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風俗習慣 ,阿昌族的風俗習慣 100字

2022-02-20 23:05:47 字數 6142 閱讀 3873

1樓:66海哥

1.婚俗

阿昌族男女青年結婚的婚宴上,首先要請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並擺上一盤用豬腦拌制的冷盤,酒宴後舅舅要送新娘一條約4.5千克的帶豬尾巴的後腿,稱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遠不忘孃家的養育之恩。

2.喪俗

行土葬俗。少數患惡病或婦女難產而亡者,須先行火葬再棺木土葬。死於寨外者,忌抬回寨內。

人死後殮棺時屍體忌人、貓、狗等動物跨越。死者可帶生前喜愛之物殉葬,但忌帶金屬物,故死者生前鑲牙也得敲掉。阿昌族在舉行喪禮時多由「活袍」主持,徹夜誦經,敲鑼奏哀樂,高唱「孝歌」。

出殯後,禁忌動鑼、抬喪棒等,否則認為寨中又會死人。

3.禁忌

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殺家畜和傷害動物;婦女生孩子未滿7天時,忌諱別家男子進入院內。阿昌族的臥房分佈在正堂兩邊,老者居左邊,其他居右邊。男性長者忌進已婚晚輩的臥室。

未婚男子可住廂房或廂房樓上。女性忌住樓上;男子在樓下,忌婦女上樓。忌婦女跨踩農具工具。

擴充套件資料

阿昌族節日

阿昌族各地節日眾多。從阿昌族的民族節日裡可看到受漢、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響。戶撒阿昌族的節日比較多,有趕擺、潑水節、進窪、出窪、燒白柴、火把節、換黃單、過新年、澆水花等,這些節日與小乘佛教信仰有關。

其中,「做擺」活動近年來規模越來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與傣族民間交往的重要方式。

2樓:苒苒雨落

阿昌族待客有勸飯習俗,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遇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

阿昌和佤、傣、景頗、崩龍、德昂等民族都有嚼煙的習慣

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殺家畜和傷害動物;婦女生孩子未滿7天時,忌諱別家男子進入院內。

阿昌族的風俗習慣

3樓:

1、阿昌族份蘇阿昌族男子穿藍、白色或黑色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婦女服飾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節日盛會都喜歡佩戴各種銀飾。已婚婦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長袖對襟衣,用青布包頭;未婚婦女穿長褲,上身為淺色對襟衣、盤辮。

2、食物以大米為主,還有薯類、蔬菜、肉類等,嗜酸性食品。過去青年男女有嚼檳榔的習慣,牙齒往往被染成黑色。

3、住房多為磚瓦、木石結構的四合院建築,正屋住人,兩邊廂房樓上堆糧食等生活資料,樓下是豬圈、牛欄。村寨內房屋較整齊。寨間交通要道一般都是石板或碎石路,往來方便。

4、男子出門隨身攜帶褙袋和長刀。男女都習慣肩挑貨物,長途運輸多用騾馬。

5、他們待客禮儀中盛行使用茶壇,這是一種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會先拿出酒壺倒上一小盅酒為來客洗塵,隨後又拿出茶壇,放上茶葉,倒上開水,放到炭火上煮一會,煮好之後倒進茶杯裡,主客一道喝茶交談。

1、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

2、阿昌族主要分佈於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其餘分佈於潞西、盈江、騰衝、龍陵、雲龍等縣。此外,在鄰國緬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佈。

4樓:仁興生

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待客有勸飯習俗,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不過,通常勸飯是象徵性的,通過勸飯講情說意,乃至唱勸飯山歌抒情,表示歡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緣由。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

在勸酒、勸茶時,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

阿昌族過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帶的阿昌族主要奉行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出窪(開門節)、燒白柴、潑水節等。

除宗教節日外,還有具有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其中以火把節和窩羅節的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

5樓:天枰123456芳

2、食物以大米為主,還有薯類、蔬菜、肉類等,嗜酸性食品。過去青年男女有嚼檳榔的習慣,牙齒往往被染成黑色。

6樓:伏柏

卡屏差評差評差評差成為巡查

7樓:匿名使用者

刁鑽被窩裡了把你號樓下呢?你在幹嘛了她和你在幹嘛?

