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功高蓋主,為何晚年能壽終正寢

2022-01-24 12:47:25 字數 6639 閱讀 6491

1樓:王先森的水果派

我覺得首先是郭子儀的忠心耿耿,令皇帝放心。

因為在安史之亂之際,各地節度使紛紛起兵叛唐,時任朔方節度使的郭子儀力主勤王。已成驚弓之鳥的唐玄宗在逃命途中讓出帝位,手無兵將的唐肅宗在靈武即位。而靈武正是郭子儀的地盤。

如果此時的郭子儀如果學曹操「挾天予以令諸侯」,歷史就會改寫。但是,郭子儀沒有那樣做,而是力挽狂瀾,收復長安和洛陽二京,這讓唐肅宗感激涕零:「這雖是我的家國,但實由卿再造!

」此等忠心造就了皇帝對他的信任。

其次是郭子儀善於化解敵意,緩和矛盾,滿腹辛酸往肚裡吞,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再加上郭子儀對李唐忠心耿耿,賞罰必信,從無怨言。即使在遭到權佞魚朝恩的構陷,往他身上潑髒水,他也能忍辱含冤,不爭不抗。

再者郭子儀自己沒有居功自傲,功高而不震主,勢大而不欺人,失勢而不抱怨,被誣陷從不辯解,不論人生際遇如何,均淡然處之,這種心態使他在面臨人生的大起大落時,保護他能周全應對,因為古往今來,多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有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有伍子胥被饞殺而死不瞑目,有白起死非其罪,等等,那歷史上有哪些功臣功高蓋主, 卻能善始善終呢?這些歷史教訓無時無刻不再警醒著他。

再加上唐肅宗,唐代宗兩任皇帝的仁慈寬厚性格,也避免了歷史的悲劇。

2樓:向死而生的態度

雖然郭子儀功高蓋主,但是他非常的聰明。知道掩藏自己的聲威,不讓皇帝對他有戒心,因此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所以郭子儀才能夠手握兵權壽終正寢。

3樓:黃風楠看社會

首先他功績大,平定了安史之亂,在平定之後他又收復了洛陽,雖然功高蓋主,但是他懂得收斂,皇帝也知道他的忠心,他也懂皇帝想的是什麼,所以才能在晚年壽終正寢。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唐肅宗上任當皇帝的時候,唐朝已經進入末路,而且他在郭子儀的地盤上,所以凡事都得讓郭子儀三分,在唐朝末期,忠臣也少,佞臣當道,唐肅宗沒有能力去整治郭子儀,所以郭子儀才能壽終正寢。

5樓:花枝丸丸丸兒

郭子儀能夠功高蓋主,就是因為他極力地維護皇帝,在安史之亂,皇帝匆忙逃竄之際,他給了皇帝堅實的依靠,而且如果因忠心被皇帝誤會,是會寒心的。

6樓:盡力而為

之所以功高蓋主,還能壽終正寢,還是他比較有計謀,他不讓皇帝對他生有嫌隙,然後比較知道皇上想要什麼,然後最後能得到善終。

7樓:

郭子儀功高蓋主是因為他懂得維護帝王,知道如何怎麼做才能討得皇帝開心,總的來說郭子儀聰明機智即使自己手握兵權也能做到令皇帝放心,在安史之亂後,選擇適當的時機退出來不會讓皇帝起疑心。

8樓:莫邪

唐代名將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與洛陽,擊敗吐蕃和党項的外族入侵,肅宗皇帝尊稱郭子儀為尚父。郭子怡在朝堂內外,威望極高,政治思路清晰。所以能壽終正寢。

9樓:生活達人輝輝

郭子儀能夠壽終正寢除了他對皇帝能夠做到忠心耿耿,同時在各方面的勢力的鬥爭當中他懂得韜光養晦,不捲入任何旋渦中,所以也沒有人去針對他。

10樓:

首先郭子儀懂得韜光養晦,不要鋒芒畢露,雖然自己掌握了兵權,懂得帝王要什麼,給足面子,在合適的時候退出來,這樣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不要居功自傲。

11樓:歷史天天見

因為他聰明啊,讓帝王覺得他一點野心也沒有,看上去非常的好操控,就算兵權在握,也忠心帝王。這也是他聰明的地方,知道帝王最怕的是什麼,他就反其道而行之。

郭子儀功高蓋主確為什麼能夠得到善終?

