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推崇佛教,為何唐武宗卻要滅佛

2022-01-11 14:00:28 字數 5824 閱讀 8670

1樓:過濾嘴小七

一個朝代都有信奉的東西,所以武則天信佛就是信仰。

2樓:孫麗

厭倦了武則天對佛的樣子自己實在是不想忍受了呢

3樓:青青

信封的事物不一樣的緣故的呢,一個國家的興旺不能只靠求得

4樓:一個人挺好

人和人的想法不一,一個朝代有一種信奉的東西。

5樓:

武則天喜歡的不代表唐武宗也會喜歡,這就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6樓:

不是每一個人都會信封的呢,所以會選擇呀滅了呢

7樓:

每個人的想法和思維都是不同的,每個朝代有一種信奉的東西。

8樓:七月

人和人的想法不一樣,信奉的宗教也是不一樣的

9樓:張小爽歪歪

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各有有各人的思想不能都一樣

10樓:嚕啦嚕啦的爸爸

唐朝在我國歷史上是公認的最強盛的時代之一。但就在這樣的朝代中發生了一場打擊宗教的運動——會昌滅佛。導致經籍散佚、寺廟被毀、佛像被銷,致使佛教宗派失去了昔日的繁榮,中國佛教從隆盛走入了衰弱時期。

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唐朝的滅佛運動只發生在唐武宗李炎一朝,由於寺院有著免役免賦的特權,所以寺院經濟急劇膨脹,人口大量湧入佛門。加之是朝廷的敕賜,如:唐朝國家大寺的所有供給都由國家承擔。

信佛禮佛官僚豪富的捐獻,如:一些公主、后妃、宦官、貴戚把私家財產贈與寺院。僧侶地主的購置與巧取豪奪,如:

如僧人慧範交通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狐假虎威逼奪民產等。

同時有的寺院還兼有其他經營活動,如:開當鋪、放高利貸等。這一切都導致寺院掌控大量人口、掠奪大量經濟,既導致了地主階級的不滿,又造成了社會上反佛意識的高漲。

加之朝中大臣如韓愈從儒家立場出發,予以堅決反對佛教。所以,唐武宗在整頓朝綱、收復失地、穩定邊疆的同時,決定廢除佛教。

從結果上講,會昌滅佛可謂是佛教在中國發展史上的一次大劫難。由於寺院經濟被剝奪、僧尼被迫還俗、寺廟被燒燬、經籍被焚燒、佛像被銷燬,這種釜底抽薪般的打擊,嚴重削弱了佛教的勢力和佛教在文化上的影響。最終讓全國所剩寺院寥寥無幾,僧侶也少得可憐,但其所產生的結果,卻對於人民群眾是有利的。

11樓:

武則天推崇佛教,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統治;唐武宗滅佛,同樣是出於政治權利的原因。

只有佛教,宣揚眾生平等,最適合武則天的思想統治,基於以上的考慮,武則天最終選擇了佛教。她甚至從佛教經書中,找到自己合理登基的理由,將自己包裝成神話人物。所以總的來說,武則天推行佛教主要是為了鞏固統治,給自己造勢。

更關鍵的是,佛教寺廟的經濟並不直接歸入國家,這點也讓唐武宗耿耿於懷。基於此種種原因,唐武宗認為佛道矛盾已經到了會動搖統治的地步了,再放任不管恐怕會造成兩極分化,甚至威脅國家財政和自己的統治,於是唐武宗便發動了滅佛活動。

12樓:蝦彈文化

武則天推崇佛教是為了維護女性統治皇朝的穩定性,唐武宗李炎滅佛主要原因也是為了維護皇朝的統治。李炎是唐朝的第十五代皇帝,那個時候的佛教在唐朝可謂是樹大根深,在朝廷的扶持之下,經過十幾代的發展已經深入了唐朝的的各個角落,從側面說,佛教對於當時的朝廷而言,已經威脅了朝廷的穩定性。

在武則天期間,武則天作為第一個女皇帝,她的統治過程是十分困難的。首先最麻煩的問題就是民間對她的不認可,不得民心就無法得天下,所以武則天為了獲取民心就命人編纂了一部《大雲經》,在大雲經中有諸多女性當皇帝的故事,並且在經書中把武則天說成了彌勒佛的轉世。由此武則天才在民間逐漸的穩住了民心。

而隨著歷任皇帝都對佛教的扶持,佛教很快速的就發展了起來。首先就是各任皇帝上任之後都會對佛教進行賞賜,和修建廟宇。這種行為消耗的大量的國力,只不過初期唐朝國力強盛,所消耗的那些根本算不上什麼。

之後佛教隨著影響越來越大,朝廷更是免去了佛教的賦稅,並且一個廟宇的周邊地區都規劃為了佛教的地盤。僧人們在廟宇周圍可以種植糧食而不必繳納賦稅,也可以將良田租借給平民百姓,然後從平民百姓身上收取一定的賦稅。其實也就相當於一個超小型的國中之國了。

