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衍背叛秦國,秦惠文王為什麼不殺他呢

2022-02-23 11:05:23 字數 4269 閱讀 1766

1樓:逆心阿者

雖然公孫衍已經是秦國大良造,還要求秦王封他更多是因為自己不想被秦王不再重視。因為張儀獲得秦王的青睞,而自己受到冷落;並且也是因為自己的政治抱負,利用合縱對抗秦國

「大良造」是秦國二十級軍功爵位中的第十六級,算得上是高階軍官,白起就曾擔任過這樣的軍官。而曾率軍攻打趙國的王陵是九級五大夫、王齕是十級左庶長。可見,公孫衍這樣一個爵位實在是不小的。

春秋戰國時期,是各路諸侯並起的時期,也是各類英雄豪傑競相出現的時期,先後有商鞅、白起、張儀等著名的歷史人物,在當時扮演獨特而非凡的歷史角色。其中就有一位,他出生在秦國,並且被任命為大良造,後來一生反秦,這著實具有戲劇性。他就是公孫衍。

公孫衍,是繼商鞅之後擔任大良造的,在當時可謂紅極一時,他首先為秦惠文王獻計攻打魏國。魏國不敵,割地求和。此時,魏國為了保全自己,用重金賄賂公孫衍。

公孫衍順勢推舟引導秦王先攻打其他國家。後來張儀來到秦國,對公孫衍的進攻策略發難,認為現在是攻位最好的時機,秦惠文王如夢初醒,立即重用了張儀。公孫衍受到了排擠,被秦武王冷落,政治抱負不能得到施展,於是出走魏國,擔任大將軍,圖謀抗秦。

公孫衍,儘管有的時候在乎蠅頭小利,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個有抱負的人,既然在秦國得不到重用,於是一改策略,聯合其他東方國家進行合縱,對抗張儀。於是他首先在魏國任職,出任宰相,組織力聯合趙國等國五國抗秦等活動,所以就算公孫衍已經是秦國大良造,還要求秦王封他,就是因為自己不想被忽略。

2樓:歷史分析解讀

因為秦惠文王和他是有約定的,也是可以來去自如的,而且他們關係也很好。

3樓:小塔

秦皇特別喜歡他,所以不捨得殺他,畢竟一個自己欣賞的人。怎麼看得下親手毀滅他?當然睜一眼閉一隻眼。

4樓:小羊v青草

雖然背叛了秦國,但是他以前對秦國也有很高的作為,並且對惠文王有恩,所以留了他一命。

商鞅變法讓秦國強盛,而秦惠文王為什麼要殺死他?

為什麼公孫衍在秦國當那麼大的官,還要背叛秦國,聯合其他國家反秦呢?

5樓:手機使用者

公孫在秦國很受秦惠文王的信任,但沒有大的作為。所以交涉各方人馬來廣收資訊。但是沒成想被發現和義渠人有勾當,被放逐,心有不甘。

六國本來就想攻秦,公孫正好是秦國宰相,所以信任他,公孫也就順水推舟了。

6樓:東莞羅猛

戰國時的士族都特立獨行,不可以今天的官場來理解當時的情況。

總的來說就是戰國時的士子追求的學問,並不在意自己的出生國別,各國也基本上唯才是舉,不太在意出身。比如衛鞅為了踐行自己的法家理論,明知在秦國不會有好結果也同樣堅持下來了。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就順暢多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實現其人生價值。其實合縱也是在成就秦國。

8樓:匿名使用者

我好像在什麼地方看到一份歷史資料中提到,公孫衍因在河西之戰中斬首魏軍八萬人心中有愧對母國之疚,故在河西之戰後與魏王書信來往密切,在秦國朝堂極力保護魏國,這些問題逐步暴露了,秦惠文王念其對秦國的功勞未加追究其罪。加之與張儀的邦交方略不和感覺受到冷遇,故離開了秦國開始在六國鼓動合縱抗秦。但他的合縱抗秦一再失敗後,可能是秦武王即位後張儀離開了秦國,公孫衍又回到秦國任相邦,實際上是個虛職,實權由左右相國(相邦的副職)甘茂贏疾執掌。

秦武王死後不久公孫衍也死了。

公孫衍為什麼恨秦國

9樓:海洋之心

公孫衍最初進入大家的視野是在秦惠文王五年,公孫衍出任秦國大良造,後來公孫衍因為政見問題,被秦王冷遇,出走秦國,進入魏國為官,開啟了自己抗秦的一生。

10樓:匿名使用者

秦孝公還欠他幾個月工資呢

公孫衍曾為秦國「相國」,被迫離開秦國到魏國,為何終身反秦?

