以總結與修改概括而來(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如果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一本關於「卜筮」之書。

「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的規律理論的書。

3樓:哈哈

易經yì jīng 《易經》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據說是由伏羲的言論加以總結與修改概括而來(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如果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一本關於「卜筮」之書。

「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的規律理論的書。 一、《易經》名字的解釋: 《易經》一般又稱為《周易》。

《一》、 關於《 周易 》的「周」字,歷來有很多種說法: 1、有人認為:「周」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

因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籠罩萬事萬物,所以卦爻的含義,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認為:《周易》是指周朝。

周朝為一般人所接受,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稱。 《二》、 關於「易」字的解釋有很多,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上日下月為易。

「易之為字,從月從日陰**矣。」、「易者,日月也。」、「日月為易,剛柔相當。

」 2、金鳥,大日,生命。「易,飛鳥形象也。」 3、蜥蜴變化為易。

「易,即蜴。蜥蜴因壞境而改變自身顏色,曰之易,取其變化之義。」 4、化繁就簡則為易。

《簡易道德經》:「簡則簡,易則易。簡則簡之易,易則易之簡,萬物皆在一簡一易中矣。

" 5、《繫辭》則說:「生生之謂易」。 6、清代的陳震著《周易淺述》則將「易」的定義分為兩種:

⑴、交易:陰陽寒暑,上下四方之對待是也。 ⑵、變易:

春夏秋冬,迴圈往來是也。 7、此外,「易」歷來有一名含三義的說法: ⑴、簡易,即「易」雖包羅永珍,但有一個最簡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以裝進這個「模式」裡,都可以用這個「模式」來說明。

即「大道至簡是也」。 ⑵、變易,即「易」是講變化之道的,也就是講「辨證法」的。 ⑶、不易,即「易」雖講變化,但這變化之「道」卻是永恆不變的,也就是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究竟「易」為何義,下面我們不妨從「易」字的由來、及其形體的發展變化,來作較為深入的分析、**。 《三》、 關於「易」字在我國文字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對其形體變化和其字義的理解基本有以下兩種意見和觀點: 1 、第一種觀點認為:

「易」字是個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體,就像頭朝上的一條「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體,就更像「蜥蜴」的樣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體,與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現代楷書的寫法和形體。 此種觀點認為:

「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義為「變化」。當「易」字被假借為「交換」、由「交換」又引申為「改變」之義之後,那麼當「蜥蜴」講的「易」就寫作「蜴」了。「易」字還可以當「容易」講。

這就是認為《易經》中的「易」,是「蜥蜴變化為易」觀點的理論依據。 2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 「易」字是個會意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體,最初是左邊三點,中間一條長弧線,右是半個圓圈。或左邊是半個圓圈,中間一條長弧線,右邊三點。(在古文中,同一個字,不少是正反互寫的。

) 其形**釋為: ①、半個圓圈是半個太陽; ②、中間的長弧線是一條擋住太陽的浮雲; ③、旁邊的三點是從雲縫裡透射下來的陽光。(也可以說是表示多雲的「多」,因為古人以「三為數之眾,九為數之極。

」) 是故,「易」字的原義是「乍晴乍陰」之意。 甲骨卜辭裡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氣」,「不其易日」就是「天氣不好」了。

「易」由其本義「乍晴乍陰」,後又引申出「變換」、「交換」、「更易」、「交易」等義。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體,是以甲骨文中的形體為基形發展過來的。半邊的太陽、散射的陽光都沒有變,只是把蔽日的浮雲的長弧線、變為先向左拐、後向右彎的弧線罷了。

而太陽裡像「鳥的眼睛」的那一點,其實就是我們所見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飛鳥之形,這也就是認為《易經》中的「易」,是金鳥,大日,生命。「易,飛鳥形象也。

」觀點的理論依據和由來。)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經變成方形的「日」,弧線的下部和三點陽光已訛變為「易」下的「勿」了。 ⑷、於是「易」這個會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體、發展成為漢代的隸書之「易」和現代楷書的「易」了。

綜上所述,我個人比較贊成「上日下月為易」、「易之為字,從月從日陰**矣。」的說法。這是因為:

1、《易經》是揭示、論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發展、變化規律的經典書籍。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陰陽,此種說法比較吻合《易經》八卦構成和排列的規律法則,及其內涵的核心思想。 3、無論哪種說法、觀點,都不能否認「易」的「變化」之含義。