隨著時間的發展,佛教的地盤越來越大,而朝廷的國力逐漸的衰弱。此時就顯現出來弊端了,國力衰弱的唐朝,此時才發現佛教佔領了大量的良田,而這些良田所帶來的收入已經堪比國庫的收入了。也就所說佛教已經富可敵國了。

所以到了唐武帝李炎的時候,為了加強國家的統治,也為了充盈國庫,便打算將佛教的地盤重新收回來,這麼做佛教肯定不答應,於是便有了唐武宗滅佛的做法。

13樓:小白自我

眾所周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誕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由喬達摩·悉達多創立,又稱「釋迦牟尼」,至於佛教何時傳入中國,有很多學說,早在先秦時期,佛教就傳入中國。

據說西漢時,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佛教思想開始通過西域的商隊零星地傳入中國,最常見的說法是佛教從東漢開始正式傳入中國,據說東漢明帝曾夢見一個金人飛向他,後來把此事告訴朝臣,一些大臣告訴他,這是天堂,因此,明朝皇帝派使節到印度歡迎佛法,就這樣,佛教開始在中國傳播。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唐代,中國甚至已經成為一個當之無愧的佛教大國和世界中心,和武則天一樣,她也是歷史上唯一被認可的正統女皇帝,非常崇尚佛教,那麼,她為什麼那麼喜歡佛教,一方面,武則天的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她曾經在寺廟裡做了兩年的尼姑,她的第一隻雄性寵物薛懷儀也是一個和尚,當然,主要原因是武則天有通過佛教鞏固統治地位的政治需要。

這可以從武則天在大運經書的彌勒佛轉世中看出,正是在她的不懈支援下,佛教才得以廣泛傳播,然而,俗話說「人無千日,花無百日,紅」。唐武宗時期,風光無限的佛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在他的指揮下,滅佛運動蓬勃開展。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武則天為什麼不遺餘力地讚美佛教,唐武宗滅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李彥是李恆的第五個兒子,唐朝第十五任皇帝。

唐朝歷來尊佛,可為何唐武宗卻要滅佛?

14樓:朝夕書評

會昌滅佛指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間(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滅佛」政策,以會昌五年(845年)四月頒佈的敕令為高峰,佛教徒稱為「會昌法難」。

15樓:博諾威

誰告訴你唐朝尊佛的?唐朝的皇上都自認為是老子的後人,你說他們尊佛還是尊道?尊佛的也就是李世民、李隆基和武則天!

16樓:死神鐮刀

老子天下第一,這句話就是來自唐朝,,說的就是李家始祖老子,,

唐憲宗明明尊佛,為何唐武宗卻要滅佛?

17樓:我說週週知道

因為唐憲宗太過於信仰佛教,導致佛教在當時的勢力很強,而且人們都願意給寺廟捐贈香火錢,所以說當時的寺廟積累了太多的財富。

18樓:凱凱的偉偉

因為當時很多人都信佛尊佛,把金錢都投在了廟堂。國家金庫缺少的可憐。所以唐武宗為了國家財產把信佛推翻了。

19樓:199103熊

因為當時的佛教已經嚴重危及到了當時的統治,所以說才要滅佛

20樓:

因為佛教在當時已經動搖他的統治根基。在封建國家裡,統治者最忌諱的就是一切可以動搖統治的因素,所以他要不惜一切代價滅掉佛教。

21樓:

他們其實都是各自有各自的政治核心,而且佛教對當時影響挺嚴重的。

22樓:不想取網名的然

因為唐憲宗尊佛所以在當時佛教很盛行,以至於插入朝庭有權有勢,所以唐武宗才要滅佛。

23樓:愛喝檸檬茶的葉

這種個人喜好的事情誰說的清楚啊

唐武宗為何滅佛?

24樓:易書科技

佛教在隋唐時期非常盛行。隋文帝「詔境內之民任聽出家」,於是「民間佛書,多於六經數百倍。」武則天出於政治需要,修佛寺,造大像,所費巨億。

中宗時,韋后、安樂公主及朝廷貴戚也競相崇飾寺觀,奏度人為僧。玄宗時雖一度淘汰僧尼,整頓寺院,但安史之亂後,社會動盪,統治階級更大力提倡佛教。肅宗、代宗均在宮中設定道場,「有寇至則令僧講《仁王經》以禳之,寇去則厚加賞賜。

」宰相元載、王縉、杜鴻逐漸都喜好佛法,他們不僅造寺無窮,還為皇帝言因果報應,甚至上朝也多談佛事,「由是中外臣民承流相化,皆廢人事而奉佛」,弄得政治刑罰日益紊亂。有唐一代還多次為迎送佛骨興師動眾,大事鋪張。憲宗時為去鳳翔(今屬唐武宗陝西)法門寺迎佛骨,搞得長安舉城若狂,百姓「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後時。

」佞佛的情形在唐後期也一直有增無減。武宗時祠部的統計數字表明,當時全國有寺院4600所,蘭若(小寺院)四萬所,僧尼260500人。遍設各地的寺院不僅佔據了大量的良田美地,而且了利用它們的免稅特權,包庇了眾多的人口。

