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千年一嘆》的心得體會,讀《千年一嘆》心得體會一千字

2021-09-21 06:22:50 字數 4955 閱讀 2850

1樓:六日談

《千年一嘆》讀後感——我一定復活

「我希望巴特農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臘,如果在我死後回來,我一定復活。」這是秋雨老師援引希臘一位已故的文化部長的話,包含著一個文明古國最後的尊嚴,可惜她的願望無法實現,即使是在她逝後多少年,這也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當然文物遺失海外的事情不僅發生在希臘,事實上,世界上各大古老而燦爛的文明都在後世都遭到來自西方的破壞,包括中國,埃及,希臘……,西方的那一群所謂的探險家,考古家,其實就是文化強盜,他們比強盜更可惡,因為他們打著文化的幌子,完全地玷汙了文化這個神聖的名詞。他們就像一群不良少年,看到了幾位雖然上了年紀依然精神矍鑠的老者,在他們身上,他們看到了一種淡然,一種滄桑,一種看破了世俗的超然出塵之姿。那種姿態是這樣的吸引人,輕輕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讓天地黯然失色的美。

而那種姿態是他們所覬覦的,卻是年紀輕輕的他們所無法擁有的,因為那是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沉澱中練就的。但是桀驁的他們認為那些之不過是他們外在的表象造成的,於是他們剝下那些老者的衣服,鞋子穿在自己身上,剔去他們的鬍子,粘在自己身上,他們以為這樣就能讓自己看起來成熟一點,滄桑一點。他們把那些被他們剝光衣服的老者丟在地上,任意的踐踏他們的尊嚴,然後穿上那些老者的衣服,招搖過市。

眾所周知,大英博物館是與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的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希臘、中國、埃及等國人心中無法言說的痛。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的入口處矗立著一塊引人注目的羅塞塔石碑,是埃及曾今的頂級國寶。而去過埃及旅遊的人都知道,在開羅的埃及博物館只能看到複製品。

在希臘館內,放著巴特農神廟的珍貴雕像,而如果你以後你去希臘的話,你會發現,巴特農神廟裡面空無一物。同樣的在中國,如果你是一名研究敦煌文物的學者,如果你想看到研究敦煌必不可少的經卷時,不好意思,你要掏上幾千萬去那裡膠捲,自己回來用放映機看,它的真品已被收藏,不被參觀。這是一件多麼諷刺的事啊,要**自己國家的國寶,文物,要到其他國家的博物館去。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來自埃及、希臘與中國的遊客,在大英博物館見到他們的國寶時,都滿面淚水久久地站在那裡不肯離去。

想到這,我不禁想到一位中國青年寫給火燒圓明園的額爾金勳爵的:

我好恨,

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

使我能與你對視著站立在,

陰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曠野,

要麼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

要麼你接住我甩過去的劍,

要麼你我各乘一匹戰馬,

遠遠離開這天的帥旗,

離開如雲的戰陣,

決勝負於城下。

這首詩寫出中國人的悲憤,但是它同樣可以表達埃及人,希臘人站在大英博物館看到自己國家的國寶時的那種憤懣之情。這種感情對於我們文物遭受洗掠的文明古國而言是共同的,這是除去悲憤之外的一種無奈,一種屈辱。而我們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應為洗清這份屈辱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2樓:東哥

歷史,每每重拾,都會有一份揮之不去的滄桑感,多少個王朝,多少個輪迴,反反覆覆,一千年走一回,卻有陣陣嘆息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傳來,也從恆河畔邊傳來。

當曾經的輝煌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開始遺忘,那陣嘆息也只成了無奈,文明已經衰落,歷史也開始褪色了。

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嘆》,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文明。

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寫伊拉克之行的。當時看時,心裡就很酸,當他講到當地孩子的貧窮、無助時,我的眼淚便刷刷地流了下來。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們連字都不認識,可是,他們的祖先卻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

