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賞花燈的來歷,賞花燈的由來

2022-04-01 14:15:55 字數 5396 閱讀 9516

1樓:仉玉軒

元宵節賞燈、猜燈謎,它的起源是什麼?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因正月是農曆的元月,且古人常將夜晚稱為「宵」,故而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就被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經兩千年時光融匯,歷朝歷代承傳不息,至此已流傳下了諸如賞花燈、猜燈謎、舞獅子、耍龍燈和吃元宵等傳統習俗。

追溯元宵節本源,相傳始於古印度佛教。

在佛經中記載,佛陀曾在正月中以神通大破六師外道,尤其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顯示種種神變。因此,正月又被稱作「神變月」,而正月十五這天,更被佛教徒們隆重紀念。在古印度,僧人們會在正月十五這一天觀佛舍利、點燈供佛。

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一經進入便發展盛大。漢明帝當時十分信仰佛教,他聽說了正月十五的佛教傳統後,便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這便是元宵節最初之雛形。後來,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傳入民間,並發展壯大。

到了漢文帝時,漢文帝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再到漢武帝時,也將「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另外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也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2樓:娛樂闖一闖

花燈起源於漢代 , 盛於唐代 , 到了宋代遍及民間。我國曆代花燈的製作十分講究 , 品種繁多。如明朝畫家唐寅有詩云 :

" 有燈無月不娛人 , 有月無燈不算春 , 春到人間人心玉 , 燈燒月下月如銀 , 滿街珠翠遊村女 , 沸地笙歌賽社神 , 不到芳尊開口笑 , 如何消得此良辰。" 隋朝煬帝時 , 元宵節期間賞燈活動熱鬧磙磙 , 夜夜笙歌 , 通宵達旦 , 張燈遂逐漸發 展為元宵節的重要活動。

賞花燈的由來

3樓:

有的傳說賞花燈源於漢武帝,當時宮女元宵正月過後想念家中父母,宮深禁嚴,怎麼外出相會呢,東方朔他先散佈謠言,說火神君將派員火燒長安城,城裡宮內一片恐慌。武帝允諾,宮女們元宵遂趁機與家人相會。鬧了一夜,長安城安然無恙。

漢武帝還因而下令每年正月十五都要放燈。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中華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4樓:芳香

花燈起源於漢代,盛於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間。我國曆代花燈的製作十分講究,品種繁多。如明朝畫家唐寅有詩云: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心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到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花燈,又名"彩燈",是我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曆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於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5樓:李家思

「燈節」由來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佳節,民間有燃燈、觀燈的習俗,每逢這一天,大街上到處都是琳琅滿目的花燈,故又名「燈節」。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史記·樂書》記載:「漢家祭祀太一(天帝),以昏時祀到明。」這一天晚上,要燈火通宵,將五牲、供果、酒菜擺在桌子上,對月燒香祭拜,祈求天神賜福。

元宵節祭祀燃燈的習俗,漸漸演變成望月夜遊、賞燈觀燈。

6樓:劉斌

月亮是園的 像燈籠一樣好看啊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

元宵節為什麼為什麼要賞花燈

8樓:匿名使用者

過了元宵節就算是過完了年而各樣的花燈和花燈上的圖畫又像徵著幸福美滿的愚意去凶避邪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元宵節很特殊要用燈來照亮。。。。

10樓:匿名使用者

人與人之間會更和睦吧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不說也可以

為什麼元宵節要賞花燈?

12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農曆春節的第十五天,叫做「上元」,這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圓,大家都特別興奮,所以我們叫它「元宵節」。

為什麼元宵節非提燈籠不可呢?「燈」的產生,主要是為了照明。漢朝以後,佛教和道教借用燈作為「破除黑暗」的宣傳工具,後來流傳在民間,燈籠的製作就變得相當普遍了。

至於民間觀賞花燈,是從唐代開始盛行的。根據《開元天寶遺事》這本書的說法,唐玄宗在位的時候,每逢元宵節的夜晚,就在高山上,豎立高八十尺的彩燈及一百支樹燈,燦爛的燈火,直衝牛鬥,百里以外都可以看到,非常壯觀。

