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來歷,二十四節氣的來歷和意義

2022-04-10 19:20:36 字數 6580 閱讀 5431

1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

六、甘一,下半年逢

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樓:舒佩明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23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現在的農曆既不是陰曆也不是陽曆,而是陰曆與陽曆結合的一種陰陽曆。農曆存在閏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臘月除夕算作一年,則農曆每一年的天數相差比很大(閏年13個月)。

為了規範年的天數,農曆紀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並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農曆的一年是從當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23年是農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從公曆2023年2月7日(農曆正月初一),而是公曆2023年2月4日。

3樓:卻祺謇凡霜

祖先在生活耕種中總結的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和意義

4樓:秒懂星課堂

胡彥斌介紹二十四節氣的意義

5樓:藍藍藍

1、來歷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西漢《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2、意義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二十四節氣較準確反映了季節的變化並用於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

二十四節氣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6樓:戒為良藥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

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週期作為一個輪迴,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

我國干支歷二十四節氣開始的日期,與國際通用的公曆幾乎一致,最多相差一兩天,這也正是因為干支歷和公曆一樣,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繞太陽公轉一週作為依據。干支歷是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

干支紀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它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干支歷與地球環繞太陽的週期運動有關,其年月日全由太陽視運動決定,與太陰月相無關。

但它又與通常的陽曆(如公曆)不同,後者月長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涉,所以它是有中國特色的陽曆。自古迄今,干支歷依舊流行於萬年曆等書,用於象數、風水和命理學中。

二十四節氣的意義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二十四節氣較準確反映了季節的變化並用於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

二十四節氣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二十四節氣為指導農事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節氣還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擴充套件資料:

節氣特點

春季立春:鬥指寅;太陽黃經為315度。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公曆2月3-5日交節。

雨水:鬥指壬;太陽黃經為330°。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公曆2月18-20日交節。

驚蟄: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公曆3月05-07日交節。

春分:鬥指壬;太陽黃經為0°。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公曆3月20-22日交節。

清明:鬥指丁;太陽黃經為15°。天氣晴朗,草木繁茂。公曆4月04-06日交節。

穀雨:鬥指癸;太陽黃經為30°。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公曆4月19-21日交節。

夏季立夏:鬥指東南;太陽黃經為45°。夏季的開始。公曆5月05-07日交節。

小滿:鬥指甲;太陽黃經為60°。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公曆5月20-27日交節。

芒種:鬥指己;太陽黃經為75°。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公曆6月05-07日交節。

夏至:鬥指乙;太陽黃經為90°。炎熱的夏天來臨。公曆6月21-22日交節。

小暑: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公曆7月06-08日交節。

大暑: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公曆7月22-24日交節。

秋季立秋:鬥指西南;太陽黃經為135°。秋季的開始。公曆8月07-09日交節。

處暑:鬥指戊;太陽黃經為150°。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公曆8月22-24日交節。

白露:鬥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天氣轉涼,露凝而白。公曆9月07-09日交節。

秋分:鬥指已;太陽黃經為180°。晝夜平分。公曆9月22-24日交節。

寒露:鬥指甲;太陽黃經為195°。露水以寒,將要結冰。公曆10月08-09日交節。

霜降: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天氣漸冷,開始有霜。公曆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立冬:鬥指西北;太陽黃經為225°。冬季的開始。公曆11月7-8日交節。

小雪:鬥指己;太陽黃經為240°。意味開始下雪。公曆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鬥指癸;太陽黃經為255°。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公曆12月6-8日交節。

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70°。寒冷的冬天來臨。公曆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氣候開始寒冷。公曆1月5-7日交節。

大寒:鬥指醜;太陽黃經為300°。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20-21日交節。

社會影響

干支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於上古時代便確立。漢代吸收了二十四節氣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據說是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對於中國其它地區來說,同一節氣所描繪的情況可能有很大不同。但實際上,「四立」雖能反映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卻不顯著。

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嶺南地區。「立春時,我國的冬春分界線(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達10攝氏度以上算入春),在廣西桂林到江西贛州一線。那一線以南地區,立春時有春的氣息了,但中國93%的陸地面積上都還是冬,到黑龍江,往往是在穀雨立夏時入春,所謂立春,還只是一番『立意』。

」中國古代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21世紀,隨著農業科技的普及和發展,節氣對我們的制約已經沒有那麼嚴格,但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仍然發揮著基礎指導作用,依然是我們衣食住行的重要參考。

二十四節氣在全國的不少地方還有留存,不少農諺和俗語,如「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白露天,帶魚滿船尖」「過了白露節,夜寒白晝熱」「小雪醃菜,大雪醃肉」,還廣泛地指導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就是生動的例證。

從歷史上看,二十四節氣早就跨出國門,走向了世界,影響到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有的地方雖然季節變換不明顯,但那裡的人民依然在傳承、弘揚著二十四節氣及其附著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價值。早在古代二十四節氣就已經被朝鮮、日本等其他國家接受,結合其國家實際情況與民族文化後沿用到現代。

二十四節氣傳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有的節氣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節日)。 [7]  古代日本一直使用中國農曆,遵循「二十四節氣」作息,並隨著中國中原朝廷改換曆書,曾經先後使用《元嘉歷》、《麟德歷》、《大衍曆》、《五紀曆》和《宣明歷》。之後,日本開始使用更適用於本土、並且由日本人編寫的《貞享歷》、《天保歷》等。

按照「二十四節氣」所定的日本本土節日叫做「雜節」,由於「二十四節氣」本就是按照地球公轉所定的,因此仍舊按照傳統演算法依照節氣定日期。例如:日本雜節中的「節分」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立春」的前一日;「彼岸」是包括春分、秋分的一個星期等等。

在當代日本,春分日還被定為公共假日。

當地時間2023年2月2日,韓國首爾,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還剩兩天,首爾國立民俗博物館工作人員在韓國傳統建築梧村宅大門上貼出立春對聯。

在越南傳統曆法中,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節氣」,同時變更了某些節氣的時間,更加適用於越南的實際情況。目前,越南雖然官方使用陽曆,但是在民間還是有部分人使用傳統陰陽曆,特別是農民,仍然遵循著節氣來安排勞動作息。

「二十四節氣」的申遺成功證明了中華文化再一次被國際社會認可。自古迄今,它不僅是祖祖輩輩生活勞作的守護者,更是影響了諸多國家文明發展的指路明燈。

求,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二十四節氣歌共有八句,整首歌是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二十四節氣歌...

有什麼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成語,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成語

春暖花開 風和日麗 皓月千里 秋高氣爽 鑠石流金 雪虐風饕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成語 春暖花開 風和日麗 皓月千里 秋高氣爽 鑠石流金 雪虐風饕 寒來暑往 冰天雪地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風和日麗 皓月千里 秋高氣爽 鑠石流金 雪虐風饕 關於二十四...

描寫二十四節氣的詞語有哪些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古詩詞有哪些?

立春 驚蟄 清明 立夏 芒種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穀雨 小滿 夏至 大暑 處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遺產,它是依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太陽從春分點 黃經零度,此時太陽垂直照射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