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理有問題,可能和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關,我非常沒自信很多人都讚美我好看,可是我還是不自信

2021-08-02 10:09:21 字數 4984 閱讀 9551

1樓:晨色健康

你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的想法。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就是你 中國人口千千萬 有多少漂亮的啊,我看你頭像就挺好的,而且現在漂亮的女生這麼危險…………走到哪都不安全。?

3樓:孩孩優

一個兩個三個人說你好看可能是關係好,說好話,也可能是為了討好你,可是很多人說你好看你就是真的好看,這一點認知並認同是很重要的!

清醒的知道自己是好看的,即使暫時沒有發現自己的其他優點(人不可能沒有優點的,要善於發現。),這就是優點之一!你要為你的優點感到自豪,畢竟自己還是有優點的!

對著鏡子笑一笑,人生是積極的。給自己一個笑臉,不要對生活感到憐憫,也不要厭惡或者輕視自己。常常對鏡子笑一笑,讓你感到更快樂更自信。

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面。讓別人認可你,讓他們覺得你很厲害,你的自信就會慢慢提升的,所以去展現你自己的才藝和優點。朝著自己熱情的方向前進,培養多一些愛好,多交一些良友,讓你變得自信滿滿。

設定目標,做好準備。設定一個目標,貫注信念,專注其中。並且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更容易讓你達到目標。要經常鼓勵自己,因為你就要成功了!

不要逃避,不要不敢面對失敗。只有弱小的自卑者才會盯著自己的失敗和缺點不放手,他們逃避現實,不敢自我肯定。有句名言說“現實中的恐懼,遠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懼那麼可怕”,所以敢於面對挑戰,鼓氣勇氣,多試幾次,你的自信心就會慢慢高漲起來。

為自己訂下約束。給自己一點壓力,制定一些約束,遵守約束和自我信賴,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信心就會成為你的勇氣和力量。

請問珠海心理醫生,或珠海家庭教育專家:我怎樣與10歲女兒搞好親子關係?

4樓:心理師_曹澤能

珠海幫達心理機構首席心理諮詢師曹澤能解答:

你的育兒經歷與我所接觸到的不少家長類似,歸結起來有兩個誤區:一是照著書本養孩子;二是教育內容重於親子關係。

按著教科書標準培育孩子,這是不少家長所認可的。科學的教育是講究個性差異的,如果沒有對孩子細微的覺察與深度的理解,如果不對教育理論加以適當過慮與靈活變通,那麼原搬照抄的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每一棵蘋果樹都會結出碩實的蘋果,但每一個蘋果碩實的原因未必相同,有的可能吸肥多,有的是害蟲少,而有的只是太陽光照好而已。

關於教育孩子的內容,很多家長張口就能說出一籮筐。但是,在教育之前,親子關係和諧與否呢?可能有的家長就未作細想了。

殊不知,這點是至關重要的。試想,同樣一個重要建議,我們更容易接受一般關係的人的,還是親密關係的人的呢?對孩子來說,家長的每一個觀點都是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資訊入口,或將影響與伴隨孩子一生。

同時對孩子來說,從家長身上得到的不僅僅是“有形麵包”,還有“無形情商”。換一句話說,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在給孩子兩樣東西,一樣是知識,另一樣是關係。家長與孩子的每一次互動都是教育機會與教育內容,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性格品質、人生價值觀等,都是在潛移默化的互動中傳遞與影響孩子的,而這些“軟實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同時,家庭成員的關係與氣氛還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第一土壤,很多人心理問題的產生是由於家庭成員關係的隔閡。遺憾的是,不少家長只重知識而忽略關係。其實,親子關係好了,孩子對家長傳授的內容自然全面吸收;如果關係差,孩子對家長傳授的內容自然吸引不良或者“消化不良”。

當然,這裡的關係並不是指過度親密、依戀的糾纏關係,而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尊重的關係。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這樣的關係時,孩子就會無意識地朝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

