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和丞相誰大,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別?誰的權利更大?

2022-01-07 15:59:16 字數 5169 閱讀 2578

1樓:元臨

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實已為**的通稱。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

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但只有遼代以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 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

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 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有時分設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擔任宰相職務的稱為「中丞相」。

漢朝與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稱為相國的話地位更高一些,並以御史大夫為副職。漢武帝時,起用儒生當丞相,處理日常行政事務,而政務中心則轉到了內廷。宰相的職權逐漸轉移到了尚書檯長官的手中。

漢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執政。漢獻帝時,復置丞相,由曹操擔任。 魏晉南北朝時,丞相或相國多為權臣自命,成為了一種篡位奪權的手段。

南北朝制度多變,皇帝所與議論政事或委以機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或將軍。其位最尊、權最大者則為錄尚書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長官內史省的內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都是宰相。

唐改內史省為中書省,內史令為中書令,納言為侍中。唐高宗後,只有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正式官名,以參知政事為副。

從漢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禮,逐漸降級,至宋太祖廢「坐論」之禮,使宰相地位大降。神宗元豐改制,設宰相二人,首相稱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次相稱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另設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為副相。徽宗政和時,改左僕射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右僕射為少宰兼中書侍郎。

高宗建炎間,再改宰相官名為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相為參知政事。孝宗乾道間又改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主官中書令常由皇太子兼領,不常設,下為左右丞相,再下為平章政事,副職為左右丞及參知政事。

明朝初亦設中書省,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2023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決國政。宰相制度遂廢。

后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後閣職漸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 清沿明制,雍正時設軍機處,內閣成為閒曹,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明、清習慣上都稱授大學士為拜相,但無正式宰相名份。 在所有的官職中,宰相的變化最多,這是由於君主既需要宰相幫助辦理政事,又擔心宰相的權位過重,危及自身的權力,故常改變其名稱權責,方便皇帝施政。

2樓:奇怪冷知識

丞相是官職的名字,宰相只是統稱。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叫丞相。 秦代有丞相的官名,南宋時期的左右丞相,也是宰相。

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別?誰的權利更大?

3樓:儒雅的地球儀

宰相和丞相的區別:

1、宰相不是具體的官名,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的一種通稱或俗稱。宰相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漢代的丞相可以稱之為宰相,很長時間就是一個人,魏晉南北朝的錄尚書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長官,甚至參加政事堂會議的**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

2、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時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後,正式設定丞相。

3、丞相是官職和敬稱,宰相僅是敬稱。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

做個不一定恰當的對比,丞相是古代的***總理的正式官職,現在是***正副總理的尊稱,而宰相則是***總理的尊稱。

向左轉|向右轉

擴充套件資料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

歷史:先秦時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完全不同,因為出土文物秦國東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

這證明相國與丞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官職,而且是同時並存的,而且相國地位高於丞相。

宰相的職務變遷:

宰相的正式官名隨著朝代的更替,先後出現過:相國、丞相、大司徒、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等多達幾十種官名。

據記載,早在商周時代已有太宰、尹、太師之稱,這些官職雖有輔佐天子管理國家之意,但在當時尚不具備國家機器中幕僚長性質。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相的名稱出現了。例如管仲為齊國相,藺相如為趙國相。

由於當時養士之風盛行,不少有知識的人被各國招聘為相。

秦國由於變化徹底,發展迅速,是戰國時代第一個設立郡縣制的國家,並於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樗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丞相之名由此而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宰相作為官制首次確定下來。

在秦以前的殷周時代,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通過分封諸侯進行統治的,商朝的王或周朝的天子不能干涉分封國的內政,又因分封國的國君由貴族世襲,所以天子無權解除他們在分封國的統治權力。

秦始皇之後,廢分封,設郡縣,廢諸侯,設官吏,皇帝不再通過宗法親緣關係進行統治,改為任命官僚向全國發號施令,因此有必要組織一套官僚機構,並藉助於宰相大臣輔佐政務。宰相就在這一歷史條件下產生了。隨著封建國家的發展,宰相制一直沿襲了兩千年。

宰相和丞相相比來說,丞相的權利更大一點。

4樓:鑲芹

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有時分設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擔任宰相職務的稱為「中丞相」。

漢朝與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稱為相國的話地位更高一些,並以御史大夫為副職,漢武帝時,起用儒生當丞相,處理日常行政事務,而政務中心則轉到了內廷。宰相的職權逐漸轉移到了尚書檯長官的手中,漢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執政,漢獻帝時,復置丞相,由曹操擔任。

魏晉南北朝時,丞相或相國多為權臣自命,成為了一種篡位奪權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變,皇帝所與議論政事或委以機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或將軍。其位最尊、權最大者則為錄尚書事。

5樓:永夜

宰相制是一種制度,宰相和丞相都是官職的名稱.

一般在提到宰相的時候,根據語境,可以自然的分辨出是說官職還是制度.