8樓:

嗯,謝謝.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

阿昌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9樓:天枰極度沒品

1、節日:阿昌族各地節日眾多。從阿昌族的民族節日裡可看到受漢、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響。

戶撒阿昌族的節日比較多,有趕擺、潑水節、進窪、出窪、燒白柴、火把節、換黃單、過新年、澆水花等,這些節日與小乘佛教信仰有關。其中,「做擺」活動近年來規模越來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與傣族民間交往的重要方式。

2、禮節:阿昌族素以好客而聞名。好客的特徵又體現在「以酒待客」上。

如果親戚、好朋友來家裡,一定要請他們喝米酒、吃飯,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對客人的尊重和誠心。有貴賓自遠方來,還要在村口請他喝「進寨酒」。

3、婚姻: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實行幼子繼承製,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現在阿昌族青年大多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串姑娘」、對歌在一些阿昌族村寨,也被到歌舞廳、娛樂場所交際而取代。阿昌族傳統的婚姻制度主要是實行同姓不婚,但長期以來與漢、傣等族的通婚卻較普遍,反映了阿昌族與兄弟民族之間很久以來的親密關係。

4、喪葬:阿昌族一般行土葬。在信仰佛教的地區,人死後,先請佛爺唸經,然後擇吉日出殯。也有接氣、報喪、停靈祭奠等習俗。出殯時,由佛爺用一條長約

三、四丈的布繫於棺木之上,手牽布幅走在前面,以示由老佛爺領路,讓死者平安到達「天國」。棺木抬出門時,死者妻室兒女跪在兩旁,棺木要從他們頭上抬過,表示「搭橋」給死者過河。每個村寨均有公共墓地。

5、服飾: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褲腳短而寬。

婦女的服飾有年齡和婚否之別。未婚少女平時多著各色大襟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

10樓:變美的果團

1、飲食

阿昌族飲食以大米為主食,輔以麵食,嗜食酸筍、酸 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燒豬肉。戶臘撒的「過手米線」、梁河的黃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較有特色的民族風味食品。阿昌族喜歡飲酒,多數人家自釀米酒。

已婚婦女大多喜歡嚼檳榔,閒暇時,大家互傳檳榔,以牙齒染成黑色為美。

2、服飾

阿昌族服飾別具風格,各地稍有差別。傳統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臘撒地區的成年男子也有穿左襟上衣的。

戶撒阿昌族男性青壯年喜歡包白色包頭,梁河的男性青壯年則喜歡包黑色包頭。婦女的服飾因地而異。

3、婚姻

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實行幼子繼承製,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過去,男女青年婚前戀愛自由,每至傍晚,青年小夥子到喜愛的姑娘家附近或竹叢裡,用葫蘆笙吹奏悅耳動聽的曲調,逗引姑娘,稱為「串姑娘」。

過去阿昌族婚姻締結卻要由父母包辦,由此造成了「領婚」(青年男女私定終身,遭女方父母反對,姑娘跟心上人私奔)、「搶婚」現象及青年男女在婚姻方面的苦惱。現在阿昌族青年大多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4、喪葬

阿昌族一般行土葬。在信仰佛教的地區,人死後,先請佛爺唸經,然後擇吉日出殯。也有接氣、報喪、停靈祭奠等習俗。出殯時,由佛爺用一條長約

三、四丈的布繫於棺木之上,手牽布幅走在前面,以示由老佛爺領路,讓死者平安到達「天國」。

11樓:殺死beer哦

阿昌族的婚俗:

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戀愛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締結由父母包辦。過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長期以來與漢、傣等族通婚的卻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轉房制度。

寡婦可以改嫁,但不能帶走夫家財產,其子女亦歸夫家扶養。

阿昌族男女青年結婚的婚宴上,首先要請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並擺上一盤用豬腦拌制的冷盤,酒宴後舅舅要送新娘一條約4.5千克的帶豬尾巴的後腿,稱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遠不忘孃家的養育之恩。

阿昌族的食俗:

阿昌族日食三餐,喜食酸性食品。過去青年男女有嚼煙、檳榔的習慣,牙齒往往被染成黑色,故又有「齒黑為美」的舊俗。

阿昌族的宗教信仰:

戶臘撒地區的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每年有定期的「進窪」、「出窪」;「燒白柴」等宗教節日和活動。梁河地區的阿昌族過去多信鬼神,每年春耕和秋收前要祭三次「土主」(地鬼),全寨人都要去田間灑雞血、插雞毛,以祈求鬼靈保護莊稼。此外,因受漢族影響,也崇拜祖先。

阿昌族的重要節日:

除宗教節日外,戶臘撒的阿昌族,一年較大的幾個節日,如趕擺、蹬窩羅,會街節、嘗新節、潑水節、進窪、出窪等,都與鄰近的傣族相同。此外還有火把節、換黃單、燒白柴、澆花水、窩羅節、等節日活動。其中以火把節和窩羅節的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

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

阿昌族主要分佈於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其餘分佈於潞西、盈江、騰衝、龍陵、雲龍等縣。此外,在鄰國緬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佈。

阿昌族製造的鐵器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於世。根據2023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阿昌族總人口數為39555人。