5樓:安啦_雲

盡信書不如無書, 感情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教育專家的話並不是具體的,不一定適和每一個孩子,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看你所寫的,你僅僅只是,關注她的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她的感情。 你身為一個小學老師應該明白,人不是機器,是有感情的。

也許你會說,你是為她好,現在社會很複雜,學習好一點將來就更有資本在社會上生活。但是,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如果你不用正確的方法,她就很有可能不理解(你要知道,她還小,對大人的世界並不很明白),也許,她現在還小,等她14,15歲 (叛逆期)以後,矛盾很有可能會爆發。 雖然我們這個社會對女人強調公平,可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僅僅憑這幾十年是很難糾正的(當然,個別情況除外)所以,假如沒有家人的關愛與保護,一個女孩子是很容易受到傷害的。

現在說說我的理解吧。

我覺得,做為一名家長,對孩子,最需要的是耐心。 孩子很多東西都不知道,無知所以無畏嘛,她在有些方面就會很固執,這時你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更不要直接斥責或打罵孩子。累點無所謂,想到孩子的以後就會是最大的回報。

根據我瞭解,現在那些不孝的孩子,往往是小時候,父母的影響與教育所造成的。只要好好的去對待她,以後一定會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到那時,一切的心酸是不是都化為無形了呢?

我不知道你的孩子對你到底是哪一種態度,所以不能妄下論斷,只能一一分析。先考慮最嚴重的,那就是她對你為她做的一切都不表示態度,你要求她做她就做,但是你想親近她,她也是冷冰冰的樣子。這就有點麻煩了,但也還是可以挽救的。

和孩子一起活動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你不要讓她覺得你是在補償過錯,那樣她就會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從而看輕你,你要把她放在你平等的位置。比如,節假日有機會去外面玩玩,在家裡有空舉行一些活動啊,如果你燒的一道她愛吃的好菜,可以選一個特定的日子(生日)或節日做給她吃。 但是,你不可以直接說出來給她做什麼菜,那樣她就會覺得吃了那道菜就是向你妥協,(小孩子一般會有自以為是的尊嚴,你和她硬碰硬只會雪上加霜。

你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她喜歡什麼,從而不露聲色的給與她。這樣,慢慢的她就會覺得的,慢慢就會和你親近起來。 注意:

觀察是很重要的,任何時候都應該要觀察。

還有,有空陪她去電影院看看她喜歡的動漫,或者電影之類的。還有,有時候,適當的和她發生一點衝突,比如爭論一些問題(不能讓),爭著看看電視,玩電腦(在最後假裝爭不贏她, 滿足一下她小小的虛榮心,也會有點效果的。

最後,你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建議看看《家有兒女》 或《武林外傳》,《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地球上的星星》

我是一個在大學研究兒童心理方面的學者,希望能夠幫到你一下下。

6樓:手機使用者

多給她一些快樂多一點點的放鬆 我也是個孩子 我就是這麼想的

家庭教育的心理學理論有哪些 30

7樓:

1、羅森塔爾效應

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2023年通過實驗發現。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

2、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馬克·吐溫聽牧師演講時,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打算捐款;10分鐘後,牧師還沒講完,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決定不捐了。

在牧師終於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而這種由於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

3、德西效應(westerners effect)

認為適度的獎勵有利於鞏固個體的內在動機,但過多的獎勵卻有可能降低個體對事情本身的興趣.降低其內在動機。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外在報酬和內在報酬兼得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強工作動機,反而會減低工作動機。此時,動機強度會變成兩者之差。人們把這種規律稱為德西效應。

這個結果表明,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即內感報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外加報酬),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

4、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就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

霍桑一詞是美國西部電氣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間工廠的名稱,是一座進行實驗研究的工廠。實驗最開始研究的是工作條件與生產效率之間的關係,包括外部環境影響條件(如照明強度、溼度)以及心理影響因素(如休息間隔、團隊壓力、工作時間、管理者的領導力)。

