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滿族的民風民俗

2022-01-24 22:22:17 字數 5044 閱讀 4541

1樓:於入水

族滿民風民俗

[飲食習慣]

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餑餑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麵餑餑、蘇葉餑餑和粘糕餑餑等。

滿族的餑餑很耐餓,攜帶方便,風味獨具,至到今天仍是頗為風行的食品。 酸湯子也是滿族的傳統餑餑食品。薩其瑪是馳名全國的滿族糕點。

[婚喪習俗]

滿族婚禮既帶有本民族濃厚的特點,又融合了不少漢民族的風俗禮節,一般地講要經過以下程式: 訂婚:滿族青年男女訂婚有兩種形式。

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長是熟人或朋友,相互瞭解,有意做親,便 託媒人給子女許訂終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種是男女雙方互不認識,託媒人為子女訂婚,並由媒人轉交雙方的"門戶貼",開具雙方的旗佐、履歷、姓氏、三代。此外,還要互相檢驗生辰八字。

放定:即遞財禮。分放大定和放小定兩種。

放小定是未來的媳婦拜見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親時,得到財物。放大定叫做「過大禮」,俗稱「下大菜」,就是選擇吉日,男方將聘禮送到女方家。 結婚前一日,送親的要喝「迎風酒」。

新娘則離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稱「打下發」。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車送親,由其哥哥護送。彩車到新郎家時,洞房門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讓喜轎車抬著新娘從火盆上經過,俗稱"過火避邪"。

為趕走或殺死隨轎而來的鬼怪,新郎要向轎門虛射三箭;也有實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轎底射,以免傷著新娘。接著,新娘被人扶出轎來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拜完北斗後舉世聞名行「撇盞」儀式。

即頭戴紅蓋頭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豬肘一方、酒三 盅、尖刀一把,薩滿單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滿語唸經,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拋向空中,同時端酒盅齊把酒潑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蒼保佑新婚夫婦,使他們子孫滿堂,白頭偕老。舉行完以上這些儀式後,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攙進洞房。

新娘過門坎時,在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新娘必須從上面跨過去。新房的床鋪必須全科人鋪設,洞房鋪好後要在房內奏樂,稱 「響房」。新娘入洞房時,一小女孩手拿兩面銅鏡,對新娘照一下,然後把銅鏡掛在新娘的前胸後背。

接著,另一小女孩遞過兩隻錫壺,裡面盛有米、錢等,新娘或抱在懷裡,或夾在腋窩,俗稱「抱寶瓶」,又叫「抱保媒壺」。當新娘在床上坐穩後,新郎用秤桿把罩在新娘頭上的紅布揭去,叫做 「揭蓋頭」。接下來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長壽麵或子孫餑餑等。

[建築特色]

滿族傳統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西上屋設南、西、北三面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來客住西炕,長輩多住北炕,晚輩住南炕。

[服飾特色]

本世紀3 0 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襬至(左骨右幹)(小腿),有繡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襬及踝,無紋飾。

4 0 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衝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襬**,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

[民族禁忌]

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2樓:冰冰and水夢怡

滿族,人口982萬餘人,主要分佈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其他分佈在河北、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山東、福建等省、區,以及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廣州等大、中城市。

滿族是我國人口較多、分佈較廣民族之一。祖國東北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滿族的源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和 ,直系先民為女真。

三百多年前,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八旗制度,其天皇太極繼位後,廢舊有族名,改稱"滿洲"。後來被簡稱為"滿族"。17世紀中葉,清兵入關統一全中國,建立了清王朝。

從康熙、雍正到乾隆一百多年間,清朝**開疆拓土,繁榮經濟輿文化,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史稱"康乾盛世"。

滿族是一個善於學習、勇於創造的民族,人才輩出,燦若群星。享譽世界的文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就是旗人。納蘭性德是清代著名詞人,為我國的詞壇增輝。

當代的著名文學家老舍、語言學家羅常培、京劇藝術大師程硯秋、相聲大師侯寶林、畫家常書鴻、書法家啟功等都是滿族的傑出人才,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出了不可滅的貢獻。

滿族先世從事漁獵,後來逐漸轉為以農耕為主,兼事漁牧。他們的風俗習慣仍然保留著魚獵文化的遺風。康熙皇帝曾在口外設定"木蘭圍場",教育子弟不忘騎射。

東北滿族婦女兒童普遍愛玩"噶什哈"遊戲,男子常愛比賽射箭,都是漁獵文化遺風的反映。滿族冬天善於使用爬犁、滑雪板、等在雪地上滑行賓士,這是他們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種交通工具。過去滿族重視禮節。