日月象數蘊含交替、變化之義。 但無論是什麼樣的解釋,說《周易》是講陰陽兩種勢力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剛柔相推,變在其中」,都是不錯的。 到了西漢,儒家學派將《周易》與《詩》、《書》、《禮》、《樂》、《春秋》等奉為經典,並稱「六經」。

於是《周易》又被稱為《易經》。 《四》、 關於「經」字的解釋: 1 、、 「 經 」 字的由來及發展變化:

「經」字原是個象形字,沒有「糹」旁,只有「巠」。 ⑴、在金文中,「巠」字的下部是織布時撐線時用的「工」,上部的三條曲線就是織布的「經線」之形。 ⑵、在小篆中,為了使其「經線」的詞義更為明確,所以又在其左增加了表意部分「糹」,這樣「經」字就變成了左形右聲的形聲字了。

注意: 「糹」同「糸」,不能讀作( sī )而應讀(mì),由於人們誤認為「糹」同「絲」,已經習慣地將「糹」也讀成( sī )了。 「糹」字是個象形字。

a、「糹」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小把絲檸在一起之形。 b、「糹」字在金文中,其形體和在甲骨文中的形體大體相同。 c、在小篆中,其形體和甲骨文、金文中的形體也基本相同。

d、「糸」是楷書的寫法。 e、「糹」是簡化字的形體。 宋朝研究《說文解字》的學者徐鍇說:

「一蠶所吐為『忽』,十忽為「絲」;『糸』,五忽也。」 可見「糹」(糸)是極細小的絲(二分之一絲)。 「糹」(糸)字的本義就是「細絲」。

《說文》:「糹,細絲也。象束絲之形。

」 ⑶、「經」是楷書的寫法。 ⑷、「經」是簡化字。 2 、 「 經 」 字的詞**釋:

⑴、「經」字的本義是指織布的縱線,跟「緯」相對。 《文心雕龍﹒情采》:「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

」其大意是:經線正,緯線才能成;文章的內容定好了,文辭才能流暢。 ⑵、後來從「經緯」之義又引申為南北東西之義,南北謂之「經」;東西謂之「緯」。

《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 ⑶、因為沒有「經」正,也就沒有「緯」成。

所以「經」是主要的。人體氣血通路的主幹也就稱為「經」,如:「經脈」、「經絡」等。

⑷、同理,也正因為「經」的重要,所以記載一定階級最高思想道德標準的書籍、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或宣揚宗教教義的書籍,就稱為「經典」、「經書」等。 《唐書﹒經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為經。

」也就是說,古代在圖書目錄中,以甲乙丙丁為次序,甲部的書籍均為經典。 ⑸、古通「徑」。 ……等等。

3 、所以 「 經 」 字在《易經》中所蘊含的意義應該包括: ⑴、通「徑」字,路徑、途徑、門徑。即辨別、反映、揭示、掌握事物發展變化之軌跡、規律的方法。

⑵、事物發展變化的軌跡、規律。 ⑶、對事物發展變化之軌跡、規律的認識、心得體會、心經。 ⑷、論述事物發展變化之軌跡、規律的主要、重要的思想理論、經典。

周易講什麼,易經講的是什麼

易經講的是什麼 易經主要講占卜 講天干地支。易經是華夏上古三大奇書之一,也是一本辯證法哲學書,它闡述了天地的世間永珍。原本有 周易 歸藏 連山 三部易書,但現存於世的只有 周易 歸藏 和 連山 都已經失傳。擴充套件資料 很多人以為 易經 是 周易 周易 是 易經 其實不然,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易經 和 周...

周易講的是什麼,易經講是什麼呢?

陰陽八卦,六十四卦。農業文明一部百科全書。周易是一部百科全書,主要包括哲 學,經濟學,軍事學,教育學,中醫學,堪輿學,面相學,手相學,占卜,管理學,天文學等等,原始是八卦,那時還沒有文字,到文王那時,為了更好的理解,文王加了卦辭,武王加了爻辭,到孔子年代加了十翼,就是易傳,到了京房那年代京房加了天干...

易經是什麼,易經講是什麼呢?

很多人對 周易 的另外一種讚歎是 富有如此深奧的哲學至理啊!其實呢,這往往是因為混淆了 易經 和 易傳 前面簡單說過,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種 周易 或者叫 易經 其實包含著兩個部分 易經 和 易傳 一般來說,易經 狹義的 易經 的內容全是算卦的占斷辭 前面我們已經見過幾條,專家們眾說紛紜,也解釋不出個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