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獨酌其二翻譯,翻譯《月下獨酌》

2022-05-18 03:54:13 字數 5514 閱讀 3010

1樓:利刃狂飈

酒星即酒旗星,乃主管酒宴之星。孔融《與曹操論酒緊書》:「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

」酒泉,縣名,在今甘肅境內,漢武帝太初元年設,唐時任設酒泉郡。因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詩人首先以天地尚且愛酒來說明人愛酒並沒有什麼過錯。

並以此得出結論:說人們只有愛酒才無愧於天地!古人認為酒之清者為「聖人」、 濁者為「賢人」。

酒將「賢聖」皆合而為一,其好處自然難以言喻。「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便是酒的好處。

不過,詩人還告訴你:你得到了酒中的樂趣,可不要去為醒者宣傳,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醉後都那樣清醒!

2樓:匿名使用者

我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明月共飲,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和成三人。

明月你即不會喝酒,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月和影,這無情瘦影吧,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吟詩,在九天徘徊不進,影子跟著我的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儘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永結忘卻世情的交遊,約定在天上相會。

翻譯《月下獨酌》

3樓:最愛乖囧貓貓

這組詩共四首,以第一首流傳最廣。第一首詩寫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詩中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

月下獨酌四首

的個性和情感。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頓覺熱鬧起來。

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

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全詩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因此一直為後人傳誦。

第二首詩通篇議論,堪稱是一篇「愛酒辯」。開頭從天地「愛酒」說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說明天地也愛酒,再得出「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的結論。

接著論人。人中有聖賢,聖賢也愛酒,則常人之愛酒自不在話下。這是李白為自己愛酒尋找藉口,詩中說: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又以貶低神仙來突出飲酒。從聖賢到神仙,結論是愛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

最後將飲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於大道,合乎自然,並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傳的。此詩通篇說理,其實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說理的方式抒情。

這不合邏輯的議論,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發了詩人的情懷,詩人的愛酒,只是對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這種難以言傳的情懷。

第三首詩開頭寫詩人因憂愁不能樂遊,所以說「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詩人希望從酒中得到寬慰。接著詩人從人生觀的角度加以解釋,在精神上尋求慰藉,並得出「此樂最為甚」的結論。詩中說的基本是曠達樂觀的話,但「誰能春獨愁」一語,便流露出詩人內心的失意悲觀情緒。

曠達樂觀的話,都只是強自寬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強自寬慰的結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彌激。

當一個人在痛苦至極的時候發出一聲狂笑,人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其內心的極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難以排遣的時候,發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時,讀者同樣可以從這個「樂」字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以曠達寫牢騷,以歡樂寫愁苦,是此詩藝術表現的主要特色,也是藝術上的成功之處。

第四首詩借用典故來寫飲酒的好處。開頭寫詩人借酒澆愁,希望能用酒鎮住憂愁,並以推理的口氣說:「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

」接著就把飲酒行樂說成是人世生活中最為實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詩人故意貶抑了伯夷、叔齊和顏回等人,表達虛名不如飲酒的觀點。詩人對伯夷、叔齊和顏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態度,這樣寫是為了表示對及時飲酒行樂的肯定。

然後,詩人又拿神仙與飲酒相比較,表明飲酒之樂勝於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並不是真的要學畢卓以飲酒了結一生,更不是肯定紂王在酒池肉林中過糜爛生活,只是想說明必須樂飲於當代。最後的結論就是: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話雖這樣說,但只要細細品味詩意,便可以感覺到,詩人從酒中領略到的不是快樂,而是愁苦。[4][6-7]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

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8-9]

李白的《月下獨酌》其二的翻譯!(天若不愛酒……)

4樓:金牛咲

翻譯為:

天如果不愛酒,酒星就不能羅列在天。

地如果不愛酒,就不應該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愛酒,那我愛酒就無愧於天。

我先是聽說酒清比作聖,又聽說酒濁比作賢。

既然聖賢都飲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傳!