很小的孩子,本該天真快樂地生活,但他們卻也硬生生地被與政治聯絡了起來,他們的學校裡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國」之類的口號。戰爭讓很多孩子的父親離開了,於是,生活的重擔便一下子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蠟黃的臉、深深的大眼睛,這一切不能不讓你開始痛恨美國,痛恨懦弱的聯合國,痛恨伊拉克的當政者,同時也為這個民族悲哀。

「貧困的直接後果不是反抗,而是尊嚴的失落,而失落尊嚴的群體,更能接受極權統治」。

文明的衰敗也直接導致了當地人民的貧困,孩子總是讓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們連字也不認識,可他們的祖先卻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該天真無邪快樂生活,卻硬生生地被與政治聯絡了起來,學校裡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國,反對禁運」之類的口號。戰爭讓許多孩子的父親離開了,生活的重擔便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們蠟黃的臉,深深的大眼睛,顯示著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恆河邊,卻讓我領略了前所未有的震驚。無數黑壓壓的人全都泡在恆河裡,以為這樣就可以將病痛**,還有長時間擁塞在河邊等死的人,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恆河。在恆河邊,所能看到的是,人的骯髒,人的醜陋,人的死亡,就這樣誇張的裸露,都可以毫無節制地釋放給他人,釋放給自然。

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露,恆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日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靜上升。

《千年一嘆》讓我的思緒跟隨著它橫貫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跨越了幾千年的時光。聽著李白的歌,尋著屈原的夢,探尋著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著西亞顧問名的傷痛,感受著南亞歷史的喜怒哀樂。

「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恆河邊的梵鍾在何方?」它引導著我們踏進那個往昔的時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樂,而同時也承受著這些輝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

思索著我們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的風風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緣由,因為中國文化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嚮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正是這個本質,使它節省了很多靡費,儲存了生命。這個以世界屋脊作門檻,以千年冰雪作門楣的泱泱大國,正以磅礴的氣勢矗立著,展示著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歷史。

它深邃古老卻又充滿活力,在新的時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華雄獅的英姿,震驚著全世界。

《千年一嘆》記錄了餘秋雨先生在2023年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伊斯蘭文明遺蹟的經歷。行跡遍佈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等。車輪緊貼地面,一公里一公里的碾過去,完全不知會遇到什麼,所知道的只是一幕幕驚心動魄真實的故事。

餘秋雨,2023年8月23日生於浙江省餘姚縣,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2023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

2023年陸續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2023年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 2023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

2023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

《千年一嘆》是餘秋雨先生的又一力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一本日記。在千年之交的時候,餘秋雨先生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這本書完全記錄了四萬行程中的經歷。在本書中,作者以感傷、厚重而平實,卻不失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伊斯蘭文明、兩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等文明的衰落,並**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對比中又逐漸找到了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的原因。

出版十年,大幅修改,全新上市!餘秋雨經典文化散文全面升級。餘秋雨追尋人類文明足跡的旅程筆記,萬里歷程、文明追溯、歷史思索、心靈對話。

一流美文,一流深度,解讀世界文化史。大幅修改、最新修訂上市!

在世紀交替之際,餘秋雨隨著香港鳳凰衛視視察人類最重要的幾個古文明發祥地,跋涉四萬公里,當他面對人類文明的遺址,種種讚歎、驚歎、感嘆和悲嘆,都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他從未經歷過的文化反思和心靈悸動。為此,他坦言:

《千年一嘆》是他「特別珍貴的作品」。

讀《千年一嘆》心得體會一千字

3樓:王晶晶

《千年一嘆》讀後感——我一定復活

「我希望巴特農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臘,如果在我死後回來,我一定復活。」這是秋雨老師援引希臘一位已故的文化部長的話,包含著一個文明古國最後的尊嚴,可惜她的願望無法實現,即使是在她逝後多少年,這也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當然文物遺失海外的事情不僅發生在希臘,事實上,世界上各大古老而燦爛的文明都在後世都遭到來自西方的破壞,包括中國,埃及,希臘……,西方的那一群所謂的探險家,考古家,其實就是文化強盜,他們比強盜更可惡,因為他們打著文化的幌子,完全地玷汙了文化這個神聖的名詞。他們就像一群不良少年,看到了幾位雖然上了年紀依然精神矍鑠的老者,在他們身上,他們看到了一種淡然,一種滄桑,一種看破了世俗的超然出塵之姿。那種姿態是這樣的吸引人,輕輕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讓天地黯然失色的美。

