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的古義和今義,過 古義和今義 ?《孫權勸學》

2021-08-31 00:22:28 字數 5913 閱讀 2232

1樓:課文與閱讀

[guò]1.從一個地點或時間移到另一個地點或時間; 經過某個空間或時間。 2.

從甲方轉移到乙方。 3.使經過(某種處理)。

4.用眼看或用腦子回憶。 5.

超過(某個範圍和限度)。 6.分子結構中有過氧基結構的。

7.探望;拜訪。 8.

去世。 9.過失(跟「功」相對)。

10.傳染。 11.

用在動詞後,表示經過。 12.用在動詞後,表示掉轉方向。

13.用在動詞後,表示超過或勝過。

[guo]1.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 2.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

[guō]姓。

2樓:綠袍怪

—— 過【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禮】過之者,俯而就之。

【注】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又卦名。易大過,小過。

—— 解釋:1. 從這兒到那兒,從此時到彼時:

過程。過賬。2.

經過某種處理方法:過秤。過目。

3. 超出:過於。

過獎。4. 重新回憶,過去的事情:

過電影。5. 從頭到尾, 重新審視。

6. 次,回,遍:把檔案看了好幾過。

7. 錯誤:過錯。記過。

過 古義和今義 ?《孫權勸學》

3樓:學院派魚多多

北宋司馬光的《孫權勸學》中古今異義有:

1、過:

及魯肅過尋陽。

釋義: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

古義:到。

今義:經過。

2、辭:

蒙辭以軍中多務。

釋義: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

古義:推辭。

今義:告別,不接受,解僱。

3、孤: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釋義: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

古義:古時候王侯的自稱,我。

今義:獨自,孤獨。

4、治: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釋義:釋義: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

古義:研究。

今義:治理。

5、博士: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釋義: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

6、及:

及魯肅過尋陽。

釋義: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

古義:到了······的時候

今義:以及。

7、更:

即更刮目相待。

釋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

古義:重新。

今義:更加。

8、但:

但當涉獵。

釋義: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

古義:只。

今義:轉折連線詞,但是。

9、涉獵:

但當涉獵。

釋義: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

古義:粗略的閱讀

今義:捕捉獵物

10、往事:

見往事耳。

釋義:瞭解歷史罷了。

古義:歷史。

今義:過去的事。

11、大:

自以為大有所益。

釋義:自己覺得獲益頗多。

古義:很。

今義: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物件。

12、就:

蒙乃始就學。

釋義: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古義:從事。

今義:就。

13、見: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釋義: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麼晚呢。

古義:認清。

今義:看見。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孫權勸學》宋代:司馬光 撰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釋義: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

」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

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

」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阿蒙了!」呂蒙說:

「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麼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後分別了。

通假字: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釋義: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

邪:通「耶」,語氣詞。表反問語氣。

2、卿今當塗掌事。

釋義你現在當權管事。

當塗:「塗」通「途」,道路,仕途。亦作當權。

詞類活用:

1、蒙辭以軍中多務。

釋義: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

辭:狀語後置,名詞作動詞。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釋義: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麼晚呢。

之:主謂取獨。

4樓:江口沙枝

古:過錯;【用作動詞】指出過錯;拜訪;路過;等

古義:到

今義:經過

5樓:偶然

古:過錯;【用作動詞】指出過錯;拜訪;路過;等

今:路過;等

了了 的古義和今義?

6樓:匿名使用者

"了了"有兩種讀法

最早的一種是兩個字都讀"liao"三聲 意思是很少

最近有這種意思前一字讀"liao"三聲 後一字讀"le"清聲 意思是"我知道了","我瞭解了".「事情解決了」

了了①了結或清爽、痊癒。《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又「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②瞭然,視物清晰。《傷寒論·陽明病篇》:「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

③不了了之 :

bù liao liao zhī 把未了的事情放在一邊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④聰明,機靈

小時了了 ( xiǎo shí líng lì)

解 釋 指人少年時聰明。通聰明伶俐的伶俐。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典 故】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

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

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 「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 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

