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及習俗,所有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和習俗

2021-08-17 15:38:00 字數 5249 閱讀 8674

1樓:

春節,是一年之歲首,農曆新年,傳統上的「年節」。傳統名稱分別有新春、新歲、新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過年。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來過春節前,

背井離鄉的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都會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

中文名稱

春節英文名

spring festival

別稱新春、年節、天臘、歲首、新年、大年

節日時間

農曆正月初一

節日型別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2樓:經典故事講述者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中秋節的故事》:中秋節的來歷

3樓:易南琴

中華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至今的世俗民風節日裡,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自2023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所有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和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時間,來歷,習俗?

4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

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月餅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今天是七夕,就說七夕吧。 「七夕」最早**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

三、五月

五、七月

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宵節又名「燈節」或「燈夕」。北魏時期,道教篤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靈,他們的生日,分別為正月十

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也有人認為,它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相傳早於漢文帝期間,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及至漢武帝建立了「太初曆」,進一步肯定元宵節的重要性。元宵節的節期,隨著歷代的發展而不斷延長,相傳唐代的元宵只持續三日,到了宋朝則延長至五天,及後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開始活動,直至年十七才結束。

中國傳統婦女,三步不出閨門,平時在白天亦難出門,更何況是夜晚,難得元宵節當晚可以破禁,自然會盡享歡娛,等待異性來結識,所以不少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都以元宵佳節為題材。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日期

5樓:雪月森林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等。

以下舉例5個傳統節日的習俗:

1、春節(正月初一):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習俗: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祭祀神(祖)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

2、元宵節(正月十五):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習俗: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3、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

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禮俗主題。

4、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習俗:划龍舟、吃粽子、掛艾草、午時水、浸龍舟水、拴五色絲線辟邪以及洗草藥水、薰蒼朮祛病防疫等。

5、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習俗: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6樓:薩好慕仝金

正月初一,春節;

四月初四,清明;

五月初五,端午;

七月十五,中元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

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 習俗

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的來歷

7樓:彼時已道曇花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11個:除夕、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中元節、中秋節、臘八節。

常過的節日如下:

1、除夕(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起源:除夕最早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擊鼓的方式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

這就是「除夕」節的由來。

2、春 節(農曆正月初一)起源: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永珍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初年,改農曆為公曆[陽曆]後,便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直到2023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8樓:九鹿丶

春節歷史悠久,關於春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但普遍接受的說法是: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春節習俗

1、掃塵

「尾月二十四,撣塵掃屋子」,這一風俗依靠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慾望和辭舊迎新的乞求.每逢春節到臨,家家戶戶都要掃除情況,清洗各類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天井,撣布撣子垢蛛網,疏通明渠陰溝。

2、貼對聯

對聯也叫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不管城市仍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年夜紅對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添喜慶氛圍。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平易近間人們還喜好在窗戶上貼上各類剪紙——窗花。窗花不但襯托了喜慶的節日氛圍,也集裝潢性、賞識性和適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事一種很普及的平易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愛好。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平易近間由來已久的風尚。為了更充實地表現這類神馳和祝賀,有的人將「福」字倒過來貼,暗示「幸福已到」「福分已到」。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

9樓:村裡唯一的希望喲

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社日節(農曆二月初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 、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遊神賽會、年例、押舟、祈福、廟會、遊鑼鼓、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中國傳統節日時間來歷習俗,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與習俗

中秋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 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 仲 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 月夕 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中國傳統的,節日都有哪些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北方進入臘月一般都是過些陰曆的日期 臘八喝臘八粥泡臘八蒜 陰曆十二月初八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就是提前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正月初一過春節 新舊交替走親戚拜大年 大年初五 打坉 預示豐收 元宵節 正月十五鬧花燈猜燈謎 二月初...

中國傳統的,節日都有哪些習俗,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什麼?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春節,全家團圓,吃年夜飯,吃餃子,走親戚,拜年。元宵節,吃元宵,湯圓,觀燈,猜燈謎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中秋節,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 應該是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吧。各個地方不同 習俗也不一樣的。春節,走親訪友。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