關於燈籠的產生,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每年月圓的時候,大家都會看到月光下有一位天神走過,可是有一年的元宵節,天空竟然被一團烏雲遮住,人們看不到天神,心裡都很著急。

於是,大家紛紛點燃火把想照亮天空,找尋天神。天神沒有找著,反而把元宵節拿火把的習俗傳下來了,慢慢演變成各式各樣的燈籠了。

不管是民間的傳說,還是正史的記載,元宵節提燈籠,都是象徵光明、喜悅的希望,代表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古代朝廷為了鼓勵人們在元宵節賞花燈,還想出贈送的方法,只要去御街賞花燈的人,都賞一杯「御酒」,作為紀念。賞花燈時,會有燈謎供人們猜,猜對有獎。

元宵節除了賞花燈的風俗外,還有騰龍舞獅、踩高蹺、唱戲、吃元宵等。

元宵節為什麼看花燈

13樓:奉美媛裘綢

早在2000多年前的來西漢就源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明帝提倡佛教,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

元宵節為什麼要看花燈?

14樓:文子

元宵節點燈的活動起源於漢代,漢文帝信奉佛教,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敬佛的做法,漢文帝就規定,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全國上下都點燈敬佛,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元宵節觀燈的習俗。中國花燈的製作非常講究,而且種類繁多。

在隋朝時期,元宵節觀燈的活動已經非常熱鬧了,唐朝更是將這個活動進一步擴大,當時國家富裕,人們的娛樂活動更多,元宵節點燈的活動被髮展的十分興盛。宋朝的元宵燈會除了花燈還有煙花、燈謎等娛樂活動。

元宵節觀燈的習俗依然被繼承保留下來,在元宵節舉行燈會,這是一件非常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習俗,花燈藝術也是民俗文化的瑰寶。

15樓:秀我

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

元宵節也稱燈節,同時也是中國情人節之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約637~約689,字升之,范陽人)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燈籠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有一種「光明燈」,在歲末年初時,把燈籠放在寺廟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順利。也有農家在田間立長竹竿掛上一盞燈「照田蠶」,觀察火色以**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

元宵節花燈種類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等,或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如牛郎織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精神。各種花燈製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元宵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元宵看花燈的來歷。

16樓:◇江″◆流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觀 燈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

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賞花燈的來歷,不多於100字。

17樓:向日葵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

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擴充套件資料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猛獸經常肆虐人間,造成很多傷害,於是很多人組織起來對付這些猛獸,保護自己的財產和安全。有一天,人們發現一隻神鳥落入人間,一位這隻神鳥也是來傷害他們的猛獸,便將它射死了。

沒想到這隻鳥的來歷大不簡單,乃是天帝心愛神鳥。天帝得知愛鳥死訊,震怒非常,下令天兵天將要在正月十五這日要到人間去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燒個乾淨。

正月十五有哪些花燈,元宵節有哪些花燈

中國花燈是多種技法 多種工藝 多種裝飾技巧 多種材料製作的綜合藝術,其種類繁多,有龍燈 宮燈 紗燈 花藍燈 龍鳳燈 稜角燈 樹地燈 禮花燈 蘑菇燈等,形狀有圓形 正方形 圓柱形 多角形等。龍燈,亦稱 龍舞 是中國民間燈飾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中國的很多地方。龍燈前有龍首,身體中間節數不等,但一般為單...

元宵節為什麼要掛花燈,元宵節習俗元宵節為什麼要掛燈籠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 宵 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回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答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 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 燃燈放焰 喜猜燈謎 共吃元宵,閤...

元宵節賞燈詩句關於看花燈的詩句

1 大詞人辛棄疾曾有一闕千古傳誦的頌元宵盛況之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花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2 清代阮元有羊城燈市詩云 海螯雲鳳巧玲瓏,歸德門明列彩屏,市火蠻賓餘物力,長年羊德復仙靈。月能徹夜春光滿,人似探花馬未停 是說瀛洲雙客到,書窗更有萬燈青。3 清代詩人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