,見長輩要行"瘩千"禮,男子曲膝下垂,婦女雙手扶膝下蹲。平輩親友相見,不分男女行抱腰見面大禮。"旗袍"本是滿族人的僳統服裝,如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服飾,並被國際公認為東方獨有的服裝款式。

"薩其瑪"滿語意為糖纏,本是滿族的傳統糕點,現已成為各族人民喜愛的食品之一。滿族人民能歌善舞,他們的歌舞"莽勢"、"空齊"他及樂器"八角鼓"等,流傳至今。滿族文化藝術多姿多彩,豐富了中華民族文藝百花園。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現已普遍通用漢語漢文。北京皇史 儲存有大量的滿文典籍,是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產。

滿族曾信仰薩滿教,現在這種宗教觀念在大多數人中已經淡忘。

俗話說:「滿洲人規矩大。」滿族十分注重禮節。

滿族常見的禮節是請安、打千。過去小輩對長輩,三天一請安,五天得打千。請安為小禮,垂手站立,鞠躬唱喏:

「請某某安。」打千為大禮,其形式男女有別。男人見到長輩,先哈腰,左腿前伸並彎屈,右腿曳後;左手扶膝,右手下垂,與此同時唱喏:

「請某某安。」女的頭微低,雙手貼腹相交,膝下蹲,同時唱喏:「請某某安」。

《紅樓夢》第八回有描寫家人見寶玉時請安、打千的情景,它這樣寫道:「一見了寶玉,趕來都垂手站立。獨有一個賣辦名喚錢華,因他多日未見寶玉,忙上來打千請安。

」滿族請安有「定省」,即少輩對高齡長輩固定每天「請早安」、「請晚安」,這又稱「晨昏定省」。

抱腰接面禮是滿族表示最親密的大禮,一般用於至親相見。其形式是,右手抱腰,左手撫背,交頸貼面。此俗自後金時就興,「親舊相見者,必抱腰接面,雖男婦間亦然」。

至親相見也有行「頂頭禮」的,這一般常見於老兩口之間,老頭出遠門回來,老太太迎上前,用腦袋頂著老頭胸脯,老頭輕輕地撫摸一下老太太的脖子,或拍拍後腦勺就行了。

滿族「俗尚齒,不序貴賤」。平日見到長輩,不分貧富尊卑,皆尊稱「馬法」(滿語,意為爺爺)。路途上遇見長輩,「必鞠躬垂手」而問「賽音」(滿語,意為「好」),待長輩走過去後,少輩才可行動。

少輩到長輩家,「雖賓必隅坐」。長者到少輩家,少者必打千請安。婦女席炕做活見到長者進屋,則「跪膝而坐,以右手指加於眉端」,連續三下;如果是平輩不跪,則只撫眉端三下,表示敬意。

叩頭禮常見於下級對上級、少輩對長輩。表示恭敬、侍奉、懇求之意,或春節拜年,均行叩頭禮。行禮時,先脫帽,跪左膝,後跪右膝,馬蹄袖一彈,雙手著地,連叩三下頭。

此俗自建州女真時就有,《建州聞見錄》雲:「將胡(指女真人為官者)之見奴酋(努爾哈赤),脫笠叩頭,卒胡之於將胡亦然。」祭祀時也叩頭。

滿族生活中有許多忌諱,犯忌則被視為無禮貌。滿族不興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諱別族人戴狗皮帽進家來。傳說,當年汗王遭難時,狗有救駕之恩,滿族視之為恩祖而加以保護和珍愛。

西炕不許隨便坐人。院中有鎖龍杆,不許拴牲口。

還有尊卑、等級關係上的忌諱和規矩。新媳婦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飯。長輩吃飯,媳婦在旁伺候,否則,就視為不敬不孝。

大爺伯父輩不得同侄兒媳婦開玩笑。侄兒媳婦不在大爺面前露胳膊露腿。過去滿族婦女旗袍長至蓋腳背,袖長至手背後,與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徑庭。

瀋陽一般滿族有敬老尊上的風尚。青年人見了長者要垂手站立並要和顏悅色地回答長者的問話。有人衝父母狀況,子女必須起立回答。

對老人,三天請小安,五天請大安。請安禮,男有「問安」、「打千兒」、「叩頭」。「問安」,是請小安,垂手站問好。

「打千兒」是請大安,也叫「單腿跪」,滿語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撣下袖頭,左腿前屈,右腿後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頭與身略前傾。「叩頭禮」,即磕頭,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請安「首必四叩,至三則跪而昂首,若聽命者然。尊長者以好話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則不起也」(《柳邊紀略》卷四)。