11樓:歷史之直掛雲帆濟滄海

公孫衍為了實現他聯合各國合縱攻秦的謀劃、抱負,所以公孫衍離開秦國後,終身反秦。

但是要合縱並擊敗秦國,難度是非常大的。必須要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各國必須要齊心伐秦。

第二、盟主必須要德高望重、能孚眾望,各盟國甘心聽他調遣,不會有半句怨言。

第三、盟主必須要深謀遠慮,深通軍事韜略。如此方能率領盟軍擊敗秦國。

在整個戰國時代中,能成功聯盟並擊敗秦國的合縱,唯有兩次。這兩次合縱攻秦的盟主都是信陵君魏無忌

公孫衍是誰後來為什麼又離開了秦國最後怎麼死的,公孫

12樓:可靠的桃花扇

公孫衍是魏國人,後來因為魏惠王賄賂公孫衍,公孫衍讓秦惠文王進攻遊牧民族,張儀開到秦國後,公孫衍遭到排斥,離開了魏國

公孫衍曾為秦國相國,被迫離開秦國到魏國,為何終身反秦?

13樓:檢曼辭

公孫衍後來一生反秦,直接原因:張儀獲得秦王的青睞,而自己受到冷落;根本原因: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利用合縱對抗秦國。

春秋戰國時期,是各路諸侯並起的時期,也是各類英雄豪傑競相出現的時期,先後有商鞅、白起、張儀等著名的歷史人物,在當時扮演獨特而非凡的歷史角色。

其中就有一位,他出生在秦國,並且被任命為大良造,後來一生反秦,這著實具有戲劇性。他就是公孫衍,他出現如此的變化的原因包括:

直接原因

公孫衍,是繼商鞅之後擔任大良造的,在當時可謂紅極一時,他首先為秦惠文王獻計攻打魏國。魏國不敵,割地求和。

此時,魏國為了保全自己,用重金賄賂公孫衍。公孫衍順勢推舟引導秦王先攻打其他國家。後來張儀來到秦國,對公孫衍的進攻策略發難,認為現在是攻位最好的時機,秦惠文王如夢初醒,立即重用了張儀。

公孫衍受到了排擠,被秦武王冷落,政治抱負不能得到施展,於是出走魏國,擔任大將軍,圖謀抗秦。

公孫衍在秦國當過官,還是大良造,為什麼後來一生都在反秦、抗秦?

14樓:兩隻文化

公孫衍他雖然曾經是秦國的大良造,而後來他之所以一生卻都是致力於反秦,這主要是因為他當年在秦國是因為受到了張儀的排擠才離開秦國的。也正是因為張儀對他的排擠,使得公孫衍他不受秦王重用而最終離開了秦國,這就使得公孫衍他開始對秦國十分怨恨了。

後來公孫衍他在離開秦國之後,便是主張著五國功秦。因此後來在魏國邀請他的時候,他便是來到了魏國。那麼當年張儀他是怎麼趕走公孫衍的呢?

這便是當年發生在秦惠文王七年的故事了。

話說公孫衍當年在河西打敗了魏國的主力部隊,可以說秦國能收回丟失了接近百年的河西地區也是有著公孫衍的一部分功勞的。後來在秦惠文王九年之時,張儀攻打衛國的時候,張儀對魏王提出了許多苛刻的條件才同意放過魏國。但是當時的魏王又不想如此去做,於是魏國便有人認為公孫衍他是魏國人,那麼此番魏王派人去向公孫衍求情,公孫衍他念及故鄉必當有所迴應。

而當魏王派使者找到公孫衍的時候,公孫衍果然念及故國,所以公孫衍他對於此次魏王的請求也是答應去幫之求情的了。但就是此次公孫衍他為魏國求情,惹得了秦惠文王的不喜,也正是因此公孫衍他便是離開了秦國。但可惜的是在公孫衍他在離開秦國之後,雖然一生都在為自己的抱負而四處遊走,但始終未曾能完全實現自己的抱負。

可以說公孫遠最後的結局也是十分淒涼的了。

15樓:孩子事無小事

那是因為張儀代替了他在秦王心中的地位,他心有不甘,所以一生都活在與秦朝抗爭的狀態下。

16樓:善良的

因為後來秦國損害了他的利益,所以他要找秦國報仇。

17樓:看球大叔

因為公孫衍認為秦王不信任自己,所以要向秦王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一生反秦抗秦。

18樓:謇琛

因為他見識到過秦國的爾虞我詐,一心想反抗。

公孫衍為什麼離開秦國

19樓:

魏惠王割讓河西之後,派人重金賄賂公孫衍。於是公孫衍向秦惠王提出,趁秦魏暫時和好之機,進攻別的國家。

就在這時,張儀來到了秦國。他告訴秦惠王,魏國四面受敵,正是伐魏的良機。公孫衍顧私利而忘公義,讓秦國進攻西面的遊牧民族,實屬誤國之舉。

魏國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緩過勁來全力攻秦,秦國恐怕就很難對付了。

秦惠王被說得如夢初醒,立即起用張儀為客卿。公孫衍遭到排斥,不得不離開秦國,到魏國做了將軍。

秦國的著名丞相公孫鞅為什麼又叫商鞅?是因為是商代的後人

史記 商du君列傳 記載 商君者zhi,衛之諸庶孽公子也。dao名鞅內,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容之學,事魏相公叔痤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梁惠王曰 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 商 集解徐廣曰 弘農商縣也。索隱於 商,二縣名,在弘農。於 商在鄧州內鄉縣東七裡,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