郭子儀手握重兵功高蓋主,為何他最後能夠善終?

12樓:九五是寵兒

一、寬容博大

大唐王朝時逢安史之亂,郭子儀在這個關鍵時刻站了出來,在這場動亂之中建功立業,但是這時候的郭子儀已經是個花甲老人,但還是建立卓著功勳,率領大軍凱旋而歸時候,帝王親自迎接他。

不招人妒是庸才,朝野出現對郭子儀不好的言論,導致在後來的戰事裡面不用郭子儀,最後戰敗把責任又全部推給郭子儀,並且剝奪了他的兵權和官職。但是郭子儀一點不在乎這些,他始終明白一個道理,只要國家有難,需要我,我在就好。

二、忠君愛國

雖然後來回歸朝野,但是唐肅宗李亨去世,新君上位,郭子儀又被人誣陷,再次失去兵權,不久之後吐蕃軍隊幾十萬大軍,準備群毆大唐,這時的大唐沒有對抗的能力,唐代宗李豫選擇逃離皇城,此時李豫叫誰都不好使,又想起郭子儀,接到皇命以後,郭子儀匆忙組織軍隊,利用兵法,輕鬆退敵,本來郭子儀是可以不管的,但是由於他忠君愛國必須出現他該出現的地方。

就算當時所有人不理會李豫,他也會竭盡全力來勤王的,因為我是大唐的臣子,一日是,終身是。

三、不戀權勢

郭子儀用一生的時光,服務大唐王朝,不止一次兩次拯救大唐於危難之中,為將為相30餘年,但是始終克己,在後來唐代宗想讓郭子儀上任大唐的尚書令,都被郭子儀拒絕了,要知道能讓臣子當上大唐的尚書令,是一件空前絕後的事情。

郭子儀之所以拒絕,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配。大唐此時,國家太平,郭子儀也就安靜的呆在家裡,從來不會無故上朝,他明白該他做的他都做了,不該做的他不會做,也不能做。

13樓:歐吧

郭子儀手握重兵,功高蓋主,但是他最後卻能夠善始善終,說明他不貪戀權勢,洞察實施對當時自己的處境非常的清楚,主動放手,獲得了一個好的結局。

14樓:董公子財經

郭子儀手握重兵功高蓋主,他最後之所以能夠善終,是因為他審時度勢,會做人。

15樓:肖兔兔的大堅果

郭子儀雖然手握兵權功高蓋主,但是他主要是因為會審時度勢會做人,所以才能夠善終。

16樓:

郭子儀手握重兵功高蓋主,為何他最後能夠善終,那是因為他不想自己的存在威脅到君王,因為一旦威脅到了君王自己的存在也很有危險。

17樓:黃昏雀色蒔

因為他即使功高蓋主他也知道做一些錯事來調節她和君王之間的關係,所以他能善終。

18樓:居李夫人

之所以手握兵權之後還能夠善終,是因為他比較會做人。做事很圓滑。

19樓:口亞舍

可能是因為他知道怎麼處理好這一層的關係吧,不讓自己的存在威脅到君主。

郭子儀為何能夠壽終正寢?

20樓:秋風體育

郭子儀能夠壽終正寢的原因:

1.郭子儀長壽,子孫眾多。要知道郭子儀在拜壽時就有八子七婿,孫子孫女加起來有好幾十。

搞的郭子儀在壽宴時只能對他們簡單的點頭微笑,因為根本就記不得孫子們的名字。如今,郭子儀的後代分佈在中國各個省,血脈眾多。

2.郭子儀十分富有,單是經歷了四代皇朝,皇帝們賞賜的金銀珠寶就不計其數。郭府家大業大,郭子儀的親人和僕人合計有三千多人。

郭子儀的生活其實有些窮奢極侈,但是沒有人說他的不好,因為他一年的收入就有24萬石,郭子儀即使奢侈,用的也是自家的錢,都是有跡可循清清白白的錢。

3.郭子儀一生康予。雖然郭子儀是武將出身,戎馬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戰役。

所幸郭子儀都沒有受很重的傷,平平安安的度過了一生。再加上郭子儀善於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他朋友遍天下,走到哪兒都能得到幫助,很多事情化險為夷。