而那種姿態是他們所覬覦的,卻是年紀輕輕的他們所無法擁有的,因為那是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沉澱中練就的。但是桀驁的他們認為那些之不過是他們外在的表象造成的,於是他們剝下那些老者的衣服,鞋子穿在自己身上,剔去他們的鬍子,粘在自己身上,他們以為這樣就能讓自己看起來成熟一點,滄桑一點。他們把那些被他們剝光衣服的老者丟在地上,任意的踐踏他們的尊嚴,然後穿上那些老者的衣服,招搖過市。

眾所周知,大英博物館是與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的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希臘、中國、埃及等國人心中無法言說的痛。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的入口處矗立著一塊引人注目的羅塞塔石碑,是埃及曾今的頂級國寶。而去過埃及旅遊的人都知道,在開羅的埃及博物館只能看到複製品。

在希臘館內,放著巴特農神廟的珍貴雕像,而如果你以後你去希臘的話,你會發現,巴特農神廟裡面空無一物。同樣的在中國,如果你是一名研究敦煌文物的學者,如果你想看到研究敦煌必不可少的經卷時,不好意思,你要掏上幾千萬去那裡膠捲,自己回來用放映機看,它的真品已被收藏,不被參觀。這是一件多麼諷刺的事啊,要**自己國家的國寶,文物,要到其他國家的博物館去。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來自埃及、希臘與中國的遊客,在大英博物館見到他們的國寶時,都滿面淚水久久地站在那裡不肯離去。

想到這,我不禁想到一位中國青年寫給火燒圓明園的額爾金勳爵的:

我好恨,

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

使我能與你對視著站立在,

陰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曠野,

要麼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

要麼你接住我甩過去的劍,

要麼你我各乘一匹戰馬,

遠遠離開這天的帥旗,

離開如雲的戰陣,

決勝負於城下。

這首詩寫出中國人的悲憤,但是它同樣可以表達埃及人,希臘人站在大英博物館看到自己國家的國寶時的那種憤懣之情。這種感情對於我們文物遭受洗掠的文明古國而言是共同的,這是除去悲憤之外的一種無奈,一種屈辱。而我們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應為洗清這份屈辱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千年一嘆》有哪些好詞好句,《千年一嘆》好詞好句

1.那年月,中國各地民眾剛剛開始擺脫數百年貧困,誰也沒有心思去想,在版數百年貧困背後是權否還蘊藏著千年魂魄。2.未知和無知並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對未知和無知的否認。3.也許,年老的你最有資格嘲笑人類?4.有了底線,也就有了共同語言。5.在充滿戰爭狂熱的土地上,真正的英雄並不坐在坦克裡,也不捧著炸藥...

千年一嘆讀後感,千年一嘆讀後感,600字

千年一嘆,一嘆千年歷史,每每重拾,都會有一份揮之不去的滄桑感,多少個王朝,多少個輪迴,反反覆覆,一千年走一回,卻有陣陣嘆息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傳來,也從恆河畔邊傳來.當曾經的輝煌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開始遺忘,那陣嘆息也只...

千年一嘆寫的是哪,餘秋雨的千年一嘆寫了一些什麼?

千年一嘆 是餘秋雨先生的力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一本日記。在千年之交的時候,餘秋雨先生隨香港鳳凰衛視 千禧之旅 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這本書完全記錄了四萬行程中的經歷。在書中作者以感傷 厚重而平實,卻不失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伊斯蘭文明 兩河文明 阿拉伯文明 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希伯來文明等文明的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