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因何而得名,四川名稱的來歷

2022-01-07 14:50:28 字數 3716 閱讀 8977

1樓:暮夏淺眠

有些書上說四川得名於境內有長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四條大川,這僅僅是巧合。

唐初設劍南西川節度使與劍南東川節度使,簡稱西川、東川,「川」乃「平川廣野」之意。到北宋時,開寶三年(970年)置西川路,四年(971年)分置峽西路,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合併為川峽路。

鹹平四年(2023年),分川峽路為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簡稱「川峽四路」,總稱「四川路」,「四川」之名由此產生。

「四川」作為地區名稱正式確定,始於南宋初設定的四川都轉運使、四川宣撫使、四川安撫史等官職。元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明改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清為四川省,沿用至今。

2樓:咋滴了你

不要聽他們瞎比比,有的說的對有的都是胡說八道,胡言亂語,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四川老的我,在清楚不過了四川由來而是四川有天下四瀆兒得名,長江,淮河,黃河,濟水成名四川,至於什麼川陝四路那都瞎扯蛋的,四川歷史悠長,古蜀廣漢文化三星堆5千多年,可以說古蜀國在秦國戰國時期還要早就是一個國家了也統治過少部分秦地,前古蜀國一共三個王朝,後蜀國,後來才被秦割據勢力打敗成為秦郡,後來成為漢蜀郡,在後來的三國蜀國,

3樓:何

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四大江系都屬於長江支流,象一把扇子張開一個大網而流通該地域,固把該地叫四川..

4樓:己優翁憶雪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位於我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漢末三國時為蜀國地。

秦代置蜀郡。漢屬益州。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注: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併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截至2023年底,四川省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43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120個縣、4個自治縣;4544個鄉鎮、239個街道辦事處。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中,社群居民委員會4822個,村民委員會50182個。

四川名稱的來歷

5樓:為誰為誰為

宋朝時,四川地區主要是劃分為四個區域,即以成都為中心的益州路,以三臺為中心的梓州路,以廣元為中心的利州路,以奉節為中心的夔州路。合稱「川陝四路」,簡稱「四川路」。

那時的川陝四路包含了現在的重慶地區,不包含現在的甘孜、阿壩、涼山和攀枝花。範圍主要在四川盆地。元朝時建立行省,川陝四路合併為一個省,並取名四川行省。

四川省由此正名。後來西康地區金沙江以東劃歸四川時,廢西康稱號,併入四川。重慶直轄後,四川本土保留原名不變。

6樓:凮起雲湧

四川名字的由來:

北宋鹹平四年,將地處今天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

在北宋期間設立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撫使等官職,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彝族是四川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

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曆法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

7樓:霓脦那些

地名由來

北宋真宗鹹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

另一說是四川境內有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四條大江,古稱江為川,由此得名四川。

8樓:三國之長空

一、回答:

1、名的由來:《說文》對名這樣解釋:「名,自命也。

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為,黃昏後,天暗黑不能相認識,各以代號稱。這便是名的由來。

這多少有些傳說意味。人們發現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漸通行起來,使得人皆有名,並對命「名」講究起來。

2、字的由來: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舊說是古代嬰兒出生後三個月由父輩所取(當然亦有一說是出生後即可取名了);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個與本名有所關聯的名字,男子在二十歲行冠禮時取字 (不過三國亂世,思想反動,冠而取字並不是一定遵循,曹衝、孫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字),而女子則在十五歲行笄禮時取字。名,在夏朝之前已經有,而取字據說始於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湯,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湯。

還有名與字是有區別的,古人常自稱其名以表示謙稱,稱人之字以表示對人尊稱,另名與字連稱亦是對人尊稱。名與字是有關係、關聯的。有的是意義上的聯絡,有的是意義上的相輔,有的是意義上的相反。

二、擴充套件知識:

1、名字的歷史沿革:據《周禮》「婚生三月而加名」,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取名,我們現在所看見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當時的習慣,崇尚以天干為名。

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來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如太乙,成湯(天乙),太丁,盤庚,帝辛(紂)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盤庚曾孫)。陳夢家《殷商卜辭綜述》認為:

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後對命名有所講究。春秋魯桓公六年(705)魯桓公問命名應遵守的禮節時,大夫申 提出「信」「義」「象」「假」「類」五條(「五則」)。

到戰國時,很多貴族通過占卜來給自己的兒子命名,如屈原(皇攬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隨著儒學的興起,對起名的講究越來越複雜,成書於戰國年間的《周禮》中對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條之外,還規定了「六不」。即(1)不以國(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隱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幣。

2、姓名基本簡介:姓名是中華名文化的脈承之一,它是人們以血脈傳承為根基的社會人文標識。姓名是人們在社會中必不可少的符號與標識,它是人在社會人文交流必須的資訊表達、交流、傳播的一種工具;它還是人們在描敘自己的能量與另一個能量之間的延續氣場的一種載體。

姓名就是名主的長輩為名主傳承的思想,也是別人對自己的邏輯思想的記憶。

四川得名的由來

9樓:弘虹彩

轄區秦時設蜀郡。漢設益州部。唐設劍南道,又分劍南東川、劍南西川兩節度使。

宋設西川路和峽路,後將西川、峽二路分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產生。元時合併四路,設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稱中的「川」字作為簡稱。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注:

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併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10樓:睢奇姒乾

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巴蜀地區行政區劃確定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治所分別為今成都、三臺、漢中和奉節,統稱為川峽四路,簡稱為四川路或四川,這是四川得名成詞之始。

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川」字的解釋是:「貫穿通流水也。」從甲骨文等古文字字形看,「川」字就像一條流水的大河,那麼,「四川」應該就是四條大河。

在現在的四川境內,大河遠不止四條,所以人們關於四川是哪四條大河也就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四條大河是岷江、嘉陵江、烏江和沱江;另一種說法是岷江,嘉陵江,長江,大渡河;可能還有其它的說法。說法雖多,但四川省名來自四條大河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什麼是四川九大碗,四川九大碗的來歷

九鬥碗 也被人們習慣稱作壩壩宴 流水席 九大碗 九個碗等,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餚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別為 軟炸蒸肉 清蒸排骨 粉蒸牛肉 蒸甲魚 蒸渾雞 蒸渾鴨 蒸肘子 夾沙肉 鹹燒白。同時,鬥 在四川方言裡,意指大的容器,用九鬥碗來稱此場面,也是贊其菜多量足的意思...

四川話形容很閒怎麼說,四川是哪四川

腦殼喬得很 腦袋有問題 ri你仙人闆闆 仙人闆闆,祖先的牌位專 耙耳朵 妻管屬嚴 彎彎,yueyue 鄉巴佬 撇託,耿直 仗義 港 囂張,傲氣,也有形容別人厲害的用法 寶器,保長,悶的兒,瓜娃兒,哈be兒,瓜批,溫shang,木杵杵,憨,ha戳戳,方腦殼.0199 四川的介紹 四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

四川大學有哪些好專業,成都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有哪些專業

來自網路 一 四川大學 雙一流 建設學科名單 6個 1 數學2 化學3 材料科學與工程4 基礎醫學5 口腔醫學6 護理學 二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5個 1 中國語言文學2 數學3 材料科學與工程4 生物醫學工程5 口腔醫學 這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19個二級學科 文藝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