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回答道:

「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 ,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箇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

」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見「世說新語」)。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

【譯文】

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

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

「從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同您的祖先李伯陽曾經有過師友之誼,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

「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

」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不安。

【道理】

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故表面上雖是讚揚的話,骨子裡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讚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後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後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⑤很一般、不突出。

7樓:日月同輝

「了了」古代讀liaoliao(都是上聲),也有人讀ling(第二聲)li(第四聲)是聰明之意,在「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中即是。「了」(liao)在現在仍有「明白「之意,如「瞭解、一目瞭然、明瞭」等。

現在的「了了」一般讀liaole,是完了的意思。雖然在「不了了之」中的兩個「了」都讀liao,但這是兩個詞,都是「完了「之意,與「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中的「了了」沒有關係。

8樓:光之美麗

度娘沒有分古義和今義,就一個解釋:

了了,指心裡明白;清清楚楚;通達。語出晉袁巨集《後漢紀·獻帝紀》:「小時了了者,至大亦未能奇也。」

9樓:匿名使用者

「勾畫了了」是一勾一畫清清楚楚 的意思

10樓:萬運旺律午

安:爾安敢輕吾射。安:古義,疑問代詞「怎麼」;今義,常用於「安靜」、「安全」等

走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是跑、今義是走。

12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古今詞義演變中,「走」在:「行走」義上對「行」的替換是學者們早就注意到的問題。如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中:

把「走」、「行」、「跑」作為事物是怎樣改變了名稱的例子。

然而,「走」如何從「奔跑」義轉變為「行走」義、實:現對「行」的替換的過程,以及「跑」表示「奔跑」義與這一替換過程相比,究竟誰先誰後的問題,都尚未見有比:較全面的論述。

本文將對這些問題作些分析。

現代漢語「行走」語義場的主要:義位是「走」和「跑」,它們語義上的共同成分是「**互向前移動」,區別特徵有兩個:一是行走速度,「跑」:

的速度比「走」快;二是動作方式,即:行走過程中兩腳是否同時離地。就這兩個區別特徵而言,行走速度是主要的,因為兩腳是否同時離地是速度快慢的白然反應。

從漢語史的角度來看,表「行走」.義原先是用「行」,表「奔跑」義用:「走」,後來,在表「行走」義上「走」替換了「行」,在表「奔跑」義上新產生的詞「跑」替換了「走」。

換句話說:「走」卸去了「奔跑」義以後,承擔了「走路」義,弄清「走」的語義演變脈[2]絡,是考察這兩個替換過程的關鍵所在。

古文的古義和今義,「是」的古義和今義

1.書,在這bai里名詞用做動du詞,寫的意思。今義,為一zhi種記載東西的供人學習的工dao具。內 2.走,跑的意思。容 今義,走路。3.博士,知識淵博的人。今義,是一種職稱。4.會,在次為正逢。今義,會議。5.幾何,在此應為有多少。今義,一門學科。高三的時候肯定知道的,現在有點忘記了 可能說的不...

爪牙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江」古義 今義 「走「古義 今義 「丈人」古義 今義 「爪牙 古義 今義

爪牙的今義是黨羽 古義人的指甲和牙齒。引證解釋 1 周立波 暴風驟雨 第二部二二 郭全海 尋思 滿洲國 這麼一個大密探,藏在這兒一年多,沒有發覺,一定有爪牙。2 呂氏春秋 恃君 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衛。譯文 以人的能力,牙齒和指甲還不足以保護自己。擴充套件資料近義詞 1 黨羽 解釋 黨徒。多指惡...

問古義今義,謝的古義今義

動 形聲。從口,門聲。本義 問,詢問 同本義問,訊也。說文 皇帝請問下民。書 呂刑 時聘曰問。周禮 大宗伯 小聘曰問。儀禮 聘禮 問人於他邦。論語 善問者如攻堅木。禮記 學記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樂府詩集 木蘭詩 問其故。列子 湯問 跪問其故。後漢書 列女傳 景公問政 孔子。史記 孔子世家 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