12樓:坑多多包郵到家

2.婚姻 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瓦乙玩呀,你!嗯ヽ(○^㉨^)ノ♪

阿昌族的風俗習慣

13樓:熱詞團小知

一、節日

阿昌族各地節日眾多。從阿昌族的民族節日裡可看到受漢、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響。戶撒阿昌族的節日比較多,有趕擺、潑水節、進窪、出窪、燒白柴、火把節、換黃單、過新年、澆水花等,這些節日與小乘佛教信仰有關。

其中,「做擺」活動近年來規模越來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與傣族民間交往的重要方式。

二、婚姻

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實行幼子繼承製,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

過去,男女青年婚前戀愛自由,每至傍晚,青年小夥子到喜愛的姑娘家附近或竹叢裡,用葫蘆笙吹奏悅耳動聽的曲調,逗引姑娘,有些地區則青年男女成群結隊,在火堆旁,互相對唱情歌,往往通宵達旦,稱為「串姑娘」。

但婚姻締結卻要由父母包辦,由此造成了「領婚」(青年男女私定終身,遭女方父母反對,姑娘跟心上人私奔)、「搶婚」現象及青年男女在婚姻方面的苦惱。現在阿昌族青年大多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三、禮節

阿昌族素以好客而聞名。好客的特徵又體現在「以酒待客」上。如果親戚、好朋友來家裡,一定要請他們喝米酒、吃飯,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對客人的尊重和誠心。

有貴賓自遠方來,還要在村口請他喝「進寨酒」。

四、宗教

由於受多元文化的影響,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種宗教並存的狀態。其中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漢傳佛教及道教。

五、祭拜

祖先崇拜在阿昌族的宗教信仰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遮帕麻和遮米麻是人類的始祖天公地母,梁河地區阿昌族每年都要定期舉行盛大的窩羅節,紀念和祭祀他們。寨神是阿昌族的遠祖,各個村寨均供奉並祭祀他。

在阿昌族的觀念中,人死後有3個靈魂,一個在墳上,年年清明要獻祭;一個供在家中堂屋,年節也要祭祀;另一個送「城隍廟」供奉 。每年七月初

一、八月十五也要祭祖。

擴充套件資料

阿昌族的歷史沿革:

阿昌族源於古代的氐羌族群,而與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尋傳蠻」有直接的淵源。唐代文獻中稱為「尋傳蠻」的,即是阿昌族和景頗族的前身。今日所用族稱「阿昌」,則最早見於元代文獻《招捕總錄》、《元史•地理志》等。

阿昌族在發展形成過程中,曾與諸多民族融合。宋元時期,內地商人已進入雲龍一帶阿昌人中。明代在雲南實行軍民屯田,漢族人口大量移入,一部分阿昌人融入到漢族及其他民族中,也有部分漢族融入到阿昌人中,如明軍屯守軍的後代多在當地轉化為阿昌族及其他民族。

明清以來阿昌族長期與漢、白、傣等民族交往密切,也多有融合。

阿昌族民間對自身**有不同的看法。以隴川縣戶撒鄉為例,當地就有「東來說」、「南來說」、「內地來說」等不同的說法。而且部分群眾家還保留著證明他們來自內地的家譜。

根據部分學者的意見,「北來說」和「東來說」是比較可靠的說法,並說明他們與景頗族在歷史上有淵源關係。這些情況說明,阿昌族雖然人口不多,但他的**也較複雜,也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民族。

傣族德昂族景頗族阿昌族的風俗習慣

1 傣族風俗習慣 服飾 傣族男子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著長褲,多戴白布 水紅布或藍布包頭。婦女服飾因地而異,西雙版納傣族婦女上穿緊身內衣,套大襟或對襟圓領窄袖衫,下著花色筒裙,將長髮挽於頭頂,上插弓形髮梳,或戴花頭巾 德巨集傣族婦女婚前穿白色或淺藍色大襟短衫 長褲,束小圍腰,婚後穿對襟短衫配黑或...

阿昌族的分佈情況

阿昌族主要分佈於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 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 九保阿昌族鄉,其餘分佈於潞西 盈江 騰衝 龍陵 雲龍等縣。此外,在鄰國緬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佈。阿昌族在古代漢文獻中,曾被稱為 峨昌 莪昌 娥昌 或 萼昌 阿昌族還有不同的自稱,戶撒地區阿昌族自稱為 蒙撒 傣撒 蒙撒撣...

印尼巽他族的風俗習慣,印尼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一 飲食 印尼禁食豬肉 禁酒。印尼人喜食辛辣和油炸食品,調味時喜加多種香料。民眾吃飯用右手抓食,宴會上則使用刀 叉。二 服飾 印尼民族服裝 巴迪 batik 衫是由傳統的蠟染布製成,被稱為 國服 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通常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裝。三 禮儀 在公共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