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什麼故事,《刻舟求劍》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021-08-14 03:29:14 字數 5262 閱讀 6316

1樓:野草蒼茫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裡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

「劍掉進水裡了!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呢.」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

「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

掉進江裡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塗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髮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

2樓:dreamcatcher茗

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察今》,寓言說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一會兒到岸的時候我就在這跳下去找劍。」當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

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刻舟求劍》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3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甚至遇到事情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著怎麼做,從沒想過變通一下。

有一次, 他經過山林,看見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頭從手上飛脫,掉進山谷裡去了。

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l的標記,很快在草叢裡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對樵夫仰慕不已。

這位楚國人喜愛劍術,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一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他立在船舷邊,江兩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於美景的他不小心,讓那把寶劍滑落到江裡去了。

只見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並且自言自語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繼續前行,待船家停船時,這位楚人站起身,面對驚訝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人水中。

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於是浮出水面撫摸著船邊的記號,如夢遊般喃喃著:「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這個可憐的楚國人就這樣被人們談論到今天。這是他的幸運呢,還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這個故事的我們是幸運的。

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指不會靈活變通之人。

「刻舟求劍」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劍」重於「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採取

4樓:天氣晴或雨不停

《刻舟求劍》故事梗概: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當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

《刻舟求劍》是《呂氏春秋·察今》記述的一則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指不會靈活變通之意。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楚國人要過江,他的一把劍掉進河裡了,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在船邊做了一個記號,等到岸了,在沿著記號找,結果,沒找著。

刻舟求劍的寓言故事

6樓:穆子澈想我

寓言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甚至遇到事情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著怎麼做,從沒想過變通一下。

有一次,他經過山林,看見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頭從手上飛脫,掉進山谷裡去了。

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的標記,很快在草叢裡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對樵夫仰慕不已。

這位楚國人喜愛劍術,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一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他立在船舷邊,江兩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於美景的他不小心,讓那把寶劍滑落到江裡去了。

只見他緊盯著劍掉下去的地方發呆。旁人勸他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卻笑著搖搖頭.他眼前浮現出樵夫刻記號的一幕。接著便鎮定地說:「別慌張!我自有妙法。」

只見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並且自言自語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繼續前行,待船家停船時,這位楚人站起身,面對驚訝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人水中。

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於是浮出水面撫摸著船邊的記號,如夢遊般喃喃著:「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一、成語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事物,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揭示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條。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二、成語用法

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多含貶義。

7樓:水仙牡丹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典出《呂氏春秋·察今》記述的一則寓言,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

「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引伸成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

【漢語文字】刻舟求劍

【漢語讀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詞語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典故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又名《呂覽》):「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詞語示例】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膠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語 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詞 性】貶義詞

【成 就】被選入小學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九課《寓言二則》、小學s版三年級下冊第十一課《寓言兩則》

[編輯本段]文章概況

【原 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 文】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請注意特殊句式:介詞結構後置句),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

「這裡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不會隨船前進。用這種方法找劍,難道不是很迷惑嗎?

【注 釋】

1.涉--本指徒步過河,此指渡。

2.自--從。

3.遽--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時間很緊迫。

4.契--用刀刻。

5.是--指代這裡。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落。

8.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裡是我的劍墜落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求--尋找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於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這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

17.是吾劍之所從墜,之:主謂間,不譯

18.止:停止

19.行,向前行。

【作 者】

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編輯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成語詞典中注音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諷刺了片面、靜止,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

刻舟求劍是一個貶義詞,並列式短語,為「刻舟」和「求劍」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並列短語,在句子中可以作謂語、定語或者狀語。

8樓:匿名使用者

[刻舟求劍]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9樓:段成學

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裡,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裡去找劍。

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哲理評析]

故事中楚國人滑稽可笑的做法違背了哲學中物質與運動關係的基本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是位物質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說,整個宇宙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之中,不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

具體說,從巨集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人類社會到思維領域,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文中的楚國人,雖然看到了船、水、劍的客觀存在,卻忽視、否認了它們的運動,是一種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的錯誤表現。

寓言 刻舟求劍的翻譯,刻舟求劍的寓言故事

這裡講得很全面,你可以去看看。為你點贊。在弄的長一點。刻舟求劍的故事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 刻舟求劍 每個字都翻譯的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刻舟求劍的寓言故事 一起來學習成語故事,引以為戒 刻舟求劍這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道理 做任何事不要墨守城規,不要死板...

刻舟求劍的意思是什麼,刻舟求劍裡的是是什麼意思

中國民間故事,從故事中感受智慧。刻舟求劍的意思是什麼 楚國人,乘船過江,出自戰國 呂不韋 呂氏春秋 察今 意思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諷刺了片面 靜止,不知變通 墨守成規的人。乘坐飛機的每位旅客,攜帶行李超過20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要按飛機票原價的1.5 購買行李票。劉先生從南京...

與鄭人買履刻舟求劍類似的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亡羊補牢,掩耳盜鈴,畫蛇添足,塞翁失馬,杞人憂天 驚弓之鳥 鷸蚌相爭 像刻舟求劍的寓言故事還有哪些?同步解析的自相矛盾的第八大題的第2小題的話造c墨守成規 狐假虎威,畫蛇添足,守株待兔,鷸蚌相爭,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井底之蛙。建議買本成語詞典看看。多數寓言故事都被歸納為成語了,詞典會對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