對神佛、祖先、帝王則三跪九叩。女人禮儀不同於男人,有「蹲安禮」,俗稱「半蹲兒」,即雙腳平行站立,兩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狀。婦女平日相見,以右手撫其額,點頭為拜,俗稱「撫鬢兒」,即手指從眉上額頭鬢角連撫三下,隨後點頭目視。

婦女相見,興手拉手之禮,俗稱「拉拉禮」,與漢族婦女拜見禮有別。至親久別相見彼此抱腰接面,然後執手問安,是謂抱腰接面大禮。如幼輩見長輩,兩手抱其腰,長者用手撫其背。

老年夫妻相見有「頂頭禮」,老夫婦久別重逢,老伴迎上去用頭頂住老頭胸脯,老頭輕輕撫摸幾下老伴後腦勺或後脖頸。

滿族人,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長輩先行。長者了也很客氣地說:「謝謝阿哥,請上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馬趕路。

兒媳婦對公婆更是恭敬,要端莊恭謹,每日給公婆裝煙三次,一日三餐要站著侍候,早晚還要送上洗臉水和洗腳水。新媳婦頭一年不能上炕吃飯。在公婆面前不許穿短衣服,不許大聲責罵孩子。

兒媳婦外出,臨走要給公婆裝煙,說聲「請阿瑪、額娘看家」。來了客人,兒媳婦要紮上圍裙聽婆母在炕上吩咐,每喊一聲媳婦要答應「嗻」,再去幹活。即使媳婦年歲很大,在年歲小的長輩面前也要恭敬侍候。

滿族有重小姑習俗。滿族未結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側坐,媳婦則侍立於旁謹慎侍候。

滿族人民大方好客、恪守信義。在滿族聚居地方,有人路上拾到東西要高法找到失主,找不到要招失認領。有以「竊人之財為恥」的風習。

「鄰里相處,有難必幫」,一家缺米大家湊,一人打柴大家燒,為鄉間鄰里平常之事。互相借貸,不需立契,只憑口頭相約,恪守信義。

舊時農村旅店少,過路人只好找民宅投宿。主家熱情招待,酒足飯飽後自然留宿。由於滿族居室一屋三炕,常是同居一室,男女不相迴避。

但客人入睡時必須背女主人和衣而臥,方為有禮。次日客人上路,不需留報酬,只需向男主人行「擦肩大禮」表示謝意即可趕路。如路人入室而主人不在家,可自己動手做飯吃,飯後收拾乾淨,物放原處,臨行時拿來草放在門前,草稍朝所去方向,主人回來後會感到很榮幸。

瀋陽滿族之家,有祭祀或喜慶事,要殺牲吃福肉,要請親朋作客,讓於南炕上坐。家人要將福肉敬獻尊長客人。肉是白煮,不準加鹽,特別嫩美,客人用刀片吃,佐以鹹、酸菜、醬。

客人進門向神主叩頭,轉身入座吃福肉,吃完就走不準道謝和擦嘴,否則是對主人不尊重。農村有年節殺牲祭祀請親朋賓客吃福肉之習。

徐州民風民俗的俗語,徐州民風民俗

這個太牛x了,我有些不懂的啊 徐州民風民俗 古來民俗尚武 徐州體育專案眾多,古來民俗尚武。4000年前稱 大彭國 時,即有了彭祖氣功。春秋時期,游泳活動頗盛。漢畫像石中有舉重 摔跤 狩獵 六博 武術等生動刻繪。這些活動專案歷代相傳,經久不衰。徐州市於1958年獲 全國學校體育紅旗市 稱號。沛縣 銅山...

關於民風民俗的問題,民風民俗的問題

掃墓。清明節在潮汕各地上墳掃墓的習俗十分盛行。掃墓俗稱 掛紙 為與冬至掃墓有別也叫 掛春紙 人們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並在墓碑及墓堆上掛紙條,舉行祭禮。不少僑胞,也都有清明回鄉掃墓的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

廣東的民風民俗,廣東的民風民俗資料

1 行花街,逛廟會,以前老人家常說 行花街就是為了討個好運氣。鮮花象徵著花開富貴,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現在行花街除了可以買花 看花以外,更是廣州人過年希望 行運 的標誌。2 舞醒獅,春節期間很多商場都會請來醒獅隊,除在廣場表演之外,還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主人家則懸賞於門,包紅掛青,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