當時除了富戶多丁,削法避役,將寺院當成最好的庇護所外,許多貧苦百姓為不納賦稅,也投靠依附寺院,成為寺院的寺戶或佃戶,他們耕種寺院的土地,為寺院提供無償的勞動,使得寺院經濟大為發展,而封建**的納稅人戶卻日漸減少。此外,天下佛寺大量銷銅鑄造佛像,使得市場上銅錢大為減少,加重了唐後期錢重貨輕的矛盾。

武宗即位以後,深感佛寺和僧尼眾多「耗蠹天下」,對國家財政也影響極大。會昌三年(843年)唐朝廷對澤璐用兵,軍費不足,而關中、河東等地,又連年發生蝗災。在這種情況下,衝擊佛教寺宇,沒收僧尼財富,就成為可行的一途。

武宗本人原來就傾向道教,在道士趙歸真的鼓動和宰相李德裕的支援下。武宗決心滅佛。他首先下敕沒收僧尼的私人錢物田莊,減少僧尼所畜奴婢的數量。

會昌三年,長安左順兩街勒令還俗的僧人共3400餘人,同年三月下敕,代州五臺山及泗州普光王寺,終南山五臺、鳳翔府法門寺,「並不許置供及巡禮者」,犯者即受春杖處置。由此「四處靈境,絕人往來,無人送供。」滅佛之舉在會昌五年達到高潮。

其年八月。下敕省並天下佛寺。規定長安、洛陽兩街僅各留二寺,諸道節度觀察使治所及同、華、商、汝等州各留一寺,並將寺院分為三等,上等留僧20人,中等留10人,下等5人。

其餘26萬餘僧尼笄冠勒令還俗充兩稅戶,還有寺院的十五萬奴婢,以及人數超過僧尼笄冠—倍,投附寺院充使令的良人(即寺戶百姓等)也同時放為兩稅戶。除上述應留寺院之外,44600餘所小寺院均限期毀撤,並遣御史分道督察。寺院的財產也沒收充官。

其時共收良田數千萬頃。拆下的佛寺木材用以修葺官府和驛舍。中書又上奏將廢寺的銅像、鐘磬委鹽鐵使鑄錢,鐵像委本州鑄為農器,金、銀、鍮石等像也銷付國庫。

而且限令衣冠士庶之家所藏金、銀銅像也必須如期納官,否則就按禁銅法處理。在此之後,管理僧尼的部門也從祠部改為主客(祠部、主客為尚書省禮部所隸二司,但祠部主祭祀,主客掌接待外國賓客),以明其為外國之教。與此同時,武宗還在八月的制書中,明確指斥佛教「勞人力於土木之功,奪人利於金寶之飾」,「壞法害人,無逾此道」,並指出其僧尼「皆待農而食,待蠶而衣」,其寺宇招提「皆雲枸藻飾,僭擬宮居」,是造成民間物力凋耗、風俗澆詐的一個主要原因,同時還將這次廢佛稱作是「懲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濟人利眾」的一件大事,進一步表明了他滅佛的決心。

武宗滅佛之舉取得很大成功,大批寺院迅速被毀廢。唐朝廷也在這次滅佛中獲得不少財政收入,並藉助它消災了企圖割據澤潞的劉稹。此外,這次運動波及江南、嶺南,影響很大,武宗李炎也因此與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字文邕以及五代周世宗柴榮並稱為歷史上主持滅佛的「三武一宗」。

武宗滅佛後不久就死去,宣宗即位,修復廢寺,「度僧幾復其舊」,重新恢復了對於佛教的崇奉和寺院的物權。懿宗、僖宗時也都進行大規模迎送佛骨的活動。這些佞佛的舉動,使佛教得以再度繁榮。

武則天死後武氏家族 武則天為什麼不傳位給武氏

聖曆元年 698年 武承嗣 武三思謀求為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則天說 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武則天猶豫未決,狄仁傑對武后說 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 武三思為武則天之侄,李顯 李旦則為武則天之子 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 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

武則天作為一代女帝,上位之後為什麼推崇佛教,不準百姓吃肉殺生

一是因為武則天對佛教有感激之心,二是因為武則天為了當上皇帝,殺了太多的人,覺得自己罪孽深重,所以才會推崇佛教。如果對武則天多有些瞭解的話,你們就會發現武則天這一生似乎都一直是和寺廟 佛教以及和尚有著千絲萬縷的糾葛,可能這就是天意吧。熟知歷史的都知道武則天是從去了寺廟之後,才開始發跡的。武則天原本是李...

武則天為什麼不讓姓武的即位,武則天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姓武的?

狄仁傑在其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有兩件事說明 據說在武則天統治的晚年,有一天他找到自己的重臣狄仁傑,向他訴說了自己不久之前的一個夢,自己夢見了一個鸚鵡,這個鸚鵡長得羽毛豐滿非常雄偉,但是它的兩個翅子卻折斷了。狄仁傑回到道 鸚鵡,指的是陛下您的姓氏,武。而那兩個翅子指的就是您的兩個兒子廬陵王李顯和相王李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