作為輔助君王的最高階別的臣子,無論是宰相還是丞相都是一樣的.在春秋戰國時期,都是統稱為相的.

秦朝的時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這個官職被稱為丞相.

漢朝也是丞相,但是丞相中地位更高的會被稱為相國(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只有一個丞相).

宰相制在東漢的時候被改為三公制,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三個人了.

但是隨著曹操的掌權,曹操又被稱為相國了.宰相制恢復.

自此以後,除了權臣之外,制度上講唯一的宰相不再存在,多是幾人平行,都是宰相(丞相)了.

6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仿秦制,丞相為正職,御史大夫為副職。漢成帝時,丞相一人難以處理繁多的政事,於是立三公制,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以大司馬、大司空、丞相為三公。漢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

東漢初又改大司徒、大司空為司徒、司空,改大司馬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地位最高。漢獻帝時,復丞相,由曹操擔任。晉朝建立省事,尚書省、門下省都是晉朝建立的,執行多相制,重要事務由三司八座、門下三省共議,宰相不再侷限在三公,三省長官開始具有宰相地位,與三公都被稱為公輔大位、宰輔。

7樓:談史說今歷史短**

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別?哪個權力更大?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誰的權利更大?

8樓:談史說今歷史短**

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別?哪個權力更大?

9樓:

宰相指的是一種制度,

丞相是真正的官名。

丞相:中國古代官名,三國以後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長。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

區別: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的一種俗稱,不是具體的官名。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

宰相的制度最早來自春秋時期,不過在明朝的時候消失了,變成了內閣制度。

而宰相也是在春秋時期出現的,在歷史上,第一個宰相就是管仲,作為第一位非常傑出的宰相,管仲在歷史上的地位,自然不用說,延續他之後,中國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宰相。

到了秦朝的時候,出現了左右丞相,後來還出現了所謂的中丞相,左右丞相各自負責自己的事情,漢朝的時候也是如此,比如說曹操,就是一個丞相。

宋朝的時候,宰相成為了官民,明朝的時候,丞相的稱呼消失了,皇帝親政,但是卻設立了大學士,被稱為輔臣,清朝的時候,出現了內閣,軍機大臣等等,其實從權利上來看,這人就是所謂的宰相了,只是稱呼發生了改變。

10樓:破碎的老收音機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

宰相地位的具體名稱多達幾十種,歷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明朝)、軍機大臣、總理(清朝末期)等等。

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

丞相:中國古代官名,三國以後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長。

西漢廢除相國官職以後,丞相的職責,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協助皇帝管理一切軍國大事,即所謂的「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11樓:

丞相宰相其實是一個概念,如果嚴格意義說宰相的權利應該比丞相大一些。在春秋時期中國開始出現宰相一職,其中以齊國的管仲最為出名。宰相的宰是指主宰的意思,春秋戰國時期的宰相權利僅次於君主,總管國家的行政服務。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他不但把最高統治者的名稱由天子改為皇帝,也把宰相改成了丞相,這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次從法律的角度明確了丞相的官名。漢朝的時候基本沿用了秦朝的丞相制度,不過為了防止丞相權利過大,有時候會設定左右丞相相互牽制。到了唐太宗時期丞相的權利進一步被削弱,丞相一職滿地都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幾乎各個地方的首腦都是丞相。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歷史上的丞相和宰相基本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從權利範圍來看,春秋戰國時期的宰相權利更大。而秦朝以後的丞相雖然和宰相的職能一樣,但是他把一個宰相分成了多個丞相,以此來限制相權威脅皇權。

宰相丞相和相國的區別,宰相,丞相和相國有什麼區別

丞相 宰相 是古代中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比皇帝低一級。相國 丞相 春秋時分 左相 右相 各個諸侯國也有 相國 或 相幫 秦朝廢除 相國 設定 左右丞相 漢初先置丞相,後改為相國,各諸侯王國亦設過相國,後改稱為相。到到三國時 相國 改為 司徒 隋唐以後,多用以作實際任宰相之職者的尊稱。總之 相國 ...

宰相 丞相和相國的區別是什麼,宰相丞相和相國的區別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宰相是古代最高權臣的統稱,宰相不是一個具體的官位或職務。丞相和相國在有的朝代是一個具體的官職,是那個朝代官職最高的人 但在有些朝代,某些職務的 的職權就相當於丞相,例如三省制時期的中書 門下 尚書三省最高長官就相當於宰相,但他們官職的名稱並不是丞相或相國。到明太祖時期,胡惟庸案後,...

尚書和宰相哪個大,宰相和丞相哪個官位大

宰相官大。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宰 的意思是主宰,相 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宰相聯稱始見於 韓非子 顯學 丞相就是宰相。在清朝尚書指的是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門的主官,比如有兵部尚書 禮部尚書等,但是清朝並沒有設立宰相。宰相相當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