5、增減效應

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顯得不斷增加的人,最不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顯得不斷減少的人,心理學家們將人際交往中的這種現象稱為“增減效應”。

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機械地照搬“增減效應”。因為我們在評價人時,所涉及的具體因素很多,僅靠褒與貶的順序變化不能說明一切問題。倘若我們評價人時不根據具體物件、內容、時機和環境都採取先貶後褒的方法,往往會弄巧成拙。

8樓:mz桃之夭夭

德西和瑞安的自我決定理論。

其實這個理論算是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但是在家庭中很多家長無意中會用到,並且是反向運用。

這個理論包含三個需要:1.勝任需要,指個人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作用中,感到自己是有效的,有機會去鍛鍊自己和表現自己的才能。

2.歸屬需要,歸屬指感覺到關心他人並被他人關心,有一種從屬於其他個體和團體的安全感,與別人建立起安全和愉快的人際關係。3.

自主需要,自主指個體能感知到做出的行為是出於自願的且能夠自我調控的。

動機劃分為三種:1.內部動機:

內部動機是人類固有的一種追求新奇和挑戰、發展和鍛鍊自身能力、勇於探索和學習的先天傾向。它與個體的內部因素,如興趣、滿足感等密切相關,屬於高度自主的動機,代表了自我決定的原型。2.

外部動機:外部動機指人們不是出於對活動本身的興趣,而是為了獲得某種可分離的結果而去從事某一項活動的傾向,如獲得高分或避免受到懲罰等。3.

無動機:無動機是最缺少自我決定的動機型別,它的特點是個體認識不到他們的行為與行為結果之間的聯絡,對所從事的活動毫無興趣,沒有任何外在的調節行為以確保活動的正常進行。

在家庭中,這個理論通常被家長們無意識的用來將孩子的內部動機轉化為了外部動機。

舉個最普遍的例子:孩子最初因為感興趣,因為愛好而去畫畫,結果家長髮現之後,通常會說:“哎呀,畫的真好!

/畫的還行,繼續努力!畫完了帶你去吃大餐!"(或者給予孩子一些實質性的獎勵),其實這個時候家長的任何干預都會起到相反的結果,本來孩子是出於愛好去畫畫,時間久了,孩子心裡會慢慢覺得他是為了那頓大餐,或者那些獎勵而去畫畫,慢慢的,他就不再想畫畫了。

家長成功地將孩子的內部動機轉化為了外部動機,削弱了孩子的興趣。

我的心理有問題

哈哈 看看心理醫生吧 你告訴她 你曾經也是這樣對你以前女朋友的。你心理就平衡了。這說明你愛她 可是你想想,那必竟是過去 每個人都有過去以前和回憶 你沒有嗎?她的以前你沒有參與,可是現在你遇到了她忘記以前,她的以前,包括你的,看看你們以後要走的路好好的珍惜現在 不要讓你們的生活也成為你們彼此的以前過去...

我的心理有問題啊

不去看別人,怎麼知道別人在監視自己,不論別人是否在監視你,反正你肯定是在監視對方了,你要將心比心啊,自己不想被監視就不要懷疑別人,也不要去管別人是否在監視自己,你說自己被監視,說不定對方還覺得是你在監視他呢 要那麼多主見做什麼,只要是對的就迎合對方,是錯的就勇於對抗,這就是主見 要那麼多朋友做什麼,...

我心理上有什麼問題嗎?我的心理是不是有問題?

心理健康的判斷依據。1.在不違法犯罪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獨立,有自己想做的事和愛的人,過著有意義有意思有趣的生活,只要在這個狀態下,心理就是建康的。2.往往心理不健康的人,出現最大的問題就是忽略 壓抑了自己的權利,另一類則是過度自我,不符合自己預期的就痛苦 憤怒。所以評估自我和他人 社會的關係是心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