原文為: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時李白在長安,正處於官場失意之時。此詩題下,兩宋本、繆本俱注「長安」二字,意謂這四首詩作於長安。當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

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汙,而是追求自由,嚮往光明,因有此作。

賞析:第二首詩通篇議論,堪稱是一篇「愛酒辯」。開頭從天地「愛酒」說起。

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說明天地也愛酒,再得出「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的結論。接著論人。人中有聖賢,聖賢也愛酒,則常人之愛酒自不在話下。

從聖賢到神仙,結論是愛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後將飲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於大道,合乎自然,並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傳的。

此詩通篇說理,其實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說理的方式抒情。這不合邏輯的議論,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發了詩人的情懷,詩人的愛酒,只是對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這種難以言傳的情懷。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5樓:

天若不愛酒,天上應無酒星。地若不愛酒,人間應無酒泉。(事實正好與此相反,可見天地亦愛酒。

)天地既然都愛酒,我輩愛酒也就無愧於天了。已然聽所過以清酒比聖人,又以濁酒比賢人的高論,「賢聖」既已入我腹中,又何必追求得道成仙。三杯下肚漸覺通乎「大道」(「大道」、「自然」皆道家名詞,個人以為可意會,不可言傳,所謂「大道不可言」是也,可到「漢典」**參看註釋),酣飲一斗(鬥,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更覺合乎自然。

我等但得酒中之趣陶然自樂,切莫將這趣味說與醒者。(因為,那些人又怎能理解這個中樂趣呢?)

6樓:醋醋醋醋

月下獨酌(其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賞析: 酒星即酒旗星,乃主管酒宴之星。孔融《與曹操論酒緊書》:

「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酒泉,縣名,在今甘肅境內,漢武帝太初元年設,唐時任設酒泉郡。因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

詩人首先以天地尚且愛酒來說明人愛酒並沒有什麼過錯。並以此得出結論:說人們只有愛酒才無愧於天地!

古人認為酒之清者為「聖人」、 濁者為「賢人」。酒將「賢聖」皆合而為一,其好處自然難以言喻。「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便是酒的好處。不過,詩人還告訴你:你得到了酒中的樂趣,可不要去為醒者宣傳,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醉後都那樣清醒!

月下獨酌四首 其二 譯文與含義

7樓:你好嘛

一、譯文

天如果不愛酒,酒星就不能羅列在天。

地如果不愛酒,就不應該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愛酒,那我愛酒就無愧於天。

我先是聽說酒清比作聖,又聽說酒濁比作賢。

既然聖賢都飲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傳!

二、賞析

開頭從天地「愛酒」說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說明天地也愛酒,再得出「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的結論。接著論人。

人中有聖賢,聖賢也愛酒,則常人之愛酒自不在話下。這是李白為自己愛酒尋找藉口,詩中說:「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又以貶低神仙來突出飲酒。從聖賢到神仙,結論是愛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後將飲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於大道,合乎自然,並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傳的。

此詩通篇說理,其實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說理的方式抒情。這不合邏輯的議論,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發了詩人的情懷,詩人的愛酒,只是對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這種難以言傳的情懷。

三、原文

《月下獨酌四首·其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擴充套件資料

《月下獨酌四首》這四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意表明,詩人心中愁悶,遂以月為友,對酒當歌,及時行樂。組詩運用豐富的想象,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複雜感情。

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深處卻有無限的淒涼。全詩筆觸細膩,構思奇特,體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豪放個性。

這首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時李白在長安,正處於官場失意之時。此詩題下,兩宋本、繆本俱注「長安」二字,意謂這四首詩作於長安。當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

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汙,而是追求自由,嚮往光明,因有此作。

月下獨酌的思想感情,李白《月下獨酌》的中心思想

思想感情 這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複雜感情。同時也表達了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的胸襟。表達了孤獨的思想感情 李白的 月下獨酌 本詩表達詩人怎樣思想感情?當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

月下獨酌詩歌採用什麼藝術手法表現主題

全詩用以樂寫愁,以鬧寫寂,以群寫獨,以樂景寫悲情的反襯手法,通過想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天邊之月和月下的身影,連同自己,化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樂,實則孤獨與淒涼,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 巨集圖難展 無人可與共語的極度的寂寞孤獨之情.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背景是花間,手中一壺酒,只能是 獨酌...

月下獨酌中每個句子分別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用了比喻的手法的。月下獨酌 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這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複雜感情。詩篇描寫月下獨酌情景。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象,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 三人 又從 花 字想到 ...