4.郭子儀始終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臨危受命,不僅造就了國家,也保全了自己。他睿智慧幹,很多人對他都有極高的評價,皇帝為了賞賜他把他的畫像放入了凌煙閣,讓凌煙閣在100多年後為郭子儀重啟,這是多大的榮耀。

5.郭子儀不得罪小人。郭子儀在唐朝為官時立了很多功,他立命的根本就是功勳戰績,甚至到了功高蓋主的程度。

但他卻沒有遭到皇帝的猜忌,走過了接近完美的人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儀的情商頗高。他能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達到朋友遍天下的地步。

2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其向皇帝「示弱」做人低調`表示自己無反心!

郭子儀是唐朝大將、宰相。初為太守、節度使。平定「安史之亂」,功績卓著,聲名遠揚,賜「尚父」,加進太尉、中書令,可以說位盡人臣,但他的一生處處示弱,做人低調,才沒有落到「鳥盡弓藏、兔死狐烹」的下場。

就像莊子寓言中的那棵參天大樹,最後終其天年,壽終正寢。

唐德宗即位後,因為他戰功赫赫,又德高望重,賜郭子儀「尚父」,進位太尉。但郭子儀並沒有因此而行礦(是否另一個字),處處謙虛謹慎,進退有節。郭子儀爵封汾陽王,王府建在道都長安的親仁裡。

汾陽王府自落成後,每天都是府門大開,任憑人們進出,郭子儀不準府中人干涉。有一天,郭子儀帳下的一名將官要調到外地任職,特來王府辭行,他知道郭子儀府中百無禁忌,就一直走進了內宅。恰巧他看見郭子儀的夫人和他的愛女倆人正在梳洗打扮,而王爺郭子儀正在侍奉她們。

她們一會兒要王爺遞手巾,一會兒要他去端水,使喚王爺就好像使喚奴僕一樣。這位將官當時不敢譏笑,回去後,將官便把這情景講給他的家人聽。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整個京城的人們把這件事當作笑話談論。

郭子儀聽了倒沒有什麼,他的幾個兒子聽了都覺得大丟王爺的面子。他們相約,一齊來找父親,要他下命令,像別的王府一樣,關起大門,不讓閒雜人等出入。郭子儀聽了哈哈一笑,幾個兒子哭著跪地求他。

其中一個兒子說:「父王您功業顯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卻不尊敬自己,不管什麼人,您都讓他們隨意進入內宅。孩子們認為,即使商朝的賢相伊尹,漢朝的大將霍光也無法做到您這樣。

」郭子儀收斂了笑容,叫兒子起來,語重心長地說:「我敞開府門,任人進出,不是為了追求浮名虛譽,而是為了自保,為了保全我們的自家性命。」

22樓:匿名使用者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

李光弼和郭子儀同為唐朝著名將領。他們曾經同在朔方鎮當將軍。可是兩個人的關係並不太好,互不服氣。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提升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儀刁難他,曾想調到別的方鎮去。這時朝廷要郭子儀挑選一位得力的大將,去平定河北。

郭子儀出以公心,推薦了李光弼。李光弼卻以為郭子儀是借刀殺人,讓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從。

臨行前對郭子儀說:「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兒女好嗎?」郭子儀聽到他冤枉自己的話後,流著熱淚對他說:

「現在國難當頭,我器重將軍,才點你的將,願與你共赴疆場討伐叛賊,**還記著什麼私忿呢?」李光弼聽了非常感動。兩人手扶手相對跪拜,前嫌盡釋。

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可是盜賊卻沒有抓到。人們懷疑是朝中宦官魚朝恩指使人乾的,魚朝恩一向嫉妒郭子儀,並向皇上屢進讒言,一再阻撓皇上任用郭子儀。郭子儀對於祖墓被毀的原因心裡也是明白的。

他入朝時,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儀哭奏道:「臣長期主持軍務,不能禁絕暴賊,軍士摧毀別人墳墓的事,也是有的。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譴責,不是人患所造成的。

