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大學》「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中「之」該如何解釋,謝謝

2022-03-02 07:00:01 字數 6037 閱讀 9666

1樓:山海軒

之:對於

原文: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之其所賤惡而闢焉,之其所畏敬而闢焉,之其所哀矜而闢焉,之其所敖惰而闢焉。

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譯文:所謂整治自己的家族在於修養自身品德,是因為人們對於自己所親愛的人往往會偏愛,人們對於自己所厭惡的人往往會偏惡,人們對於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會偏敬,人們對於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會偏護,人們對於自己所輕視的人往往會偏輕。因此喜歡一個人而知道他的缺點,討厭一個人而瞭解他的長處,這樣的人天下少有。

所以有句俗語這麼說:"人們沒有知道自己孩子的缺點的,沒有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壯的。"這就是說不修養自身品德,就不能夠正只好家族。

四書五經大學全文

大學在古代是什麼機構

2樓:千年古城

古代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結構與現代完全不同,那時沒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樣的階梯,主要是私塾教育,實行的是科舉制度,所以「大學在古代是什麼機構」這個問題屬於無解題。

3樓:李菜鳥

青樓??????????????????

4樓:承格格

古代有大學? 你說的是太學吧?

子曰:其身正,不令不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一句的意思?

5樓:帥氣的小宇宙

意思是:孔子說:「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釋出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語出戰國時期孔子的《論語·子路篇》。此警句,在當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現實意義。

6樓:微笑

其全句義為孔子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語出孔子《論語·子路篇》。此警句,在當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現實意義。

擴充套件資料

1、正人先正己,管理者要做到思想的純正,行為的中正,就要不斷提升自身形象、轉變待人接物態度、提高工作效率,令行禁止,率先垂範,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帶動員工自覺地為乘客服務,為企業奉獻。否則,自身不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員工是不會尊重、服從的。

2、元·張養浩《牧民忠告》上:「與之交私故也。苟絕其私,不動聲色,而使其膽落。

語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明·玩花主人《妝樓記》二:

「今天子反以奸遠賢,荒於酒色,怠於政事,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矣。」

參考資料

7樓:縱橫豎屏

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釋出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釋出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出處:孔子《論語·子路篇》

原文全句: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篇》

釋義:

孔子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

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在這裡雖有即使 縱然 雖然的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本身端正,自己不下命令手下人也會執行;如果本身不正,雖然已經下達了命令手下人也不會去執行。」

10樓:愛的單響曲

滿意回答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傳曰」,書傳記載。見《論語·子路篇》。

說的是從政者應當身為表率,方能令行禁止。否則,雖有法令,不能推行。

11樓:快樂天使小寧寧

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12樓:百度使用者

子路請益孔子答以「無倦」請益即是請孔子加以說明顏淵篇顏子請問其目也

13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是從政者應當身為表率,方能令行禁止。否則,雖有法令,不能推行。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的意思是哪個

14樓:各種怪

意思: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節,任何事情都有終了和開始,知道什麼在先,什麼在後,就接近於合理了。

出處:春秋曾子《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博學的宗旨,在於光明正大的德行。知道所要達到的境界,然後志向就能有所確定。

志向確定以後就能靜下心來,心靜以後就能安閒舒適,安閒舒適以後就能認真考慮,認真考慮以後就能有所收穫。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節,任何事情都有終了和開始,知道什麼在先,什麼在後,就接近於合理了。

《禮記·大學》: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5樓:認真的***

回答意思是: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可以的話請給個贊,拜託了,打工不容易。

結束訂單後,左下角「我要評價」,點亮5顆小星星就可以啦。能幫到您是我的榮幸!謝謝您啦!

提問簡單化的意思是什麼

簡單化的意思是什麼

回答意思是使複雜的成為簡單的事物。

提問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簡單化是什麼意思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簡單化是什麼意思

回答意思是: 每件事都有頭有尾,要明白這件事的頭和尾,才可以知道事情是怎麼回事。

希望上面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可以的話請給個贊,拜託了,打工不容易。

結束訂單後,左下角「我要評價」,點亮5顆小星星就可以啦。能幫到您是我的榮幸!謝謝您啦!

更多10條

16樓:匿名使用者

天地萬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開始和終了,能夠明白本末、終始的先後次序,就能接近大學所講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無極大道一本散而為萬殊,成就萬有。天地山河,日月星系,乃至一切的飛潛動植,胎卵溼化,無不是無極一本的顯化和功用。〈清靜經〉上說:「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物者:指的是有形有質的具體存在。在佛家稱為色相。道家稱作有為。而既然有形質,就必定有產生這形質的根本所在。

自然生人,人也不過是其中的一物而已。即然產生了人和人類社會,而事亦隨之而始,而起。事小則可見之於人一身的誠偽直曲,中正偏私。

事大可發之於一家的敦睦間疏,一國的興衰更替,以及普天下的和平爭戰。無論事小事大,事微事繁,有開始則必有終結,有緣起則必有緣滅。這也是自然萬物的一定法則。

所以,要研究物象必定要知道物象的根源和枝末。要通達事理,就必定要明白事理的先後得失。

追本求源的目的,在於盡萬物之性。通達事理的目的,在於盡人之性。能通物性,能盡人性,無極真道也就不遠了。

解釋的話我覺得1好,2是延伸了論述。

17樓: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明德為本,新民為末。知止為始,能得為終。本始所先,末終所後。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能夠掌握萬物的本來,能夠掌控人事變化的終結和開始,能夠在有生之年開悟智慧,就接近道了。但這些並不是道。每種事物都有它的本質與數量,有開始有結束,有前因有後果.

當你對某種事物有一定的理解後,知道起因後果,開始結束的範圍後,就有辦法解決相關的問題了

三字經全文譯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什麼意思?

19樓:文以立仁

之,在這裡是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領屬關係或一般的修飾關係。相當於「的」。

如:知之者=知道學習的人;好之者=愛好學習的人。

20樓:狂夜雪碧琦

對於學習,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

21樓:匿名使用者

「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22樓:匿名使用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23樓:言之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論語》雍也篇第六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版者。」

【譯文權】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評析】

孔子在這裡沒有具體指懂得什麼,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24樓:石煜尉遲琴雪

「懂得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知:懂得

之:代詞,它。這裡指學問和事業。

樂:以……為樂趣。

好:喜歡,愛好。

者:代詞,……的人。

25樓:安安心子

【出自】:《論語·雍也第六》 論語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瞭解知識的人不如愛好知識的人;愛好知識的人不如以學知識為快樂的人。」

26樓:向翠花孝俏

子曰:知之者不如

bai好之者,好du之者不如樂之者zhi。

出處:《論語·雍也

dao》

解釋:孔子說:「內懂得它的人,不容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祕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效果不一樣,自身的素質固然是一個方面,更加重要的還在於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對一門科目產生了興趣之後,自然會學得比別人好。

27樓:合佑平伍雁

懂得它的人,copy不如愛好它的人;愛bai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du人。孔子這句zhi話為我們揭示了一dao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祕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效果不一樣,自身的素質固然是一個方面,更加重要的還在於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或感覺。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對一門科目產生了興趣之後,自然會學得比別人好。《論語》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句,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緊承好之者突出樂之者。這就如同數學中的邏輯推導,層層推進,使說理更加透徹,令人信服。

使用了頂針的修辭。頂針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修辭。它是用前一句的結尾做後一句的開頭,使鄰接的兩個句子上遞下接、首尾蟬聯。

在古詩文中使用甚多。

大學語文課本里的大學禮記節選到哪段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 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 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 躁 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 思慮 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 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

怎樣學好大學人文地理,全國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排行

1 人文地理學是個綜合性學科。想學好這個學科,首先要了解地理學的框架 做了一個簡陋的框架,通過這個你會發現地理學絕對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學科,他包含萬物,與幾乎所有學科都有交集。地理學下分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兩者旗下又有好多分支。要學好人文地理學這些分支都要有所涉獵,當然不可能說什麼都懂,找到自己感...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研究生,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考研,考研難度有多大呢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建立於1988年,2004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東北師範大學人版文學院權,是一所本科層次的民辦高等學校。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穆樹源教授為學院董事長。截至2014年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研究生1.1萬多人,擁有東 西兩個校區,校園佔地面積600多畝,建築面積26萬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