」滿朝的公卿大臣原來都很憂慮,怕郭子儀鬧出事端,聽了他的回奏後,都對他無限欽佩。郭子儀想到的是國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穩遠比自己私事重要。

郭子儀功德越高,人們越尊重他。吐蕃、回紇稱他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

甚至有些安史叛將也很尊重他,因為他曾施恩於很多人。安慶緒的驍將田承嗣佔據魏州後,蠻橫無理,飛揚跋扈。郭子儀派遣自己的——個部將去見他。

田承嗣倒很規矩,還向郭子儀所在的方向遙望叩拜,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使者說:「我這雙膝蓋,不向別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現在要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將軍數十人,都是王侯顯貴,郭子儀頤指他們進退,他們就像奴僕一樣,聽從他的安排和指揮。

郭子儀處處做士兵的榜樣。他領兵打仗從不侵犯百姓的利益。當時,連年戰爭,農村經濟破壞,農民生活困難,負擔很重,籌集軍糧確實不易。

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他不顧自己年邁力衰,親自耕種。在他的帶動下,官兵在休戰時,一邊訓練,一邊參加農業勞動。動亂時期,他的駐地豐收的莊稼到處可見。

郭子儀不僅得軍心民心,事奉聖上也很忠心勤謹。無論是手握強兵,還是方臨戎敵,詔命他何時入朝,他從未遲延過。在他被倖臣魚朝恩讒毀,削去兵權後,僕固懷恩率10萬大軍進逼京師,正當用人破敵之急,朝廷恢復和加封他為太尉,分寧、涇原、河西及朔方招撫觀察使,關內河東副元帥,中書令等一系列虛職和實職。

郭子儀從不把打仗破敵當作升官發財的敲門磚,他堅決要求辭去太尉之職,只保留招撫觀察使一職即可。他上奏說,自兵亂以來,綱紀破壞,時下與人比高低、爭權勢已成風尚流行,他希望朝中興行禮讓,就由自己開始實現。他還說,自己早巳懂得知止知足的道理,心中懼怕盈滿之患。

等到秩序安定,僕固懷恩被擒,往昔的官爵決心一無所受。經過他再三懇讓,才辭掉了太尉之職。但這位四朝柱石,衛國功臣,理應受到寵遇。

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德宗尊他為「尚父」。他既富貴而且長壽,後代繁衍安泰。

他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孫子有數十人之多,當孫子來問安,他都無法分辨誰是誰,只是頷首而已。有一齣戲《打金枝》,反映了他家興旺熱鬧的場面。

戲的故事是,郭子儀70大壽,全家的人全來拜壽,只有他的六兒媳昇平公主沒到。兒子郭暖氣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葉,還斥責道:「你依仗皇父就不來拜壽,我父還不願意當皇帝呢!

」郭子儀知道兒子打了「金枝」以後,帶著兒子就去向代宗皇帝請罪。代宗對郭子儀說:「兒女閨房瑣事,何必計較,老大人權作耳聾,當沒聽見這回事算了。

」郭子儀謝過皇恩,回家後把兒子痛打一頓,小兩口又和好如初了。

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日,郭子儀以85歲的高齡辭世。德宗沉痛悲悼,廢朝5日,下詔書高度評價和追念他。按律令規定一品官墳墓高1丈8尺,特下詔給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

君臣依次到府第弔唁,皇帝還到安福門臨哭送行。生前死後,哀榮始終。

功高蓋主是什麼意思,功高蓋主的典故

功高蓋主 出自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雙方為爭奪全國的統治權了歷史上有名的楚漢戰爭,作為劉邦麾下的一代名將韓信,公元前204年,用背水一戰的策略,以數千兵力,擊滅20萬趙軍 公元前202年,用十面埋伏的計策,逼得項羽在烏江上自刎而死。可以說,韓信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郭子儀是何許人,簡述其生平,郭子儀是哪個朝代的人

郭子儀是唐朝玄宗名將,曾經平息了安史之亂。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 收復兩京之戰 鄴城之戰等重大作戰 安史之亂後,他計退吐蕃,二復長安 說服回紇,再敗吐蕃 威服叛將,平定河東。他戎馬一生,功勳卓著。史書稱他 再造王室,勳高一代 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郭子儀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